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永州

瀟水 黃蓋 漢光武帝 交通 歲月地圖 歲月地圖 2017-11-04

湖南 永州

永州,是湖南省地級市,位於湖南省南部,瀟、湘二水匯合處,故雅稱“瀟湘”,下轄2區9縣,總面積22441平方千米,地勢三面環山、地貌複雜多樣。2016年總人口645.09萬人。永州是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永州境內通過湘江北上可抵長江,南下經靈渠可通珠江水系,自古代便是重要的交通要塞,是湖南通往廣西、海南、粵西及西南各地的門戶。

湖南 永州

自公元前124年始置泉陵侯國以來,永州已有2100多年的建制史。此外,永州還是懷素、黃蓋、周敦頤、李達、陶鑄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被被貶至永州時,留下了《永州八記》,在文學史上影響重大。 2016年12月26日,國務院同意將永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南 永州

2016年,永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65.81億元,比2015年增長8.0%。湖南 永州

中文名稱 永州 外文名稱 Yongzhou 別 名零陵、瀟湘、竹城 行政區類別 地級市 所屬地區 中國湖南省 下轄地區 2區9縣 政府駐地 冷水灘區曲河街道逸雲路1號 電話區號 0746 郵政區碼 425000 地理位置 湖南省南部、瀟湘二水匯合處 面 積 22441平方千米 人 口 645.09萬(2016年) 方 言湘語-永全片、西南官話、湘南土話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永州八景、柳子廟、浯溪碑林、上甘棠村、陽明山、九嶷山等 機 場永州零陵機場 火車站永州站、零陵站、道州站等 車牌代碼 湘M 地區生產總值 1565.81億元(2016年)湖南 永州

秦漢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實行郡縣制,設長沙郡,始置零陵縣(治

永州風光(12張)

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

西漢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封長沙王劉發之子劉賢為泉陵侯,置泉陵侯國(治今永州市零陵區)。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析長沙國,始置零陵郡,隸荊州。零陵、營道、泛道、營浦、始安、洮陽、鍾武七縣和泉陵、都樑、夫夷、舂陵4侯國。

新莽王朝時,零陵郡改名九嶷郡,零陵縣治(治今永州市零陵區),隸荊州。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複名零陵郡,改泉陵侯國為泉陵縣,將零陵郡治所移至泉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隸荊州。

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吳,為零陵郡、泉陵縣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分營陽郡,營浦治(治所在今道縣)。皆隸荊州。

西晉及懷帝永嘉元年(307年),為零陵郡,泉陵縣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改隸湘州。

東晉安帝義熙十三年(417年),為零陵郡,泉陵縣治(治所在今永州零陵區);分營陽郡,營浦治(治所在今道縣),改隸荊州。

樑天監十四年(515年),為零陵郡,泉陵縣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分營州永陽郡,營浦治(治所在今道縣),改隸湘州。

隋唐五代十國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廢零陵郡和永陽郡,置永州總管府,府治泉陵縣,同年更名零陵縣(治今永州市零陵區),隸湘州。從此,永州、零陵一地兩名。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又改永州總管府為零陵郡,郡治零陵縣(治今永州市零陵區),隸湘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零陵郡,分置永州、營州。武德五年,改營州為南營州。貞觀八年(634年),改南營州為道州。貞觀十七年(643年),撤道州併入永州。上元二年(675年),復置道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永州為永州零陵郡,改道州為道州江華郡,改營道縣為宏道縣。乾元元年(758年),廢郡名,複稱永州、道州。廣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觀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永州、道州屬之。

五代後唐明宗天成二年(927年),為永州,零陵縣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分道州,宏道縣治(治所在今道縣),皆隸江南西道。

宋元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為永州,零陵縣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分道州,營道縣治(治所在今道縣),皆隸荊湖南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永州路,零陵縣治(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分道州路,營道縣治(治所在今道縣),皆隸湖南道宣慰司。

明清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路為府。永州府治零陵縣(治所在今永州市零陵區)、道州府治營道縣(治所在今道縣),隸屬湖廣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將道州府降為道州,隸屬永州府。同年,改湖廣行省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屬之。

清順治元年(1644年),分湖廣承宣布政使司為湖廣左承宣布政使司和湖廣右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屬湖廣右承宣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年),改湖廣右承宣布政使司為湖南省,永州府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零陵縣治(治今永州市零陵區)。

中華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改道州為道縣。民國三年(1914年),衡永郴桂道改為衡陽道,永州屬衡陽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湖南省撤銷道,僅存省、縣二級。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湖南省劃分行政督察區,永州各縣屬第九行政督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零陵縣。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湖南省調整行政督察區,原第九行政督察區所屬各縣改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11月,永州地區各縣先後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或實現和平政權更迭,設永州專區,翌年稱零陵專區。

1952年零陵、衡陽、郴縣三專區合併為湘南行政區,並在祁陽縣東部析置祁東縣。

1954年,湘南行政區撤銷,原零陵專區所屬各縣,除新田縣劃歸郴縣專區外,其餘縣全部劃歸衡陽專區。

1955年11月,江華縣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改稱江華瑤族自治縣。1956年3月,永明縣更名江永縣。

1959年3月,新田縣併入桂陽縣。

1961年7月,恢復新田縣。

1960年6月,零陵縣冷水灘鎮升格為縣級冷水灘市。

1962年10月,撤銷冷水灘市,改為冷水灘區,仍屬零陵縣管轄。

1962年12月,恢復零陵專區,專署仍設零陵縣芝城鎮。原屬衡陽專區的零陵縣、江永縣、道縣、寧遠縣、東安縣及江華瑤族自治縣和郴州專區所屬藍山縣、新田縣2個縣劃入零陵專區。原零陵專區的祁陽縣、祁東縣2個縣劃歸衡陽專區。

1964年5月,劃零陵縣、道縣的12個公社和9個國營林場,設置瀟水林區管理局。

1968年零陵專區更名零陵地區。

1969年12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瀟水林區管理局,設立雙牌縣。

1979年3月,零陵縣駐地東風鎮改名永州鎮,由零陵地區直接領導。

1982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析零陵地區直屬的永州鎮以及周邊鄉鎮設立縣級永州市。

1983年2月,祁陽縣劃歸零陵地區管轄。

1984年6月,撤銷零陵縣,析北部鄉鎮設立縣級冷水灘市,南部鄉鎮併入縣級永州市。

1995年11月,撤銷零陵地區和縣級永州市、冷水灘市,設立地級永州市,永州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芝山區(即現零陵區)。此時,地級永州市轄祁陽縣、新田縣、道縣、藍山縣、東安縣、雙牌縣、寧遠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和芝山區、冷水灘區。地級永州市政府原設零陵區瀟水中路106號,1997年7月遷治冷水灘區逸雲路1號。

2000年5月,國務院正式批覆將永州市人民政府駐地遷往冷水灘區。

2005年6月,永州市芝山區複名零陵區,行政區域不變,區政府駐地不變。

2015年11月25日,永州市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城市[5] 。

2016年12月16日,國務院同意將永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湖南 永州

湖南 永州

截至2016年底,永州下轄零陵區、冷水灘區兩個市轄區及雙牌縣、祁陽縣、東安縣、道縣、寧遠縣、新田縣、藍山縣、江永縣、江華瑤族自治縣九縣,另設有回龍圩、金洞兩個管理區。永州市政府駐冷水灘區逸雲路1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