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新安江與徽杭古道


三四月的徽州春光無限好,沿著新安江逆流而上,徽州的風景就在眼前。

晉太康元年(280年),徽州地域始稱新安郡,新安郡境內有山曰新安山 (在徽州祁門縣西鄉),加上新安又有“永新安定”之意,因此,徽州的母親河便得名“新安江”。

徽州的水,與徽州的山一樣,有高屋建瓴之勢。如果從新安江下游逆流而上,就像古詩描繪的那樣:“一灘高一灘,一灘高一丈。三百六十灘,新安在天上”,山高水激是新安山水的特點。新安江沿岸青山對峙,翠竹蔥鬱,綠水中流,千曲萬繞,百般風情,美不暇接,被人們稱為“山水畫廊”。泛舟新安江上,四季迥異的風景猶如一幅幅流動的畫卷,令人神迷,令人陶醉。新安江山好水美,青山下、秀水旁、樹蔭中,灑布著點點農家,白牆黑瓦,如詩如畫。


徽州,新安江與徽杭古道


在古老的新安江邊上,至今還留存有許多水運碼頭,如漁亭、萬安、漁梁、岑山渡、漳潭等,都是明清年間徽商出沒次數最多的地點。徽州商人一次次地從這裡別離家鄉,又一次次地在這裡棄舟登岸,衣錦還鄉。對於徽州人來說,新安江是他們的情感和文化的紐帶,它在人們的頌詠中默默地流淌著,承載著太多的徽州人文內容。

封閉的山,困住了徽州人

徽州,新安江與徽杭古道


徽州地區由於黃山、天目山等眾多山地縱橫交錯,加上構造運動活躍,於是形成一系列山間盆地, 如休歙盆地、祁門盆地、黟縣盆地、休寧盆地及練江谷地等。自山間盆地向周邊逐漸演變為丘陵、低山和中山。由於地表徑流長期沿節理、斷層強烈切割,整個地形具有山高谷深的特徵。

徽州因山水的阻隔而具有封閉性,陸路交通極為不便,與外界交流較少,因此在漢代以前人口稀少,開發較晚;但另一方面則成了躲避戰亂,安居樂業的好地方,因此經過中原移民三次大規模南遷,徽州地區人口才明顯增加。


徽州,新安江與徽杭古道


“七山半水半分田,兩分道路和莊園”,是徽州地貌特徵的真實寫照。破碎而多樣化的地形使當地無法形成大面積的耕作區,這裡不僅耕地面積小,土地貧瘠,而且易受洪澇災害侵害,因此糧食產量很低。“一日米船不至,民有飢色,三日不至有餓莩,五日不至有晝奪”, 隨著人口的增多,人地矛盾越來越突出,為了謀生,徽州人走上了外出經商的道路。

但是陸上道路艱難險阻,充滿荊棘。例如,古代徽商入浙的主要陸上通道——徽杭古道,全長五十餘公里,需要翻越天目山,古道順山勢蜿蜒而上,在山崖峭壁間盤旋。這樣的路既不好走,也不快捷,更不利於大宗貨物的運輸。因此水路在徽州人“走出去”的歷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徽州,新安江與徽杭古道


開放的水,徽商闖出了一片天

徽州屬亞熱帶溼潤性季風氣候,雨水充沛,河網密佈。新安江屬錢塘江水系,發源於休寧縣六股尖,由率水、橫江和練江三水匯聚而成,兩岸支流眾多,具山區河流特徵,源短、坡陡、流急。它穿谷越峽,迂迴百餘公里,向東南匯入浙江省境內富春江,成錢塘江,從杭州灣入東海。

徽州水系雖地處上游,灘多水急,從安徽屯溪到浙江建德,直線距離不到100公里,天然有效落差卻高達100餘米,但大多可通舟船。徽州杭州,一水相通,新安江、富春江、錢塘江,名為三江,實為一水,向來是徽州與外界交通的最重要通道。而通過內河航道,還可連接江蘇的蘇、鬆、常、太各府州,還可以通過青弋江直接進入長江,順流而下就可至南京、鎮江、揚州,經京杭大運河溝通各地。


徽州,新安江與徽杭古道


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蘇浙地區成為明清時期全國商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天下之貨,海匯山積。徽州商人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利用與蘇杭毗鄰的優勢,成就了商業上的空前成功。長三角市場人口眾多,生活富裕,對木料、石料等建築材料有穩定的需求。文教之風又讓以竹、木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紙、墨,以石材加工的硯等文具銷量可觀。茶葉和藥材更是風雅之士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雖然“徽處萬山中、絕無農桑利”,但卻很適合木、竹、茶、桑、藥等經濟作物的生長,且品類繁多,產量豐富。徽州的山貨特產源源不斷地通過水路運輸至江浙各地,而糧食油鹽等生活物資也從新安江運回至徽州。

“一自漁梁壩,百里至街口;八十淳安縣,茶園六十有;九十嚴州府,釣臺桐廬守;漁梓關富陽,三浙壠江口;徽郡至杭州,水程六百走”。這首徽州商人自己創作的《路程歌》,描繪的就是商人從素有“江南都江堰”之稱的漁梁壩出發,沿新安江順流而下至杭州的路線圖。

徽州,新安江與徽杭古道


漁梁壩位於安徽省歙縣徽城鎮漁梁村,它橫截練江,使壩上水勢平坦,壩下激流奔騰,無論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壩長138米,底寬27米,頂寬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堅石壘砌而成,上下層之間用堅石墩如釘插入,這種石質的插釘稱為“穩定”,也稱元寶釘。每一層各條石之間,又用石鎖連鎖,這樣上下左右緊聯一體,構築成了跨江而臥的堅實漁梁壩。漁梁壩築成後,船隻不能通過,貨物必須在此轉運,而壩下的一片水域遂成為理想的泊船之處,由此形成一個交通便利的商業性集鎮。

從徽州沿著新安江一路風雨兼程抵達杭州。杭州地處運河最南端,是絲織業中心、木材集散地,又是兩浙鹽業經營中心,徽州的絲綢商、木商、鹽商在這裡擁有極大勢力;因此,離杭州很近的徽商把它作為經商發財的重要據點。


徽州,新安江與徽杭古道


以杭州為起點,沿著大運河北上,徽商的生意越做越大,在揚州更是達到了輝煌的頂峰。這座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的城市給徽商提供了安身立命的事業土壤和世俗歸途。從明嘉靖至乾隆年間移居揚州的80名大鹽商中,徽商州人就佔60名,徽州商人的富足甚至連乾隆皇帝都自嘆不如。

如今,徽商的商業傳奇早已成為了往事,而隨著公路、鐵路的開通,徽州與外界的聯繫更加方便。新安江水依舊在徽州的山間奔流不息,徜徉其中,值得品味的不止是山水美景,更有一股情懷。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與我們聯繫。

徽州,新安江與徽杭古道

徽州,新安江與徽杭古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