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戰爭中英勇無比,面對馬其頓卻不堪一擊,希臘城邦怎麼了?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大帝統一了整個古波斯部落,建立了阿奇美麗的阿契美尼德王朝,並於前550年徹底擊敗統治波斯的米底王國。此後的波斯帝國迅速擴張,逐漸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並逐步與古典希臘城邦接壤。雙方在前499年開始爆發了前後持續近半個世紀的戰爭,史稱希波戰爭。

希波戰爭中英勇無比,面對馬其頓卻不堪一擊,希臘城邦怎麼了?

此時的希臘早已渡過黑暗時代,步入了向外殖民的興盛時期,自然不會對波斯的威脅束手就擒。然而當兩個文明進行了漫長的激烈碰撞之後,最終的勝者卻是常年被主流希臘人排斥圈外的希臘城邦馬其頓。那麼馬其頓究竟是如何崛起的?為何會有人說希波戰爭為馬其頓崛起和亞歷山大東征創造了良好條件呢?

  • 希波戰爭對希臘城邦的影響

眾所周知,希波戰爭以波斯戰敗而希臘城邦獲勝而結束。但希波戰爭只是古典希臘與波斯帝國所接觸的第一階段,在之後很長時間內,波斯都對希臘城邦政治生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當溫泉關三百勇士的聲威剛剛消逝不就,被斯巴達派去統領希臘盟軍的統帥普薩尼亞斯就受到波斯影響,他並不滿足現有的權勢,而期翼能得到波斯方面扶持其上位成為整個希臘的國王。以斯巴達邦為代表的多利亞人後裔更青睞軍國主義模式,因此天然容易被波斯帝國的君主制吸引,普薩尼亞斯後來當然被斯巴達召回清算,但後來整個斯巴達都為了得到波斯的支持而出賣了希臘在小亞細亞的利益。

希波戰爭中英勇無比,面對馬其頓卻不堪一擊,希臘城邦怎麼了?


相對斯巴達,雅典的平民主義思潮顯然佔據上風,然而為雅典的海權霸業奠定基礎的地米斯托利卻因平民派而得罪了希臘盟邦的許多勢力,最終雅典也沒能保護住自己的政客,而通過陶片放逐法將其驅逐,最終輾轉來到波斯。當時整個希臘都存在首鼠兩端的政客和神職人員,許多神廟祭祀甚至多次發出抗戰無望的神諭。到了後期,曾經興盛一時的古典希臘文明早已不復當年的威望,不僅對東地中海的威懾大減,而且因為波斯的影響而更加熱衷於個人權勢和自身邦國霸權的爭奪。

  • 希波戰爭對波斯帝國的影響

波斯的崛起本就是踩踏著米底、埃蘭、新巴比倫和亞述等不同文明的基礎上前行的,內部紛雜不斷之下,又吞併了古埃及和小亞細亞地區。當大流士遠征愛琴海地區的時候,帝國的兵鋒已經距離波斯腹地太遠了。內部的紛雜隨著征服行動的挫敗而愈演愈烈,當希臘組建提洛同盟對波斯遠征軍進行更為持久的抵禦後,波斯內部也開始危機四伏。

希波戰爭中英勇無比,面對馬其頓卻不堪一擊,希臘城邦怎麼了?


不僅如此,希波戰爭雖然以波斯失敗而告終,但隨之而來的希臘內部城邦爭霸卻愈演愈烈。波斯深入介入後,憑藉國力上的優勢還是成為了最後的贏家,但卻也為自身埋下了隱患。干涉希臘城邦的結果不僅是擴散了波斯對愛琴海地區的影響力,同樣導致希臘內鬥與波斯自身的內亂媾連在了一起,同命相連。而促使希臘僱傭兵深入波斯帝國腹地平亂的行為更將自己的虛實完全展露在外界的眼中。所以到了公元前4世紀的上半葉,整個希臘-波斯地區作為同一個地理政治單位而邁入了腐朽行列,僅需一陣勁風便可將其吹垮。

  • 腓力二世的馬其頓

面對腐朽的舊秩序,誰將代表這股清新的勁風還未可知。不過當時的希臘城邦群集的南部,一方面相互影響頻繁,並且都出現了政治頹勢的情形;另一方面則因為眾多城邦的相互掣肘和老強權城邦的影響而無法給新興勢力以足夠的生存空間。後一點與古代中國春秋時期群聚洛陽周邊的姬姓諸侯國有許多相似的情形。春秋戰國最終有稱霸壯舉的是齊、晉、秦楚等邊緣國家,正是因為中央諸侯存在太多外部掣肘因素了。後希波戰爭時代的馬其頓便是愛琴海地區的邊緣國家。

希波戰爭中英勇無比,面對馬其頓卻不堪一擊,希臘城邦怎麼了?


不過與馬其頓同屬邊緣的還有色薩利和忒拜等國。忒拜稱雄時期曾南下剪除了斯巴達的重要臂膀,被其奴役舒適及之久的美塞尼亞人,這導致斯巴達元氣大傷。當腓力二世,也就是亞歷山大的父親繼位之後,立馬開展學習忒拜的進程,並加入了自身的特色。從小在忒拜作為人質的腓力二世從忒拜身上學習了縱深方陣,並將其改良為馬其頓方陣。此外還加入了騎兵、方陣步兵與弓箭手之間的混搭配合戰法。當腓力平定巴爾幹諸多王國的時候,還發現了一些豐富礦藏以充盈國庫軍需。此時的馬其頓做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那就是南下介入了已經發生十年之久的神聖戰爭。神聖戰爭是由近鄰同盟發起的他發肇事者的戰爭,近鄰同盟是一個比城邦結構還要古老的為保護德爾斐神諭而設立的組織,包括雅典和斯巴達在名義上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

希波戰爭中英勇無比,面對馬其頓卻不堪一擊,希臘城邦怎麼了?


馬其頓的介入使得侵奪教產的福基斯被擊敗,作為宗主的忒拜經歷十年大戰後衰落不堪,在戰爭最後時期加入的馬其頓卻一躍成為盟主,並且腓力二世還被色薩利邦選為執政官。色薩利的騎兵與馬其頓方陣同時進入腓力二世之手,希臘戰爭三絕僅差雅典三層漿座戰船了,馬其頓同雅典的出海口之戰便勢在必行。

  • 亞歷山大執掌大權之前的局勢

喀羅尼亞戰役,腓力二世擊敗雅典與忒拜聯軍,在戰場上出盡風頭的亞歷山大所率領的部隊是色薩利騎兵,這支高機動性的軍隊將在不久幫助他迅速征服大片土地。不過腓力二世在組建科林斯同盟,並派兵征討波斯後不久就遇刺身亡了。在這期間馬其頓出現了短暫的政局不穩,所幸此時的亞歷山大在軍中已經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心懷叵測者終究難以成事了。

希波戰爭中英勇無比,面對馬其頓卻不堪一擊,希臘城邦怎麼了?


我們不知道刺殺腓力的主謀是波斯方面還是被剝奪實權的希臘城邦,甚至可能是巴爾幹北方勢力,然而這些對於崛起的馬其頓來說並不重要。亞歷山大藉口波斯王策劃了刺殺自己父王的行動,於公元前334年親率來自希臘、馬其頓、色雷斯和色薩利的3.7萬人登陸亞洲並討伐波斯。此時的馬其頓軍隊早就看清了波斯的虛實,在亞歷山大的率領下所向披靡。

原本希臘邦國內部最有可能統領整個希臘的是雅典和斯巴達,奈何漫長的爭鬥嚴重打擊了雅典的實力,當其與忒拜的聯軍被馬其頓擊敗之後,這座曾經建立海上帝國的城池便選擇投降,匍匐在戰勝者的腳下。而斯巴達後期倒向波斯的行為給了亞歷山大絕好的藉口,這位年輕的征服者公開對全希臘人說自己是所有希臘城邦的兒子,除了斯巴達。

希波戰爭中英勇無比,面對馬其頓卻不堪一擊,希臘城邦怎麼了?


希波戰爭以及隨後的戰亂紛爭嚴重的耗損了幾個文明起源之地的底蘊,為介於兩者之間的邊緣地域提供了崛起空間;而馬其頓幾代君王面對周圍嚴峻的形式,勵精圖治,終於在亞歷山大在位時厚積薄發,一躍建成一個空前的大帝國,同時也是歐洲近代殖民史以前唯一的一個由歐洲大規模深入亞洲腹地的大帝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