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個經典元素交融而構成的渾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裡有足以吸引中國人的幾個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個經典元素交融而構成的渾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裡有足以吸引中國人的幾個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酒在中國文化裡是個避不開的話題,也是文學藝術作品裡時時存在的對象。中國有酒文化,有與酒相關的名人、典故:

劉伶醉酒,胡姬當壚,斗酒百篇,醉裡挑燈……酒的典故數不勝數;詩仙李白同時也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構成他作詩的重要促進因子;連大家眼中一向憂國憂民愁苦滿面的杜甫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酒在中國文化中實在是說不盡的。若是對酒文化有興趣,可以去聽一聽《大氿歌》,作者ilem串聯了中國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典故,配合著娓娓道來卻不失大氣瀟灑的音樂,能很好地帶你體會中華酒文化的魅力。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個經典元素交融而構成的渾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裡有足以吸引中國人的幾個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酒在中國文化裡是個避不開的話題,也是文學藝術作品裡時時存在的對象。中國有酒文化,有與酒相關的名人、典故:

劉伶醉酒,胡姬當壚,斗酒百篇,醉裡挑燈……酒的典故數不勝數;詩仙李白同時也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構成他作詩的重要促進因子;連大家眼中一向憂國憂民愁苦滿面的杜甫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酒在中國文化中實在是說不盡的。若是對酒文化有興趣,可以去聽一聽《大氿歌》,作者ilem串聯了中國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典故,配合著娓娓道來卻不失大氣瀟灑的音樂,能很好地帶你體會中華酒文化的魅力。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二)雪

而雪,則也是文人墨客向來喜愛的景色。雪代表著潔白、乾淨、高潔、嚴寒,常常與孤獨聯繫在一起,但在孤獨中又往往透著文人超脫塵世的思想境界。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就是詠雪的佳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則是最為人熟知的詠雪千古名篇,且這其中,除了雪,還有人。這裡的人和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人一樣,都是痴人。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個經典元素交融而構成的渾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裡有足以吸引中國人的幾個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酒在中國文化裡是個避不開的話題,也是文學藝術作品裡時時存在的對象。中國有酒文化,有與酒相關的名人、典故:

劉伶醉酒,胡姬當壚,斗酒百篇,醉裡挑燈……酒的典故數不勝數;詩仙李白同時也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構成他作詩的重要促進因子;連大家眼中一向憂國憂民愁苦滿面的杜甫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酒在中國文化中實在是說不盡的。若是對酒文化有興趣,可以去聽一聽《大氿歌》,作者ilem串聯了中國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典故,配合著娓娓道來卻不失大氣瀟灑的音樂,能很好地帶你體會中華酒文化的魅力。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二)雪

而雪,則也是文人墨客向來喜愛的景色。雪代表著潔白、乾淨、高潔、嚴寒,常常與孤獨聯繫在一起,但在孤獨中又往往透著文人超脫塵世的思想境界。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就是詠雪的佳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則是最為人熟知的詠雪千古名篇,且這其中,除了雪,還有人。這裡的人和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人一樣,都是痴人。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三)人

人是中國詩詞文賦中永遠避不開的話題。人作為天地間最具靈秀的生物,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切人文藝術和社會政治的核心。人是文藝永遠的關注對象,不管是前面說到的酒還是雪,最終都要落腳到“人”上。山水自然本身沒有什麼附加屬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就像石頭就是石頭,岩漿就是岩漿一樣,沒什麼其他意思可言,但人的眼光看上去,一切都不一樣了,自然擁有了人的情態,被賦予了人的審美韻味,而人眼觀自然,也看到了無盡的可愛和靈秀。這就是文學作品中“人”的魅力所在。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個經典元素交融而構成的渾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裡有足以吸引中國人的幾個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酒在中國文化裡是個避不開的話題,也是文學藝術作品裡時時存在的對象。中國有酒文化,有與酒相關的名人、典故:

劉伶醉酒,胡姬當壚,斗酒百篇,醉裡挑燈……酒的典故數不勝數;詩仙李白同時也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構成他作詩的重要促進因子;連大家眼中一向憂國憂民愁苦滿面的杜甫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酒在中國文化中實在是說不盡的。若是對酒文化有興趣,可以去聽一聽《大氿歌》,作者ilem串聯了中國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典故,配合著娓娓道來卻不失大氣瀟灑的音樂,能很好地帶你體會中華酒文化的魅力。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二)雪

而雪,則也是文人墨客向來喜愛的景色。雪代表著潔白、乾淨、高潔、嚴寒,常常與孤獨聯繫在一起,但在孤獨中又往往透著文人超脫塵世的思想境界。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就是詠雪的佳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則是最為人熟知的詠雪千古名篇,且這其中,除了雪,還有人。這裡的人和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人一樣,都是痴人。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三)人

人是中國詩詞文賦中永遠避不開的話題。人作為天地間最具靈秀的生物,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切人文藝術和社會政治的核心。人是文藝永遠的關注對象,不管是前面說到的酒還是雪,最終都要落腳到“人”上。山水自然本身沒有什麼附加屬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就像石頭就是石頭,岩漿就是岩漿一樣,沒什麼其他意思可言,但人的眼光看上去,一切都不一樣了,自然擁有了人的情態,被賦予了人的審美韻味,而人眼觀自然,也看到了無盡的可愛和靈秀。這就是文學作品中“人”的魅力所在。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西湖

張岱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有酒,有山水有雪,有痴人。這幾個關鍵元素,隨便哪一個都具有韻味,一加組合,更是其韻無窮。張岱先是描述了雪景中的山水,構造了一幅靜謐而清幽的畫面,再寫到作者的痴和亭中人的痴,情韻悠長,耐人尋味。

二.中國詩文書畫的千古主題——山水自然之美

胡益民的《張待研究》中提及張岱與自然的關係,張岱的散文中,看似描寫山川自然,但“兀然有一張子在”,他“從山川自然中關照自己”,體察、解悟自然,因此他筆下的自然,都十分具有情致。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個經典元素交融而構成的渾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裡有足以吸引中國人的幾個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酒在中國文化裡是個避不開的話題,也是文學藝術作品裡時時存在的對象。中國有酒文化,有與酒相關的名人、典故:

劉伶醉酒,胡姬當壚,斗酒百篇,醉裡挑燈……酒的典故數不勝數;詩仙李白同時也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構成他作詩的重要促進因子;連大家眼中一向憂國憂民愁苦滿面的杜甫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酒在中國文化中實在是說不盡的。若是對酒文化有興趣,可以去聽一聽《大氿歌》,作者ilem串聯了中國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典故,配合著娓娓道來卻不失大氣瀟灑的音樂,能很好地帶你體會中華酒文化的魅力。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二)雪

而雪,則也是文人墨客向來喜愛的景色。雪代表著潔白、乾淨、高潔、嚴寒,常常與孤獨聯繫在一起,但在孤獨中又往往透著文人超脫塵世的思想境界。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就是詠雪的佳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則是最為人熟知的詠雪千古名篇,且這其中,除了雪,還有人。這裡的人和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人一樣,都是痴人。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三)人

人是中國詩詞文賦中永遠避不開的話題。人作為天地間最具靈秀的生物,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切人文藝術和社會政治的核心。人是文藝永遠的關注對象,不管是前面說到的酒還是雪,最終都要落腳到“人”上。山水自然本身沒有什麼附加屬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就像石頭就是石頭,岩漿就是岩漿一樣,沒什麼其他意思可言,但人的眼光看上去,一切都不一樣了,自然擁有了人的情態,被賦予了人的審美韻味,而人眼觀自然,也看到了無盡的可愛和靈秀。這就是文學作品中“人”的魅力所在。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西湖

張岱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有酒,有山水有雪,有痴人。這幾個關鍵元素,隨便哪一個都具有韻味,一加組合,更是其韻無窮。張岱先是描述了雪景中的山水,構造了一幅靜謐而清幽的畫面,再寫到作者的痴和亭中人的痴,情韻悠長,耐人尋味。

二.中國詩文書畫的千古主題——山水自然之美

胡益民的《張待研究》中提及張岱與自然的關係,張岱的散文中,看似描寫山川自然,但“兀然有一張子在”,他“從山川自然中關照自己”,體察、解悟自然,因此他筆下的自然,都十分具有情致。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人對於自然的關注早在先秦時期就開始了,但在文學中真正大量的描寫自然,直接以自然為描摹對象,並在自然中寄情,還是要從魏晉說起。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曾說:“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

晉人的美,與對自然的觀賞和互照是分不開的。張岱的散文,就繼承了從晉人開始,文學中對自然的這種觀照。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個經典元素交融而構成的渾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裡有足以吸引中國人的幾個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酒在中國文化裡是個避不開的話題,也是文學藝術作品裡時時存在的對象。中國有酒文化,有與酒相關的名人、典故:

劉伶醉酒,胡姬當壚,斗酒百篇,醉裡挑燈……酒的典故數不勝數;詩仙李白同時也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構成他作詩的重要促進因子;連大家眼中一向憂國憂民愁苦滿面的杜甫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酒在中國文化中實在是說不盡的。若是對酒文化有興趣,可以去聽一聽《大氿歌》,作者ilem串聯了中國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典故,配合著娓娓道來卻不失大氣瀟灑的音樂,能很好地帶你體會中華酒文化的魅力。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二)雪

而雪,則也是文人墨客向來喜愛的景色。雪代表著潔白、乾淨、高潔、嚴寒,常常與孤獨聯繫在一起,但在孤獨中又往往透著文人超脫塵世的思想境界。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就是詠雪的佳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則是最為人熟知的詠雪千古名篇,且這其中,除了雪,還有人。這裡的人和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人一樣,都是痴人。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三)人

人是中國詩詞文賦中永遠避不開的話題。人作為天地間最具靈秀的生物,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切人文藝術和社會政治的核心。人是文藝永遠的關注對象,不管是前面說到的酒還是雪,最終都要落腳到“人”上。山水自然本身沒有什麼附加屬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就像石頭就是石頭,岩漿就是岩漿一樣,沒什麼其他意思可言,但人的眼光看上去,一切都不一樣了,自然擁有了人的情態,被賦予了人的審美韻味,而人眼觀自然,也看到了無盡的可愛和靈秀。這就是文學作品中“人”的魅力所在。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西湖

張岱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有酒,有山水有雪,有痴人。這幾個關鍵元素,隨便哪一個都具有韻味,一加組合,更是其韻無窮。張岱先是描述了雪景中的山水,構造了一幅靜謐而清幽的畫面,再寫到作者的痴和亭中人的痴,情韻悠長,耐人尋味。

二.中國詩文書畫的千古主題——山水自然之美

胡益民的《張待研究》中提及張岱與自然的關係,張岱的散文中,看似描寫山川自然,但“兀然有一張子在”,他“從山川自然中關照自己”,體察、解悟自然,因此他筆下的自然,都十分具有情致。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人對於自然的關注早在先秦時期就開始了,但在文學中真正大量的描寫自然,直接以自然為描摹對象,並在自然中寄情,還是要從魏晉說起。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曾說:“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

晉人的美,與對自然的觀賞和互照是分不開的。張岱的散文,就繼承了從晉人開始,文學中對自然的這種觀照。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對自然的欣賞流連比比皆是,《湖心亭看雪》作為名篇,更是集中體現了山水自然之美。大雪三日後的西湖,“人鳥聲俱絕”,但作者絲毫不覺孤寂,反十分欣賞這情景,悠悠哉哉到湖心亭去賞雪。在作者眼中,這畫面實在是獨絕: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以勾勒中國畫的筆法,以遠景觀之,描繪出這麼一幅清淨雅緻的畫面,天水交融,物我合一。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個經典元素交融而構成的渾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裡有足以吸引中國人的幾個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酒在中國文化裡是個避不開的話題,也是文學藝術作品裡時時存在的對象。中國有酒文化,有與酒相關的名人、典故:

劉伶醉酒,胡姬當壚,斗酒百篇,醉裡挑燈……酒的典故數不勝數;詩仙李白同時也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構成他作詩的重要促進因子;連大家眼中一向憂國憂民愁苦滿面的杜甫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酒在中國文化中實在是說不盡的。若是對酒文化有興趣,可以去聽一聽《大氿歌》,作者ilem串聯了中國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典故,配合著娓娓道來卻不失大氣瀟灑的音樂,能很好地帶你體會中華酒文化的魅力。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二)雪

而雪,則也是文人墨客向來喜愛的景色。雪代表著潔白、乾淨、高潔、嚴寒,常常與孤獨聯繫在一起,但在孤獨中又往往透著文人超脫塵世的思想境界。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就是詠雪的佳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則是最為人熟知的詠雪千古名篇,且這其中,除了雪,還有人。這裡的人和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人一樣,都是痴人。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三)人

人是中國詩詞文賦中永遠避不開的話題。人作為天地間最具靈秀的生物,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切人文藝術和社會政治的核心。人是文藝永遠的關注對象,不管是前面說到的酒還是雪,最終都要落腳到“人”上。山水自然本身沒有什麼附加屬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就像石頭就是石頭,岩漿就是岩漿一樣,沒什麼其他意思可言,但人的眼光看上去,一切都不一樣了,自然擁有了人的情態,被賦予了人的審美韻味,而人眼觀自然,也看到了無盡的可愛和靈秀。這就是文學作品中“人”的魅力所在。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西湖

張岱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有酒,有山水有雪,有痴人。這幾個關鍵元素,隨便哪一個都具有韻味,一加組合,更是其韻無窮。張岱先是描述了雪景中的山水,構造了一幅靜謐而清幽的畫面,再寫到作者的痴和亭中人的痴,情韻悠長,耐人尋味。

二.中國詩文書畫的千古主題——山水自然之美

胡益民的《張待研究》中提及張岱與自然的關係,張岱的散文中,看似描寫山川自然,但“兀然有一張子在”,他“從山川自然中關照自己”,體察、解悟自然,因此他筆下的自然,都十分具有情致。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人對於自然的關注早在先秦時期就開始了,但在文學中真正大量的描寫自然,直接以自然為描摹對象,並在自然中寄情,還是要從魏晉說起。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曾說:“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

晉人的美,與對自然的觀賞和互照是分不開的。張岱的散文,就繼承了從晉人開始,文學中對自然的這種觀照。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對自然的欣賞流連比比皆是,《湖心亭看雪》作為名篇,更是集中體現了山水自然之美。大雪三日後的西湖,“人鳥聲俱絕”,但作者絲毫不覺孤寂,反十分欣賞這情景,悠悠哉哉到湖心亭去賞雪。在作者眼中,這畫面實在是獨絕: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以勾勒中國畫的筆法,以遠景觀之,描繪出這麼一幅清淨雅緻的畫面,天水交融,物我合一。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個經典元素交融而構成的渾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裡有足以吸引中國人的幾個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酒在中國文化裡是個避不開的話題,也是文學藝術作品裡時時存在的對象。中國有酒文化,有與酒相關的名人、典故:

劉伶醉酒,胡姬當壚,斗酒百篇,醉裡挑燈……酒的典故數不勝數;詩仙李白同時也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構成他作詩的重要促進因子;連大家眼中一向憂國憂民愁苦滿面的杜甫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酒在中國文化中實在是說不盡的。若是對酒文化有興趣,可以去聽一聽《大氿歌》,作者ilem串聯了中國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典故,配合著娓娓道來卻不失大氣瀟灑的音樂,能很好地帶你體會中華酒文化的魅力。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二)雪

而雪,則也是文人墨客向來喜愛的景色。雪代表著潔白、乾淨、高潔、嚴寒,常常與孤獨聯繫在一起,但在孤獨中又往往透著文人超脫塵世的思想境界。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就是詠雪的佳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則是最為人熟知的詠雪千古名篇,且這其中,除了雪,還有人。這裡的人和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人一樣,都是痴人。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三)人

人是中國詩詞文賦中永遠避不開的話題。人作為天地間最具靈秀的生物,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切人文藝術和社會政治的核心。人是文藝永遠的關注對象,不管是前面說到的酒還是雪,最終都要落腳到“人”上。山水自然本身沒有什麼附加屬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就像石頭就是石頭,岩漿就是岩漿一樣,沒什麼其他意思可言,但人的眼光看上去,一切都不一樣了,自然擁有了人的情態,被賦予了人的審美韻味,而人眼觀自然,也看到了無盡的可愛和靈秀。這就是文學作品中“人”的魅力所在。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西湖

張岱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有酒,有山水有雪,有痴人。這幾個關鍵元素,隨便哪一個都具有韻味,一加組合,更是其韻無窮。張岱先是描述了雪景中的山水,構造了一幅靜謐而清幽的畫面,再寫到作者的痴和亭中人的痴,情韻悠長,耐人尋味。

二.中國詩文書畫的千古主題——山水自然之美

胡益民的《張待研究》中提及張岱與自然的關係,張岱的散文中,看似描寫山川自然,但“兀然有一張子在”,他“從山川自然中關照自己”,體察、解悟自然,因此他筆下的自然,都十分具有情致。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人對於自然的關注早在先秦時期就開始了,但在文學中真正大量的描寫自然,直接以自然為描摹對象,並在自然中寄情,還是要從魏晉說起。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曾說:“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

晉人的美,與對自然的觀賞和互照是分不開的。張岱的散文,就繼承了從晉人開始,文學中對自然的這種觀照。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對自然的欣賞流連比比皆是,《湖心亭看雪》作為名篇,更是集中體現了山水自然之美。大雪三日後的西湖,“人鳥聲俱絕”,但作者絲毫不覺孤寂,反十分欣賞這情景,悠悠哉哉到湖心亭去賞雪。在作者眼中,這畫面實在是獨絕: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以勾勒中國畫的筆法,以遠景觀之,描繪出這麼一幅清淨雅緻的畫面,天水交融,物我合一。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西湖

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學論叢》中曾這樣論及中西文學的差異:

“西方文學主要在通俗,得群眾之好。中國文學貴在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此亦其一異。”

張岱的散文,就是在“待知者知”,首先在文中,張岱在亭中遇到的金陵人,就是張岱的知者,他們對山水和生活的感知是一致的,這是第一層;其次在文外,在張岱當時的朋友中,讀過此文的人,也都為之稱妙,這是張岱親友對其的相知,這是第二層;最後,我們今世的讀者,乃至後世萬代的讀者,只要我們的文化沒有變,只要我們還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我們都能在在這樣的文中讀出山水自然的人文魅力,都為張岱的痴絕而心生嚮往,這就是第三層相知。有了這幾層相知,山水自然的美才會一直在我們心中發揮作用,洗滌我們的眼睛,幫助我們去體驗生活中的美好。山水與人,永遠都該是契合如一的。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個經典元素交融而構成的渾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裡有足以吸引中國人的幾個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酒在中國文化裡是個避不開的話題,也是文學藝術作品裡時時存在的對象。中國有酒文化,有與酒相關的名人、典故:

劉伶醉酒,胡姬當壚,斗酒百篇,醉裡挑燈……酒的典故數不勝數;詩仙李白同時也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構成他作詩的重要促進因子;連大家眼中一向憂國憂民愁苦滿面的杜甫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酒在中國文化中實在是說不盡的。若是對酒文化有興趣,可以去聽一聽《大氿歌》,作者ilem串聯了中國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典故,配合著娓娓道來卻不失大氣瀟灑的音樂,能很好地帶你體會中華酒文化的魅力。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二)雪

而雪,則也是文人墨客向來喜愛的景色。雪代表著潔白、乾淨、高潔、嚴寒,常常與孤獨聯繫在一起,但在孤獨中又往往透著文人超脫塵世的思想境界。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就是詠雪的佳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則是最為人熟知的詠雪千古名篇,且這其中,除了雪,還有人。這裡的人和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人一樣,都是痴人。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三)人

人是中國詩詞文賦中永遠避不開的話題。人作為天地間最具靈秀的生物,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切人文藝術和社會政治的核心。人是文藝永遠的關注對象,不管是前面說到的酒還是雪,最終都要落腳到“人”上。山水自然本身沒有什麼附加屬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就像石頭就是石頭,岩漿就是岩漿一樣,沒什麼其他意思可言,但人的眼光看上去,一切都不一樣了,自然擁有了人的情態,被賦予了人的審美韻味,而人眼觀自然,也看到了無盡的可愛和靈秀。這就是文學作品中“人”的魅力所在。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西湖

張岱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有酒,有山水有雪,有痴人。這幾個關鍵元素,隨便哪一個都具有韻味,一加組合,更是其韻無窮。張岱先是描述了雪景中的山水,構造了一幅靜謐而清幽的畫面,再寫到作者的痴和亭中人的痴,情韻悠長,耐人尋味。

二.中國詩文書畫的千古主題——山水自然之美

胡益民的《張待研究》中提及張岱與自然的關係,張岱的散文中,看似描寫山川自然,但“兀然有一張子在”,他“從山川自然中關照自己”,體察、解悟自然,因此他筆下的自然,都十分具有情致。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人對於自然的關注早在先秦時期就開始了,但在文學中真正大量的描寫自然,直接以自然為描摹對象,並在自然中寄情,還是要從魏晉說起。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曾說:“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

晉人的美,與對自然的觀賞和互照是分不開的。張岱的散文,就繼承了從晉人開始,文學中對自然的這種觀照。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對自然的欣賞流連比比皆是,《湖心亭看雪》作為名篇,更是集中體現了山水自然之美。大雪三日後的西湖,“人鳥聲俱絕”,但作者絲毫不覺孤寂,反十分欣賞這情景,悠悠哉哉到湖心亭去賞雪。在作者眼中,這畫面實在是獨絕: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以勾勒中國畫的筆法,以遠景觀之,描繪出這麼一幅清淨雅緻的畫面,天水交融,物我合一。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西湖

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學論叢》中曾這樣論及中西文學的差異:

“西方文學主要在通俗,得群眾之好。中國文學貴在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此亦其一異。”

張岱的散文,就是在“待知者知”,首先在文中,張岱在亭中遇到的金陵人,就是張岱的知者,他們對山水和生活的感知是一致的,這是第一層;其次在文外,在張岱當時的朋友中,讀過此文的人,也都為之稱妙,這是張岱親友對其的相知,這是第二層;最後,我們今世的讀者,乃至後世萬代的讀者,只要我們的文化沒有變,只要我們還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我們都能在在這樣的文中讀出山水自然的人文魅力,都為張岱的痴絕而心生嚮往,這就是第三層相知。有了這幾層相知,山水自然的美才會一直在我們心中發揮作用,洗滌我們的眼睛,幫助我們去體驗生活中的美好。山水與人,永遠都該是契合如一的。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三.通篇最迷人的一個字——痴

張岱一直推崇有痴情,有癖好的人。他在《陶庵夢憶》中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疵”其實就是缺點、瑕疵。人無完人,人是理所當然會有瑕疵的,這不足為奇,有了瑕疵,才符合人性的複雜特點,都說《西遊記》中最具有人情味的角色是豬八戒,這就是從這個角度來判斷的。

縱然有人會不認同張岱的以“疵”交友觀,畢竟他有的時候對“疵”的推崇已經到了過度的地步,流於庸俗。但卻無人會否定張岱對“痴”的認可。《湖心亭看雪》之所以讓讀者讀之有妙意,其重點就在於一個“痴”字。

張岱不顧大雪嚴寒,獨自往湖心亭看雪(舟子等人不算在內),欣賞美景,這已經是痴絕。而最妙的是,除卻張岱這有名的痴人,湖中竟有如他一樣的痴者!這可真是意外逢知己,一下子消解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樣的孑然與淒涼孤寂之感,讓人有了知己相見的惺惺相惜之感,別說是張岱,無論是誰在這樣的情景裡遇到同好,都會不免欣喜愉悅,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這就變一直以來柳宗元《江雪》中的那種略為消極自賞的情調為積極向上的生活觀,極大地激起人生活的熱情。

"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張岱的一篇文章,全文僅159字,卻將山水自然與人文生活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文筆生動,流暢自然,令人讀之如痴如醉,心有所感。那麼,《湖心亭看雪》究竟具體精妙在何處呢?何以成為我國古代小品文的經典之作,且具有如此經久不衰的魅力呢?筆者將在下文詳細進行展述。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t《湖心亭看雪》
\t崇禎五年十二月,餘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餘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t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餘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餘同飲。餘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各個經典元素交融而構成的渾融意境

《湖心亭看雪》這篇文裡有足以吸引中國人的幾個元素:有酒,有雪,有人。人是痴人。

(一)酒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酒在中國文化裡是個避不開的話題,也是文學藝術作品裡時時存在的對象。中國有酒文化,有與酒相關的名人、典故:

劉伶醉酒,胡姬當壚,斗酒百篇,醉裡挑燈……酒的典故數不勝數;詩仙李白同時也是酒仙,“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我欲醉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酒構成他作詩的重要促進因子;連大家眼中一向憂國憂民愁苦滿面的杜甫也與酒有著不解之緣:“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酒在中國文化中實在是說不盡的。若是對酒文化有興趣,可以去聽一聽《大氿歌》,作者ilem串聯了中國酒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些文化典故,配合著娓娓道來卻不失大氣瀟灑的音樂,能很好地帶你體會中華酒文化的魅力。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二)雪

而雪,則也是文人墨客向來喜愛的景色。雪代表著潔白、乾淨、高潔、嚴寒,常常與孤獨聯繫在一起,但在孤獨中又往往透著文人超脫塵世的思想境界。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就是詠雪的佳作,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則是最為人熟知的詠雪千古名篇,且這其中,除了雪,還有人。這裡的人和張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的人一樣,都是痴人。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三)人

人是中國詩詞文賦中永遠避不開的話題。人作為天地間最具靈秀的生物,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切人文藝術和社會政治的核心。人是文藝永遠的關注對象,不管是前面說到的酒還是雪,最終都要落腳到“人”上。山水自然本身沒有什麼附加屬性,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就像石頭就是石頭,岩漿就是岩漿一樣,沒什麼其他意思可言,但人的眼光看上去,一切都不一樣了,自然擁有了人的情態,被賦予了人的審美韻味,而人眼觀自然,也看到了無盡的可愛和靈秀。這就是文學作品中“人”的魅力所在。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西湖

張岱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有酒,有山水有雪,有痴人。這幾個關鍵元素,隨便哪一個都具有韻味,一加組合,更是其韻無窮。張岱先是描述了雪景中的山水,構造了一幅靜謐而清幽的畫面,再寫到作者的痴和亭中人的痴,情韻悠長,耐人尋味。

二.中國詩文書畫的千古主題——山水自然之美

胡益民的《張待研究》中提及張岱與自然的關係,張岱的散文中,看似描寫山川自然,但“兀然有一張子在”,他“從山川自然中關照自己”,體察、解悟自然,因此他筆下的自然,都十分具有情致。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人對於自然的關注早在先秦時期就開始了,但在文學中真正大量的描寫自然,直接以自然為描摹對象,並在自然中寄情,還是要從魏晉說起。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曾說:“晉人向外發現了自然,向內發現了自己的深情。”

晉人的美,與對自然的觀賞和互照是分不開的。張岱的散文,就繼承了從晉人開始,文學中對自然的這種觀照。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對自然的欣賞流連比比皆是,《湖心亭看雪》作為名篇,更是集中體現了山水自然之美。大雪三日後的西湖,“人鳥聲俱絕”,但作者絲毫不覺孤寂,反十分欣賞這情景,悠悠哉哉到湖心亭去賞雪。在作者眼中,這畫面實在是獨絕: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餘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張岱以勾勒中國畫的筆法,以遠景觀之,描繪出這麼一幅清淨雅緻的畫面,天水交融,物我合一。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西湖

近代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學論叢》中曾這樣論及中西文學的差異:

“西方文學主要在通俗,得群眾之好。中國文學貴在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此亦其一異。”

張岱的散文,就是在“待知者知”,首先在文中,張岱在亭中遇到的金陵人,就是張岱的知者,他們對山水和生活的感知是一致的,這是第一層;其次在文外,在張岱當時的朋友中,讀過此文的人,也都為之稱妙,這是張岱親友對其的相知,這是第二層;最後,我們今世的讀者,乃至後世萬代的讀者,只要我們的文化沒有變,只要我們還理解中華文化的價值,我們都能在在這樣的文中讀出山水自然的人文魅力,都為張岱的痴絕而心生嚮往,這就是第三層相知。有了這幾層相知,山水自然的美才會一直在我們心中發揮作用,洗滌我們的眼睛,幫助我們去體驗生活中的美好。山水與人,永遠都該是契合如一的。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三.通篇最迷人的一個字——痴

張岱一直推崇有痴情,有癖好的人。他在《陶庵夢憶》中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疵”其實就是缺點、瑕疵。人無完人,人是理所當然會有瑕疵的,這不足為奇,有了瑕疵,才符合人性的複雜特點,都說《西遊記》中最具有人情味的角色是豬八戒,這就是從這個角度來判斷的。

縱然有人會不認同張岱的以“疵”交友觀,畢竟他有的時候對“疵”的推崇已經到了過度的地步,流於庸俗。但卻無人會否定張岱對“痴”的認可。《湖心亭看雪》之所以讓讀者讀之有妙意,其重點就在於一個“痴”字。

張岱不顧大雪嚴寒,獨自往湖心亭看雪(舟子等人不算在內),欣賞美景,這已經是痴絕。而最妙的是,除卻張岱這有名的痴人,湖中竟有如他一樣的痴者!這可真是意外逢知己,一下子消解了“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樣的孑然與淒涼孤寂之感,讓人有了知己相見的惺惺相惜之感,別說是張岱,無論是誰在這樣的情景裡遇到同好,都會不免欣喜愉悅,大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情。這就變一直以來柳宗元《江雪》中的那種略為消極自賞的情調為積極向上的生活觀,極大地激起人生活的熱情。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張岱

除此之外,《湖心亭看雪》還有兩句千古名句,這就是舟子喃喃而道的那句“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名句本身就有帶動一篇詩文流芳百世的作用,像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多少人不知全文,卻對“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念念不忘。《湖心亭看雪》這結尾之句,便是不讀全文,單看這兩句,就讓人恍恍然心嚮往之——

“痴”已經夠令人心醉了,“痴”又見“痴”,痴人更逢痴人,實在是妙之又妙。由此,《湖心亭看雪》才會被人屢屢提及,其韻味也是說不盡、道不完的。

\t[1]張岱.陶庵夢憶 西湖夢尋[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t[2]胡益民.張待研究[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t[3]宗白華.宗白華學術文化隨筆[M]中國鐵道出版社,1996
\t[4]錢穆.中國文學論叢[M]三聯書店,2002

文: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什麼能成為千古名篇?

又名:張岱《湖心亭看雪》賞析:痴人觀山水,自是無限深情

原創作者:@亭林文學柳暄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