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當陽光灑向大地時,在風景如畫的拉卜楞山谷中發出了耀眼的光芒,一座座莊嚴的古剎,鱗次櫛比,氣勢宏偉,猶如瓊樓玉宇落入人間。當你步入這輝煌的迷宮時,一尊尊佛菩薩,神態各異,形態優美;一幅幅彩塑的畫面,置善惡於眾目,讓人眼花燎亂;一朵朵五彩繽紛的酥油花,散發出淡淡清香,令人陶醉。在這裡,誰也無法阻止你奔騰的思緒……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拉卜楞寺:有第二西藏之稱的西北最高佛教學府

拉卜楞寺地區早在周代就是羌人的活動之地,魏晉南北朝時屬土谷渾、党項、羌人的遊牧區。隋末唐初,土藩勢力向東擴張,該地遂為藏族佔據。這次佔據不僅促進了當地羌族與吐蕃的融合,也密切了吐蕃與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交流。滿清時期,今天的拉不楞寺一帶,系蒙古和碩特部察罕丹津親王的家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第一世嘉木祥阿旺宗哲活佛在此興建寺院。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拉卜楞”,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即僧侶的宮殿,實際上它也的確是座宮殿,規模僅次於西藏的布達拉宮。

拉卜楞寺作為名剎,歷史並不算長,但經歷代住持嘉木祥活佛和廣大僧眾三百年年間的開發與完善,其規模之大,法事之盛,已遠為藏傳佛教的其他寺廟所不及。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現已成為包括六大學院,108個屬寺和8大教區的大型寺院。其影響已遠至甘肅、青海、四川、新疆、內蒙及東北等遼闊地域,是除西藏以外,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又一箇中心。以西北地區最高佛教學府的地位而著稱,並贏得“衛藏尼哇”(即第二西藏)之稱。朝聖者終年不斷,寺內僧眾多達4000餘人。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佔地86萬平米的拉卜楞寺,共有主要殿堂90多座,還有印經院、講經壇、佛塔等具有威旋特色的建築若干。其形制以藏式建築為主,也兼採中原營造之細節,飛簷麗閣,累棟聯甍.施朱描綠,氣勢磅礴。所有經堂、佛殿的內外牆壁,均飾有佛教壁畫,更有做工精美的柱套和繡像。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六大學院均由經堂(正殿)和後殿組合而成,經堂多為二層,寬闊軒敞,可供僧侶集體誦經,後殿深宏,供有大型佛像。規模最大的聞思學院佔地約5000平來,可供4500名僧人同時跪拜禱頌。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拉卜楞寺:藏傳佛教的文化藝術寶庫

拉卜楞寺的珍藏,以數量之多和品位之高聞名於世,全寺僅8 -12米高的巨型佛像就有16尊,2-8米的佛像有260餘尊,而小於兩米的佛像則多達29000餘尊,最矮的高僅一寸,且多為銅質鎏金或檀香木所雕。這眾多的造像和工藝品,分別來自我國西藏、內蒙及印度、尼泊爾等國。有的佛像還是由印度、伊朗、孟加拉、尼泊爾等國的能工巧匠專程到拉卜楞寺建造的。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特別是供奉在闡思學院靈塔殿內,那尊被稱為“智哇當邢哇”的幹化遺體,據說在被人請出時,仍自然安祥,趺座不倒。該遺體未經任何防腐處理,卻坐姿完好地保存至今、歷代寺主嘉木祥天師的舍利寶塔也均由金、銀、銅造就,上嵌金剛石、海珠、珊瑚、翡翠等稀世珍寶,僅嘉木祥五世的是塔就用銀14000兩,赤金250兩。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此外,還有數以萬計精美的壁畫、綢緞秀品、經幢、玉雕等佛教藝術品和滿清各代帝王頒賜的金敕、印鑑、匾額、千佛樹、犀牛角、象牙等各類寶藏。

除了眾多寶藏,藏族同胞數千年來的文化積累也大部匯聚在寺廟。而拉卜楞寺的藏書,其數量和種類之多,在全國寺廟中不僅首屈一指,且涵蓋了歷史、宗教、醫藥、工藝、天文、傳記、農牧、民歌等各種類別。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拉卜楞寺內,僅藏文經卷就有65000餘部。其中用金汁、銀汁、珊瑚、鬆耳石、珍珠、硨磲6種粉汁書寫的梵文《金剛經》,用黃絲絨在黑緞上織成的《善為經》,以及第一世嘉木祥用金汁親筆書寫的《賢劫經》等都價值連城。這些藏書不僅為研究藏族社會的政治、歷史、經濟、文化、宗教等提供了豐富而珍貴的資料,也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支化寶庫增添了靈光異彩。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被譽為“金色宮殿”的大金瓦寺傳奇身世

在甘南拉卜楞寺,有一座大金瓦寺在眾多的殿宇中享有特別的地位,殿頂全部鎦金,殿內供奉著一尊精美的彌勒大金佛,終年香客和遊人不斷。細心的人會在這個龐大的建築群裡發現一座樣式和風格別具的佛殿,它卓爾不群地聳立在整個寺院的最高處。這座建築自誕生以來,一直謎霧重重,少有人知其身世和傳奇般的內幕故事。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拉卜楞寺自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建寺,近300年間共建了100多座經堂、佛殿和寺院,500多院僧舍,總佔地達1000餘畝,形成了特點鮮明的藏傳佛教寺院建築群。這些建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宏偉壯觀,具有強烈的藏族特色和風格。

佛殿,是拉卜楞寺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彌勒佛殿、釋迦牟尼佛殿、獅子吼佛殿、宗喀巴佛殿、白度母佛殿、文殊菩薩佛殿等。在拉卜楞寺,佛殿位於單獨地段,自成格局,專供禮佛之用,一般規模都相當高大。大金瓦寺(彌勒佛殿),就是拉卜楞寺各種佛殿中最有特色的一座佛殿,也是整個藏區的著名建築。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大金瓦寺,又叫彌勒佛殿、壽僖寺。大金瓦寺,是因殿頂覆有巨大的金瓦;彌勒佛殿,是因為裡面供奉著一尊巨大的彌勒金佛;壽禧寺,是清代嘉慶皇帝御賜給這座佛堂的名稱,現在大殿的正中門楣上,仍懸掛著用漢、藏、滿、蒙4種文字書寫的“壽僖寺”金字紅匾,字跡端莊大方,雍容華貴。大金瓦寺建在拉卜楞寺聞思學院西北不遠處,在拉卜楞寺所有的建築中它所居的位置是最高的,而且在全寺的中軸線上,比較顯眼和特殊。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大金瓦寺坐北向南,殿高近30米,外觀為5層加頂殿樓宇式建築,暗棕色“邊瑪”牆帶和絳紅色主殿牆,使大佛殿顯得十分莊嚴雄偉。5層以上加建有宮殿式方亭,四角飛簷雕棟,頂部用金筒瓦覆頂,金光燦燦。屋脊上所裝飾的那些銅獅、銅龍、銅寶瓶、銅如意和銅法輪等裝飾法器,也全是鎏金的。舉目上望,在晴空朗日的高原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氣象非凡。據拉卜楞寺的高僧介紹,大金瓦寺兼有尼泊爾佛殿風格,在整個拉卜楞寺的建築中獨具一格,殿頂的金瓦每塊的價值相當於60頭肥羊。

據一些建築專家研究發現,這座佛殿不僅選建在拉卜楞寺的最高處,而且巧妙地加強了體量的高聳感。如佛殿左右夾室前牆,比佛殿本身的前牆做了退進設計,使立面多了兩個陽角和陰角,把本來橫長的立面分成了3個部分,這樣就減弱了體量的橫長感而加強了高聳感。中部最大,又被分成了左、中、右3段。平頂上的“邊瑪”牆在中段斷開,使中段平面突出向前,立面則低於左右。

這樣,輪廓變化錯落,高低進退有致,既強調了立面中心,又以中段的輕靈多姿襯托出建築整體的堅實厚重。佛殿內部實際為3層,以巧妙開窗的方式在外部形成立面看似5層的別緻格局。在平頂上加建的金頂殿更是絕妙之極,對於豐富天際線和整體造型起了很大作用,顯示了工匠們高超的創意及設計、建築理念。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進入大金瓦寺院內,有石砌甬道通向佛殿前廊。進入大殿,可見內部兩側縱深各5間,正中大殿堂內供奉著高達8米的大彌勒金佛。大佛通體鎏金,造型端莊,氣度嫻雅,寬額高鼻,濃眉薄脣,顯得堅定而有智慧。這座彌勒大佛,在藏區寺院的多座彌勒大佛中獨具特色,據稱富有尼泊爾異域風格,更增加了它的神祕性。彌勒佛兩側供著高達5米的銅質鎏金8大菩薩像。

殿內還藏有用純金汁寫成的《甘珠爾》大藏經。甘珠爾是稀世珍寶,共220卷,數百萬字,記錄了古中亞各地天文、文學、工藝、佛學等珍貴資料,慕名而來膜拜的香客常年絡繹不絕。

是誰創造了大金瓦寺的建築奇蹟?

大金瓦寺作為藏傳佛教寺院中的一大著名建築,其獨特魅力使拉卜楞寺錦上添花,但有關背景資料卻少之又少。在《拉卜楞寺·大金瓦寺志》裡,也只有寥寥幾筆,甚至連當時設計和建設者的名字都沒有留下。這座佛教建築發端於何時?是何許人設計和主持所建?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近年來,一些佛教建築研究專家和史志學者根據寺志資料,從一些年邁高僧大德那裡進行了許多搶救性調查後,得到不少新的發現和研究成果,以往的茫然和一些附會猜測漸次被消除否定,大金瓦寺和彌勒金佛的身世之謎漸趨明朗。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清乾隆五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88年),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樣·貢曲乎久美昂吾,遵照第六世班禪華丹益希的法旨,按後藏江仁欽宗的尼泊爾風格彌勒佛殿樣式,要在拉卜楞寺大經堂西北隅50米處修建一座彌勒佛殿,就是今天的大金瓦寺。這座佛寺特別重要,規模很大,在全寺區的選址也最高,是寺區標誌性的佛殿,必須由最好的工匠來建造。

當時,尼泊爾工匠聲譽很高,嘉木樣二世就請了3位技藝高超的尼泊爾工匠主持,並召收了一些印度、孟加拉、西藏、內蒙的工匠等來承擔佛殿的修建,同時承擔殿內8 米高的彌勒大佛、殿頂筒瓦和各種裝飾物的鑄造和鎏金工程。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據專家們調查,3位尼泊爾工匠來到拉卜楞寺之後,住在寺東一個叫塔哇的地方,並在大夏河畔設下工場。大殿奠基開工,鍊銅鑄件工藝也同時點火開爐。工匠們按照帶來的圖紙一邊建殿,一邊做模、化銅,一塊一塊地澆鑄佛體的分解銅板,以及殿頂的銅質獅、龍、寶瓶、如意、法輪和一塊塊銅瓦,歷時長達兩年時間。

鑄造的最後一道工序是關鍵的鎏金,他們把金子溶解在水銀裡,再塗刷在銅件的表面,晾乾後用炭火烘烤,然後再用瑪瑙精心軋光。如此重複三四遍,又用了一年的時間,終於全部完成。在同時開工3 年告成的彌勒佛殿裡,他們同時如期出色地組裝完成了8米高的大彌勒佛塑像和殿頂所有鎏金瓦和裝飾物。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彌勒佛殿的修建和彌勒佛像的鑄造,總共耗資達5萬兩白銀。大彌勒佛以跏趺式鎏金銅像塑成,和佛殿一樣具有濃郁的尼泊爾風格。整個建築完成後,轟動一時,3位尼泊爾工匠高超的技藝,備受稱讚。這是拉卜楞寺第一座由外國人負責施工並鑄造佛像的大佛殿,位置在拉卜楞寺的中區和最高處,海拔3100米,在眾多佛殿中卓然而立,地位顯赫。自建成以來220年,這座大佛殿香火鼎盛,成為中尼兩國文化交流和人民友誼的象徵。後來,3位尼泊爾工匠還用多年積攢的工錢,另外鑄造了一尊小金佛獻給了拉卜楞寺,至今被供奉在寺院裡。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佛殿和彌勒佛像建成後,嘉木樣二世熱情挽留3位尼泊爾工匠定居下來。之後,他們在當地娶藏族女人為妻,組建了各自的家庭,同時繼續為拉卜楞寺服務。

據《貢唐寶塔志》記載,公元1802年(清嘉慶7年),拉卜楞寺建造那座著名的貢唐寶塔時,這3位尼泊爾金匠又鑄造了阿彌陀佛等許多鎏金佛塑像,沒有再收分文報酬。而且,尼泊爾王國還專為這座寶塔的開光,贈送了一對稀世珍寶製作的門環作為禮品,成為中尼友好的象徵。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尼泊爾工匠的後裔

三位尼泊爾工匠定居中國後,在拉卜楞寺的活動及後世的情況如何,多年來也是一個謎。

有關專家、學者經過多方調查研究後,發現了一個叫“瓦吾倉”的尼泊爾人部落,正是當年三位尼泊爾工匠的後裔。瓦吾倉”的“瓦吾”是“尼泊爾”的意思,“倉”是“家族”之意。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據文化史學者陳世明等專家介紹,三位尼泊爾工匠居住過並繁衍了幾代人的村子,叫乎爾卡加村,現由當地藏民、尼泊爾後裔及少量漢族人組成。尼泊爾工匠的後裔已繁衍到第六代,現有15戶91人,其中大貢保傑家族69人,另兩個家族共22人。

“瓦吾倉”人的生產活動,以牧為主,以農為副,祖先的建築和金匠工藝技術沒能傳承下來。

瓦吾倉”人世代只與藏族通婚,沒有與當地漢、回族通婚的個例,較穩定地保留了尼泊爾人和藏族人的混合血統。“瓦吾倉”的風俗大體與藏族相同,只是在祭祖時單獨進行。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有第二西藏之稱的拉卜楞寺和大金瓦寺傳奇,神祕的尼泊爾人部落

甘南拉卜楞寺 攝影:盧清國

拉卜楞寺、大金瓦寺,放射出的光芒如同海市蜃樓般,象一個飄渺神祕的世界的召喚,而我只是一個過客,匆匆一瞥,竟把源自天堂的幻想,放在了拉卜楞。大夏河的波濤正向我們發出召喚,夏河、拉卜楞寺、大金瓦寺、遠遠成為模糊的記憶,像轉經筒般轉動著,轉動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