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小吃 麵條 炒麵 灌湯包 燒鴨 瞎小姐萌萌噠 2018-11-28

秦淮和雨花的交界,是中華門。

老南京的韻味,像秦淮河的水,淌過中華門斑駁的磚石牆瓦。而時代的產物——寧蕪鐵路也從這裡呼嘯而過。

火車轟鳴聲是每晚的BGM,入睡就成了中華門“寧漂黨”的獨門祕技。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北京胡同,上海弄堂,南京巷子。”中華門是南京巷子文化的縮影,釣魚臺、飲馬巷、殷高巷、六角井、高崗裡......腳下的石板路兜兜轉轉,一溜神就迷了方向。

只有在中華門,才叫“覓”食。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中華門的美食有多難找?

中華門城堡的巷弄曲折如迷宮,釣魚臺123巷,六角井二四巷,各種巷子讓走進來的人瞬間迷失,而七扭八拐之間尋著蒸騰的食物熱氣,落座吃飯的一刻正好回味這種尋索的樂趣。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美食和酒香一樣,從不懼怕巷深。中華門居民早就輕車熟路,而對於外來的人,小店藏著,食客尋著,更是情趣。

我們一路在中華門溜著輕巧的腳步,一路解鎖中華門的美食迷陣。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中華門城堡一路向北,便是釣魚臺民居。

建築們作為秦淮區秦淮區不可移動文物,一磚一瓦都帶著點魔幻現實主義的傲嬌感。

迷路,是在這裡的常態:小小的巷子無法在百度地圖上顯示,迷失,是中華門城堡經久不衰的主題。

但是熱愛吃飯的人,永遠能克服路痴的病症。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比如中華門的黑皮砂鍋,就身處在釣魚臺的小小的走廊裡,原來門向外開,躲在馬路的公交站臺後,現在門向裡開,更添隱祕難尋的傲嬌氣。

儘管如此,南京人也沒有放過這碗砂鍋。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小砂鍋店裡食客們摩肩接踵,咖喱香、辣油味還有砂鍋咕嘟,咕嘟,咕嘟的聲音在碰撞。砂鍋堆疊出滾滾熱浪,滷香濃郁的綿軟粉絲,就算燙嘴也捨不得撒口。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在黑皮砂鍋,約上朋友喝酒聊天也是常見的景象,畢竟店裡嚼頭十足的滷雞爪、醬鴨心,下酒甚至配可樂都絕擺。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南京潛規則:沒有鴨子店的居民區,都是不完整的。

陳林鴨子店,就開在通往黑皮砂鍋的巷子口,“斬個前脯!”“素雞稱幾塊!”的聲音,在店裡總是繚繞一整天。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烤鴨肉色極其白淨,甜中帶鹹的滷子平衡得很出眾,鴨皮爽滑,其下菲薄的油脂看起來清爽不膩,口味也確實如此,細嫩的鴨肉更是咀嚼回甘。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素雞是偶然的驚喜,略甜不重口,疏鬆的小孔裡蓄滿了濃郁的滷汁,質地柔軟有彈性,當成小零嘴也是相當不錯的。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從黑皮砂鍋拐兩道正確的彎,到達六角井二四巷,就能通到中華門的另外一家王者小店——飲馬巷的無名老滷麵。在這裡,正在吃麵的人數和等位的人數基本持平。

不過如果你拐錯了彎...僅有福至心靈的方向感,能夠幫助你一二。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濃油赤醬的大肉面,能夠管飽大半天。麵條沒那麼嗆,大肉的分量不用說,鮮甜入味而且不柴,加上雪菜解膩,輕輕鬆鬆搞定一碗,略鹹的瑕疵也可以忽略不計了。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無名老滷麵的對面是壹大碗皮肚面,即使門對門,一方還在飲馬巷,另一方就成了甘露巷的地界。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壹大碗皮肚面最受歡迎的不是皮肚面,反而是炒麵。三鮮炒麵盛在方盤子裡,端上桌就是堆尖的一大份。老闆娘熱情又隨和,忙前忙後還不忘給每一桌端上滿滿一碗熱湯。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炒麵色澤油亮,爆炒的皮肚更加有嚼勁,麵條乾爽Q彈,老闆說隔一天都不會糊爛,我們晚上親自驗證,果然打包回去的炒麵絲毫不粘不糊。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當我們嗦了醬香渾厚的麵條,吃了好幾簇嫩嫩的肉絲,把筷子伸向酥香的煎蛋,氣氛一瞬間就炸裂了,居然是流心蛋!蛋黃細膩順滑,吸溜進嘴裡,滋味簡直美妙。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神奇的是,從釣魚臺走到甘露巷,又從巷子的另一頭鑽出來,路對面仍然是釣魚臺的123456幾條巷子,再走過這裡,你就能解鎖另一側殷高巷的麵條小街。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南京的三條巷曾有“麵條一條街”的名號,但中華門的陣勢一點都不輸。

除了聲名遠播的無名老滷麵和實力過硬的壹大碗,殷高巷幾家麵館的客人,身體力行闡釋了“高人氣”的意思。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如果路邊隨便挑了一家不顯山不露水的小館子,口味卻水準高超,這就是生活的小驚喜。雙喜麵館的性價比頂天了,牛肉板筋鋪得滿滿當當,簡直讓人受寵若驚。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麵館,老店小瞻園麵館必須擁有姓名。拼桌大哥的叉燒面,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真心饞哭!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我吃過很多糖醋小排面,這一碗尤為家常,白糖和醋在鍋裡融合,一點點滲進緊實不柴的小排,溫和的甜與酸再從紋理裡散發出來,腦海裡甚至能還原師傅倒醋的畫面。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小李湯包就在麵館旁邊,搭著湯包吃麵的客人比比皆是,每年吃蟹的時節不算長久,小李湯包的門口擺出了拆下的蟹殼蟹鉗,熟客就紛紛出動了。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從拆到包,從蒸到上桌,客人們尤為珍惜來之不易的蟹黃湯包,淋醋開窗的動作利落得不行。皮子有點厚,但鮮美的蟹味,還是值得走一趟。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原味湯包一直是招牌,午飯時候一口一個,湯鮮肉嫩,就著老滷麵,汁水四溢,滿口生香。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午後的馬記牛肉鍋貼店,食客不算太多,每天早晨才是鍋貼店的黃金時刻。金燦燦的鍋貼在滾燙的菜籽油裡滋滋作響,不夠漂亮但是誘人。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有人曾經評價黑皮酸菜魚,說是“市井的神仙菜館”,我認為是沒錯的。

一盆物超所值的酸菜魚,魚片厚薄均勻,一層芝麻香氣撲鼻,口感微酸微辣,無比開胃。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不管是誤打誤撞,還是探險尋寶,第一次被一碗麵、一份砂鍋、一籠湯包所驚豔的喜悅,只有在隱祕的中華門才顯得尤為珍貴。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從巷深不知處的生人找成輕車熟路的老客,一次次聽從味覺的召喚,將曲折的路徑熟記於心,中華門的魅力溢於言表。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走出中華門的地鐵站,向旁邊一轉就到達賀記肉夾饃。

南京總有些脫穎而出的外地小吃,靠著經年累月的功夫,把味道融入客人的一日三餐裡。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進出中華門地鐵站,很多人除了賀記肉夾饃不知道還吃什麼,上班下班拎個肉夾饃走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滿滿一鍋五花肉總會賣得丁點兒不剩,限量的牛肉根本留不到下午,滷透的香乾也得加一塊,肉夾饃的層次才會豐富。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肥肉油脂被熬化,夾進香酥的饃裡,只有交織的肉香和滷香,脆生生的青椒完全不會淪為配角,每一口都是飽滿無比的能量。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一路向虹悅城的方向走,江南春麵館,是這裡必解鎖的麵館之一。

江南春麵館如果不能成為中華門地鐵站附近的C位,還有誰能成為核心?店裡店外沒有空桌,想吃?要麼拼桌要麼坐等。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一塊塊豬皮晾在門口的欄杆上,體驗充分的日光浴,碗裡的皮肚同它們一樣,也曾經享受過天然日光SPA。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我在江南春的最愛是小排幹挑面,雖然微辣也會讓我涕泗橫流,但彈彈韌韌的麵條、酥甜入味的小排,就是有著令人慾罷不能的魔力。

然後摸著滾圓的肚子向虹悅城的方向走去,雖然你屬於雨花,但我們沒有忘記你,虹悅后街。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江南春附近的虹悅城,在地域位置上,屬於雨花臺區,不過卻是中華門的核心商圈。

而吃貨福地——虹悅城后街也不是明朗的大路朝天,繞過商場、辦公樓、車庫,好吃的小館子就藏在明明滅滅的光影裡。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靠著改良版成都臊子面,在南京麵條江湖站穩腳跟的老葉哨子面,輾轉了好幾處地方,最後落地虹悅城后街。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紅皮花生、黃瓜絲和筋道的麵條,在拌料的潤滑下水乳交融,不得不說老葉哨子面確實有兩把刷子,麻、辣、香的拿捏火候老道,稍微鹹了一點,附送的清湯就能解決。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蠔幹芥菜飯就藏得更隱蔽了,好在棚子下食客的身形明顯,暗示著“這家真好吃”的訊息。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店很小,倒是印著“蠔幹芥菜飯”“安溪炒米粉”“臺灣蚵仔煎”“紅燒小黃魚”的菜單鎮住了我們,四盒小菜一盆素雞,還有澄黃的黃豆燉豬腳,食慾立馬就翻騰了。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飯是鐵板上炒出來的,師傅往那一站,抄起鏟子,架勢很是靠譜。倒卡裝盤撒肉鬆,出鍋的蠔幹芥菜飯極其講究,淺金的肉鬆、翠綠的青菜和醬色的米飯,配色煞是好看。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米飯顆顆分明,肉鬆中和醬油的鹹,青菜還是水分飽足的脆嫩,蠔幹分量不多,但質地細膩,口味醇厚濃郁,鮮香能夠回味許久。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炒螺絲出名的虹悅私房菜,家常的店祥牛肉麵館,還有精緻日料、熱辣火鍋,不算廣闊的街區,駐紮著天南海北的味道,虹悅城后街蘊納了中華門的另一種氣質。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現在的中華門幾乎尋不出舊時的面貌,喧鬧的翁堂洗澡堂和剪子巷糧站,相約結伴的下碼頭網吧,每條巷子堆滿針頭線腦、瓶瓶罐罐的小賣部......全都留在了泛黃的相片裡。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2011年6月之前,汽車站尚未退出歷史舞臺,總有“馬鞍山的!馬鞍山的!”“高淳!溧水!上車就走!”的招呼聲,“大城堡”老早之前還不收門票,客運站的汽車也能在底下順暢通行。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立交橋上看火車,晚飯時家門口就擺上小桌子,城牆根下乘涼是以往夏季的必備節目,雨花臺小學、馬道街小學和童年掛上鉤,這些也一如童年流逝不復返。

舊廠房被拆遷,各家店鋪也換上了一樣的門頭,它們不再是舊時的樣子。

中華門,臥虎藏龍的美食迷陣


但當有那麼一天,故地重遊或者初次到訪,你繞進小巷一隅,點了一碗好吃的面,這時候鋪天蓋地都是滿足。

其實,中華門的迷陣,何止於美食。

更是新舊交替的時間變遷中,那再難找回的泛黃照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