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

從中俄邊境向北直到北冰洋的遼闊土地在地理劃分上通常被稱為“北亞”,這個名詞的熱度比起諸如“東亞”、“東南亞”、“西歐”等詞彙可謂低得驚人,原因就是這裡被俄羅斯一家控制,沒有什麼爭議熱點。那麼把時間倒退回數百年前,當沙俄還蜷縮在烏拉爾山以西時,這塊土地明明距離中國更近,為什麼最終卻被俄國人收入囊中呢?有磚家說是“氣候”,有學者說是“動機”,今天我們就來駁斥一下這些流傳甚廣的謬論。

"

從中俄邊境向北直到北冰洋的遼闊土地在地理劃分上通常被稱為“北亞”,這個名詞的熱度比起諸如“東亞”、“東南亞”、“西歐”等詞彙可謂低得驚人,原因就是這裡被俄羅斯一家控制,沒有什麼爭議熱點。那麼把時間倒退回數百年前,當沙俄還蜷縮在烏拉爾山以西時,這塊土地明明距離中國更近,為什麼最終卻被俄國人收入囊中呢?有磚家說是“氣候”,有學者說是“動機”,今天我們就來駁斥一下這些流傳甚廣的謬論。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西伯利亞位置

時間窗口不同

關於文章題目帶出的疑問,讀者朋友們可以上網搜索,網友給出的答案千篇一律,並且經過無數作者的複製粘貼後變得沸沸揚揚。其觀點總結起來無非一句話:俄國自西向東處在同一緯度,屬於漸變型氣候;中國自南向北跨緯度北上,屬於突變型氣候,因此前者相較後者更容易適應,俄國征服西伯利亞也就在情理之中。可動史君要說:這純屬胡扯!從人種的角度來說,不論中國人還是俄國人,他們的耐寒極限都相差無幾。從溫暖過渡到嚴寒,不論這種過渡是“漸變”還是“突變”,最終的結果是相同的。換言之,沒有足夠的禦寒衣物和食物保障,俄國人該凍死一樣凍死,老天爺不會因為你是從同一緯度來的就另眼相看。【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查看早期俄國派往西伯利亞探險隊的相關資料,看有幾個是被打死的,又有多少是凍餓而死的。

"

從中俄邊境向北直到北冰洋的遼闊土地在地理劃分上通常被稱為“北亞”,這個名詞的熱度比起諸如“東亞”、“東南亞”、“西歐”等詞彙可謂低得驚人,原因就是這裡被俄羅斯一家控制,沒有什麼爭議熱點。那麼把時間倒退回數百年前,當沙俄還蜷縮在烏拉爾山以西時,這塊土地明明距離中國更近,為什麼最終卻被俄國人收入囊中呢?有磚家說是“氣候”,有學者說是“動機”,今天我們就來駁斥一下這些流傳甚廣的謬論。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西伯利亞位置

時間窗口不同

關於文章題目帶出的疑問,讀者朋友們可以上網搜索,網友給出的答案千篇一律,並且經過無數作者的複製粘貼後變得沸沸揚揚。其觀點總結起來無非一句話:俄國自西向東處在同一緯度,屬於漸變型氣候;中國自南向北跨緯度北上,屬於突變型氣候,因此前者相較後者更容易適應,俄國征服西伯利亞也就在情理之中。可動史君要說:這純屬胡扯!從人種的角度來說,不論中國人還是俄國人,他們的耐寒極限都相差無幾。從溫暖過渡到嚴寒,不論這種過渡是“漸變”還是“突變”,最終的結果是相同的。換言之,沒有足夠的禦寒衣物和食物保障,俄國人該凍死一樣凍死,老天爺不會因為你是從同一緯度來的就另眼相看。【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查看早期俄國派往西伯利亞探險隊的相關資料,看有幾個是被打死的,又有多少是凍餓而死的。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緯度不同

既然氣候不是決定俄國佔領西伯利亞的關鍵,那麼什麼才是根本原因呢?很簡單,時間窗口。如果我們把時間調回到古代,你就會清晰地看到早期的中國和俄國面臨著同一種威脅,只是俄國擺脫該威脅的時間比中國早了至少200年,這種威脅就是如疾風驟雨般迅速的遊牧文明。蒙古人以摧枯拉朽之勢打破原有的權力結構建立起無數汗國,在東方的元朝奴役漢人的同時,西方的金帳汗國同樣壓榨著俄羅斯人。公元1368年,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回北方,但並沒有解除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終明一朝,農耕與遊牧都在以長城為界反覆拉鋸。與此同時,以女真為代表的漁獵文明在東北崛起,也就是說瓦剌、韃靼和女真分別從西北、正北和東北三個方向將中原與西伯利亞隔離。在這種情況下,中原文明當然不可能越過強敵進軍西伯利亞,並且這種局勢一直持續到1644年滿人入關。

"

從中俄邊境向北直到北冰洋的遼闊土地在地理劃分上通常被稱為“北亞”,這個名詞的熱度比起諸如“東亞”、“東南亞”、“西歐”等詞彙可謂低得驚人,原因就是這裡被俄羅斯一家控制,沒有什麼爭議熱點。那麼把時間倒退回數百年前,當沙俄還蜷縮在烏拉爾山以西時,這塊土地明明距離中國更近,為什麼最終卻被俄國人收入囊中呢?有磚家說是“氣候”,有學者說是“動機”,今天我們就來駁斥一下這些流傳甚廣的謬論。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西伯利亞位置

時間窗口不同

關於文章題目帶出的疑問,讀者朋友們可以上網搜索,網友給出的答案千篇一律,並且經過無數作者的複製粘貼後變得沸沸揚揚。其觀點總結起來無非一句話:俄國自西向東處在同一緯度,屬於漸變型氣候;中國自南向北跨緯度北上,屬於突變型氣候,因此前者相較後者更容易適應,俄國征服西伯利亞也就在情理之中。可動史君要說:這純屬胡扯!從人種的角度來說,不論中國人還是俄國人,他們的耐寒極限都相差無幾。從溫暖過渡到嚴寒,不論這種過渡是“漸變”還是“突變”,最終的結果是相同的。換言之,沒有足夠的禦寒衣物和食物保障,俄國人該凍死一樣凍死,老天爺不會因為你是從同一緯度來的就另眼相看。【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查看早期俄國派往西伯利亞探險隊的相關資料,看有幾個是被打死的,又有多少是凍餓而死的。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緯度不同

既然氣候不是決定俄國佔領西伯利亞的關鍵,那麼什麼才是根本原因呢?很簡單,時間窗口。如果我們把時間調回到古代,你就會清晰地看到早期的中國和俄國面臨著同一種威脅,只是俄國擺脫該威脅的時間比中國早了至少200年,這種威脅就是如疾風驟雨般迅速的遊牧文明。蒙古人以摧枯拉朽之勢打破原有的權力結構建立起無數汗國,在東方的元朝奴役漢人的同時,西方的金帳汗國同樣壓榨著俄羅斯人。公元1368年,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回北方,但並沒有解除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終明一朝,農耕與遊牧都在以長城為界反覆拉鋸。與此同時,以女真為代表的漁獵文明在東北崛起,也就是說瓦剌、韃靼和女真分別從西北、正北和東北三個方向將中原與西伯利亞隔離。在這種情況下,中原文明當然不可能越過強敵進軍西伯利亞,並且這種局勢一直持續到1644年滿人入關。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話說回俄羅斯,早在1380年莫斯科公國就已經擊敗金帳汗國,後者隨即不斷分裂,並最終被俄羅斯各個擊破。公元1550年前後,沙皇俄國消滅由金帳汗國分裂出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和克里米亞三個汗國,從此掃清了橫亙在俄羅斯與西伯利亞之間的一切障礙。此時站在這個時間點上看遙遠的中國,直到1755年大清帝國才徹底擺平準噶爾汗國,中間相差至少兩百年。消滅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之後,俄國開始高歌猛進向東深入,此刻遼闊的北亞僅剩一個西伯利亞汗國在苟延殘喘,且全國人口不到20萬人。可想而知,面對俄國人的火器和彎刀,大部分處於石器時代的土著部落怎麼可能抵擋得住?到1598年,西伯利亞汗國滅亡,俄國人徹底控制該地區。

征服模式不同

早期受制於國力,歐洲各國對外擴張都不是以國家力量直接出面組織,這樣的代價成本過於高昂,相反多數情況下是政府資助探險隊,由後者完成征服佔領,而後再與國家共同分享戰利品。俄國對西伯利亞的征服模式概莫能外,那些被派往遠東的哥薩克探險隊儘管人數稀少,但裝備精良,在與當地土著的較量中鮮逢敵手,更重要的是他們代表國家行為。這一點讓中國人尤其無法理解,要知道一支由政府資助,卻不受政府控制的私人武裝到達化外之地,可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這樣一來,燒殺搶掠就都成了正義之舉,到最後還是由國家埋單,這在信奉儒家文明的中國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

從中俄邊境向北直到北冰洋的遼闊土地在地理劃分上通常被稱為“北亞”,這個名詞的熱度比起諸如“東亞”、“東南亞”、“西歐”等詞彙可謂低得驚人,原因就是這裡被俄羅斯一家控制,沒有什麼爭議熱點。那麼把時間倒退回數百年前,當沙俄還蜷縮在烏拉爾山以西時,這塊土地明明距離中國更近,為什麼最終卻被俄國人收入囊中呢?有磚家說是“氣候”,有學者說是“動機”,今天我們就來駁斥一下這些流傳甚廣的謬論。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西伯利亞位置

時間窗口不同

關於文章題目帶出的疑問,讀者朋友們可以上網搜索,網友給出的答案千篇一律,並且經過無數作者的複製粘貼後變得沸沸揚揚。其觀點總結起來無非一句話:俄國自西向東處在同一緯度,屬於漸變型氣候;中國自南向北跨緯度北上,屬於突變型氣候,因此前者相較後者更容易適應,俄國征服西伯利亞也就在情理之中。可動史君要說:這純屬胡扯!從人種的角度來說,不論中國人還是俄國人,他們的耐寒極限都相差無幾。從溫暖過渡到嚴寒,不論這種過渡是“漸變”還是“突變”,最終的結果是相同的。換言之,沒有足夠的禦寒衣物和食物保障,俄國人該凍死一樣凍死,老天爺不會因為你是從同一緯度來的就另眼相看。【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查看早期俄國派往西伯利亞探險隊的相關資料,看有幾個是被打死的,又有多少是凍餓而死的。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緯度不同

既然氣候不是決定俄國佔領西伯利亞的關鍵,那麼什麼才是根本原因呢?很簡單,時間窗口。如果我們把時間調回到古代,你就會清晰地看到早期的中國和俄國面臨著同一種威脅,只是俄國擺脫該威脅的時間比中國早了至少200年,這種威脅就是如疾風驟雨般迅速的遊牧文明。蒙古人以摧枯拉朽之勢打破原有的權力結構建立起無數汗國,在東方的元朝奴役漢人的同時,西方的金帳汗國同樣壓榨著俄羅斯人。公元1368年,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回北方,但並沒有解除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終明一朝,農耕與遊牧都在以長城為界反覆拉鋸。與此同時,以女真為代表的漁獵文明在東北崛起,也就是說瓦剌、韃靼和女真分別從西北、正北和東北三個方向將中原與西伯利亞隔離。在這種情況下,中原文明當然不可能越過強敵進軍西伯利亞,並且這種局勢一直持續到1644年滿人入關。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話說回俄羅斯,早在1380年莫斯科公國就已經擊敗金帳汗國,後者隨即不斷分裂,並最終被俄羅斯各個擊破。公元1550年前後,沙皇俄國消滅由金帳汗國分裂出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和克里米亞三個汗國,從此掃清了橫亙在俄羅斯與西伯利亞之間的一切障礙。此時站在這個時間點上看遙遠的中國,直到1755年大清帝國才徹底擺平準噶爾汗國,中間相差至少兩百年。消滅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之後,俄國開始高歌猛進向東深入,此刻遼闊的北亞僅剩一個西伯利亞汗國在苟延殘喘,且全國人口不到20萬人。可想而知,面對俄國人的火器和彎刀,大部分處於石器時代的土著部落怎麼可能抵擋得住?到1598年,西伯利亞汗國滅亡,俄國人徹底控制該地區。

征服模式不同

早期受制於國力,歐洲各國對外擴張都不是以國家力量直接出面組織,這樣的代價成本過於高昂,相反多數情況下是政府資助探險隊,由後者完成征服佔領,而後再與國家共同分享戰利品。俄國對西伯利亞的征服模式概莫能外,那些被派往遠東的哥薩克探險隊儘管人數稀少,但裝備精良,在與當地土著的較量中鮮逢敵手,更重要的是他們代表國家行為。這一點讓中國人尤其無法理解,要知道一支由政府資助,卻不受政府控制的私人武裝到達化外之地,可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這樣一來,燒殺搶掠就都成了正義之舉,到最後還是由國家埋單,這在信奉儒家文明的中國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征服模式

平心而論,儘管俄國人捷足先登,但畢竟相距遙遠,所以直到乾隆年間,莫斯科對遠東的控制依舊相當薄弱,此時如果中國以國家力量進行干預,則西伯利亞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可惜的是國家直接出兵佔領的模式對西方來說成本太高,對中國來說同樣無法承受,君不見僅僅是平定大小和卓,大清的國庫就已經幾度枯竭,更何況出兵遙遠的西伯利亞?而如果學習西方資助探險隊的模式,在中國古代的社會環境裡又不可能實現,這也就註定了北方遼闊的土地要覆蓋在雙頭鷹的翅膀之下。

戰略方向不同

在網上,與“氣候說”並行的還有一種說法叫“動機說”,意思是中國人習慣穿棉麻,而歐洲人習慣穿皮草,所以作為皮毛出口大國的俄國對西伯利亞的皮毛貿易有著極強的慾望,相反中國人精耕細作的農業模式卻對寒冷的北方不感興趣。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嚴格來說只對了一半,即農耕中國確實對西伯利亞不感興趣,但俄國人向東發展的動機卻不在皮毛,而在另一種資源——出海口。

不論哪個時期的俄羅斯都對出海口有一種近乎瘋狂的痴迷,因此彼得大帝在波羅的海與瑞典大打出手,葉卡捷琳娜二世在黑海與土耳其相互火併,不過這兩處海域都無法直通大洋,於是心有不甘的俄國人只能馬不停蹄地向東疾行,以求在太平洋沿岸找到合適的出海口。或許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俄國人費盡心機找到的海參崴依舊是個半不凍港,但回過頭來看自己打下的疆土卻已經位居世界之最。

"

從中俄邊境向北直到北冰洋的遼闊土地在地理劃分上通常被稱為“北亞”,這個名詞的熱度比起諸如“東亞”、“東南亞”、“西歐”等詞彙可謂低得驚人,原因就是這裡被俄羅斯一家控制,沒有什麼爭議熱點。那麼把時間倒退回數百年前,當沙俄還蜷縮在烏拉爾山以西時,這塊土地明明距離中國更近,為什麼最終卻被俄國人收入囊中呢?有磚家說是“氣候”,有學者說是“動機”,今天我們就來駁斥一下這些流傳甚廣的謬論。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西伯利亞位置

時間窗口不同

關於文章題目帶出的疑問,讀者朋友們可以上網搜索,網友給出的答案千篇一律,並且經過無數作者的複製粘貼後變得沸沸揚揚。其觀點總結起來無非一句話:俄國自西向東處在同一緯度,屬於漸變型氣候;中國自南向北跨緯度北上,屬於突變型氣候,因此前者相較後者更容易適應,俄國征服西伯利亞也就在情理之中。可動史君要說:這純屬胡扯!從人種的角度來說,不論中國人還是俄國人,他們的耐寒極限都相差無幾。從溫暖過渡到嚴寒,不論這種過渡是“漸變”還是“突變”,最終的結果是相同的。換言之,沒有足夠的禦寒衣物和食物保障,俄國人該凍死一樣凍死,老天爺不會因為你是從同一緯度來的就另眼相看。【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查看早期俄國派往西伯利亞探險隊的相關資料,看有幾個是被打死的,又有多少是凍餓而死的。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緯度不同

既然氣候不是決定俄國佔領西伯利亞的關鍵,那麼什麼才是根本原因呢?很簡單,時間窗口。如果我們把時間調回到古代,你就會清晰地看到早期的中國和俄國面臨著同一種威脅,只是俄國擺脫該威脅的時間比中國早了至少200年,這種威脅就是如疾風驟雨般迅速的遊牧文明。蒙古人以摧枯拉朽之勢打破原有的權力結構建立起無數汗國,在東方的元朝奴役漢人的同時,西方的金帳汗國同樣壓榨著俄羅斯人。公元1368年,朱元璋將蒙古人趕回北方,但並沒有解除遊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終明一朝,農耕與遊牧都在以長城為界反覆拉鋸。與此同時,以女真為代表的漁獵文明在東北崛起,也就是說瓦剌、韃靼和女真分別從西北、正北和東北三個方向將中原與西伯利亞隔離。在這種情況下,中原文明當然不可能越過強敵進軍西伯利亞,並且這種局勢一直持續到1644年滿人入關。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話說回俄羅斯,早在1380年莫斯科公國就已經擊敗金帳汗國,後者隨即不斷分裂,並最終被俄羅斯各個擊破。公元1550年前後,沙皇俄國消滅由金帳汗國分裂出的喀山、阿斯特拉罕和克里米亞三個汗國,從此掃清了橫亙在俄羅斯與西伯利亞之間的一切障礙。此時站在這個時間點上看遙遠的中國,直到1755年大清帝國才徹底擺平準噶爾汗國,中間相差至少兩百年。消滅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之後,俄國開始高歌猛進向東深入,此刻遼闊的北亞僅剩一個西伯利亞汗國在苟延殘喘,且全國人口不到20萬人。可想而知,面對俄國人的火器和彎刀,大部分處於石器時代的土著部落怎麼可能抵擋得住?到1598年,西伯利亞汗國滅亡,俄國人徹底控制該地區。

征服模式不同

早期受制於國力,歐洲各國對外擴張都不是以國家力量直接出面組織,這樣的代價成本過於高昂,相反多數情況下是政府資助探險隊,由後者完成征服佔領,而後再與國家共同分享戰利品。俄國對西伯利亞的征服模式概莫能外,那些被派往遠東的哥薩克探險隊儘管人數稀少,但裝備精良,在與當地土著的較量中鮮逢敵手,更重要的是他們代表國家行為。這一點讓中國人尤其無法理解,要知道一支由政府資助,卻不受政府控制的私人武裝到達化外之地,可什麼事都能幹得出來。這樣一來,燒殺搶掠就都成了正義之舉,到最後還是由國家埋單,這在信奉儒家文明的中國簡直是不可想象的。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征服模式

平心而論,儘管俄國人捷足先登,但畢竟相距遙遠,所以直到乾隆年間,莫斯科對遠東的控制依舊相當薄弱,此時如果中國以國家力量進行干預,則西伯利亞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可惜的是國家直接出兵佔領的模式對西方來說成本太高,對中國來說同樣無法承受,君不見僅僅是平定大小和卓,大清的國庫就已經幾度枯竭,更何況出兵遙遠的西伯利亞?而如果學習西方資助探險隊的模式,在中國古代的社會環境裡又不可能實現,這也就註定了北方遼闊的土地要覆蓋在雙頭鷹的翅膀之下。

戰略方向不同

在網上,與“氣候說”並行的還有一種說法叫“動機說”,意思是中國人習慣穿棉麻,而歐洲人習慣穿皮草,所以作為皮毛出口大國的俄國對西伯利亞的皮毛貿易有著極強的慾望,相反中國人精耕細作的農業模式卻對寒冷的北方不感興趣。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嚴格來說只對了一半,即農耕中國確實對西伯利亞不感興趣,但俄國人向東發展的動機卻不在皮毛,而在另一種資源——出海口。

不論哪個時期的俄羅斯都對出海口有一種近乎瘋狂的痴迷,因此彼得大帝在波羅的海與瑞典大打出手,葉卡捷琳娜二世在黑海與土耳其相互火併,不過這兩處海域都無法直通大洋,於是心有不甘的俄國人只能馬不停蹄地向東疾行,以求在太平洋沿岸找到合適的出海口。或許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俄國人費盡心機找到的海參崴依舊是個半不凍港,但回過頭來看自己打下的疆土卻已經位居世界之最。

從根源上說,為什麼俄國可以佔領西伯利亞,而中國不能?

▲出海口

而中國呢?中國的東部沿岸到處是出海口,反倒對此沒有慾望。從鄭和下西洋之後,海禁成了明清兩代堅定不移的政策之一,試想一個對外部世界完全失去興趣的政權如何能夠向遙遠的西伯利亞施加自己的影響?綜合以上,這大概是中國與西伯利亞失之交臂的根源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