新鳳霞(1927年-1998年),原名楊淑敏,祖籍江蘇,生於蘇州,被人販子帶到天津。新鳳霞是著名的評劇演員,評劇“新派”創始人,傑出的評劇表演藝術家。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新鳳霞6歲學京劇,13歲習評劇,15歲任主演,在天津、上海、濟南、秦皇島等地獲評劇觀眾的好評。新中國成立初期,新鳳霞懷著對黨深厚的感情和極大的政治熱情投入到黨的藝隊伍中,走上了為社會主義服務,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的藝術道路。1955年,中國評劇院成立,新鳳霞在中國評劇院一團任演員、院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主任、名譽主任。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新鳳霞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並被剝奪了做演員的權力,這對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殘。1975年,她因腦血栓發病導致偏癱而不得不告別為之奮鬥的評劇舞臺。1979年,新鳳霞得到了徹底的平反。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新鳳霞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新派藝術在眾多的評劇流派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成為了評劇革新的代表。這得益於她在戲曲藝術上的天分和穎悟以及深厚的藝術功底,更得益於她對新社會的熱愛而煥發出的藝術創作力。新鳳霞在藝術上從不保守,她敢於吸收、敢於創新,博採姊妹劇種表演之長,虛心學習各種唱法,積累了豐富的演唱經驗。在中國評劇院這一國家劇院良好的藝術環境中,新鳳霞的藝術創作力得到了空前的發揮,新派藝術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一、新鳳霞和吳祖光

新中國成立初期,吳祖光從香港回來。老舍介紹他和新鳳霞認識。表面上看,兩個人十分不般配,吳祖光出身於詩書世家,而新鳳霞出身貧民,她的父親是賣糖葫蘆的,母親不識字,她要靠唱戲養活一家人。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然而,喜歡聽戲的吳祖光第一次見到新鳳霞就對她有好感,後來,還專程給她做過一次採訪。他欣賞她甜脆的嗓音,在舞臺上表演時的脫俗扮相。那時,吳祖光並不知道,在他們見面前,新鳳霞已久聞他的大名了。

她演過他寫的《風雪夜歸人》,十分仰慕他的才華。新鳳霞心裡想嫁的男人,就是吳祖光這樣的。面對外界的壓力,她說: “評劇是我的生命,吳祖光是支撐我生命的靈魂,不能兩全,我寧要祖光”。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這場簡單樸素的婚禮,在1951年底的北京文藝界,是一件盛事:主持人是郭沫若先生,介紹人是老舍先生,男方主婚人是陽翰笙先生,女方主婚人是歐陽予倩先生,梅、尚、程、荀四大名旦都到齊了。新鳳霞不忘約來當年在天橋一道撂地的窮朋友:侯寶林、孫寶才……周總理臨時有事不能去,過了幾天,特別請這對新婚的小夫妻去西花廳做客,作陪的是另外兩對夫婦:老舍夫婦、曹禺夫婦。

結婚以後,吳祖光用在香港做電影編導掙來的錢,在王府井大街買了一座四合院,他為新鳳霞購買了小書桌,教他讀書認字,一字一句給她改戲。新鳳霞說,我從小沒念過書,就是要找個有文化的丈夫。她如願以償。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1957年,風雲驟變,吳祖光被打成右派。文化部的一位領導把她叫去,說只要她同丈夫離婚,就可繼續她正值巔峰的演藝事業。她卻說: “王寶釧等薛平貴等了十八載,那麼我可以等祖光二十八載!”

吳祖光永遠不會忘記1961年從北大荒回家的那天,新鳳霞帶著三個孩子把家裡佈置得煥然一新,貼滿“歡迎”字樣的剪花、剪字,喜氣洋洋的光景。沒過幾年,偉大的“旗手”接管了文藝界。有一次,她去看新鳳霞演出,戲沒終場便離座而去,只留下一句話:“新鳳霞不會演戲!”接下來的十年,新鳳霞開始了長時期的體力勞動,其中有七年,是在地下十幾米深處挖防空洞。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1975年的一天,新鳳霞感覺頭暈。第二天天一亮,新鳳霞揹著收拾好的行李,還沒走出臥室,就一下摔倒在床邊。新鳳霞左半身癱瘓了,再也不可能回到一生鍾愛的舞臺,她每天以淚洗面。

一向溫柔的祖光,此時,很嚴厲地說,“不許哭!”他要為妻子重新設計未來的人生。

癱瘓以後,祖光對鳳霞說:把畫筆再拿起來!新鳳霞畫好一張,吳祖光就給她題一張字。吳祖光還鼓勵妻子寫作,“就像當年你學文化時交作業那樣,想到什麼寫什麼!”新鳳霞真的拿起筆就寫,寫的都是大白話,可都是從內心裡流出來的,遇到不會寫的字,她就畫了符號代替。夫妻倆一人一間書房,寫完一篇,新鳳霞就用左胳膊夾著,送去給祖光檢查。新鳳霞沒有上過一天正經學校,在殘疾以後的二十三年裡,她留下了幾千張畫和四百萬字的作品。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1998年4月,在隨吳祖光回老家探親時,新鳳霞突發腦溢血去世。女兒吳霜說,“沒想到母親去世對父親的打擊會這麼大。父親一生經歷的種種坎坷、風波很多,但他總是如履平地,沒有把它放在心上。而我母親去世,父親就覺著像天塌下來了似的,內心無法平靜。”

他習慣了與她相伴的日子,習慣了他們在各自的書房裡快樂地忙碌。可有一天,她突然病故。她的離去,讓他無法相信,此後,他一直住在她的書房裡,到死也沒有離開。他總覺得她只是離開他一小會,有一天還會回來。他等她,等得意識都消失了。而原本他井然有序的書房全然荒蕪,他甚至失去所有靈感,寫不出任何東西。直到五年後的同一月,他追隨她而去,他們終於永遠也不會分開了。他們用一生的忠誠,忠於彼此,不離不棄。他們用不求回報的付出,成全了一場絕世的愛戀。

或許,這就是天荒地老該有的樣子。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二、評劇經典

1.《花為媒》(1963)

《花為媒》是評劇經典劇目,喜劇。最初由評劇創始人成兆才改變為舞臺劇,後由著名劇作家吳祖光改編,1963年拍攝為戲曲電影。吳祖光編劇,新鳳霞、趙麗蓉等主演。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推陳出新的傳統評劇《花為媒》是新派藝術的經典之作。新鳳霞以純熟的演唱技巧,細緻入微的人物刻畫,塑造了青春美麗富有個性的少女——張五可的藝術形象,從而將新派藝術推向了高峰。這齣劇目拍成電影在全國包括香港地區、東南亞各國放映後,新派藝術又一次風靡全國和東南亞地區。全國各地的評劇女演員紛紛向新鳳霞拜師學藝,評劇新派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揚與傳播。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好花哪怕眾人講,經風經雨分外香。畫又畫不就,生來的俏,行動風流,行風流,動風流,行動怎麼那麼風流。猜不透這位好姑娘是幾世修?美天仙還要比她醜,嫦娥見她也害羞……世界上這樣的女子真是少有,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新鳳霞太美了。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2.《劉巧兒》(1956)

本片根據1943年袁靜劇本《劉巧告狀》和說書演員韓起祥的說唱《劉巧團圓》改編。

《劉巧兒》是新鳳霞青年時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的劇目。在這齣戲中,新鳳霞成功地塑造了劉巧兒的藝術形象,並創造了有其自己特點的評劇疙瘩腔唱法。《劉巧兒》公演及拍成電影在全國放映後,在全國掀起了學唱劉巧兒的熱潮,人們通過《劉巧兒》瞭解了評劇,通過《劉巧兒》知道了新鳳霞,新鳳霞的名字從此走進了千家萬戶,新鳳霞演唱藝術從此確立並得到廣大評劇觀眾的喜愛。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在《劉巧兒》的創作過程中,新鳳霞得到了許多文藝工作者的熱情幫助,新鳳霞和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開了戲曲工作者與新文藝工作者聯手創作的先河,為戲曲藝術的革新與發展做出了示範。

巧兒我自幼兒許配趙家,我和柱兒不認識我怎能嫁他呀。

我的爹在區上已經把親退呀,這一回我可要自己找婆家呀!

上一次勞模會上我愛上人一個呀,他的名字叫趙振華,都選他做模範,人人都把他誇呀。

從那天看見他我心裡頭放不下呀,因此上我偷偷地就愛上他呀。

但願這個年輕的人哪他也把我愛呀,

過了門,他勞動,我生產,又織布,紡棉花,

我們學文化,他幫助我,我幫助他,

爭一對模範夫妻立業成家呀。

來在了橋下邊我用目觀看哪,河邊的綠草配著大紅花呀。

河裡的青蛙它呱呱呱地叫哇,樹上的鳥兒它是唧唧喳喳呀。

我挎著小筐兒忙把橋上啊,合作社交線再領棉花。

“評劇皇后”新鳳霞評劇經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