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西漢第一侯?要論封侯時間和預設食邑,蕭何雍齒都不是第一名

誰是西漢開國第一侯?有人說是排在十八功臣首位的“功人”蕭何,也有人說是劉邦想殺有不好動手的“仇人”雍齒。我們翻閱《史記》《漢書》《資治通鑑》就會發現,要是論封侯時間和劉邦預先設定的食邑數量,蕭何和雍齒都排不到第一名,真正排在第一位的是留侯張良。這就不能不讓我們產生一個疑問:丞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百官之首,卻沒有當上大漢開國第一侯,劉邦這一套神操作,其中到底有何深意?難道他是想讓張良取代蕭何而當丞相嗎?

誰是西漢第一侯?要論封侯時間和預設食邑,蕭何雍齒都不是第一名

​讀者諸君都知道,大漢開國功臣首推漢三傑蕭何韓信張良,分封諸侯的時候,韓信為王,蕭何張良為侯。蕭何的食邑是八千加兩千等於一萬戶(後來又增加了五千戶,那是給他參與謀殺韓信的獎勵),而在封蕭何之前,劉邦和張良已經進行了一番溝通,並許諾給張良三萬戶食邑,而且地方隨便挑。

咱們還是先來看看正史中關於蕭何張良封侯的記載。

很多人都以為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最先封侯的是雍齒,這當然是不對的,因為在雍齒之前,劉邦已經封了二十多個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這才引出了張良建議“急先封雍齒,以堅群臣之心”。事見《資治通鑑·卷十一·漢紀三》。

已經被封侯的二十多個功臣中,第一個就是丞相蕭何,而且還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漢五年,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不決。上以何功最盛,先封為酇侯,食邑八千戶。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堅執兵,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居臣等上,何也?’”這才引出了劉邦的“功人功狗論”。事見《漢書·卷三十九·蕭何曹參傳》。

誰是西漢第一侯?要論封侯時間和預設食邑,蕭何雍齒都不是第一名

​劉邦把所有功臣都封王封侯之後(列侯畢已受封),又把蕭何排在十八功臣的首位,又是掀起了軒然大波——當時公認的第一功臣是蕭何的宿敵政敵曹參(何素不與曹參相能):“平陽侯曹參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大家眾口一詞,鬧得劉邦左右為難(上已橈功臣,多封蕭何,至位次未有以復難之,然心欲何第一),已經駁了大家一次面子,再堅持給蕭何超常規待遇,也怕群臣寒心,所以有話也只能憋在肚子裡。幸好關內侯鄂千秋站出來打了圓場,劉邦如願把蕭何排在了功臣第一,鄂千秋也因此得了個安平侯的封號——此前鄂千秋只是個有封號無封國的關內侯。

接下來劉邦的做法就有點不地道了,他又給蕭何增加了兩千戶食邑,湊夠了一萬,但是卻特別強調:給你增加兩千戶食邑,不是因為你有特別的功勞,而是我當年要去咸陽出差,你比別人多送了我兩個大錢。這跟後來乾隆對待劉墉和紀曉嵐的態度差不多——封劉墉為大學士,詔書裡還批評劉墉“頗懶”,送給紀曉嵐那兩個字就不說了。

誰是西漢第一侯?要論封侯時間和預設食邑,蕭何雍齒都不是第一名

​對蕭何只給名譽而在封邑上斤斤計較,但是對張良卻是不吝賞賜:“漢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嘗有戰鬥功,高帝曰:‘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讀者諸君請注意這個時間點,漢六年正月,蕭何還沒有被封為酇侯,連八千戶食邑也還沒到手,雍齒等人的封號和食邑更是沒有確定,也就是說劉邦第一個琢磨加封的功臣,就是張良張子房。這一點在《史記·留侯世家》中有明確記載,是張良辭謝三萬戶,“臣原(願)封留足矣”,劉邦才開始分封第一批蕭何等二十餘侯:“乃封張良為留侯,與蕭何等俱封。”所以我們可以說西漢第一侯是留侯張良而不是酇侯蕭何,至於大家認為“先封”的什方侯雍齒,只是在首批與二批功臣封侯之間的一個插曲而已。

在劉邦宣佈封侯名單之前,連蕭何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侯,但是張良知道,因為他的封邑是自己選的,由此也可見劉邦對張良的欣賞和尊敬,甚至是要超過蕭何的。所以無論是封侯順序,還是劉邦預先設定的食邑,張良都是當之無愧的大漢第一侯。

誰是西漢第一侯?要論封侯時間和預設食邑,蕭何雍齒都不是第一名

​劉邦封張良的時候沒跟蕭何商量,而且預設的張良封邑是蕭何的三倍,這裡我們就不能不考慮一下劉邦的用心了。要論跟劉邦的交情和資歷,蕭何自然是遠勝張良的,蕭何一心一意輔佐劉邦,獻了青春獻子孫,而張良一心復韓,還曾經短暫離開過劉邦。但是交流起來,好像劉邦與張良更能推心置腹,劉邦想要更換丞相,應該也不是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皇帝劉邦要想長治久安家天下代代相傳,一定會考慮到蕭何與張良的四個不同之處。

其一、張良這個人對權力毫無興趣,一心只想“從赤松子遊”。劉邦是有些文化的,他那個泗水亭長的職務,就是考上來的。所以劉邦應該對李斯趙高亂秦印象深刻,相權過大,對君權自然是一個威脅。

誰是西漢第一侯?要論封侯時間和預設食邑,蕭何雍齒都不是第一名

​其二、張良跟文臣武將的關係不遠不近,沒有仇人也沒有盟友,張良所做的一切,都是站在劉邦角度考慮。張良這樣的人即使當了丞相,也不會擅權,更不會結黨。但是蕭何則不同,最能打的韓信,可以算作蕭何的死黨,而曹參之下的武將,似乎對蕭何又有些積怨,這一點從封侯及十八功臣排座次的兩次矛盾衝突中就能看出來。“將相不和”“將相親密”,都是劉邦不願意看到的。

其三、張良是半路投奔,一直給劉邦當下屬謀士,而蕭何則不同,他跟劉邦太熟悉了,連劉邦偷過人家幾次肉狗和人妻都知道,頗有幾分賈雨村門子的意思。更重要的一點是蕭何還當過劉邦領導——前領導成了現下屬,一把手劉邦心中一點芥蒂都沒有,那也就不是“無賴劉三”了。

誰是西漢第一侯?要論封侯時間和預設食邑,蕭何雍齒都不是第一名

​第四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蕭何比劉邦大一歲,張良卻比劉邦小六歲,而且張良跟太子劉盈的關係很好,要不然張良也不會請出商山四皓來給劉盈站臺了。劉邦在漢五年到六年之間分封諸侯,年已六旬,已經不能不為身後事考慮了。

有這四點考慮,換作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會讓蕭何大權獨攬,而是要找一個更年輕一點的來對丞相進行牽制和制約,甚至掣肘也未嘗不是劉邦所喜聞樂見的。但是張良不屑於參與到權力鬥爭中來,一萬和三萬食邑,對張良來說沒有啥區別——一個連肉都不吃的人,又怎麼會把錢糧放在心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