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對於這一幕,上博版也做了同樣的描繪,後者的構圖略顯鬆散,但基本一致,甚至他與陶淵明之間所間隔的那顆松樹的位置也是一樣。可見創作這兩幅的作者,應是臨摹或仿自同一版本。而在大都會版本中,那撐傘的僕從將傘收了起來,扛在肩上。另一位僕從正為他牽著馬,看著他與陶淵明寒暄。

正要上山參會的謝靈運與主動下山的陶淵明,有著不同的訴求。陶淵明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入會,而謝靈運則是要積極爭取加入的。

小謝向慧遠積極爭取後,卻被慧遠拒絕了。拒絕他的理由是:“你的頭髮黑密,鬍鬚俊美,但身上卻透出乖僻之氣,這種形象是不能有圓滿結局的,”然後,又鼓勵他說:“希望您多修陰德,嚴守戒律三年,勇敢接受組織的考察,如何?”

當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面對行刑隊的刀口前,當他決定將伴隨自己一生的鬍鬚捐獻給佛像時,耳邊一定想起過慧遠這句話。

貳 謝靈運和他的時代

事實證明,慧遠對小謝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因為後人總結了謝靈運的一生後,杜撰了這個典故。也可能是,謝靈運聽說了慧遠對自己的判詞,而刻意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總之,他的出生、性格、才華,與那個悲劇性的時代相遇後,便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對於這一幕,上博版也做了同樣的描繪,後者的構圖略顯鬆散,但基本一致,甚至他與陶淵明之間所間隔的那顆松樹的位置也是一樣。可見創作這兩幅的作者,應是臨摹或仿自同一版本。而在大都會版本中,那撐傘的僕從將傘收了起來,扛在肩上。另一位僕從正為他牽著馬,看著他與陶淵明寒暄。

正要上山參會的謝靈運與主動下山的陶淵明,有著不同的訴求。陶淵明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入會,而謝靈運則是要積極爭取加入的。

小謝向慧遠積極爭取後,卻被慧遠拒絕了。拒絕他的理由是:“你的頭髮黑密,鬍鬚俊美,但身上卻透出乖僻之氣,這種形象是不能有圓滿結局的,”然後,又鼓勵他說:“希望您多修陰德,嚴守戒律三年,勇敢接受組織的考察,如何?”

當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面對行刑隊的刀口前,當他決定將伴隨自己一生的鬍鬚捐獻給佛像時,耳邊一定想起過慧遠這句話。

貳 謝靈運和他的時代

事實證明,慧遠對小謝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因為後人總結了謝靈運的一生後,杜撰了這個典故。也可能是,謝靈運聽說了慧遠對自己的判詞,而刻意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總之,他的出生、性格、才華,與那個悲劇性的時代相遇後,便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四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對於這一幕,上博版也做了同樣的描繪,後者的構圖略顯鬆散,但基本一致,甚至他與陶淵明之間所間隔的那顆松樹的位置也是一樣。可見創作這兩幅的作者,應是臨摹或仿自同一版本。而在大都會版本中,那撐傘的僕從將傘收了起來,扛在肩上。另一位僕從正為他牽著馬,看著他與陶淵明寒暄。

正要上山參會的謝靈運與主動下山的陶淵明,有著不同的訴求。陶淵明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入會,而謝靈運則是要積極爭取加入的。

小謝向慧遠積極爭取後,卻被慧遠拒絕了。拒絕他的理由是:“你的頭髮黑密,鬍鬚俊美,但身上卻透出乖僻之氣,這種形象是不能有圓滿結局的,”然後,又鼓勵他說:“希望您多修陰德,嚴守戒律三年,勇敢接受組織的考察,如何?”

當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面對行刑隊的刀口前,當他決定將伴隨自己一生的鬍鬚捐獻給佛像時,耳邊一定想起過慧遠這句話。

貳 謝靈運和他的時代

事實證明,慧遠對小謝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因為後人總結了謝靈運的一生後,杜撰了這個典故。也可能是,謝靈運聽說了慧遠對自己的判詞,而刻意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總之,他的出生、性格、才華,與那個悲劇性的時代相遇後,便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五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對於這一幕,上博版也做了同樣的描繪,後者的構圖略顯鬆散,但基本一致,甚至他與陶淵明之間所間隔的那顆松樹的位置也是一樣。可見創作這兩幅的作者,應是臨摹或仿自同一版本。而在大都會版本中,那撐傘的僕從將傘收了起來,扛在肩上。另一位僕從正為他牽著馬,看著他與陶淵明寒暄。

正要上山參會的謝靈運與主動下山的陶淵明,有著不同的訴求。陶淵明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入會,而謝靈運則是要積極爭取加入的。

小謝向慧遠積極爭取後,卻被慧遠拒絕了。拒絕他的理由是:“你的頭髮黑密,鬍鬚俊美,但身上卻透出乖僻之氣,這種形象是不能有圓滿結局的,”然後,又鼓勵他說:“希望您多修陰德,嚴守戒律三年,勇敢接受組織的考察,如何?”

當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面對行刑隊的刀口前,當他決定將伴隨自己一生的鬍鬚捐獻給佛像時,耳邊一定想起過慧遠這句話。

貳 謝靈運和他的時代

事實證明,慧遠對小謝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因為後人總結了謝靈運的一生後,杜撰了這個典故。也可能是,謝靈運聽說了慧遠對自己的判詞,而刻意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總之,他的出生、性格、才華,與那個悲劇性的時代相遇後,便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五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六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對於這一幕,上博版也做了同樣的描繪,後者的構圖略顯鬆散,但基本一致,甚至他與陶淵明之間所間隔的那顆松樹的位置也是一樣。可見創作這兩幅的作者,應是臨摹或仿自同一版本。而在大都會版本中,那撐傘的僕從將傘收了起來,扛在肩上。另一位僕從正為他牽著馬,看著他與陶淵明寒暄。

正要上山參會的謝靈運與主動下山的陶淵明,有著不同的訴求。陶淵明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入會,而謝靈運則是要積極爭取加入的。

小謝向慧遠積極爭取後,卻被慧遠拒絕了。拒絕他的理由是:“你的頭髮黑密,鬍鬚俊美,但身上卻透出乖僻之氣,這種形象是不能有圓滿結局的,”然後,又鼓勵他說:“希望您多修陰德,嚴守戒律三年,勇敢接受組織的考察,如何?”

當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面對行刑隊的刀口前,當他決定將伴隨自己一生的鬍鬚捐獻給佛像時,耳邊一定想起過慧遠這句話。

貳 謝靈運和他的時代

事實證明,慧遠對小謝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因為後人總結了謝靈運的一生後,杜撰了這個典故。也可能是,謝靈運聽說了慧遠對自己的判詞,而刻意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總之,他的出生、性格、才華,與那個悲劇性的時代相遇後,便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五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六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七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朝人劉禹錫在此詩中所提及的王、謝,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兩大豪門望族。公元385年,謝靈運就出生於這個家族。他的祖父謝玄,乃是謝安的侄子。

他從小就展露出聰慧過人的一面,因此深得祖父謝玄喜歡。幼年的謝靈運曾被長時間寄養於道觀,15歲左右才回到健康(今南京)。公元403年(晉安帝元興二年),也就是白蓮結社發生的第二年,18歲的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又過了兩年,他出任琅琊王、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這位司馬德文也就是後來的晉恭帝、東晉最後一位皇帝。此後他一路跟隨過劉毅和劉裕,曾任太尉參軍、祕書丞、中書侍郎等職。

到了公元420年,劉裕逼司馬德文禪位,代晉自立,東晉自此滅亡。謝靈運爵位由康樂公降為康樂縣侯,又出任散騎常侍,轉任太子左衛率。雖然一直都在做官,他也做得有心無力,在劉裕等人的眼中,謝靈運只是一位有才華的文人,從未讓他進入過核心政治圈。

對於才華,謝靈運一貫自負。“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就出自他對文人的評價:“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就文學史來看,小謝的自負還是有道理的。兩百多年後他有一位名叫李白的粉絲就總結過:“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李白這裡提到的“小謝”是謝靈運的同族晚輩謝朓(公元464—499年),但人們經常將這二人用相提並論,稱他們為大、小謝。繼“建安七子”之後,在魏晉末期,文學上流行玄學之風,正是因為這二謝的山水詩,為當時的文壇開啟了另一種新的風貌。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對於這一幕,上博版也做了同樣的描繪,後者的構圖略顯鬆散,但基本一致,甚至他與陶淵明之間所間隔的那顆松樹的位置也是一樣。可見創作這兩幅的作者,應是臨摹或仿自同一版本。而在大都會版本中,那撐傘的僕從將傘收了起來,扛在肩上。另一位僕從正為他牽著馬,看著他與陶淵明寒暄。

正要上山參會的謝靈運與主動下山的陶淵明,有著不同的訴求。陶淵明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入會,而謝靈運則是要積極爭取加入的。

小謝向慧遠積極爭取後,卻被慧遠拒絕了。拒絕他的理由是:“你的頭髮黑密,鬍鬚俊美,但身上卻透出乖僻之氣,這種形象是不能有圓滿結局的,”然後,又鼓勵他說:“希望您多修陰德,嚴守戒律三年,勇敢接受組織的考察,如何?”

當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面對行刑隊的刀口前,當他決定將伴隨自己一生的鬍鬚捐獻給佛像時,耳邊一定想起過慧遠這句話。

貳 謝靈運和他的時代

事實證明,慧遠對小謝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因為後人總結了謝靈運的一生後,杜撰了這個典故。也可能是,謝靈運聽說了慧遠對自己的判詞,而刻意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總之,他的出生、性格、才華,與那個悲劇性的時代相遇後,便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五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六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七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朝人劉禹錫在此詩中所提及的王、謝,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兩大豪門望族。公元385年,謝靈運就出生於這個家族。他的祖父謝玄,乃是謝安的侄子。

他從小就展露出聰慧過人的一面,因此深得祖父謝玄喜歡。幼年的謝靈運曾被長時間寄養於道觀,15歲左右才回到健康(今南京)。公元403年(晉安帝元興二年),也就是白蓮結社發生的第二年,18歲的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又過了兩年,他出任琅琊王、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這位司馬德文也就是後來的晉恭帝、東晉最後一位皇帝。此後他一路跟隨過劉毅和劉裕,曾任太尉參軍、祕書丞、中書侍郎等職。

到了公元420年,劉裕逼司馬德文禪位,代晉自立,東晉自此滅亡。謝靈運爵位由康樂公降為康樂縣侯,又出任散騎常侍,轉任太子左衛率。雖然一直都在做官,他也做得有心無力,在劉裕等人的眼中,謝靈運只是一位有才華的文人,從未讓他進入過核心政治圈。

對於才華,謝靈運一貫自負。“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就出自他對文人的評價:“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就文學史來看,小謝的自負還是有道理的。兩百多年後他有一位名叫李白的粉絲就總結過:“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李白這裡提到的“小謝”是謝靈運的同族晚輩謝朓(公元464—499年),但人們經常將這二人用相提並論,稱他們為大、小謝。繼“建安七子”之後,在魏晉末期,文學上流行玄學之風,正是因為這二謝的山水詩,為當時的文壇開啟了另一種新的風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八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對於這一幕,上博版也做了同樣的描繪,後者的構圖略顯鬆散,但基本一致,甚至他與陶淵明之間所間隔的那顆松樹的位置也是一樣。可見創作這兩幅的作者,應是臨摹或仿自同一版本。而在大都會版本中,那撐傘的僕從將傘收了起來,扛在肩上。另一位僕從正為他牽著馬,看著他與陶淵明寒暄。

正要上山參會的謝靈運與主動下山的陶淵明,有著不同的訴求。陶淵明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入會,而謝靈運則是要積極爭取加入的。

小謝向慧遠積極爭取後,卻被慧遠拒絕了。拒絕他的理由是:“你的頭髮黑密,鬍鬚俊美,但身上卻透出乖僻之氣,這種形象是不能有圓滿結局的,”然後,又鼓勵他說:“希望您多修陰德,嚴守戒律三年,勇敢接受組織的考察,如何?”

當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面對行刑隊的刀口前,當他決定將伴隨自己一生的鬍鬚捐獻給佛像時,耳邊一定想起過慧遠這句話。

貳 謝靈運和他的時代

事實證明,慧遠對小謝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因為後人總結了謝靈運的一生後,杜撰了這個典故。也可能是,謝靈運聽說了慧遠對自己的判詞,而刻意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總之,他的出生、性格、才華,與那個悲劇性的時代相遇後,便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五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六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七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朝人劉禹錫在此詩中所提及的王、謝,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兩大豪門望族。公元385年,謝靈運就出生於這個家族。他的祖父謝玄,乃是謝安的侄子。

他從小就展露出聰慧過人的一面,因此深得祖父謝玄喜歡。幼年的謝靈運曾被長時間寄養於道觀,15歲左右才回到健康(今南京)。公元403年(晉安帝元興二年),也就是白蓮結社發生的第二年,18歲的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又過了兩年,他出任琅琊王、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這位司馬德文也就是後來的晉恭帝、東晉最後一位皇帝。此後他一路跟隨過劉毅和劉裕,曾任太尉參軍、祕書丞、中書侍郎等職。

到了公元420年,劉裕逼司馬德文禪位,代晉自立,東晉自此滅亡。謝靈運爵位由康樂公降為康樂縣侯,又出任散騎常侍,轉任太子左衛率。雖然一直都在做官,他也做得有心無力,在劉裕等人的眼中,謝靈運只是一位有才華的文人,從未讓他進入過核心政治圈。

對於才華,謝靈運一貫自負。“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就出自他對文人的評價:“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就文學史來看,小謝的自負還是有道理的。兩百多年後他有一位名叫李白的粉絲就總結過:“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李白這裡提到的“小謝”是謝靈運的同族晚輩謝朓(公元464—499年),但人們經常將這二人用相提並論,稱他們為大、小謝。繼“建安七子”之後,在魏晉末期,文學上流行玄學之風,正是因為這二謝的山水詩,為當時的文壇開啟了另一種新的風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八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九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對於這一幕,上博版也做了同樣的描繪,後者的構圖略顯鬆散,但基本一致,甚至他與陶淵明之間所間隔的那顆松樹的位置也是一樣。可見創作這兩幅的作者,應是臨摹或仿自同一版本。而在大都會版本中,那撐傘的僕從將傘收了起來,扛在肩上。另一位僕從正為他牽著馬,看著他與陶淵明寒暄。

正要上山參會的謝靈運與主動下山的陶淵明,有著不同的訴求。陶淵明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入會,而謝靈運則是要積極爭取加入的。

小謝向慧遠積極爭取後,卻被慧遠拒絕了。拒絕他的理由是:“你的頭髮黑密,鬍鬚俊美,但身上卻透出乖僻之氣,這種形象是不能有圓滿結局的,”然後,又鼓勵他說:“希望您多修陰德,嚴守戒律三年,勇敢接受組織的考察,如何?”

當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面對行刑隊的刀口前,當他決定將伴隨自己一生的鬍鬚捐獻給佛像時,耳邊一定想起過慧遠這句話。

貳 謝靈運和他的時代

事實證明,慧遠對小謝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因為後人總結了謝靈運的一生後,杜撰了這個典故。也可能是,謝靈運聽說了慧遠對自己的判詞,而刻意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總之,他的出生、性格、才華,與那個悲劇性的時代相遇後,便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五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六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七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朝人劉禹錫在此詩中所提及的王、謝,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兩大豪門望族。公元385年,謝靈運就出生於這個家族。他的祖父謝玄,乃是謝安的侄子。

他從小就展露出聰慧過人的一面,因此深得祖父謝玄喜歡。幼年的謝靈運曾被長時間寄養於道觀,15歲左右才回到健康(今南京)。公元403年(晉安帝元興二年),也就是白蓮結社發生的第二年,18歲的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又過了兩年,他出任琅琊王、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這位司馬德文也就是後來的晉恭帝、東晉最後一位皇帝。此後他一路跟隨過劉毅和劉裕,曾任太尉參軍、祕書丞、中書侍郎等職。

到了公元420年,劉裕逼司馬德文禪位,代晉自立,東晉自此滅亡。謝靈運爵位由康樂公降為康樂縣侯,又出任散騎常侍,轉任太子左衛率。雖然一直都在做官,他也做得有心無力,在劉裕等人的眼中,謝靈運只是一位有才華的文人,從未讓他進入過核心政治圈。

對於才華,謝靈運一貫自負。“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就出自他對文人的評價:“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就文學史來看,小謝的自負還是有道理的。兩百多年後他有一位名叫李白的粉絲就總結過:“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李白這裡提到的“小謝”是謝靈運的同族晚輩謝朓(公元464—499年),但人們經常將這二人用相提並論,稱他們為大、小謝。繼“建安七子”之後,在魏晉末期,文學上流行玄學之風,正是因為這二謝的山水詩,為當時的文壇開啟了另一種新的風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八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九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十

謝靈運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全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為山水詩的勃興局面做了開拓性貢獻。他的山水詩遙接了建安文學精神,令詩歌重新迴歸了抒情言志的傳統,直接影響了稍後的齊樑文學,也為初、盛唐詩歌的發展搭建了山水詩的平臺。

——這其實也是我將謝靈運單獨拿出一篇來講的原因。與謝靈運在文學史上開啟山水詩相對應的,在美術史上正是顧愷之、宗炳們在山水畫上開啟實踐與理論高峰的時期。如今我們最為熟悉的中國文人山水畫的源頭,它是如何形成,產生於何種的思想,如何發展為洋洋大觀,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畫種,成為我們最為熟悉的審美習慣的?恐怕得從這一時期開始算起。

然而我的敘述也許並不清晰,但請不要著急,先給我些時間。

叄 從南朝的謝靈運到民國的蔡乃煌

謝靈運的貴族血統和自身才華,給了他自負,也給了他天性偏激的性格。當他感覺到自己難以進入政治核心圈後,便在思想、行為方式上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他自幼就有奢侈享樂的習慣,常著奇裝異服,外出時的車馬都裝潢鮮豔,他的這些玩法一直引領著當時的時尚風潮。這也助長他在政治上不夠謹慎,他玩世不恭、蔑視立法制度、侵擾百姓,雖也參與過一些政治權力鬥爭,但也常被人誹謗。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謝靈運因為誹謗被排擠外放,任永嘉太守。此後又擔任臨川內史,依然放蕩不羈,被人上奏疏說有謀反之意,被皇帝免死充軍廣州。但之後又被告發有人慾武裝劫持他,準備在三江口謀反未遂。最終皇帝下詔,在廣州將其就地正法,斬首棄市,終年49歲。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對於這一幕,上博版也做了同樣的描繪,後者的構圖略顯鬆散,但基本一致,甚至他與陶淵明之間所間隔的那顆松樹的位置也是一樣。可見創作這兩幅的作者,應是臨摹或仿自同一版本。而在大都會版本中,那撐傘的僕從將傘收了起來,扛在肩上。另一位僕從正為他牽著馬,看著他與陶淵明寒暄。

正要上山參會的謝靈運與主動下山的陶淵明,有著不同的訴求。陶淵明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入會,而謝靈運則是要積極爭取加入的。

小謝向慧遠積極爭取後,卻被慧遠拒絕了。拒絕他的理由是:“你的頭髮黑密,鬍鬚俊美,但身上卻透出乖僻之氣,這種形象是不能有圓滿結局的,”然後,又鼓勵他說:“希望您多修陰德,嚴守戒律三年,勇敢接受組織的考察,如何?”

當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面對行刑隊的刀口前,當他決定將伴隨自己一生的鬍鬚捐獻給佛像時,耳邊一定想起過慧遠這句話。

貳 謝靈運和他的時代

事實證明,慧遠對小謝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因為後人總結了謝靈運的一生後,杜撰了這個典故。也可能是,謝靈運聽說了慧遠對自己的判詞,而刻意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總之,他的出生、性格、才華,與那個悲劇性的時代相遇後,便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五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六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七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朝人劉禹錫在此詩中所提及的王、謝,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兩大豪門望族。公元385年,謝靈運就出生於這個家族。他的祖父謝玄,乃是謝安的侄子。

他從小就展露出聰慧過人的一面,因此深得祖父謝玄喜歡。幼年的謝靈運曾被長時間寄養於道觀,15歲左右才回到健康(今南京)。公元403年(晉安帝元興二年),也就是白蓮結社發生的第二年,18歲的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又過了兩年,他出任琅琊王、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這位司馬德文也就是後來的晉恭帝、東晉最後一位皇帝。此後他一路跟隨過劉毅和劉裕,曾任太尉參軍、祕書丞、中書侍郎等職。

到了公元420年,劉裕逼司馬德文禪位,代晉自立,東晉自此滅亡。謝靈運爵位由康樂公降為康樂縣侯,又出任散騎常侍,轉任太子左衛率。雖然一直都在做官,他也做得有心無力,在劉裕等人的眼中,謝靈運只是一位有才華的文人,從未讓他進入過核心政治圈。

對於才華,謝靈運一貫自負。“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就出自他對文人的評價:“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就文學史來看,小謝的自負還是有道理的。兩百多年後他有一位名叫李白的粉絲就總結過:“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李白這裡提到的“小謝”是謝靈運的同族晚輩謝朓(公元464—499年),但人們經常將這二人用相提並論,稱他們為大、小謝。繼“建安七子”之後,在魏晉末期,文學上流行玄學之風,正是因為這二謝的山水詩,為當時的文壇開啟了另一種新的風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八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九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十

謝靈運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全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為山水詩的勃興局面做了開拓性貢獻。他的山水詩遙接了建安文學精神,令詩歌重新迴歸了抒情言志的傳統,直接影響了稍後的齊樑文學,也為初、盛唐詩歌的發展搭建了山水詩的平臺。

——這其實也是我將謝靈運單獨拿出一篇來講的原因。與謝靈運在文學史上開啟山水詩相對應的,在美術史上正是顧愷之、宗炳們在山水畫上開啟實踐與理論高峰的時期。如今我們最為熟悉的中國文人山水畫的源頭,它是如何形成,產生於何種的思想,如何發展為洋洋大觀,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畫種,成為我們最為熟悉的審美習慣的?恐怕得從這一時期開始算起。

然而我的敘述也許並不清晰,但請不要著急,先給我些時間。

叄 從南朝的謝靈運到民國的蔡乃煌

謝靈運的貴族血統和自身才華,給了他自負,也給了他天性偏激的性格。當他感覺到自己難以進入政治核心圈後,便在思想、行為方式上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他自幼就有奢侈享樂的習慣,常著奇裝異服,外出時的車馬都裝潢鮮豔,他的這些玩法一直引領著當時的時尚風潮。這也助長他在政治上不夠謹慎,他玩世不恭、蔑視立法制度、侵擾百姓,雖也參與過一些政治權力鬥爭,但也常被人誹謗。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謝靈運因為誹謗被排擠外放,任永嘉太守。此後又擔任臨川內史,依然放蕩不羈,被人上奏疏說有謀反之意,被皇帝免死充軍廣州。但之後又被告發有人慾武裝劫持他,準備在三江口謀反未遂。最終皇帝下詔,在廣州將其就地正法,斬首棄市,終年49歲。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介紹謝靈運與陶淵明的跋文內容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對於這一幕,上博版也做了同樣的描繪,後者的構圖略顯鬆散,但基本一致,甚至他與陶淵明之間所間隔的那顆松樹的位置也是一樣。可見創作這兩幅的作者,應是臨摹或仿自同一版本。而在大都會版本中,那撐傘的僕從將傘收了起來,扛在肩上。另一位僕從正為他牽著馬,看著他與陶淵明寒暄。

正要上山參會的謝靈運與主動下山的陶淵明,有著不同的訴求。陶淵明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入會,而謝靈運則是要積極爭取加入的。

小謝向慧遠積極爭取後,卻被慧遠拒絕了。拒絕他的理由是:“你的頭髮黑密,鬍鬚俊美,但身上卻透出乖僻之氣,這種形象是不能有圓滿結局的,”然後,又鼓勵他說:“希望您多修陰德,嚴守戒律三年,勇敢接受組織的考察,如何?”

當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面對行刑隊的刀口前,當他決定將伴隨自己一生的鬍鬚捐獻給佛像時,耳邊一定想起過慧遠這句話。

貳 謝靈運和他的時代

事實證明,慧遠對小謝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因為後人總結了謝靈運的一生後,杜撰了這個典故。也可能是,謝靈運聽說了慧遠對自己的判詞,而刻意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總之,他的出生、性格、才華,與那個悲劇性的時代相遇後,便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五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六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七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朝人劉禹錫在此詩中所提及的王、謝,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兩大豪門望族。公元385年,謝靈運就出生於這個家族。他的祖父謝玄,乃是謝安的侄子。

他從小就展露出聰慧過人的一面,因此深得祖父謝玄喜歡。幼年的謝靈運曾被長時間寄養於道觀,15歲左右才回到健康(今南京)。公元403年(晉安帝元興二年),也就是白蓮結社發生的第二年,18歲的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又過了兩年,他出任琅琊王、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這位司馬德文也就是後來的晉恭帝、東晉最後一位皇帝。此後他一路跟隨過劉毅和劉裕,曾任太尉參軍、祕書丞、中書侍郎等職。

到了公元420年,劉裕逼司馬德文禪位,代晉自立,東晉自此滅亡。謝靈運爵位由康樂公降為康樂縣侯,又出任散騎常侍,轉任太子左衛率。雖然一直都在做官,他也做得有心無力,在劉裕等人的眼中,謝靈運只是一位有才華的文人,從未讓他進入過核心政治圈。

對於才華,謝靈運一貫自負。“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就出自他對文人的評價:“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就文學史來看,小謝的自負還是有道理的。兩百多年後他有一位名叫李白的粉絲就總結過:“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李白這裡提到的“小謝”是謝靈運的同族晚輩謝朓(公元464—499年),但人們經常將這二人用相提並論,稱他們為大、小謝。繼“建安七子”之後,在魏晉末期,文學上流行玄學之風,正是因為這二謝的山水詩,為當時的文壇開啟了另一種新的風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八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九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十

謝靈運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全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為山水詩的勃興局面做了開拓性貢獻。他的山水詩遙接了建安文學精神,令詩歌重新迴歸了抒情言志的傳統,直接影響了稍後的齊樑文學,也為初、盛唐詩歌的發展搭建了山水詩的平臺。

——這其實也是我將謝靈運單獨拿出一篇來講的原因。與謝靈運在文學史上開啟山水詩相對應的,在美術史上正是顧愷之、宗炳們在山水畫上開啟實踐與理論高峰的時期。如今我們最為熟悉的中國文人山水畫的源頭,它是如何形成,產生於何種的思想,如何發展為洋洋大觀,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畫種,成為我們最為熟悉的審美習慣的?恐怕得從這一時期開始算起。

然而我的敘述也許並不清晰,但請不要著急,先給我些時間。

叄 從南朝的謝靈運到民國的蔡乃煌

謝靈運的貴族血統和自身才華,給了他自負,也給了他天性偏激的性格。當他感覺到自己難以進入政治核心圈後,便在思想、行為方式上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他自幼就有奢侈享樂的習慣,常著奇裝異服,外出時的車馬都裝潢鮮豔,他的這些玩法一直引領著當時的時尚風潮。這也助長他在政治上不夠謹慎,他玩世不恭、蔑視立法制度、侵擾百姓,雖也參與過一些政治權力鬥爭,但也常被人誹謗。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謝靈運因為誹謗被排擠外放,任永嘉太守。此後又擔任臨川內史,依然放蕩不羈,被人上奏疏說有謀反之意,被皇帝免死充軍廣州。但之後又被告發有人慾武裝劫持他,準備在三江口謀反未遂。最終皇帝下詔,在廣州將其就地正法,斬首棄市,終年49歲。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介紹謝靈運與陶淵明的跋文內容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後蔡乃煌跋文

"

若是有人來告訴你,他能看清這個時代的本質,並能搜尋到一些公認的、可以代表這個時代普遍精神、特徵的人物來,這人要麼是上帝,要麼就是騙子。

常有一些天真浪漫所謂的“主辦方”們投入不菲的金錢,搞一些年度、季度的榜單,頒一些全國、全球之類的獎項,但活動一結束,你就發現那些敢頒的人和敢領的人,都成為一個笑話。也許“活動一結束”,這個時間狀語不夠準確,但也不會有很大的偏差,過不幾年,至多3、5年吧,他們都一定會成為笑話。

儘管如此,我們若是把時間放得足夠長遠,比如放到1600年前,這個問題就好辦多了。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局部

大約在1600年前的公元402年(晉安帝元興元年),在慧遠的號召下,123名僧人和社會名流同在廬山結社,俗稱為白蓮結社,這就是此後佛教淨土宗的起源。在民間傳說中,這次結社活動被演繹為包括慧遠在內18位賢士在廬山東林寺的一次聚會。

這一年的謝靈運約17歲,陶淵明大概40歲左右,道教上清派宗師陸修靜還沒出生,約-4歲。

中國古代的畫家們為我們留下的多幅《白蓮社圖》中,將這位少年謝靈運、中年陶淵明以及尚未出生的陸修靜與慧遠大師等18賢士同置一框,其實前三位都不屬白蓮社的正式成員,畫作者如此安排,顯然別有意義。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一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三

這個“別有意義”按照林語堂先生的解讀,乃是“象徵著三位無憂無慮的智者的歡樂,象徵著三位宗教代表人物在幽默感中團結一致的歡樂”。林先生的解讀重點,放在了陶淵明、慧遠、陸修靜三人身上,這三人在廬山虎溪邊的會晤即為“虎溪三笑”典故的來源,代表著對中國文化、精神影響最為深遠的三家——儒、釋、道一次重要的會晤,儘管這次見面並沒有真實發生過,但這典故,卻蘊含著一種包容、開放、和諧的美好意願。

這個廣為傳播的典故中,並沒有這位謝靈運。

即將由東晉跨入更混亂的南北朝時期,出身南方豪門、風流不羈的謝靈運和他的靈光乍現的才華、廣泛的交往遊歷、自負的性格、最終悲劇性的命運結局,正代表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

壹 白蓮結社的列席者:謝靈運、陶淵明和陸修靜

這位謝靈運正是要介紹的這一系列《白蓮社圖》中,出場的第一位人物。

在最靠譜、最接近李公麟原作的遼博版中,不知是因為後世裝裱的問題,還是作者張激——李公麟的外甥,或者根本就是李公麟本人,都沒有想到把他給裝入鏡頭裡。在如此重大的一樁文化事件中,居然看不到這位處心積慮年輕人的影像,多少有些對不住他。

雖然在這幅圖的後半段,他們都一絲不苟地繪出了小謝為慧遠大師在東林寺所栽種的一池白蓮花。況且,這次聚會、甚至整個佛教淨土宗,此後都以他所栽種的這片蓮花為關鍵詞而命名。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遼博版中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的白蓮花池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的白蓮花池

李公麟和他外甥張激、或者後世裝裱師傅的疏忽,在其他幾幅仿作中獲得了充分的彌補。

比如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版本中,不光是描繪出了小謝發明的“謝公屐”——一種可以去掉前後掌齒釘木製登山鞋,還在他的圖像後邊標註了他的名字,就像上個世紀前那些照相館老師傅們所做的工作一樣。

大都會博物館的這個版本,與上博版和南博版相比,從構圖、人物、樹石以及筆墨技法等各個方面,算是竭力模仿了張激的遼博版。但也被人們評價為“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官網介紹中,將其歸為明代或者清代的摹本。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白蓮社圖》 細部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南博版《白蓮社圖》

相比之下,絹本設色的南博版的風格更加古樸,畫風卻完全不似李公麟的白描,類青綠山水一派。南博版採用了豎式構圖,縱92釐米,橫53.8釐米。其人物、故事安排與其他版本大同小異,只不過我們觀看的順序不能從右至左展開,而需從下至上,一段段地讀上去。這倒與現實生活中攀登廬山的路徑相符,這個版本將謝靈運和陶淵明放置於畫幅的最下邊一段,也似乎表明,在這場著名的佛教盛會中,他們兩人屬於編外成員,身份地位並沒有上邊那些人物們重要。

在南博版的左下角落,這位正打馬上山的人兒,便是謝靈運。

按照實際情況他當時只有17歲,為了與傳說中的“美髯公”相符,作者犧牲掉了這種歷史真實性。在上博版、南博版和大都會版中,他都是一位留著三縷長鬚的中年人形象。

可不要小看這三縷鬍子,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臨刑前,自願將這鬍鬚捐獻給了廣州祇洹寺,被掛在寺中佛像的下巴上,一直掛了270多年,後來被唐朝的安樂公主給毀掉了。宋朝之後的畫家們,肯定熟悉這段故事的,因此,他們也絕不會畫一個下巴光禿禿的謝靈運。

打馬上山的謝靈運,帶著兩位僕從。這二位顯然不是組委會給他安排的,而是他自己帶來的。這符合他本身那種花花公子的身份。長著三縷長鬚的小謝騎在馬上,卻由一位正在行走的僕人給他打著傘,若是稍微想仔細些,你不禁會為他們擔心:若是小謝不時在馬屁股上來一鞭子,那僕人不知道要怎麼飛跑,才能夠讓這傘可以為他遮住陽光。另一位僕人給他挑著行李,也許是書,也許是吃的,總之看上去有些吃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上博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中的謝靈運與陶淵明

對於這一幕,上博版也做了同樣的描繪,後者的構圖略顯鬆散,但基本一致,甚至他與陶淵明之間所間隔的那顆松樹的位置也是一樣。可見創作這兩幅的作者,應是臨摹或仿自同一版本。而在大都會版本中,那撐傘的僕從將傘收了起來,扛在肩上。另一位僕從正為他牽著馬,看著他與陶淵明寒暄。

正要上山參會的謝靈運與主動下山的陶淵明,有著不同的訴求。陶淵明是覺得自己不太適合入會,而謝靈運則是要積極爭取加入的。

小謝向慧遠積極爭取後,卻被慧遠拒絕了。拒絕他的理由是:“你的頭髮黑密,鬍鬚俊美,但身上卻透出乖僻之氣,這種形象是不能有圓滿結局的,”然後,又鼓勵他說:“希望您多修陰德,嚴守戒律三年,勇敢接受組織的考察,如何?”

當多年以後,謝靈運在廣州面對行刑隊的刀口前,當他決定將伴隨自己一生的鬍鬚捐獻給佛像時,耳邊一定想起過慧遠這句話。

貳 謝靈運和他的時代

事實證明,慧遠對小謝當初的判斷是正確的。也可能是因為後人總結了謝靈運的一生後,杜撰了這個典故。也可能是,謝靈運聽說了慧遠對自己的判詞,而刻意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度過自己的一生。

總之,他的出生、性格、才華,與那個悲劇性的時代相遇後,便不可避免地製造了自己的悲劇性命運。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四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五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六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七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唐朝人劉禹錫在此詩中所提及的王、謝,指東晉時王導和謝安兩大豪門望族。公元385年,謝靈運就出生於這個家族。他的祖父謝玄,乃是謝安的侄子。

他從小就展露出聰慧過人的一面,因此深得祖父謝玄喜歡。幼年的謝靈運曾被長時間寄養於道觀,15歲左右才回到健康(今南京)。公元403年(晉安帝元興二年),也就是白蓮結社發生的第二年,18歲的謝靈運繼承了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

又過了兩年,他出任琅琊王、大司馬司馬德文的行參軍,這位司馬德文也就是後來的晉恭帝、東晉最後一位皇帝。此後他一路跟隨過劉毅和劉裕,曾任太尉參軍、祕書丞、中書侍郎等職。

到了公元420年,劉裕逼司馬德文禪位,代晉自立,東晉自此滅亡。謝靈運爵位由康樂公降為康樂縣侯,又出任散騎常侍,轉任太子左衛率。雖然一直都在做官,他也做得有心無力,在劉裕等人的眼中,謝靈運只是一位有才華的文人,從未讓他進入過核心政治圈。

對於才華,謝靈運一貫自負。“才高八斗”這個成語,就出自他對文人的評價:“魏晉以來,天下的文學之才共有一石,其中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其他的人共分一斗。”

就文學史來看,小謝的自負還是有道理的。兩百多年後他有一位名叫李白的粉絲就總結過:“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李白這裡提到的“小謝”是謝靈運的同族晚輩謝朓(公元464—499年),但人們經常將這二人用相提並論,稱他們為大、小謝。繼“建安七子”之後,在魏晉末期,文學上流行玄學之風,正是因為這二謝的山水詩,為當時的文壇開啟了另一種新的風貌。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八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九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博物館版《白蓮社圖》局部之十

謝靈運更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全力創作山水詩的詩人,為山水詩的勃興局面做了開拓性貢獻。他的山水詩遙接了建安文學精神,令詩歌重新迴歸了抒情言志的傳統,直接影響了稍後的齊樑文學,也為初、盛唐詩歌的發展搭建了山水詩的平臺。

——這其實也是我將謝靈運單獨拿出一篇來講的原因。與謝靈運在文學史上開啟山水詩相對應的,在美術史上正是顧愷之、宗炳們在山水畫上開啟實踐與理論高峰的時期。如今我們最為熟悉的中國文人山水畫的源頭,它是如何形成,產生於何種的思想,如何發展為洋洋大觀,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畫種,成為我們最為熟悉的審美習慣的?恐怕得從這一時期開始算起。

然而我的敘述也許並不清晰,但請不要著急,先給我些時間。

叄 從南朝的謝靈運到民國的蔡乃煌

謝靈運的貴族血統和自身才華,給了他自負,也給了他天性偏激的性格。當他感覺到自己難以進入政治核心圈後,便在思想、行為方式上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他自幼就有奢侈享樂的習慣,常著奇裝異服,外出時的車馬都裝潢鮮豔,他的這些玩法一直引領著當時的時尚風潮。這也助長他在政治上不夠謹慎,他玩世不恭、蔑視立法制度、侵擾百姓,雖也參與過一些政治權力鬥爭,但也常被人誹謗。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謝靈運因為誹謗被排擠外放,任永嘉太守。此後又擔任臨川內史,依然放蕩不羈,被人上奏疏說有謀反之意,被皇帝免死充軍廣州。但之後又被告發有人慾武裝劫持他,準備在三江口謀反未遂。最終皇帝下詔,在廣州將其就地正法,斬首棄市,終年49歲。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介紹謝靈運與陶淵明的跋文內容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大都會版後蔡乃煌跋文

殞命廣州的謝靈運及民國的蔡乃煌:個人的小才華與時代大悲劇

晚清蔡乃煌跋文細部

在紐約大都會版的《白蓮社圖》後有兩段跋文,第一段作者認為此圖為李公麟所做,他評論說:“故龍眠畫修靖與(慧遠)溪水,靈運張蓋入山、淵明藍輿而出,皆有意義,不徒然而設也。”

後一位跋文款署為:番禺蔡乃煌。他也在跋文中說,據當時書譜記載李公麟曾多次畫《蓮社圖》如此安排畫面“別有意義”。實際上這個大都會版並非李公麟原作,而是明或清人的摹本,但從中也可讀出,不同時代的人們對於這段白蓮結社的看法。

而這位蔡乃煌,應是袁世凱親信。廣東番禺人,字伯浩,光緒十七年(1891年)舉人。

他早年以才華自負,因為詩文受到張之洞的賞識。在湖南期間,主持編纂一大套《約章分類輯要》共38卷,成為辦理交涉的指南。張之洞到北京任職以後,將其調到北京任郵傳部左參議(相當於部長助理)。在京任職期間,他結實了日後的老闆袁世凱。

入民國後,1916年蔡乃煌在廣州被槍殺,槍殺其佈告只有十三字:“蔡乃煌無罪可科,國人皆曰可殺。”

他的命運倒與謝靈運有些類似。

(本文為1600年前廬山白蓮結社的傳說和圖像:從虎溪三笑的文化寓意談起 系列文章第二篇,未完待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