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是怎麼回事


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少數民族。

從東漢以來, 中國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各少數民族開始不斷地向內地遷徙。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 主要是由於漢王朝的軍事征服以及他們為彌補中原兵力和勞力不足而對各少數民族的招誘。與此同時, 周邊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消長變化也引起一些民族遷徙。各少數民族勢力不斷壯大。

“五胡亂華”是怎麼回事

漢末以來, 胡人不斷移入中原, 除漢政府鼓勵外, 尚有一客觀因素, 便是氣候變遷及地理因素。原來在長城以外, 由於天氣乾燥, 一向只能畜牧;反之, 長城以南則較宜農耕發展。然漢末魏晉時, 北方出現了一次“小冰期”, 氣候變得寒冷。本宜於農耕的華北地區, 轉為適合遊牧生活;而遊牧民族原居之處, 卻不宜居住, 故胡人大量南下覓生計。

“五胡亂華”是怎麼回事

西晉統治時期, 中國北部、東部和西部, 尤其是幷州和關中一帶的少數民族, 在漢族的影響下, 逐漸由遊牧轉向農業定居, 胡漢文化相互影響滲透。但在交融的同時, 胡漢亦存在一定的矛盾, 例如幷州的匈奴人成了漢人的奴婢, 而不少漢人也相繼淪為胡人奴婢。在東漢三國時期, 就已經出現了漢族歧視和欺壓少數民族的情況。西晉時期, 內遷胡人成為漢人奴隸的例子就不止一個。譬如, 西晉文人阮孚, 乃其父阮咸之婢所生。因為此婢是胡人, 阮孚出生後, 其姑取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胡人遙集於上楹”的典故, 為他取字為“遙集”。晉代名將祖狄也有一奴, 名叫王安, 是羯族人。雖然由於個人的修養, 祖狄善待此奴, 並放他回北。但在當時人的觀念中, 王安應該是身份低下, 沒地位, 不自由的。這些胡人奴婢還常常被迫服役, 當軍作戰, 更有甚者被地方官員押往他鄉出賣, 因而激起了境內各民族的反抗;而各族上層人物亦往往利用本族人民, 割據一方。連續不斷的胡族內遷引起胡漢雙方的矛盾, 嚴重動搖了西晉政權的統治根基, 大規模的暴動有一觸即發之勢。

“五胡亂華”是怎麼回事


晉武帝太康初年 (公元280年) , 侍御史郭欽請徙胡族於塞外, 並以漢人實邊以絕胡患, 武帝不納。惠帝元康元年, 山陰令江統作《徙戎論》謂, 若不立刻徙胡, 晉室岌岌可危。亦不為惠帝接納。當時形勢已積重難返, 既無法徙胡, 即使要他們“各附本種, 還其舊土”, 亦不可能, 故所有徙胡之議, 成為一紙空文。加上政府容許胡人移入, 卻不教化, 只有加深胡漢兩族的矛盾;又以胡人為兵, 這情況於八王之亂時更普遍, 如王浚、司馬騰用鮮卑人, 成都王則用匈奴。在用胡策略下, 胡人盡知西晉國力虛實, 只要時機一到, 便起兵作亂。

另一方面, 西晉時期天災不斷, 自武帝太康二年至惠帝太熙元年 (公元282-292年) 10年間, 幾無歲不旱, 關中大飢, 以致“人多飢乏, 更相鬻賣, 奔進流移, 不可勝數。”後又有蝗災瘟疫, 死者無數, 流屍滿河, 白骨蔽野, 遂有大規模的災民流徙;在氐人李特、李雄的煽動下, 起事作亂, 令司馬氏政權幾乎瓦解。

而此時的西晉王朝統治集團內部, 諸王為爭奪中央最高權力, 發生了一連串的相互殘殺和戰爭, 歷時16年之久, 史稱“八王之亂”。這場大惡鬥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生產遭到破壞, 數10萬人民喪失了生命, 許多城市被洗劫和焚燬。不少人飢餓而死。人民又重新陷於苦難的深淵, 掀起了大規模的流亡的浪潮。

八王之亂後期, 匈奴劉淵據平陽、氐人李雄據成都, 晉室已告分裂, 羯人石勒、王彌, 更率軍隊乘虛流竄, 蹂躪大河南北。惠帝永興元年 (公元304年) , 劉淵叛晉, 自稱漢王, 上尊漢高祖與昭烈帝。懷帝永嘉二年 (公元308年) , 匈奴劉淵自立於平陽, 建立漢國。兩年後, 其子劉聰繼位, 派劉曜率兵4萬攻洛陽;時懷帝以苟唏討東海王越, 越病死, 王衍率兵還東海國, 為石勒所破, 晉軍力大削。永嘉5年, 劉聰再派王彌、劉曜、石勒攻洛陽, 城陷, 殺王公士民3萬餘, 並擄懷帝北去, 史稱“永嘉之亂”。次年, 安定太守賈疋迎立秦王業為太子卻傳來懷帝遇害消息。司馬鄴遂登位為愍帝, 改元建興, 都長安。

建興四年 (公元316年) , 匈奴劉曜陷長安, 愍帝出降, 被擄至平陽, 西晉亡。勞幹剖析永嘉之亂謂:由於“據守江南的人勤王不力, 對京師不作有效的援助”, 亦備一說。自永嘉亂後, 開啟北方五胡亂華的局向。

以公元383年東晉和前秦的淝水之戰為界, 五胡亂華可分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的政權有:成漢、漢和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前涼, 還有鮮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閔的魏不在十六國內。後期的政權有: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夏, 此外還有西燕不在十六國內。

十六國時期是一個民族分裂時期, 同時又是各族大融合的時期。由於各族統治者的暴行和暴政, 給人民帶來嚴重災禍。社會經濟和文化遭到嚴重破壞, 但被破壞的經濟在不同時期有所恢復, 西南、西北、東北幾個地區在不同程度上還有所發展。被破壞的傳統文化終於保存下來,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部和北部各族文化, 甚至還吸收了外來文化。經由這場動亂, 內遷各族的社會形態發生了很大變化, 有的進一步接受漢族成熟了的封建制度, 有的由家長奴役制進入封建社會。各族成員都按照各自的階級成分逐漸分別與漢族地主和農民兩大階級融合。在歷時136年後, 有的種族名稱基本上已經消失, 例如匈奴、羯、巴氐、河西鮮卑, 都已成為漢族的組成部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