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
"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寶豐縣魔冢營村金憲章家

1.義結張慶

寶豐縣北部的魔冢營是汝河岸邊一個難得的水鄉澤國,是個充滿神奇的地方。

魔冢營西與楊其營、西北與路寨村搭界,南與張莊連在一起,西南與晁莊村相鄰,村南二里即虎狼爬嶺,嶺上有耕地近千畝。魔冢營自古屬汝州,明代屬河南衛,清代民國歸孫屯裡,因曾是元代、明代軍隊在這裡安營墾荒的軍屯之地,所以稱之為“營”。

汩汩流淌的汝河水流經魔冢營村北時,偏偏就甩了個大大的臂彎,形成綿延十多裡的寬闊河岸。由汝河分出的馬溝河,繞寨半匝,穿街而過,悠悠東流,使得寨裡溝渠迴環,綠樹掩映,房屋住宅傍水而建,生出不少小橋流水人家,頗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寨裡寨外,一團團亂麻似的小河汊子,連著大大小小的水窪,織成平鋪的水網,網眼裡那些大塊小塊的土地,肥得踏一腳能浸出油來。

灘頭岸邊,房前屋後,枝葉繁茂的楊柳,鋪青疊翠的灌木,鬱郁蒼蒼。一遇夏秋季節,有時洪濤奔湧,煙波浩淼,有時綠波東流,水光瀲灩,遠遠眺去,讓人生出無限的遐思。

民國年間,魔冢營村相當富庶,一個村就有四個銅器社,東西南北四道街各一個,除東街銅器社早年間因老毅軍追趕蹚將白朗將其毀於一旦外,另外三道街還有三個銅器社。銅器社是民間的娛樂組織,主要用於神社祭祀、廟會以及節日喜慶等活動。提起銅器社,不能不說火神社。傳說中的火神是商末時期神話中的羅宣,因羅宣專門用火攻邪惡立了大功,遂被封為火神,也即傳說中的“火神爺”,人們將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定為燈節,也立火神社,以此紀念羅宣。

"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寶豐縣魔冢營村金憲章家

1.義結張慶

寶豐縣北部的魔冢營是汝河岸邊一個難得的水鄉澤國,是個充滿神奇的地方。

魔冢營西與楊其營、西北與路寨村搭界,南與張莊連在一起,西南與晁莊村相鄰,村南二里即虎狼爬嶺,嶺上有耕地近千畝。魔冢營自古屬汝州,明代屬河南衛,清代民國歸孫屯裡,因曾是元代、明代軍隊在這裡安營墾荒的軍屯之地,所以稱之為“營”。

汩汩流淌的汝河水流經魔冢營村北時,偏偏就甩了個大大的臂彎,形成綿延十多裡的寬闊河岸。由汝河分出的馬溝河,繞寨半匝,穿街而過,悠悠東流,使得寨裡溝渠迴環,綠樹掩映,房屋住宅傍水而建,生出不少小橋流水人家,頗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寨裡寨外,一團團亂麻似的小河汊子,連著大大小小的水窪,織成平鋪的水網,網眼裡那些大塊小塊的土地,肥得踏一腳能浸出油來。

灘頭岸邊,房前屋後,枝葉繁茂的楊柳,鋪青疊翠的灌木,鬱郁蒼蒼。一遇夏秋季節,有時洪濤奔湧,煙波浩淼,有時綠波東流,水光瀲灩,遠遠眺去,讓人生出無限的遐思。

民國年間,魔冢營村相當富庶,一個村就有四個銅器社,東西南北四道街各一個,除東街銅器社早年間因老毅軍追趕蹚將白朗將其毀於一旦外,另外三道街還有三個銅器社。銅器社是民間的娛樂組織,主要用於神社祭祀、廟會以及節日喜慶等活動。提起銅器社,不能不說火神社。傳說中的火神是商末時期神話中的羅宣,因羅宣專門用火攻邪惡立了大功,遂被封為火神,也即傳說中的“火神爺”,人們將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定為燈節,也立火神社,以此紀念羅宣。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在魔冢營村中央,坐落著一個寺院——雲水寺。據清道光《汝州志·.古蹟二十二》載:雲水寺,在魔冢營,創建無可考。疊次重修,木菴任公有記。任楓“雲水寺記”,逞昔參覺懷大師雲,惡不在小,善不在大。雖善識,憑空簸颺不果因果,然離卻因果,眾人於何處著腳?十數年來,咒心受持,逢人提唱,一般雪月風花路,任爾東西南北行。一日有禪僧遠喬者來自汝東雲水寺,發大願力,以莊嚴佛主為已任,求子言偏告,閻浮咦爾,不惜跣足挑水。菩提有種誰肯不種?塵剎須芥,佛性渾同。最初威音王以前有無孔鐵錘,大悲通身人萬四千,姥羅臂摸索不著,若能直下承當便可。石女烹茶、無手上天,難不難、易不易。隨君用盡技倆,終是鬼面獠牙,眼前不肯錯過,多少金蓮撒地。即今此舉天普渡,叫喚沿街、福歸檀施,僧合掌大笑曰:揭諦揭諦者回,打破葫蘆人人撞著,祖師西來如是如是,遂以此募緣,以此鳩工。不數月而告厥成,即以予言為記焉。

清末和民國初年,這裡的人們對火神爺的崇拜到了極致。為了免受“回祿”之災,適逢柞蠶夏收之年,遂由地方上有名望的長者領頭,百姓紛紛捐資,購置銅器,敲敲打打喧鬧一番,用以答謝火神爺之厚愛。每逢農曆正月十五燈節期間,寨裡的民眾們便會在雲水寺前搭起高大豪華的火神棚,棚內掛《火燒鴛鴦墳》、《火燒琵琶神》等字畫,羅宣畫像掛於後牆中央。畫像前擺放各種各樣精美的供品。火神棚從正月十三搭起,十四至十六日為祭日,期間燒香祭祀的人絡繹不絕,鞭炮聲晝夜不息。人們不停地敲打鑼鼓,滿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平時,祈雨要進行銅器比賽,比賽時,各路銅器社要用響聲大的“小蟲鬧”和“撞倒牆”等調。“起疙瘩”是打銅器時的高潮,“起疙瘩”時,所有銅器一齊舉著起,打得節奏簡短,鏗鏘震天, “沖天炮”、“撞倒牆”、“小蟲鬧”等數十個調子輪番使用,變幻交插,周而復始,不停地打下去。四條街的四家火神社在敲打時往往明爭暗賽,打到熱鬧處,社員們則赤膊上陣,英勇拼搏,汗流浹背也不肯休息,更有甚者將銅器打爛,大鼓捶破,也不肯輕易先於對方停歇,因為哪方先停,就證明哪方輸了。

儘管世事不斷變幻,但魔冢營這個遠離市鎮,北依汝河,南靠虎狼爬嶺的寨子,卻仿如世外桃園,真是另一番天地。歷朝歷代的文人學士到此,總是感慨萬千,稱這段汝河為“汝海”。由魔冢營向南不遠就是有名的龍興寺,過汝河向北不遠是小峨嵋山,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前往小峨眉山時,路過龍興寺看到吳道子的畫壁後,詩興大發,揮毫寫下《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道子畫壁》的詩,詩中說:“似聞遺墨留汝海,古壁蝸涎可垂涕。”

其實,魔冢營並不叫魔冢營,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有個稱霸一方的武士,外號叫“魔王”的人來到這裡,死後又葬於此地,後來這個村才有瞭如今的名字。

傳說中那魔王外貌十分古怪,身高八尺,卷黃髮,紅臉膛,走路帶風,聲如銅鐘,練得一身好武藝,功夫練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不僅英勇無畢,而且變幻莫測。“魔王”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物,其愛好更是別具一格,投鏢、雜耍、舞蹈、變戲法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拿手的是他能雙手發弓,箭箭中的,雙手接箭,支支不漏。

"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寶豐縣魔冢營村金憲章家

1.義結張慶

寶豐縣北部的魔冢營是汝河岸邊一個難得的水鄉澤國,是個充滿神奇的地方。

魔冢營西與楊其營、西北與路寨村搭界,南與張莊連在一起,西南與晁莊村相鄰,村南二里即虎狼爬嶺,嶺上有耕地近千畝。魔冢營自古屬汝州,明代屬河南衛,清代民國歸孫屯裡,因曾是元代、明代軍隊在這裡安營墾荒的軍屯之地,所以稱之為“營”。

汩汩流淌的汝河水流經魔冢營村北時,偏偏就甩了個大大的臂彎,形成綿延十多裡的寬闊河岸。由汝河分出的馬溝河,繞寨半匝,穿街而過,悠悠東流,使得寨裡溝渠迴環,綠樹掩映,房屋住宅傍水而建,生出不少小橋流水人家,頗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寨裡寨外,一團團亂麻似的小河汊子,連著大大小小的水窪,織成平鋪的水網,網眼裡那些大塊小塊的土地,肥得踏一腳能浸出油來。

灘頭岸邊,房前屋後,枝葉繁茂的楊柳,鋪青疊翠的灌木,鬱郁蒼蒼。一遇夏秋季節,有時洪濤奔湧,煙波浩淼,有時綠波東流,水光瀲灩,遠遠眺去,讓人生出無限的遐思。

民國年間,魔冢營村相當富庶,一個村就有四個銅器社,東西南北四道街各一個,除東街銅器社早年間因老毅軍追趕蹚將白朗將其毀於一旦外,另外三道街還有三個銅器社。銅器社是民間的娛樂組織,主要用於神社祭祀、廟會以及節日喜慶等活動。提起銅器社,不能不說火神社。傳說中的火神是商末時期神話中的羅宣,因羅宣專門用火攻邪惡立了大功,遂被封為火神,也即傳說中的“火神爺”,人們將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定為燈節,也立火神社,以此紀念羅宣。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在魔冢營村中央,坐落著一個寺院——雲水寺。據清道光《汝州志·.古蹟二十二》載:雲水寺,在魔冢營,創建無可考。疊次重修,木菴任公有記。任楓“雲水寺記”,逞昔參覺懷大師雲,惡不在小,善不在大。雖善識,憑空簸颺不果因果,然離卻因果,眾人於何處著腳?十數年來,咒心受持,逢人提唱,一般雪月風花路,任爾東西南北行。一日有禪僧遠喬者來自汝東雲水寺,發大願力,以莊嚴佛主為已任,求子言偏告,閻浮咦爾,不惜跣足挑水。菩提有種誰肯不種?塵剎須芥,佛性渾同。最初威音王以前有無孔鐵錘,大悲通身人萬四千,姥羅臂摸索不著,若能直下承當便可。石女烹茶、無手上天,難不難、易不易。隨君用盡技倆,終是鬼面獠牙,眼前不肯錯過,多少金蓮撒地。即今此舉天普渡,叫喚沿街、福歸檀施,僧合掌大笑曰:揭諦揭諦者回,打破葫蘆人人撞著,祖師西來如是如是,遂以此募緣,以此鳩工。不數月而告厥成,即以予言為記焉。

清末和民國初年,這裡的人們對火神爺的崇拜到了極致。為了免受“回祿”之災,適逢柞蠶夏收之年,遂由地方上有名望的長者領頭,百姓紛紛捐資,購置銅器,敲敲打打喧鬧一番,用以答謝火神爺之厚愛。每逢農曆正月十五燈節期間,寨裡的民眾們便會在雲水寺前搭起高大豪華的火神棚,棚內掛《火燒鴛鴦墳》、《火燒琵琶神》等字畫,羅宣畫像掛於後牆中央。畫像前擺放各種各樣精美的供品。火神棚從正月十三搭起,十四至十六日為祭日,期間燒香祭祀的人絡繹不絕,鞭炮聲晝夜不息。人們不停地敲打鑼鼓,滿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平時,祈雨要進行銅器比賽,比賽時,各路銅器社要用響聲大的“小蟲鬧”和“撞倒牆”等調。“起疙瘩”是打銅器時的高潮,“起疙瘩”時,所有銅器一齊舉著起,打得節奏簡短,鏗鏘震天, “沖天炮”、“撞倒牆”、“小蟲鬧”等數十個調子輪番使用,變幻交插,周而復始,不停地打下去。四條街的四家火神社在敲打時往往明爭暗賽,打到熱鬧處,社員們則赤膊上陣,英勇拼搏,汗流浹背也不肯休息,更有甚者將銅器打爛,大鼓捶破,也不肯輕易先於對方停歇,因為哪方先停,就證明哪方輸了。

儘管世事不斷變幻,但魔冢營這個遠離市鎮,北依汝河,南靠虎狼爬嶺的寨子,卻仿如世外桃園,真是另一番天地。歷朝歷代的文人學士到此,總是感慨萬千,稱這段汝河為“汝海”。由魔冢營向南不遠就是有名的龍興寺,過汝河向北不遠是小峨嵋山,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前往小峨眉山時,路過龍興寺看到吳道子的畫壁後,詩興大發,揮毫寫下《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道子畫壁》的詩,詩中說:“似聞遺墨留汝海,古壁蝸涎可垂涕。”

其實,魔冢營並不叫魔冢營,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有個稱霸一方的武士,外號叫“魔王”的人來到這裡,死後又葬於此地,後來這個村才有瞭如今的名字。

傳說中那魔王外貌十分古怪,身高八尺,卷黃髮,紅臉膛,走路帶風,聲如銅鐘,練得一身好武藝,功夫練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不僅英勇無畢,而且變幻莫測。“魔王”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物,其愛好更是別具一格,投鏢、雜耍、舞蹈、變戲法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拿手的是他能雙手發弓,箭箭中的,雙手接箭,支支不漏。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有一年春,虎狼爬嶺上來了一夥土匪打寨,先是“叫牌子”,把寨里人嚇得東躲西藏,戰戰兢兢。“魔王”卻邁開步子,昂昂來寨門口,與土匪們論理。土匪們是不講理的,“魔王”幾句話竟把他們激得怒從心頭起,徒步隊伍後撤,弓箭手向前,弓響時,箭如下雨,齊刷刷地向他射來。

“魔王”不慌不忙,一邊敏捷躲著,一邊揚手接著,如同小孩戲耍,應付自如。土匪見所帶飛箭將要射完,卻沒有傷著“魔王”一根毫毛,個個心驚膽戰起來。此時,“魔王”一聲大吼,雙手翻轉,黑風突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土匪們驚慌失措中,看到“魔王”手心裡像飛出一縷彩霞,支支利箭如飛刀如鳥雀般飛出,躲閃不及,紛紛中箭倒地。眨眼之間死傷大半,膽大的土匪們撿拾起地上的箭細看,竟是他們剛射出的箭,更覺吃驚,狼狽退去。自此,虎狼爬嶺上的土匪再也不敢到這裡騷擾,汝河岸邊提起“魔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魔王”在村裡生活幾十年,傳武受藝,將他的戲法及手彩活路都傳給村人,在他死後,村人在緊臨寨東南部的一片地裡,安放了他的靈柩,並樹碑立傳,此地也就被稱為“魔王冢”。明朝時候,朱元璋分兵駐屯此地,就把村名改為魔冢營。

因魔冢營界於寶丰與臨汝之間,自清末到民國元年,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成了乞丐、匪人、蹚將、官兵頻頻光顧之地。

"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寶豐縣魔冢營村金憲章家

1.義結張慶

寶豐縣北部的魔冢營是汝河岸邊一個難得的水鄉澤國,是個充滿神奇的地方。

魔冢營西與楊其營、西北與路寨村搭界,南與張莊連在一起,西南與晁莊村相鄰,村南二里即虎狼爬嶺,嶺上有耕地近千畝。魔冢營自古屬汝州,明代屬河南衛,清代民國歸孫屯裡,因曾是元代、明代軍隊在這裡安營墾荒的軍屯之地,所以稱之為“營”。

汩汩流淌的汝河水流經魔冢營村北時,偏偏就甩了個大大的臂彎,形成綿延十多裡的寬闊河岸。由汝河分出的馬溝河,繞寨半匝,穿街而過,悠悠東流,使得寨裡溝渠迴環,綠樹掩映,房屋住宅傍水而建,生出不少小橋流水人家,頗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寨裡寨外,一團團亂麻似的小河汊子,連著大大小小的水窪,織成平鋪的水網,網眼裡那些大塊小塊的土地,肥得踏一腳能浸出油來。

灘頭岸邊,房前屋後,枝葉繁茂的楊柳,鋪青疊翠的灌木,鬱郁蒼蒼。一遇夏秋季節,有時洪濤奔湧,煙波浩淼,有時綠波東流,水光瀲灩,遠遠眺去,讓人生出無限的遐思。

民國年間,魔冢營村相當富庶,一個村就有四個銅器社,東西南北四道街各一個,除東街銅器社早年間因老毅軍追趕蹚將白朗將其毀於一旦外,另外三道街還有三個銅器社。銅器社是民間的娛樂組織,主要用於神社祭祀、廟會以及節日喜慶等活動。提起銅器社,不能不說火神社。傳說中的火神是商末時期神話中的羅宣,因羅宣專門用火攻邪惡立了大功,遂被封為火神,也即傳說中的“火神爺”,人們將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定為燈節,也立火神社,以此紀念羅宣。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在魔冢營村中央,坐落著一個寺院——雲水寺。據清道光《汝州志·.古蹟二十二》載:雲水寺,在魔冢營,創建無可考。疊次重修,木菴任公有記。任楓“雲水寺記”,逞昔參覺懷大師雲,惡不在小,善不在大。雖善識,憑空簸颺不果因果,然離卻因果,眾人於何處著腳?十數年來,咒心受持,逢人提唱,一般雪月風花路,任爾東西南北行。一日有禪僧遠喬者來自汝東雲水寺,發大願力,以莊嚴佛主為已任,求子言偏告,閻浮咦爾,不惜跣足挑水。菩提有種誰肯不種?塵剎須芥,佛性渾同。最初威音王以前有無孔鐵錘,大悲通身人萬四千,姥羅臂摸索不著,若能直下承當便可。石女烹茶、無手上天,難不難、易不易。隨君用盡技倆,終是鬼面獠牙,眼前不肯錯過,多少金蓮撒地。即今此舉天普渡,叫喚沿街、福歸檀施,僧合掌大笑曰:揭諦揭諦者回,打破葫蘆人人撞著,祖師西來如是如是,遂以此募緣,以此鳩工。不數月而告厥成,即以予言為記焉。

清末和民國初年,這裡的人們對火神爺的崇拜到了極致。為了免受“回祿”之災,適逢柞蠶夏收之年,遂由地方上有名望的長者領頭,百姓紛紛捐資,購置銅器,敲敲打打喧鬧一番,用以答謝火神爺之厚愛。每逢農曆正月十五燈節期間,寨裡的民眾們便會在雲水寺前搭起高大豪華的火神棚,棚內掛《火燒鴛鴦墳》、《火燒琵琶神》等字畫,羅宣畫像掛於後牆中央。畫像前擺放各種各樣精美的供品。火神棚從正月十三搭起,十四至十六日為祭日,期間燒香祭祀的人絡繹不絕,鞭炮聲晝夜不息。人們不停地敲打鑼鼓,滿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平時,祈雨要進行銅器比賽,比賽時,各路銅器社要用響聲大的“小蟲鬧”和“撞倒牆”等調。“起疙瘩”是打銅器時的高潮,“起疙瘩”時,所有銅器一齊舉著起,打得節奏簡短,鏗鏘震天, “沖天炮”、“撞倒牆”、“小蟲鬧”等數十個調子輪番使用,變幻交插,周而復始,不停地打下去。四條街的四家火神社在敲打時往往明爭暗賽,打到熱鬧處,社員們則赤膊上陣,英勇拼搏,汗流浹背也不肯休息,更有甚者將銅器打爛,大鼓捶破,也不肯輕易先於對方停歇,因為哪方先停,就證明哪方輸了。

儘管世事不斷變幻,但魔冢營這個遠離市鎮,北依汝河,南靠虎狼爬嶺的寨子,卻仿如世外桃園,真是另一番天地。歷朝歷代的文人學士到此,總是感慨萬千,稱這段汝河為“汝海”。由魔冢營向南不遠就是有名的龍興寺,過汝河向北不遠是小峨嵋山,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前往小峨眉山時,路過龍興寺看到吳道子的畫壁後,詩興大發,揮毫寫下《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道子畫壁》的詩,詩中說:“似聞遺墨留汝海,古壁蝸涎可垂涕。”

其實,魔冢營並不叫魔冢營,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有個稱霸一方的武士,外號叫“魔王”的人來到這裡,死後又葬於此地,後來這個村才有瞭如今的名字。

傳說中那魔王外貌十分古怪,身高八尺,卷黃髮,紅臉膛,走路帶風,聲如銅鐘,練得一身好武藝,功夫練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不僅英勇無畢,而且變幻莫測。“魔王”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物,其愛好更是別具一格,投鏢、雜耍、舞蹈、變戲法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拿手的是他能雙手發弓,箭箭中的,雙手接箭,支支不漏。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有一年春,虎狼爬嶺上來了一夥土匪打寨,先是“叫牌子”,把寨里人嚇得東躲西藏,戰戰兢兢。“魔王”卻邁開步子,昂昂來寨門口,與土匪們論理。土匪們是不講理的,“魔王”幾句話竟把他們激得怒從心頭起,徒步隊伍後撤,弓箭手向前,弓響時,箭如下雨,齊刷刷地向他射來。

“魔王”不慌不忙,一邊敏捷躲著,一邊揚手接著,如同小孩戲耍,應付自如。土匪見所帶飛箭將要射完,卻沒有傷著“魔王”一根毫毛,個個心驚膽戰起來。此時,“魔王”一聲大吼,雙手翻轉,黑風突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土匪們驚慌失措中,看到“魔王”手心裡像飛出一縷彩霞,支支利箭如飛刀如鳥雀般飛出,躲閃不及,紛紛中箭倒地。眨眼之間死傷大半,膽大的土匪們撿拾起地上的箭細看,竟是他們剛射出的箭,更覺吃驚,狼狽退去。自此,虎狼爬嶺上的土匪再也不敢到這裡騷擾,汝河岸邊提起“魔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魔王”在村裡生活幾十年,傳武受藝,將他的戲法及手彩活路都傳給村人,在他死後,村人在緊臨寨東南部的一片地裡,安放了他的靈柩,並樹碑立傳,此地也就被稱為“魔王冢”。明朝時候,朱元璋分兵駐屯此地,就把村名改為魔冢營。

因魔冢營界於寶丰與臨汝之間,自清末到民國元年,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成了乞丐、匪人、蹚將、官兵頻頻光顧之地。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那年的初冬時節,有天傍晚,一個穿著破爛,行乞討要的小孩拿著黑老碗,在王掌櫃家的豬食糟裡挖了一碗麵片,被惡狗追咬,躲閃不及,掉進路邊池塘裡。夜風絲毫也不施捨溫暖,寒氣颼颼直往身上鑽,鬼天氣把天上的星星和人的心都凍僵了。小乞丐從池塘裡爬上岸時,渾身已經溼透,他穿著溼淋淋的破衣爛衫,像幽靈般遊走在魔冢營的街巷裡。驀然間,一星火花在眼前閃爍,他發現金家水煎包子鋪門前的鍋臺裡隱隱約約有點紅光,像落水人遇到了救命稻草,他不顧一切地撲上去,將凍僵的軀體緊緊貼在那個還稍有溫暖的鍋臺上……

門外的響動,驚動了屋裡人,屋門打開時,金掌櫃端著一盞油燈走出門來,見小乞丐個頭與自己的兒子一般高,只是頭髮金黃,面色雪白,鼻樑高挺,眼窩深陷,是個“雪裡迷”,凍得瑟瑟發抖的樣子,金掌櫃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他驚異地問道:“孩子,你這是咋整的,掉進水溝裡啦?”

小乞丐眼裡湧滿淚水,無聲地點點頭。

“三兒、三兒,快把你那身乾淨衣服拿來。”

屋裡應聲跑出來一個與小乞丐年紀相當、個頭一般高低的少年,烏黑的眼珠閃著靈動的光,圓臉蛋上掛著稚氣和玩皮,硬撅撅的頭髮像剛剛割過的麥茬兒,與小乞丐那雪白的皮膚、蓬亂的頭髮形成鮮明的對比。

“唉呀,咋是你呀張佔彪,你咋不叫門呢?”三兒手裡拎著衣服,老練地問道。

“我、我……”張佔彪嘴裡支吾兩聲就沒了下音,三兒讓他脫掉溼衣服換上自己的一身幹棉衣,又從屋裡端來沒有賣完的水煎包讓他吃了,張佔彪狼吞虎嚥,眨眼間幾個包子落了肚。

“爹,俺倆是好朋友,他是臨汝小屯南張莊村的,在咱們村討飯多日了,你把他留在咱家裡招呼生意吧,他四處討飯,吃不飽還老是讓狗咬傷。”

“既然您倆是夥計,爹聽你的,就讓他在咱這鋪子裡幫幫工,好賴管個飽飯。”

"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寶豐縣魔冢營村金憲章家

1.義結張慶

寶豐縣北部的魔冢營是汝河岸邊一個難得的水鄉澤國,是個充滿神奇的地方。

魔冢營西與楊其營、西北與路寨村搭界,南與張莊連在一起,西南與晁莊村相鄰,村南二里即虎狼爬嶺,嶺上有耕地近千畝。魔冢營自古屬汝州,明代屬河南衛,清代民國歸孫屯裡,因曾是元代、明代軍隊在這裡安營墾荒的軍屯之地,所以稱之為“營”。

汩汩流淌的汝河水流經魔冢營村北時,偏偏就甩了個大大的臂彎,形成綿延十多裡的寬闊河岸。由汝河分出的馬溝河,繞寨半匝,穿街而過,悠悠東流,使得寨裡溝渠迴環,綠樹掩映,房屋住宅傍水而建,生出不少小橋流水人家,頗有江南水鄉的韻味。寨裡寨外,一團團亂麻似的小河汊子,連著大大小小的水窪,織成平鋪的水網,網眼裡那些大塊小塊的土地,肥得踏一腳能浸出油來。

灘頭岸邊,房前屋後,枝葉繁茂的楊柳,鋪青疊翠的灌木,鬱郁蒼蒼。一遇夏秋季節,有時洪濤奔湧,煙波浩淼,有時綠波東流,水光瀲灩,遠遠眺去,讓人生出無限的遐思。

民國年間,魔冢營村相當富庶,一個村就有四個銅器社,東西南北四道街各一個,除東街銅器社早年間因老毅軍追趕蹚將白朗將其毀於一旦外,另外三道街還有三個銅器社。銅器社是民間的娛樂組織,主要用於神社祭祀、廟會以及節日喜慶等活動。提起銅器社,不能不說火神社。傳說中的火神是商末時期神話中的羅宣,因羅宣專門用火攻邪惡立了大功,遂被封為火神,也即傳說中的“火神爺”,人們將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定為燈節,也立火神社,以此紀念羅宣。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在魔冢營村中央,坐落著一個寺院——雲水寺。據清道光《汝州志·.古蹟二十二》載:雲水寺,在魔冢營,創建無可考。疊次重修,木菴任公有記。任楓“雲水寺記”,逞昔參覺懷大師雲,惡不在小,善不在大。雖善識,憑空簸颺不果因果,然離卻因果,眾人於何處著腳?十數年來,咒心受持,逢人提唱,一般雪月風花路,任爾東西南北行。一日有禪僧遠喬者來自汝東雲水寺,發大願力,以莊嚴佛主為已任,求子言偏告,閻浮咦爾,不惜跣足挑水。菩提有種誰肯不種?塵剎須芥,佛性渾同。最初威音王以前有無孔鐵錘,大悲通身人萬四千,姥羅臂摸索不著,若能直下承當便可。石女烹茶、無手上天,難不難、易不易。隨君用盡技倆,終是鬼面獠牙,眼前不肯錯過,多少金蓮撒地。即今此舉天普渡,叫喚沿街、福歸檀施,僧合掌大笑曰:揭諦揭諦者回,打破葫蘆人人撞著,祖師西來如是如是,遂以此募緣,以此鳩工。不數月而告厥成,即以予言為記焉。

清末和民國初年,這裡的人們對火神爺的崇拜到了極致。為了免受“回祿”之災,適逢柞蠶夏收之年,遂由地方上有名望的長者領頭,百姓紛紛捐資,購置銅器,敲敲打打喧鬧一番,用以答謝火神爺之厚愛。每逢農曆正月十五燈節期間,寨裡的民眾們便會在雲水寺前搭起高大豪華的火神棚,棚內掛《火燒鴛鴦墳》、《火燒琵琶神》等字畫,羅宣畫像掛於後牆中央。畫像前擺放各種各樣精美的供品。火神棚從正月十三搭起,十四至十六日為祭日,期間燒香祭祀的人絡繹不絕,鞭炮聲晝夜不息。人們不停地敲打鑼鼓,滿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平時,祈雨要進行銅器比賽,比賽時,各路銅器社要用響聲大的“小蟲鬧”和“撞倒牆”等調。“起疙瘩”是打銅器時的高潮,“起疙瘩”時,所有銅器一齊舉著起,打得節奏簡短,鏗鏘震天, “沖天炮”、“撞倒牆”、“小蟲鬧”等數十個調子輪番使用,變幻交插,周而復始,不停地打下去。四條街的四家火神社在敲打時往往明爭暗賽,打到熱鬧處,社員們則赤膊上陣,英勇拼搏,汗流浹背也不肯休息,更有甚者將銅器打爛,大鼓捶破,也不肯輕易先於對方停歇,因為哪方先停,就證明哪方輸了。

儘管世事不斷變幻,但魔冢營這個遠離市鎮,北依汝河,南靠虎狼爬嶺的寨子,卻仿如世外桃園,真是另一番天地。歷朝歷代的文人學士到此,總是感慨萬千,稱這段汝河為“汝海”。由魔冢營向南不遠就是有名的龍興寺,過汝河向北不遠是小峨嵋山,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在前往小峨眉山時,路過龍興寺看到吳道子的畫壁後,詩興大發,揮毫寫下《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道子畫壁》的詩,詩中說:“似聞遺墨留汝海,古壁蝸涎可垂涕。”

其實,魔冢營並不叫魔冢營,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有個稱霸一方的武士,外號叫“魔王”的人來到這裡,死後又葬於此地,後來這個村才有瞭如今的名字。

傳說中那魔王外貌十分古怪,身高八尺,卷黃髮,紅臉膛,走路帶風,聲如銅鐘,練得一身好武藝,功夫練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不僅英勇無畢,而且變幻莫測。“魔王”是個多才多藝的人物,其愛好更是別具一格,投鏢、雜耍、舞蹈、變戲法樣樣拿得起放得下,尤其拿手的是他能雙手發弓,箭箭中的,雙手接箭,支支不漏。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有一年春,虎狼爬嶺上來了一夥土匪打寨,先是“叫牌子”,把寨里人嚇得東躲西藏,戰戰兢兢。“魔王”卻邁開步子,昂昂來寨門口,與土匪們論理。土匪們是不講理的,“魔王”幾句話竟把他們激得怒從心頭起,徒步隊伍後撤,弓箭手向前,弓響時,箭如下雨,齊刷刷地向他射來。

“魔王”不慌不忙,一邊敏捷躲著,一邊揚手接著,如同小孩戲耍,應付自如。土匪見所帶飛箭將要射完,卻沒有傷著“魔王”一根毫毛,個個心驚膽戰起來。此時,“魔王”一聲大吼,雙手翻轉,黑風突起,飛沙走石,遮天蔽日,土匪們驚慌失措中,看到“魔王”手心裡像飛出一縷彩霞,支支利箭如飛刀如鳥雀般飛出,躲閃不及,紛紛中箭倒地。眨眼之間死傷大半,膽大的土匪們撿拾起地上的箭細看,竟是他們剛射出的箭,更覺吃驚,狼狽退去。自此,虎狼爬嶺上的土匪再也不敢到這裡騷擾,汝河岸邊提起“魔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魔王”在村裡生活幾十年,傳武受藝,將他的戲法及手彩活路都傳給村人,在他死後,村人在緊臨寨東南部的一片地裡,安放了他的靈柩,並樹碑立傳,此地也就被稱為“魔王冢”。明朝時候,朱元璋分兵駐屯此地,就把村名改為魔冢營。

因魔冢營界於寶丰與臨汝之間,自清末到民國元年,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世外桃源,成了乞丐、匪人、蹚將、官兵頻頻光顧之地。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那年的初冬時節,有天傍晚,一個穿著破爛,行乞討要的小孩拿著黑老碗,在王掌櫃家的豬食糟裡挖了一碗麵片,被惡狗追咬,躲閃不及,掉進路邊池塘裡。夜風絲毫也不施捨溫暖,寒氣颼颼直往身上鑽,鬼天氣把天上的星星和人的心都凍僵了。小乞丐從池塘裡爬上岸時,渾身已經溼透,他穿著溼淋淋的破衣爛衫,像幽靈般遊走在魔冢營的街巷裡。驀然間,一星火花在眼前閃爍,他發現金家水煎包子鋪門前的鍋臺裡隱隱約約有點紅光,像落水人遇到了救命稻草,他不顧一切地撲上去,將凍僵的軀體緊緊貼在那個還稍有溫暖的鍋臺上……

門外的響動,驚動了屋裡人,屋門打開時,金掌櫃端著一盞油燈走出門來,見小乞丐個頭與自己的兒子一般高,只是頭髮金黃,面色雪白,鼻樑高挺,眼窩深陷,是個“雪裡迷”,凍得瑟瑟發抖的樣子,金掌櫃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他驚異地問道:“孩子,你這是咋整的,掉進水溝裡啦?”

小乞丐眼裡湧滿淚水,無聲地點點頭。

“三兒、三兒,快把你那身乾淨衣服拿來。”

屋裡應聲跑出來一個與小乞丐年紀相當、個頭一般高低的少年,烏黑的眼珠閃著靈動的光,圓臉蛋上掛著稚氣和玩皮,硬撅撅的頭髮像剛剛割過的麥茬兒,與小乞丐那雪白的皮膚、蓬亂的頭髮形成鮮明的對比。

“唉呀,咋是你呀張佔彪,你咋不叫門呢?”三兒手裡拎著衣服,老練地問道。

“我、我……”張佔彪嘴裡支吾兩聲就沒了下音,三兒讓他脫掉溼衣服換上自己的一身幹棉衣,又從屋裡端來沒有賣完的水煎包讓他吃了,張佔彪狼吞虎嚥,眨眼間幾個包子落了肚。

“爹,俺倆是好朋友,他是臨汝小屯南張莊村的,在咱們村討飯多日了,你把他留在咱家裡招呼生意吧,他四處討飯,吃不飽還老是讓狗咬傷。”

“既然您倆是夥計,爹聽你的,就讓他在咱這鋪子裡幫幫工,好賴管個飽飯。”

小說:寶豐縣魔冢營村是個神奇之地,老洋人就生活在這裡

這樣,張佔彪便留在金家包子鋪幫工,拉風箱、拾柴火、挑水、賣包子,跑前跑後,勤快勁兒招人喜歡。不久,大哥金印、二哥金群及老三金憲章和魔冢營寨裡一巴掌大小的王成、路孝曾、牛繩武、文瑞臣、王有等拜了把子,結成弟兄。張佔彪因其長相特別,狀如白種人,被人稱之為“老洋人”,追隨白朗的撫漢討袁軍轉戰南北,後組織起河南自治軍,縱橫各地。金憲章及其魔冢營的這些少年夥伴,竟成為“老洋人”自治軍的中堅力量和鐵血干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