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王鴻昌)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兩岸青蔥,鳥鳴低旋,一庫清水靜謐。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清冽的丹江水從這裡奔湧而出,沿著千里長渠一路北上,流過中原,奔入京津。作為華北地區的“大水缸”,京津門戶的“水龍頭”,淅川縣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保護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和核心水源區水質、建設國家生態安全戰略要地的歷史使命。為守護好這一渠清水,淅川縣先後關停380多家汙染企業,1.9萬名工人下崗失業;取締庫區水上餐飲船及5萬餘個養魚網箱,全面取締禁養區內400家養殖場,綜合損失達8億多元。

去年以來,按照省委統一部署,許昌市結對幫扶淅川縣,重點從推動產業發展、開展勞務合作、加強人才支援、支持基礎建設、開展業務交流等方面,分類施策,精準脫貧,合力奏響了許昌、淅川兩地攜手發展的時代強音。

設施援建讓群眾生活更美好

“嘀、嘀、嘀……”8月8日下午6時,在淅川縣上集鎮楊營村文化廣場前,幾聲汽車鳴笛聲過後,一臺播放著兒童歌曲的黃色小車停在了廣場邊,50歲的村民劉菊榮趕緊迎上前,接住了從幼兒園放學回來的小孫女。

劉菊榮家住在楊營村文化廣場後邊,從她家到孫女下車的地方,隔著一個文化廣場,用她的話說,聽到校車的音樂後再從家出來也不耽誤接孫女。

“別看現在廣場健身器材、路燈啥都有,以前這裡可是坑坑窪窪、垃圾滿地,早上送孫女上學乘校車、下午校車回來接孫女都要繞一大圈的路。現在接孫女也就幾步路。”劉菊蓉說,自從村文化廣場修好後,鄉親們自發成立了幾支廣場舞隊,每天天一黑,廣場四周燈火通明,鄉親們走出家門來到廣場上,跳廣場舞、扭秧歌,非常熱鬧。

“你看,我們的衛生室、文化廣場、村小學等,都是許昌市給我們援建的。”楊營村黨支部書記李花軍說。

2018年5月,許昌市結對幫扶淅川縣。工作組入駐後,立即投入幫扶工作,走村入戶掌握縣情後,實施了基建投入、勞務協作、產業幫扶等一系列幫扶措施。

圍繞淅川縣基層黨群服務中心、貧困村衛生室、體育健身設施、文化活動廣場、義務教育學校等項目,去年以來,共計援建荊紫關、寺灣、西簧、毛堂等9個鄉鎮60個村130個項目,目前許昌市已經撥付資金2300萬元,這些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已經基本完工。

產業項目讓發展基礎更牢固

8月8日下午,在馬蹬鎮蘇莊村迷迭香基地,淅川良禾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克身上的體恤衫已被汗水浸透。但看著碧綠油亮、長勢喜人的迷迭香,他心裡充滿了喜悅。

“這個項目是許昌市幫扶的產業項目,今年合作社種植面積400多畝,預計到10月中旬即可收割。”張克介紹說,迷迭香作為一種珍貴中藥材,與其他經濟作物相比,迷迭香一次種植可以連續收割30年左右,每年像收割韭菜一樣收割兩次,耐乾旱、少害蟲、易管理,產量穩定,經濟效益高,而且生長期不用施肥灑藥,種植土地不用每年深耕,還能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十分適宜在水源保護地種植。

根據當地氣候適宜、沙埌土壤的特點,許昌市通過實施訂單農業,在淅川縣推廣種植5000畝,帶動農戶1200多戶,每畝增收不低於3000元,種植週期30年左右,期間持續受益。今年年底,部分達到收割條件的將見成效。同時,禹州市森茂迷迭香種植社還將利用當地扶貧車間設立初加工廠,對收割後的迷迭香進行初加工,拉長產業鏈條。

“貧困群眾能夠從事除草、收割等體力勞動,當日結算工資,每人每天收入100多元。另外,年底還有2000多元分紅,再加上土地流轉資金800元/畝,實現了‘一地生三金’,達到成功脫貧。”張克說。

位於九重鎮張河村的渠首萬畝有機軟籽石榴種植基地,是該縣重點發展的扶貧產業示範園,也是著力打造的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精細加工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條。

“我們一期種植了優質軟籽石榴1.8萬多畝,今年已經掛果,預計國慶節前後即可上市銷售。”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家祥說,經過許昌市商務部門積極協調,已經與許昌胖東來商貿集團達成了軟籽石榴採購意向,不久的將來,綠色無公害的軟籽石榴將會進入千家萬戶。

同時,基於產業配套及延伸產業鏈條的實際需要,許昌市通過上下游配套、產學研等方式,協調推進許昌、淅川兩地企業對接合作。目前,淅川縣的金博橡塑公司與許昌精工機械製造公司合作,成功開發平衡懸架尼龍軸套,金博橡塑公司、順隆彈簧公司正與遠東傳動軸公司、森源重工公司、西繼迅達公司開展多項合作。

社會參與讓幫扶力量不斷壯大

丹水深千尺,不及幫扶情。為了幫助淅川群眾增收致富,許昌市經過對接協調,重新優化、精心包裝推出了“飲水思源·玩轉淅川”“許昌至淅川萬人遊活動”系列精品旅遊線路,去年以來已累計組織13000多人次赴淅川縣觀光遊覽,人均消費400多元。目前,遊客數量和消費總額正在持續增長,賞丹江、觀渠首、嘗美食已成廣大市民淅川旅遊的“必修課”。

許昌市在對口幫扶工作中,結合職能部門特點,進行業務交流,接收該縣掛職幹部3名,已經在許昌市開展幫扶銜接工作。此外,許昌市通過組織淅川縣優質特色農副產品進許昌活動,正在協調組織商超賣場和有關單位食堂採購當地生鮮農副產品,同時企業領軍人才培訓、安排淅川縣參加鄢陵花博會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一系列幫扶措施有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援建幫扶工作中,許昌市在醫療、教育等方面加大人才支援力度,組織許昌市中心醫院等4家醫院89名專家,深入開展支醫活動;組織科技人員120名,積極開展科技服務和產學研合作;組織許昌實驗小學等學校46名教師,紮實推進支教工作。目前,許昌市通過推進支醫、支教、支農等工作,開展領軍人才、科技創新等培訓班,培訓黨政幹部、企業負責人17名,農業、林業、醫療技術人員66名,去年以來共計支援各類人才400多人。

如今,許昌市已經形成全社會參與幫扶的良好局面,各項幫扶工作紮實有序開展,成效顯著。

目前,一個個產業項目正在精準落地、優質的農產品進入許昌,勞務轉移渠道逐步拓寬,社會參與、全民攻堅的良好氛圍已初步形成。

許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史根治說:“回望歷史,淅川縣‘舍小家為大家’,確保一渠清水北送,許昌也因此與淅川有了特殊的淵源。下一步,許昌將繼續把幫扶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秉著‘淅川所需、許昌所能’的原則,傾情傾力做好結對幫扶各項工作。”

"

映象網南陽訊(記者 周永生 通訊員 王鴻昌)淅川縣丹江口水庫兩岸青蔥,鳥鳴低旋,一庫清水靜謐。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清冽的丹江水從這裡奔湧而出,沿著千里長渠一路北上,流過中原,奔入京津。作為華北地區的“大水缸”,京津門戶的“水龍頭”,淅川縣義不容辭地擔當起保護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和核心水源區水質、建設國家生態安全戰略要地的歷史使命。為守護好這一渠清水,淅川縣先後關停380多家汙染企業,1.9萬名工人下崗失業;取締庫區水上餐飲船及5萬餘個養魚網箱,全面取締禁養區內400家養殖場,綜合損失達8億多元。

去年以來,按照省委統一部署,許昌市結對幫扶淅川縣,重點從推動產業發展、開展勞務合作、加強人才支援、支持基礎建設、開展業務交流等方面,分類施策,精準脫貧,合力奏響了許昌、淅川兩地攜手發展的時代強音。

設施援建讓群眾生活更美好

“嘀、嘀、嘀……”8月8日下午6時,在淅川縣上集鎮楊營村文化廣場前,幾聲汽車鳴笛聲過後,一臺播放著兒童歌曲的黃色小車停在了廣場邊,50歲的村民劉菊榮趕緊迎上前,接住了從幼兒園放學回來的小孫女。

劉菊榮家住在楊營村文化廣場後邊,從她家到孫女下車的地方,隔著一個文化廣場,用她的話說,聽到校車的音樂後再從家出來也不耽誤接孫女。

“別看現在廣場健身器材、路燈啥都有,以前這裡可是坑坑窪窪、垃圾滿地,早上送孫女上學乘校車、下午校車回來接孫女都要繞一大圈的路。現在接孫女也就幾步路。”劉菊蓉說,自從村文化廣場修好後,鄉親們自發成立了幾支廣場舞隊,每天天一黑,廣場四周燈火通明,鄉親們走出家門來到廣場上,跳廣場舞、扭秧歌,非常熱鬧。

“你看,我們的衛生室、文化廣場、村小學等,都是許昌市給我們援建的。”楊營村黨支部書記李花軍說。

2018年5月,許昌市結對幫扶淅川縣。工作組入駐後,立即投入幫扶工作,走村入戶掌握縣情後,實施了基建投入、勞務協作、產業幫扶等一系列幫扶措施。

圍繞淅川縣基層黨群服務中心、貧困村衛生室、體育健身設施、文化活動廣場、義務教育學校等項目,去年以來,共計援建荊紫關、寺灣、西簧、毛堂等9個鄉鎮60個村130個項目,目前許昌市已經撥付資金2300萬元,這些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已經基本完工。

產業項目讓發展基礎更牢固

8月8日下午,在馬蹬鎮蘇莊村迷迭香基地,淅川良禾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克身上的體恤衫已被汗水浸透。但看著碧綠油亮、長勢喜人的迷迭香,他心裡充滿了喜悅。

“這個項目是許昌市幫扶的產業項目,今年合作社種植面積400多畝,預計到10月中旬即可收割。”張克介紹說,迷迭香作為一種珍貴中藥材,與其他經濟作物相比,迷迭香一次種植可以連續收割30年左右,每年像收割韭菜一樣收割兩次,耐乾旱、少害蟲、易管理,產量穩定,經濟效益高,而且生長期不用施肥灑藥,種植土地不用每年深耕,還能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十分適宜在水源保護地種植。

根據當地氣候適宜、沙埌土壤的特點,許昌市通過實施訂單農業,在淅川縣推廣種植5000畝,帶動農戶1200多戶,每畝增收不低於3000元,種植週期30年左右,期間持續受益。今年年底,部分達到收割條件的將見成效。同時,禹州市森茂迷迭香種植社還將利用當地扶貧車間設立初加工廠,對收割後的迷迭香進行初加工,拉長產業鏈條。

“貧困群眾能夠從事除草、收割等體力勞動,當日結算工資,每人每天收入100多元。另外,年底還有2000多元分紅,再加上土地流轉資金800元/畝,實現了‘一地生三金’,達到成功脫貧。”張克說。

位於九重鎮張河村的渠首萬畝有機軟籽石榴種植基地,是該縣重點發展的扶貧產業示範園,也是著力打造的集生態觀光、休閒度假、精細加工等於一體的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條。

“我們一期種植了優質軟籽石榴1.8萬多畝,今年已經掛果,預計國慶節前後即可上市銷售。”該村黨支部書記張家祥說,經過許昌市商務部門積極協調,已經與許昌胖東來商貿集團達成了軟籽石榴採購意向,不久的將來,綠色無公害的軟籽石榴將會進入千家萬戶。

同時,基於產業配套及延伸產業鏈條的實際需要,許昌市通過上下游配套、產學研等方式,協調推進許昌、淅川兩地企業對接合作。目前,淅川縣的金博橡塑公司與許昌精工機械製造公司合作,成功開發平衡懸架尼龍軸套,金博橡塑公司、順隆彈簧公司正與遠東傳動軸公司、森源重工公司、西繼迅達公司開展多項合作。

社會參與讓幫扶力量不斷壯大

丹水深千尺,不及幫扶情。為了幫助淅川群眾增收致富,許昌市經過對接協調,重新優化、精心包裝推出了“飲水思源·玩轉淅川”“許昌至淅川萬人遊活動”系列精品旅遊線路,去年以來已累計組織13000多人次赴淅川縣觀光遊覽,人均消費400多元。目前,遊客數量和消費總額正在持續增長,賞丹江、觀渠首、嘗美食已成廣大市民淅川旅遊的“必修課”。

許昌市在對口幫扶工作中,結合職能部門特點,進行業務交流,接收該縣掛職幹部3名,已經在許昌市開展幫扶銜接工作。此外,許昌市通過組織淅川縣優質特色農副產品進許昌活動,正在協調組織商超賣場和有關單位食堂採購當地生鮮農副產品,同時企業領軍人才培訓、安排淅川縣參加鄢陵花博會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一系列幫扶措施有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援建幫扶工作中,許昌市在醫療、教育等方面加大人才支援力度,組織許昌市中心醫院等4家醫院89名專家,深入開展支醫活動;組織科技人員120名,積極開展科技服務和產學研合作;組織許昌實驗小學等學校46名教師,紮實推進支教工作。目前,許昌市通過推進支醫、支教、支農等工作,開展領軍人才、科技創新等培訓班,培訓黨政幹部、企業負責人17名,農業、林業、醫療技術人員66名,去年以來共計支援各類人才400多人。

如今,許昌市已經形成全社會參與幫扶的良好局面,各項幫扶工作紮實有序開展,成效顯著。

目前,一個個產業項目正在精準落地、優質的農產品進入許昌,勞務轉移渠道逐步拓寬,社會參與、全民攻堅的良好氛圍已初步形成。

許昌市委副書記、市長史根治說:“回望歷史,淅川縣‘舍小家為大家’,確保一渠清水北送,許昌也因此與淅川有了特殊的淵源。下一步,許昌將繼續把幫扶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秉著‘淅川所需、許昌所能’的原則,傾情傾力做好結對幫扶各項工作。”

許昌市結對幫扶淅川縣 戮力同心謀發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