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緣何客家人稱蛋為“春”'

血豆腐 陸河熱線網 2019-08-01
"

客家人對某些事物的叫法比較特殊,往往取吉諱衰,且常有一番寓意。舉些例子:傘,因諱“散”而叫“遮”,散與遮意義完全相反;豬舌,因諱“蝕”而改叫豬“利”;熟豬血,因諱“出血、見血”而改叫“豬紅”;把“轉潮”說成“轉潤”,諧音“轉運”等等。

"

客家人對某些事物的叫法比較特殊,往往取吉諱衰,且常有一番寓意。舉些例子:傘,因諱“散”而叫“遮”,散與遮意義完全相反;豬舌,因諱“蝕”而改叫豬“利”;熟豬血,因諱“出血、見血”而改叫“豬紅”;把“轉潮”說成“轉潤”,諧音“轉運”等等。

客家文化|緣何客家人稱蛋為“春”

卵,客家話指蛋,乃承古義,如“以卵擊石”“危如累卵”“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等,其中的卵即是“蛋”。但客家話裡“卵”亦有歧義而往往也暗指男睪,此稱不雅;卵,多數客家地區讀音近“亂”(五華音相同),“亂”為吉之大忌,故而被諱,“亂”相對應的吉詞是“伸”(音春),意為整潔、圓滿、順暢(參照上一節《“春車”與習武》)。 客家人的風俗中,雞“春”為吉祥之物,人們把“春”裝進竹籃內,加蓋一張紅紙,作為禮物贈送,寓意紅紅火火,春春車車;“春”亦是婚禮中的吉祥之物,新郎新娘拜堂後,新郎把煮熟的紅“春”食完,寓意順意與圓滿;“春”亦常作為敬品和祭品,人們常把“春”煮熟並用紅曲染成紅色,作為小三牲來祭祀伯公。因此,在客家人心中“春”是食品、是禮品、是敬品,“春”是吉祥之物。

卵,因諱“亂”而改叫“春”,是客家人風俗的保留,客家話裡較少直接稱“蛋”的,多稱為“春”。不過,梅縣及部分客家地區仍保留稱蛋為“卵”更古的叫法,因為“卵”與“亂”梅縣音差別較大,而不必諱之。南方方言 “膥 ”(音春),意亦指卵與蛋,此為後人依其義而憑想象所造之字,並不吻合客家話“春”(蛋)的吉意,也不能詮釋“春”的所有意義。

(來源:梅州日報 丘桂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