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

火遍大江南北的《國家寶藏》,讓人們記住了來自南京的“南朝國寶”——“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具有鮮明南朝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的墓葬裝飾藝術——磚印壁畫,從考古學界走進大眾視野,向世人展現南朝文人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

2010年以來,南京連續發現4座與磚印壁畫有關的南朝墓葬,收穫了許多前所未見的重要信息。其中,棲霞區獅子衝南朝陵園1號墓、2號墓的發現尤其引人關注。兩座大墓除了發現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仙人持幡及半幅竹林七賢圖等磚印壁畫,還出土了帶有“普通七年”和“中大通貳年”刻文的紀年磚,基本確定墓主為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及其母丁貴嬪。

"

火遍大江南北的《國家寶藏》,讓人們記住了來自南京的“南朝國寶”——“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具有鮮明南朝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的墓葬裝飾藝術——磚印壁畫,從考古學界走進大眾視野,向世人展現南朝文人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

2010年以來,南京連續發現4座與磚印壁畫有關的南朝墓葬,收穫了許多前所未見的重要信息。其中,棲霞區獅子衝南朝陵園1號墓、2號墓的發現尤其引人關注。兩座大墓除了發現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仙人持幡及半幅竹林七賢圖等磚印壁畫,還出土了帶有“普通七年”和“中大通貳年”刻文的紀年磚,基本確定墓主為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及其母丁貴嬪。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一號墓出土的半幅“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拓片。

考古發掘打開的歷史之門,讓世人得以穿越千年時光,在神祕多彩的磚畫藝術中一窺南朝遺風。

01 從一磚一畫到以磚組畫,200多塊墓磚拼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以“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為代表的大型磚印壁畫,與保存在地面上的辟邪、天祿等石刻神獸一樣,是南京最具魅力的南朝文化標誌。

磚印壁畫又稱磚畫,脫胎於秦漢時期蓬勃興起的畫像磚藝術,當時的畫像磚均以單磚為載體,一磚一畫或一磚多畫。

單體畫像磚一統天下的局面,在東晉時期被打破,以多塊帶有模印紋飾的磚塊組合起來表現一幅畫面的新形式——“磚印壁畫”破繭而生。

1957年,在南京市邁皋橋萬壽村的東晉“永和四年”(348年)紀年墓內,發現了一副拼合而成的猛虎圖案——虎的形象模印在三塊磚的端面,四周題有“虎嘯山丘”四字隸書銘文,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磚印壁畫實物。

磚印壁畫雖然在東晉時期出現,但迄今為止,東晉磚印壁畫僅發現南京萬壽村一例,其他出土實物皆為南朝時期,這也是人們把磚印壁畫等同於南朝遺物的一個重要原因。

"

火遍大江南北的《國家寶藏》,讓人們記住了來自南京的“南朝國寶”——“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具有鮮明南朝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的墓葬裝飾藝術——磚印壁畫,從考古學界走進大眾視野,向世人展現南朝文人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

2010年以來,南京連續發現4座與磚印壁畫有關的南朝墓葬,收穫了許多前所未見的重要信息。其中,棲霞區獅子衝南朝陵園1號墓、2號墓的發現尤其引人關注。兩座大墓除了發現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仙人持幡及半幅竹林七賢圖等磚印壁畫,還出土了帶有“普通七年”和“中大通貳年”刻文的紀年磚,基本確定墓主為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及其母丁貴嬪。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一號墓出土的半幅“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拓片。

考古發掘打開的歷史之門,讓世人得以穿越千年時光,在神祕多彩的磚畫藝術中一窺南朝遺風。

01 從一磚一畫到以磚組畫,200多塊墓磚拼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以“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為代表的大型磚印壁畫,與保存在地面上的辟邪、天祿等石刻神獸一樣,是南京最具魅力的南朝文化標誌。

磚印壁畫又稱磚畫,脫胎於秦漢時期蓬勃興起的畫像磚藝術,當時的畫像磚均以單磚為載體,一磚一畫或一磚多畫。

單體畫像磚一統天下的局面,在東晉時期被打破,以多塊帶有模印紋飾的磚塊組合起來表現一幅畫面的新形式——“磚印壁畫”破繭而生。

1957年,在南京市邁皋橋萬壽村的東晉“永和四年”(348年)紀年墓內,發現了一副拼合而成的猛虎圖案——虎的形象模印在三塊磚的端面,四周題有“虎嘯山丘”四字隸書銘文,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磚印壁畫實物。

磚印壁畫雖然在東晉時期出現,但迄今為止,東晉磚印壁畫僅發現南京萬壽村一例,其他出土實物皆為南朝時期,這也是人們把磚印壁畫等同於南朝遺物的一個重要原因。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丹陽金家村墓出土的“武士”。

南朝時期,磚畫藝術形式發展成熟,並得到皇室的欣賞與推崇,開始得到廣泛運用。2010年以前,全國發現的帶有磚印壁畫的南朝墓葬共有12座,集中分佈於南京及周邊地區。12座南朝墓葬中,位於丹陽的鶴仙坳墓、吳家村墓、金家村墓,與位於南京西善橋的宮山墓、罐子山墓最受學界重視,它們分別被考證為南朝齊與陳的帝陵。

1960年,發現於南京西善橋宮山墓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魏晉人物組圖,也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

這幅磚印壁畫由200多塊墓磚組成,畫面分為兩幅,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佔一幅,其餘三賢向秀、劉伶、阮咸與春秋時代的名士榮啟期佔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槐樹、青松、垂柳、闊葉竹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呈現出最能體現自我個性的姿態,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組磚畫上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

專家表示,磚印壁畫在東晉時期誕生,在南朝時期發展,既是單體畫像磚經過長期醞釀,有技術和藝術內在驅動的一次重要創新,同時也是“永嘉南渡”後全國經濟、文化重心南移,南京作為南方政權首都和國家正朔所在積聚政治、經濟、人才共同作用的產物。

02 大量磚印壁畫被發現,兩座樑代帝陵級大墓得以“鎖定”

2012年6月至11月,為配合《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保護規劃》的編制,南京市考古工作者經過細緻勘探,在城東棲霞區獅子衝北象山的南麓發現了兩座南朝大墓。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13年1月至6月進行了考古發掘。

發掘表明,兩墓的形制與丹陽三座齊代帝陵基本相同,皆為“凸”字形帶甬道單室磚墓。一號墓磚室全長14.2米、寬6.4米,二號墓磚室全長15.2米、寬6.48米。

發掘過程中,兩座大墓內均發現了大量磚印壁畫:1號墓西壁發現了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及半幅竹林七賢磚印壁畫。2號墓左右兩壁均有磚印壁畫,東壁保存相對完整,為仙人持幡圖案,下部為仙人戲龍圖案;西壁殘存仙人持幡圖案,與東壁相呼應,下部為仙人戲虎圖案。

此外,兩座墓葬在建造過程中也將大量的壁畫磚作為普通墓磚使用。清理墓室時發現了大量壁畫磚,磚文內容包括“大龍”“大虎”“朱鳥”“玄武”“嵇”“天人”“具張”“笠戟”“大日”“小日”“大月”“家硌”“迅緞”“直閣”“立閣”等。發掘工作至半程時,各方面信息表明,這是兩座帝陵規制的大墓。出於保護帝陵的需要,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兩墓發掘工作暫停並進行回填保護,發掘工作停止時,一號墓距離墓底還有約0.8米,二號墓距墓底還有約1.5米。

"

火遍大江南北的《國家寶藏》,讓人們記住了來自南京的“南朝國寶”——“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具有鮮明南朝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的墓葬裝飾藝術——磚印壁畫,從考古學界走進大眾視野,向世人展現南朝文人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

2010年以來,南京連續發現4座與磚印壁畫有關的南朝墓葬,收穫了許多前所未見的重要信息。其中,棲霞區獅子衝南朝陵園1號墓、2號墓的發現尤其引人關注。兩座大墓除了發現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仙人持幡及半幅竹林七賢圖等磚印壁畫,還出土了帶有“普通七年”和“中大通貳年”刻文的紀年磚,基本確定墓主為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及其母丁貴嬪。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一號墓出土的半幅“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拓片。

考古發掘打開的歷史之門,讓世人得以穿越千年時光,在神祕多彩的磚畫藝術中一窺南朝遺風。

01 從一磚一畫到以磚組畫,200多塊墓磚拼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以“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為代表的大型磚印壁畫,與保存在地面上的辟邪、天祿等石刻神獸一樣,是南京最具魅力的南朝文化標誌。

磚印壁畫又稱磚畫,脫胎於秦漢時期蓬勃興起的畫像磚藝術,當時的畫像磚均以單磚為載體,一磚一畫或一磚多畫。

單體畫像磚一統天下的局面,在東晉時期被打破,以多塊帶有模印紋飾的磚塊組合起來表現一幅畫面的新形式——“磚印壁畫”破繭而生。

1957年,在南京市邁皋橋萬壽村的東晉“永和四年”(348年)紀年墓內,發現了一副拼合而成的猛虎圖案——虎的形象模印在三塊磚的端面,四周題有“虎嘯山丘”四字隸書銘文,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磚印壁畫實物。

磚印壁畫雖然在東晉時期出現,但迄今為止,東晉磚印壁畫僅發現南京萬壽村一例,其他出土實物皆為南朝時期,這也是人們把磚印壁畫等同於南朝遺物的一個重要原因。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丹陽金家村墓出土的“武士”。

南朝時期,磚畫藝術形式發展成熟,並得到皇室的欣賞與推崇,開始得到廣泛運用。2010年以前,全國發現的帶有磚印壁畫的南朝墓葬共有12座,集中分佈於南京及周邊地區。12座南朝墓葬中,位於丹陽的鶴仙坳墓、吳家村墓、金家村墓,與位於南京西善橋的宮山墓、罐子山墓最受學界重視,它們分別被考證為南朝齊與陳的帝陵。

1960年,發現於南京西善橋宮山墓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魏晉人物組圖,也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

這幅磚印壁畫由200多塊墓磚組成,畫面分為兩幅,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佔一幅,其餘三賢向秀、劉伶、阮咸與春秋時代的名士榮啟期佔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槐樹、青松、垂柳、闊葉竹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呈現出最能體現自我個性的姿態,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組磚畫上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

專家表示,磚印壁畫在東晉時期誕生,在南朝時期發展,既是單體畫像磚經過長期醞釀,有技術和藝術內在驅動的一次重要創新,同時也是“永嘉南渡”後全國經濟、文化重心南移,南京作為南方政權首都和國家正朔所在積聚政治、經濟、人才共同作用的產物。

02 大量磚印壁畫被發現,兩座樑代帝陵級大墓得以“鎖定”

2012年6月至11月,為配合《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保護規劃》的編制,南京市考古工作者經過細緻勘探,在城東棲霞區獅子衝北象山的南麓發現了兩座南朝大墓。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13年1月至6月進行了考古發掘。

發掘表明,兩墓的形制與丹陽三座齊代帝陵基本相同,皆為“凸”字形帶甬道單室磚墓。一號墓磚室全長14.2米、寬6.4米,二號墓磚室全長15.2米、寬6.48米。

發掘過程中,兩座大墓內均發現了大量磚印壁畫:1號墓西壁發現了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及半幅竹林七賢磚印壁畫。2號墓左右兩壁均有磚印壁畫,東壁保存相對完整,為仙人持幡圖案,下部為仙人戲龍圖案;西壁殘存仙人持幡圖案,與東壁相呼應,下部為仙人戲虎圖案。

此外,兩座墓葬在建造過程中也將大量的壁畫磚作為普通墓磚使用。清理墓室時發現了大量壁畫磚,磚文內容包括“大龍”“大虎”“朱鳥”“玄武”“嵇”“天人”“具張”“笠戟”“大日”“小日”“大月”“家硌”“迅緞”“直閣”“立閣”等。發掘工作至半程時,各方面信息表明,這是兩座帝陵規制的大墓。出於保護帝陵的需要,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兩墓發掘工作暫停並進行回填保護,發掘工作停止時,一號墓距離墓底還有約0.8米,二號墓距墓底還有約1.5米。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出土的帶有“中大通貳年”和“普通七年”刻文的紀年磚。

幸運的是,兩座大墓中分別出土了帶有“普通七年”和“中大通貳年”刻文的紀年磚,分別對應梁武帝妃子丁貴嬪的卒年和昭明太子蕭統卒年的前一年。根據兩座大墓所處位置、墓前石刻、形制規模、紀年文字以及並排緊鄰的位置關係,結合相關文獻記載,基本確定一、二號墓的墓主分別為樑昭明太子蕭統及其母丁貴嬪,這也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開展科學發掘並基本確定墓主身份的樑代帝陵級大墓。

蕭統(501-531年),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南朝梁宗室大臣、文學家,天監元年(502年)十一月被冊立為太子,中大通三年(531年)未及即位便英年早逝,諡號“昭明”,後世稱為“昭明太子”。蕭統一生最為人熟知的成就,是由他主持編撰的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文選》,史稱《昭明文選》。

03 印證南朝帝陵磚畫規制,判明“四方神靈磚”各自方位

"

火遍大江南北的《國家寶藏》,讓人們記住了來自南京的“南朝國寶”——“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具有鮮明南朝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的墓葬裝飾藝術——磚印壁畫,從考古學界走進大眾視野,向世人展現南朝文人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

2010年以來,南京連續發現4座與磚印壁畫有關的南朝墓葬,收穫了許多前所未見的重要信息。其中,棲霞區獅子衝南朝陵園1號墓、2號墓的發現尤其引人關注。兩座大墓除了發現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仙人持幡及半幅竹林七賢圖等磚印壁畫,還出土了帶有“普通七年”和“中大通貳年”刻文的紀年磚,基本確定墓主為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及其母丁貴嬪。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一號墓出土的半幅“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拓片。

考古發掘打開的歷史之門,讓世人得以穿越千年時光,在神祕多彩的磚畫藝術中一窺南朝遺風。

01 從一磚一畫到以磚組畫,200多塊墓磚拼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以“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為代表的大型磚印壁畫,與保存在地面上的辟邪、天祿等石刻神獸一樣,是南京最具魅力的南朝文化標誌。

磚印壁畫又稱磚畫,脫胎於秦漢時期蓬勃興起的畫像磚藝術,當時的畫像磚均以單磚為載體,一磚一畫或一磚多畫。

單體畫像磚一統天下的局面,在東晉時期被打破,以多塊帶有模印紋飾的磚塊組合起來表現一幅畫面的新形式——“磚印壁畫”破繭而生。

1957年,在南京市邁皋橋萬壽村的東晉“永和四年”(348年)紀年墓內,發現了一副拼合而成的猛虎圖案——虎的形象模印在三塊磚的端面,四周題有“虎嘯山丘”四字隸書銘文,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磚印壁畫實物。

磚印壁畫雖然在東晉時期出現,但迄今為止,東晉磚印壁畫僅發現南京萬壽村一例,其他出土實物皆為南朝時期,這也是人們把磚印壁畫等同於南朝遺物的一個重要原因。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丹陽金家村墓出土的“武士”。

南朝時期,磚畫藝術形式發展成熟,並得到皇室的欣賞與推崇,開始得到廣泛運用。2010年以前,全國發現的帶有磚印壁畫的南朝墓葬共有12座,集中分佈於南京及周邊地區。12座南朝墓葬中,位於丹陽的鶴仙坳墓、吳家村墓、金家村墓,與位於南京西善橋的宮山墓、罐子山墓最受學界重視,它們分別被考證為南朝齊與陳的帝陵。

1960年,發現於南京西善橋宮山墓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魏晉人物組圖,也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

這幅磚印壁畫由200多塊墓磚組成,畫面分為兩幅,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佔一幅,其餘三賢向秀、劉伶、阮咸與春秋時代的名士榮啟期佔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槐樹、青松、垂柳、闊葉竹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呈現出最能體現自我個性的姿態,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組磚畫上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

專家表示,磚印壁畫在東晉時期誕生,在南朝時期發展,既是單體畫像磚經過長期醞釀,有技術和藝術內在驅動的一次重要創新,同時也是“永嘉南渡”後全國經濟、文化重心南移,南京作為南方政權首都和國家正朔所在積聚政治、經濟、人才共同作用的產物。

02 大量磚印壁畫被發現,兩座樑代帝陵級大墓得以“鎖定”

2012年6月至11月,為配合《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保護規劃》的編制,南京市考古工作者經過細緻勘探,在城東棲霞區獅子衝北象山的南麓發現了兩座南朝大墓。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13年1月至6月進行了考古發掘。

發掘表明,兩墓的形制與丹陽三座齊代帝陵基本相同,皆為“凸”字形帶甬道單室磚墓。一號墓磚室全長14.2米、寬6.4米,二號墓磚室全長15.2米、寬6.48米。

發掘過程中,兩座大墓內均發現了大量磚印壁畫:1號墓西壁發現了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及半幅竹林七賢磚印壁畫。2號墓左右兩壁均有磚印壁畫,東壁保存相對完整,為仙人持幡圖案,下部為仙人戲龍圖案;西壁殘存仙人持幡圖案,與東壁相呼應,下部為仙人戲虎圖案。

此外,兩座墓葬在建造過程中也將大量的壁畫磚作為普通墓磚使用。清理墓室時發現了大量壁畫磚,磚文內容包括“大龍”“大虎”“朱鳥”“玄武”“嵇”“天人”“具張”“笠戟”“大日”“小日”“大月”“家硌”“迅緞”“直閣”“立閣”等。發掘工作至半程時,各方面信息表明,這是兩座帝陵規制的大墓。出於保護帝陵的需要,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兩墓發掘工作暫停並進行回填保護,發掘工作停止時,一號墓距離墓底還有約0.8米,二號墓距墓底還有約1.5米。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出土的帶有“中大通貳年”和“普通七年”刻文的紀年磚。

幸運的是,兩座大墓中分別出土了帶有“普通七年”和“中大通貳年”刻文的紀年磚,分別對應梁武帝妃子丁貴嬪的卒年和昭明太子蕭統卒年的前一年。根據兩座大墓所處位置、墓前石刻、形制規模、紀年文字以及並排緊鄰的位置關係,結合相關文獻記載,基本確定一、二號墓的墓主分別為樑昭明太子蕭統及其母丁貴嬪,這也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開展科學發掘並基本確定墓主身份的樑代帝陵級大墓。

蕭統(501-531年),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南朝梁宗室大臣、文學家,天監元年(502年)十一月被冊立為太子,中大通三年(531年)未及即位便英年早逝,諡號“昭明”,後世稱為“昭明太子”。蕭統一生最為人熟知的成就,是由他主持編撰的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文選》,史稱《昭明文選》。

03 印證南朝帝陵磚畫規制,判明“四方神靈磚”各自方位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發現的南朝大墓考古現場。

專家表示,獅子衝兩座大墓的發掘,對於南朝磚印壁畫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首先,它們填補了樑代帝陵磚印壁畫的缺環,進一步證實了南朝帝陵從齊至陳在內在裝飾上存在的規制。

其次,兩座大墓提供了許多新的信息,可以充實和修正以往對於南朝帝陵磚印壁畫的認識。比如,丹陽的鶴仙坳墓出土有“朱鳥”“玄武”的刻紋殘磚,但在丹陽三墓中一直未能明確其所處位置。此次獅子衝兩座大墓都出土了“朱鳥”和“玄武”的刻紋磚,再次印證這兩種磚印壁畫確實存在。

此外,一號墓出土的“朱鳥”磚中有3塊為楔形,是構築墓頂所用,證明“朱鳥”磚印壁畫應該位於墓室頂部。據此推測,齊樑帝陵之中原本“四神”俱全:東青龍、西白虎位於墓室左右兩壁,南朱雀、北玄武則分別位於墓室頂部前後。

歷史文獻記載和現場發掘結果均表明,昭明太子安陵及緊鄰其側的丁貴嬪寧陵,在樑末承聖元年(552年)遭到了仇人杜崱兄弟的嚴重損毀。考古人員對殘磚進行了收集,在墓葬回填過程中,將沒有文字、紋飾的素面磚整齊地堆砌在墓室中,讓它們繼續陪伴丁貴嬪和昭明太子母子,同時把帶有文字的模印紋飾磚保存收藏,讓世人得以親見1500餘年前的南朝真跡。

延伸閱讀

1 壁畫磚為何被當成普通磚用?石子岡“奇葩墓”留下千古之謎

2010年7月,我市考古人員在雨花臺區石子岡發掘了一批墓葬,其中,位於雨花軟件園A1地塊內的5號墓為拼鑲磚印壁畫墓。該墓建造中使用了大量的磚印壁畫磚,包含“龍”“虎”“獅子”“天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等多種內容。

"

火遍大江南北的《國家寶藏》,讓人們記住了來自南京的“南朝國寶”——“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具有鮮明南朝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的墓葬裝飾藝術——磚印壁畫,從考古學界走進大眾視野,向世人展現南朝文人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

2010年以來,南京連續發現4座與磚印壁畫有關的南朝墓葬,收穫了許多前所未見的重要信息。其中,棲霞區獅子衝南朝陵園1號墓、2號墓的發現尤其引人關注。兩座大墓除了發現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仙人持幡及半幅竹林七賢圖等磚印壁畫,還出土了帶有“普通七年”和“中大通貳年”刻文的紀年磚,基本確定墓主為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及其母丁貴嬪。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一號墓出土的半幅“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拓片。

考古發掘打開的歷史之門,讓世人得以穿越千年時光,在神祕多彩的磚畫藝術中一窺南朝遺風。

01 從一磚一畫到以磚組畫,200多塊墓磚拼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以“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為代表的大型磚印壁畫,與保存在地面上的辟邪、天祿等石刻神獸一樣,是南京最具魅力的南朝文化標誌。

磚印壁畫又稱磚畫,脫胎於秦漢時期蓬勃興起的畫像磚藝術,當時的畫像磚均以單磚為載體,一磚一畫或一磚多畫。

單體畫像磚一統天下的局面,在東晉時期被打破,以多塊帶有模印紋飾的磚塊組合起來表現一幅畫面的新形式——“磚印壁畫”破繭而生。

1957年,在南京市邁皋橋萬壽村的東晉“永和四年”(348年)紀年墓內,發現了一副拼合而成的猛虎圖案——虎的形象模印在三塊磚的端面,四周題有“虎嘯山丘”四字隸書銘文,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磚印壁畫實物。

磚印壁畫雖然在東晉時期出現,但迄今為止,東晉磚印壁畫僅發現南京萬壽村一例,其他出土實物皆為南朝時期,這也是人們把磚印壁畫等同於南朝遺物的一個重要原因。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丹陽金家村墓出土的“武士”。

南朝時期,磚畫藝術形式發展成熟,並得到皇室的欣賞與推崇,開始得到廣泛運用。2010年以前,全國發現的帶有磚印壁畫的南朝墓葬共有12座,集中分佈於南京及周邊地區。12座南朝墓葬中,位於丹陽的鶴仙坳墓、吳家村墓、金家村墓,與位於南京西善橋的宮山墓、罐子山墓最受學界重視,它們分別被考證為南朝齊與陳的帝陵。

1960年,發現於南京西善橋宮山墓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魏晉人物組圖,也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

這幅磚印壁畫由200多塊墓磚組成,畫面分為兩幅,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佔一幅,其餘三賢向秀、劉伶、阮咸與春秋時代的名士榮啟期佔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槐樹、青松、垂柳、闊葉竹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呈現出最能體現自我個性的姿態,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組磚畫上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

專家表示,磚印壁畫在東晉時期誕生,在南朝時期發展,既是單體畫像磚經過長期醞釀,有技術和藝術內在驅動的一次重要創新,同時也是“永嘉南渡”後全國經濟、文化重心南移,南京作為南方政權首都和國家正朔所在積聚政治、經濟、人才共同作用的產物。

02 大量磚印壁畫被發現,兩座樑代帝陵級大墓得以“鎖定”

2012年6月至11月,為配合《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保護規劃》的編制,南京市考古工作者經過細緻勘探,在城東棲霞區獅子衝北象山的南麓發現了兩座南朝大墓。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13年1月至6月進行了考古發掘。

發掘表明,兩墓的形制與丹陽三座齊代帝陵基本相同,皆為“凸”字形帶甬道單室磚墓。一號墓磚室全長14.2米、寬6.4米,二號墓磚室全長15.2米、寬6.48米。

發掘過程中,兩座大墓內均發現了大量磚印壁畫:1號墓西壁發現了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及半幅竹林七賢磚印壁畫。2號墓左右兩壁均有磚印壁畫,東壁保存相對完整,為仙人持幡圖案,下部為仙人戲龍圖案;西壁殘存仙人持幡圖案,與東壁相呼應,下部為仙人戲虎圖案。

此外,兩座墓葬在建造過程中也將大量的壁畫磚作為普通墓磚使用。清理墓室時發現了大量壁畫磚,磚文內容包括“大龍”“大虎”“朱鳥”“玄武”“嵇”“天人”“具張”“笠戟”“大日”“小日”“大月”“家硌”“迅緞”“直閣”“立閣”等。發掘工作至半程時,各方面信息表明,這是兩座帝陵規制的大墓。出於保護帝陵的需要,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兩墓發掘工作暫停並進行回填保護,發掘工作停止時,一號墓距離墓底還有約0.8米,二號墓距墓底還有約1.5米。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出土的帶有“中大通貳年”和“普通七年”刻文的紀年磚。

幸運的是,兩座大墓中分別出土了帶有“普通七年”和“中大通貳年”刻文的紀年磚,分別對應梁武帝妃子丁貴嬪的卒年和昭明太子蕭統卒年的前一年。根據兩座大墓所處位置、墓前石刻、形制規模、紀年文字以及並排緊鄰的位置關係,結合相關文獻記載,基本確定一、二號墓的墓主分別為樑昭明太子蕭統及其母丁貴嬪,這也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開展科學發掘並基本確定墓主身份的樑代帝陵級大墓。

蕭統(501-531年),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南朝梁宗室大臣、文學家,天監元年(502年)十一月被冊立為太子,中大通三年(531年)未及即位便英年早逝,諡號“昭明”,後世稱為“昭明太子”。蕭統一生最為人熟知的成就,是由他主持編撰的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文選》,史稱《昭明文選》。

03 印證南朝帝陵磚畫規制,判明“四方神靈磚”各自方位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發現的南朝大墓考古現場。

專家表示,獅子衝兩座大墓的發掘,對於南朝磚印壁畫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首先,它們填補了樑代帝陵磚印壁畫的缺環,進一步證實了南朝帝陵從齊至陳在內在裝飾上存在的規制。

其次,兩座大墓提供了許多新的信息,可以充實和修正以往對於南朝帝陵磚印壁畫的認識。比如,丹陽的鶴仙坳墓出土有“朱鳥”“玄武”的刻紋殘磚,但在丹陽三墓中一直未能明確其所處位置。此次獅子衝兩座大墓都出土了“朱鳥”和“玄武”的刻紋磚,再次印證這兩種磚印壁畫確實存在。

此外,一號墓出土的“朱鳥”磚中有3塊為楔形,是構築墓頂所用,證明“朱鳥”磚印壁畫應該位於墓室頂部。據此推測,齊樑帝陵之中原本“四神”俱全:東青龍、西白虎位於墓室左右兩壁,南朱雀、北玄武則分別位於墓室頂部前後。

歷史文獻記載和現場發掘結果均表明,昭明太子安陵及緊鄰其側的丁貴嬪寧陵,在樑末承聖元年(552年)遭到了仇人杜崱兄弟的嚴重損毀。考古人員對殘磚進行了收集,在墓葬回填過程中,將沒有文字、紋飾的素面磚整齊地堆砌在墓室中,讓它們繼續陪伴丁貴嬪和昭明太子母子,同時把帶有文字的模印紋飾磚保存收藏,讓世人得以親見1500餘年前的南朝真跡。

延伸閱讀

1 壁畫磚為何被當成普通磚用?石子岡“奇葩墓”留下千古之謎

2010年7月,我市考古人員在雨花臺區石子岡發掘了一批墓葬,其中,位於雨花軟件園A1地塊內的5號墓為拼鑲磚印壁畫墓。該墓建造中使用了大量的磚印壁畫磚,包含“龍”“虎”“獅子”“天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等多種內容。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石子岡雨花軟件園內5號墓室後壁局部。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這座南朝墓葬雖然使用了磚印壁畫磚,卻沒有在墓葬中拼出任何一幅壁畫,所有壁畫磚都被當成普通磚使用。這種現象,在南京乃至全國南朝墓葬的發掘史上還是首次發現。

2012年,考古人員在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小村烏龜山發現了兩座南朝大墓。在1號墓的封門牆砌磚中,考古人員發現了5塊磚印壁畫磚,分別為“竹林七賢”磚2塊、“龍”磚1塊、“虎”磚1塊、“天人”磚1塊。

考古專家告訴記者,小村南朝墓和石子岡5號墓一樣,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磚印壁畫墓,而是使用了壁畫磚的“非磚印壁畫墓”。兩墓的形制、規格皆與西善橋宮山墓接近,所出器物也與宮山墓和罐子山墓類似,具有南朝中晚期的特點。

經過仔細比對,石子岡墓發現的“竹林七賢”壁畫磚中,有6塊分別刻銘“嵇上行十五”“嵇上行廿四”“嵇上行廿五”“嵇上行卅四”“嵇上行卅五”“嵇上行卅八”等字樣。這6塊墓磚均在端面模印有銀杏和槐樹花紋,與西善橋宮山墓壁畫上的紋飾以及花紋在磚上的位置相同,推測兩者為一模所出。而小村墓緊鄰西善橋,與罐子山相距僅2000米,屬於同一埋葬區。因此,這兩座南朝墓葬的時代很可能為陳代。

2 陵墓裡的“拼圖遊戲”怎麼玩?繪圖分段模印,編行刻字“對號入座”

相比秦漢時期的單體畫像磚,磚印壁畫的製作程序要複雜得多。不僅要模製數量眾多的紋飾磚,還要將一幅完整的圖畫內容合理分配到每一塊磚上,再按畫面的構圖拼砌起來,有一塊磚放錯位置,都會影響整個畫面的完整性。在地下陵墓的營造過程中,這無疑是個工程量浩大且複雜艱深的“拼圖遊戲”。

著名考古學家羅宗真認為,磚印壁畫的拼鑲方法是先在整幅絹上畫好圖案,分段刻成木模印在磚坯上,再在每塊磚的側面刻就行次號碼,等到墓磚燒成後依次拼對。

石子岡5號墓的墓磚有很多脫離了墓壁,這使得考古人員能夠詳細觀察到每塊磚的刻銘和圖案,進而摸清整個壁畫的佈局和編號的規律。

在5號墓出土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壁畫磚中,刻銘的指示性文字僅見“嵇”和“向”(嵇康和向秀的姓氏)兩字,專家據此推測,壁畫中的人物佈局很可能是根據嵇康和向秀的位置來決定的:八人分列墓室兩壁,分別以嵇康和向秀為首,從墓道口依次向內排列。

根據刻銘,磚的編行有上行、中行、下行之分,其後綴以數字,表示磚在該行的位置。按照編排的數字,從近墓道口處開始,第一塊起砌的磚上後綴“起”字,其後順次下排,第一層的尾磚綴以“盡”或“住”字,第二層磚再緊承第一層繼續編號。這種編號方法,為壁畫拼砌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

從迄今為止南朝磚印壁畫墓的發掘情況來看,南朝帝陵的一整套裝飾規制——以“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為重點,同時包含“龍”“虎”“獅子”“天人”等內容,在齊、樑時期執行得最為嚴格,到了陳代則明顯開始渙散。

"

火遍大江南北的《國家寶藏》,讓人們記住了來自南京的“南朝國寶”——“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具有鮮明南朝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的墓葬裝飾藝術——磚印壁畫,從考古學界走進大眾視野,向世人展現南朝文人的生活方式與精神追求。

2010年以來,南京連續發現4座與磚印壁畫有關的南朝墓葬,收穫了許多前所未見的重要信息。其中,棲霞區獅子衝南朝陵園1號墓、2號墓的發現尤其引人關注。兩座大墓除了發現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仙人持幡及半幅竹林七賢圖等磚印壁畫,還出土了帶有“普通七年”和“中大通貳年”刻文的紀年磚,基本確定墓主為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及其母丁貴嬪。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一號墓出土的半幅“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拓片。

考古發掘打開的歷史之門,讓世人得以穿越千年時光,在神祕多彩的磚畫藝術中一窺南朝遺風。

01 從一磚一畫到以磚組畫,200多塊墓磚拼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

以“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為代表的大型磚印壁畫,與保存在地面上的辟邪、天祿等石刻神獸一樣,是南京最具魅力的南朝文化標誌。

磚印壁畫又稱磚畫,脫胎於秦漢時期蓬勃興起的畫像磚藝術,當時的畫像磚均以單磚為載體,一磚一畫或一磚多畫。

單體畫像磚一統天下的局面,在東晉時期被打破,以多塊帶有模印紋飾的磚塊組合起來表現一幅畫面的新形式——“磚印壁畫”破繭而生。

1957年,在南京市邁皋橋萬壽村的東晉“永和四年”(348年)紀年墓內,發現了一副拼合而成的猛虎圖案——虎的形象模印在三塊磚的端面,四周題有“虎嘯山丘”四字隸書銘文,這是我國發現最早的磚印壁畫實物。

磚印壁畫雖然在東晉時期出現,但迄今為止,東晉磚印壁畫僅發現南京萬壽村一例,其他出土實物皆為南朝時期,這也是人們把磚印壁畫等同於南朝遺物的一個重要原因。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丹陽金家村墓出土的“武士”。

南朝時期,磚畫藝術形式發展成熟,並得到皇室的欣賞與推崇,開始得到廣泛運用。2010年以前,全國發現的帶有磚印壁畫的南朝墓葬共有12座,集中分佈於南京及周邊地區。12座南朝墓葬中,位於丹陽的鶴仙坳墓、吳家村墓、金家村墓,與位於南京西善橋的宮山墓、罐子山墓最受學界重視,它們分別被考證為南朝齊與陳的帝陵。

1960年,發現於南京西善橋宮山墓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魏晉人物組圖,也是現存最早的“竹林七賢”人物組圖。

這幅磚印壁畫由200多塊墓磚組成,畫面分為兩幅,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山濤、王戎四人佔一幅,其餘三賢向秀、劉伶、阮咸與春秋時代的名士榮啟期佔一幅,人物之間以銀杏、槐樹、青松、垂柳、闊葉竹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呈現出最能體現自我個性的姿態,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組磚畫上得到淋漓盡致地展現。

專家表示,磚印壁畫在東晉時期誕生,在南朝時期發展,既是單體畫像磚經過長期醞釀,有技術和藝術內在驅動的一次重要創新,同時也是“永嘉南渡”後全國經濟、文化重心南移,南京作為南方政權首都和國家正朔所在積聚政治、經濟、人才共同作用的產物。

02 大量磚印壁畫被發現,兩座樑代帝陵級大墓得以“鎖定”

2012年6月至11月,為配合《南京南朝陵墓石刻保護規劃》的編制,南京市考古工作者經過細緻勘探,在城東棲霞區獅子衝北象山的南麓發現了兩座南朝大墓。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13年1月至6月進行了考古發掘。

發掘表明,兩墓的形制與丹陽三座齊代帝陵基本相同,皆為“凸”字形帶甬道單室磚墓。一號墓磚室全長14.2米、寬6.4米,二號墓磚室全長15.2米、寬6.48米。

發掘過程中,兩座大墓內均發現了大量磚印壁畫:1號墓西壁發現了相對完整的羽人戲虎,及半幅竹林七賢磚印壁畫。2號墓左右兩壁均有磚印壁畫,東壁保存相對完整,為仙人持幡圖案,下部為仙人戲龍圖案;西壁殘存仙人持幡圖案,與東壁相呼應,下部為仙人戲虎圖案。

此外,兩座墓葬在建造過程中也將大量的壁畫磚作為普通墓磚使用。清理墓室時發現了大量壁畫磚,磚文內容包括“大龍”“大虎”“朱鳥”“玄武”“嵇”“天人”“具張”“笠戟”“大日”“小日”“大月”“家硌”“迅緞”“直閣”“立閣”等。發掘工作至半程時,各方面信息表明,這是兩座帝陵規制的大墓。出於保護帝陵的需要,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兩墓發掘工作暫停並進行回填保護,發掘工作停止時,一號墓距離墓底還有約0.8米,二號墓距墓底還有約1.5米。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出土的帶有“中大通貳年”和“普通七年”刻文的紀年磚。

幸運的是,兩座大墓中分別出土了帶有“普通七年”和“中大通貳年”刻文的紀年磚,分別對應梁武帝妃子丁貴嬪的卒年和昭明太子蕭統卒年的前一年。根據兩座大墓所處位置、墓前石刻、形制規模、紀年文字以及並排緊鄰的位置關係,結合相關文獻記載,基本確定一、二號墓的墓主分別為樑昭明太子蕭統及其母丁貴嬪,這也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開展科學發掘並基本確定墓主身份的樑代帝陵級大墓。

蕭統(501-531年),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南朝梁宗室大臣、文學家,天監元年(502年)十一月被冊立為太子,中大通三年(531年)未及即位便英年早逝,諡號“昭明”,後世稱為“昭明太子”。蕭統一生最為人熟知的成就,是由他主持編撰的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文選》,史稱《昭明文選》。

03 印證南朝帝陵磚畫規制,判明“四方神靈磚”各自方位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獅子衝發現的南朝大墓考古現場。

專家表示,獅子衝兩座大墓的發掘,對於南朝磚印壁畫的研究具有重要價值。首先,它們填補了樑代帝陵磚印壁畫的缺環,進一步證實了南朝帝陵從齊至陳在內在裝飾上存在的規制。

其次,兩座大墓提供了許多新的信息,可以充實和修正以往對於南朝帝陵磚印壁畫的認識。比如,丹陽的鶴仙坳墓出土有“朱鳥”“玄武”的刻紋殘磚,但在丹陽三墓中一直未能明確其所處位置。此次獅子衝兩座大墓都出土了“朱鳥”和“玄武”的刻紋磚,再次印證這兩種磚印壁畫確實存在。

此外,一號墓出土的“朱鳥”磚中有3塊為楔形,是構築墓頂所用,證明“朱鳥”磚印壁畫應該位於墓室頂部。據此推測,齊樑帝陵之中原本“四神”俱全:東青龍、西白虎位於墓室左右兩壁,南朱雀、北玄武則分別位於墓室頂部前後。

歷史文獻記載和現場發掘結果均表明,昭明太子安陵及緊鄰其側的丁貴嬪寧陵,在樑末承聖元年(552年)遭到了仇人杜崱兄弟的嚴重損毀。考古人員對殘磚進行了收集,在墓葬回填過程中,將沒有文字、紋飾的素面磚整齊地堆砌在墓室中,讓它們繼續陪伴丁貴嬪和昭明太子母子,同時把帶有文字的模印紋飾磚保存收藏,讓世人得以親見1500餘年前的南朝真跡。

延伸閱讀

1 壁畫磚為何被當成普通磚用?石子岡“奇葩墓”留下千古之謎

2010年7月,我市考古人員在雨花臺區石子岡發掘了一批墓葬,其中,位於雨花軟件園A1地塊內的5號墓為拼鑲磚印壁畫墓。該墓建造中使用了大量的磚印壁畫磚,包含“龍”“虎”“獅子”“天人”“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等多種內容。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石子岡雨花軟件園內5號墓室後壁局部。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這座南朝墓葬雖然使用了磚印壁畫磚,卻沒有在墓葬中拼出任何一幅壁畫,所有壁畫磚都被當成普通磚使用。這種現象,在南京乃至全國南朝墓葬的發掘史上還是首次發現。

2012年,考古人員在雨花臺區鐵心橋街道小村烏龜山發現了兩座南朝大墓。在1號墓的封門牆砌磚中,考古人員發現了5塊磚印壁畫磚,分別為“竹林七賢”磚2塊、“龍”磚1塊、“虎”磚1塊、“天人”磚1塊。

考古專家告訴記者,小村南朝墓和石子岡5號墓一樣,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磚印壁畫墓,而是使用了壁畫磚的“非磚印壁畫墓”。兩墓的形制、規格皆與西善橋宮山墓接近,所出器物也與宮山墓和罐子山墓類似,具有南朝中晚期的特點。

經過仔細比對,石子岡墓發現的“竹林七賢”壁畫磚中,有6塊分別刻銘“嵇上行十五”“嵇上行廿四”“嵇上行廿五”“嵇上行卅四”“嵇上行卅五”“嵇上行卅八”等字樣。這6塊墓磚均在端面模印有銀杏和槐樹花紋,與西善橋宮山墓壁畫上的紋飾以及花紋在磚上的位置相同,推測兩者為一模所出。而小村墓緊鄰西善橋,與罐子山相距僅2000米,屬於同一埋葬區。因此,這兩座南朝墓葬的時代很可能為陳代。

2 陵墓裡的“拼圖遊戲”怎麼玩?繪圖分段模印,編行刻字“對號入座”

相比秦漢時期的單體畫像磚,磚印壁畫的製作程序要複雜得多。不僅要模製數量眾多的紋飾磚,還要將一幅完整的圖畫內容合理分配到每一塊磚上,再按畫面的構圖拼砌起來,有一塊磚放錯位置,都會影響整個畫面的完整性。在地下陵墓的營造過程中,這無疑是個工程量浩大且複雜艱深的“拼圖遊戲”。

著名考古學家羅宗真認為,磚印壁畫的拼鑲方法是先在整幅絹上畫好圖案,分段刻成木模印在磚坯上,再在每塊磚的側面刻就行次號碼,等到墓磚燒成後依次拼對。

石子岡5號墓的墓磚有很多脫離了墓壁,這使得考古人員能夠詳細觀察到每塊磚的刻銘和圖案,進而摸清整個壁畫的佈局和編號的規律。

在5號墓出土的“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壁畫磚中,刻銘的指示性文字僅見“嵇”和“向”(嵇康和向秀的姓氏)兩字,專家據此推測,壁畫中的人物佈局很可能是根據嵇康和向秀的位置來決定的:八人分列墓室兩壁,分別以嵇康和向秀為首,從墓道口依次向內排列。

根據刻銘,磚的編行有上行、中行、下行之分,其後綴以數字,表示磚在該行的位置。按照編排的數字,從近墓道口處開始,第一塊起砌的磚上後綴“起”字,其後順次下排,第一層的尾磚綴以“盡”或“住”字,第二層磚再緊承第一層繼續編號。這種編號方法,為壁畫拼砌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提供了技術上的保障。

從迄今為止南朝磚印壁畫墓的發掘情況來看,南朝帝陵的一整套裝飾規制——以“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為重點,同時包含“龍”“虎”“獅子”“天人”等內容,在齊、樑時期執行得最為嚴格,到了陳代則明顯開始渙散。

品讀南京|昭明太子蕭統墓等4座南朝大墓再現“國寶磚畫”

小村南朝大墓出土的壁畫磚拓片。

石子岡和小村兩墓長度都接近9米,說明墓主人的身份不低,很可能是宗室貴族。其墓葬中所用的壁畫磚應該不是自己燒造,而是由朝廷或皇帝賜予的。這種帝、後御用品的外流或者下移,本身也是規制渙散的一種表現。

至於兩墓為何不拼裝壁畫,專家推測可能性有很多:比如,下葬時間倉促,來不及拼裝;或是墓主人身份尚欠,雖有壁畫磚卻不敢正式使用等。

文:紫金山觀察記者 朱凱

圖:來自“南京考古”公眾號

編輯:紫金山觀察編輯 楊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