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小吃 麵條 餛飩 炸醬麵 都市快報 2017-05-10

我們推送了一篇關於杭州麵店的文章《菊英麵店要拆了!還有這8家美味小麵店也是杭州人的最愛!》,沒想到大家對“吃麵"這件事情都很積極,不少讀者留言都是“不服"“小編,我來推薦一家",看來每個杭州人都有自己心心念唸的那一碗麵。我們的『食神』何老師晨自然也不例外,早在6、7年前,他就考證過杭州面的“江湖",若論杭州“本土"麵館,他自然是最有發言權的。今天就來聽何老師給我們說一說。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食神何晨:從事美食記者十二年,最高紀錄一晚趕場吃13頓。杭州本土“老男人",最愛老杭州味道和各地民間口味,愛吃江湖小店“角落頭美食",愛做餐飲行業觀察分析,因身體原因不吃甜食和海鮮。

“標配行頭":軍警帽、8-12串手珠、顏色反差巨大的雙色鞋子,常背3-6個包包,近遵醫生朋友健康提醒,準備以拉桿箱替代包包。

老底子的味道

杭州的面

雖說是“南米北麥",但杭州人對面條、餛飩的喜愛,是絲毫也不遜於北方人的。

杭州的面,是比較注重澆頭的,杭州的麵館,面的品種經常是腰花面、片兒川、蝦爆鱔、豬肝麵、三鮮面、油炸面、菜肉面等等幾十種,小的麵館,至少也有6-7種,面是一樣的面,只是澆頭不同,琳琅滿目而已。

與杭州的面,形成最鮮明對比的是山西的面,你一走進山西的麵館,各色各樣做法的面,刀削麵、剔尖、插尖、揪片、拉麵、一根面、刀撥面、剪刀面、搓魚等,面的原料還分白麵、紅面(高粱面)、豆麵、蕎麵、莜麵、玉米麵多種,寫了滿滿一黑板,看得你是眼花繚亂,而澆頭卻是相當簡單,主要就是西紅柿雞蛋滷和肉末滷兩種。

70年代一個早上要賣1000多碗

老底子,除了賣燒餅、油條、面的飲食店,杭州的菜館,大多數是兩層樓的,一樓賣面、滷味、大鍋菜(早上賣面、餛飩),二樓點菜吃飯。70年代,杭州吃麵比較出名的去處,除了賣面出名的奎元館,還有下城區的多益處、北京菜館,江乾區的望海樓、紫陽樓,上城區的天香樓,中山中路上的狀元館和清泰街上的得意樓,還有就是兩處比較有特色的麵館,功德林的素面和梅花碑徽州麵館的蝴蝶面。

去這些麵館吃麵,一般都是要排隊的,小時候印象最深的一次,大夏天跟著外婆在得意樓排隊吃麵,等了一個多小時,熱得連吃幾根棒冰,等面上來了,肚子疼了。

高銀街上阿良麵館的老闆孫友良,今年56歲,17歲就在狀元館燒面,已經燒了整整39年的面。他回憶說,那個時候,狀元館早上6:00開門,因為老底子杭州的面是鹼性粗麵,要先出水、過涼,才能燒面。麵點師傅4:30就要上班,先把面一把把汆過。6:00一開門,呼啦啦,一群人就排上了隊,等8:00左右早市兒過了,一個早上就要賣1000多碗麵。

中國烹飪大師、杭州酒家總經理胡忠英,70年代的時候,在江乾區的望海樓做廚師,他說,那個時候,望海樓一天賣面就要賣掉900多斤。

老底子沃面、陽春麵、拌麵1毛錢1碗,吃片兒川是有錢人

那個時候,沃面、陽春麵、拌麵是1毛錢左右一碗,夏天的麻醬麻油涼拌麵是1毛3一碗,片兒川、肉絲麵、大肉面,這些是在3毛到4毛之間,蝦爆鱔則要根據店的級別,在4毛到5毛以上了,這是幾家國營大店的價格,至於小店、飲食店,還要便宜一些。

“來的客人,一般都是吃沃面、陽春麵、拌麵,吃沃面的最多。"1970年就在奎元館燒面的徐榮祥師傅,現在是奎元館的工會主席,他回憶說,“那個時候,一大鍋面,鹹菜一把,就是幾碗沃面了。"

至於沃面、陽春麵的區別,胡忠英大師說,陽春麵是面燒好,倒進放著豬油、醬油的清湯裡,灑上蔥花兒;沃面是鹹菜和麵一起燒,湯頭要濃一些。

“那個時候大部分是吃沃面、陽春麵,吃片兒川的都算是有錢人。"胡忠英說,“那時候,我們廚師聽到外面叫'片兒川一碗',都會探出頭來,看一看,是誰這麼'該貨'(老杭州話,有錢的意思),居然吃片兒川。"

84年前後,萬壽亭的麵攤兒是平樂麵館前身

80年代中後期,大菜館開始慢慢淡出面的“江湖",一些頗具市井傳奇的角落頭面館,開始在杭城崛起。

84年前後,在武林門萬壽亭菜場附近,有一個麵攤兒,是車子拉拉的小攤,江湖上人稱“萬壽亭麵攤兒",拌麵、油渣面是這裡的“雙嬌",一個早上光是拌麵要賣掉700多碗,一箇中午油渣面也要賣出1000多碗,這個麵攤兒就是後來望江門與慧娟麵館齊名的平樂麵館的前身,而那時萬壽亭麵攤兒的老闆娘,也就是後來平樂麵館老闆娘的娘。

常有人打的從拱宸橋趕到望江門吃麵

老底子喜歡吃麵的,都知道望江門的慧娟麵館、平樂麵館。

90年代初,望江門一帶吃麵,是當時“時尚人士"的一種時髦的活動,雖然那時的平樂和慧娟,只是兩個簡易的攤棚,那時最“時尚"的面,也只不過是“砂鍋片兒川"。

想當年,一個小小的麵攤,吃夜宵、吃麵的人,裡三圈外三圈地包圍著,食客們戲稱“外三環"、“內三環"。有多少人,打著的,從拱宸橋趕到望江門,吃碗麵條,就心滿意足地再打的回去。那時認識的一個女孩子,住在東新路,望江門的面吃上了癮,天天打的搪不牢,就想方設法坐朋友的“件兒車",可惜那時有車的人本來就不多,結果後來“件兒車"坐坐,蹭上了一個老公是司機。據說,當時這種故事,還不在少數。

當時,有“南有望江門面館,北有天水橋過橋米線"的說法,天水橋那時那家還是小小店面的“陳生記過橋米線",也是食客們中間名氣蠻響的夜宵去處,還有就是隨後在米線店邊上開出來的杭城最早的拉麵店。

望江門有個小老闆娘是杭州版關之琳

平樂麵館的老闆娘陳萍,那時還是個20來歲的小女孩,有“杭州版關之琳"之稱。

“平樂的小老闆娘長得像關之琳!"這個消息在“江湖"上一傳開,“名人效應"立馬發揮作用,平樂的面,賣得比以前更火了。自然,食客中多了一批專程為了來看“關之琳"的。

有一位溫州姓劉的食客,聽杭州的朋友說起望江門面攤兒的“關之琳",特地從溫州趕來吃麵,自然主要是為了看看“關之琳"。“我原來喜歡吃平陽炒粉幹,是不喜歡吃麵的,哪知道過來之後,卻迷上了這裡的面,後來幾次,卻是專程趕來吃麵的,還帶了好多溫州朋友過來。"

像劉先生那樣,先為看美女,後來卻迷上吃麵的,杭州的食客中,自然也是不在少數。

大學路口的“小河點心店" 至今許多人念念不忘

大學路似乎是出江湖傳奇美食的地方,“矮子麵店"的腰花面、“無名麵店"的豬肝麵、“趙寶美"的蔥煎包子和薄皮小籠,其實,這兩個江湖面館都是90年代初“出道"的,而在此前,大學路上還有一家至今讓許多人念念不忘的麵店,那就是大學路、解放路口的“小河點心店",只可惜90年代中期就已經關掉了。

這家店賣的面有4種,炸醬麵、油渣面、大排面、素絲面,雖然都是蓋澆面,面燒好,要哪種料,澆上澆頭就行,但那裡那碗“杭州版炸醬麵",讓周邊許多單位的員工、居民,尤其是當時邊上杭七中、杭二中、杭八中的學生,一直念念不忘。那碗“杭州版炸醬麵",跟現在大多數店裡北方版的炸醬麵不同,那其實是豆腐乾丁、五花肉丁,用老底子杭州小吃店最常見的辣醬,燒出來湯湯露露一大盆,面燒好,舀起一勺,澆上就是,再加上幾顆油渣,更香更夠勁。

城南密集城北稀 角落頭面館“江湖版圖"初定

90年代至2004年這些年,是杭城這些江湖面館劃分江湖版圖的年代,杭城角落頭面館“江湖版圖"大體落定。

從南往北,復興路“阿強麵館"的腰花面,捲菸廠對面“菊英麵店"的片兒川加蛋,望江門“平樂麵館"的湖羊面,高銀街“阿良麵館"的蝦爆鱔(全湯、半湯、兩面黃),吳山銘樓後門晚上11點後才擺出來的麵攤“拌川王"的拌川和腰花面,河坊街“爆鱔麵館"的爆鱔面,惠民路“源興麵館"的片兒川,錢江路“榮鮮麵館"的番茄濃汁野筍乾蘑菇面和酸菜魚片面,大學路“無名麵店"的豬肝麵、“矮子麵店"的腰花面,秋濤北路“片兒川"的招牌牛腩面和片兒川,西溪路、保俶路“忠兒麵店"的雙腰面(加辣),郵電路面店的豬肝麵,湖墅北路“板凳面"的大排面加豬肝,潮鳴苑“望江門面館"的豬肝麵加蛋,大塘新村“南星橋面館"的大排面和牛肉麵加油渣加蛋,德勝新村老年活動中心旁“夕陽面館"的豬肝麵,香積寺路、紹興路口“再香小吃"的炸醬麵,大關南六苑“翔洋鴨麵館"的老鴨面……城南面這些江湖面館多,城北則相對少一些。

一碗麵據守各自一方天地,想到吃什麼面,食客心中自會有自己的一張吃麵地圖。

聽完『食神』何老師晨給我們講杭州面的歷史,來看看他推薦的7家杭州本土麵館吧!

榮鮮麵館

在錢江新城近江小區這塊不大不小的地方,榮胖子(宋前榮)也算是個“名人",他是榮鮮餛飩、榮鮮麵館兩家小店的老闆。就算是大半夜,冷冷清清的錢江路上,不起眼的榮鮮麵館裡,還是食客穿梭不斷。

來到榮胖子的店裡,叫聲“榮胖子,來碗麵!"榮胖子會甩過那張胖呼呼的圓臉,樂呵呵地衝你點點頭,“朋友啊,位子自己找,要稍微等下的類,前面木佬佬人在排隊。"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雖然店很小,但榮胖子的餛飩和麵,在江湖上卻很有些名氣。他家的招牌面——酸菜魚片面,一天桌面就要用掉150多斤黑魚。他家的那碗番茄筍乾蘑菇面,讓餐飲大佬——外婆家掌門人吳國平很是記掛,被吳國平稱為是“杭州最好吃的番茄筍乾面"!

慢慢的,就有人把他和他做餐飲的職業掛上了鉤,給了他一個佛山黃飛鴻徒弟的外號——“豬肉榮"。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有客人來,一下子打包三大盆酸菜魚片面帶走;許多客人拿這裡當食堂,中午吃了,晚上繼續來,明天還得來。有的客人,中午餛飩,晚餐麵條,晚上加班結束,還要再來一盆酸菜魚片面,再加魚片、加大腸、加紅燒肉、加爆炒腰花豬肝……很多老客慢慢就會理解,為什麼榮鮮的酸菜魚片面是用臉盆裝的。

地址:錢江路629號(近錢江建設新城開發公司)

電話:15058100830

平樂麵館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平樂的面,是自家定點定製的雞蛋麵,口感Q彈。天氣熱了,可以嚐嚐她家的涼麵。

做涼麵,麵條一定要在水開後才放入,1分半鐘撈出,用礦泉水沖涼。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平樂的涼麵有7種口味。麻醬涼麵,是杭派的經典口味,麻醬是加了冷高湯調製的;蝦爆鱔涼麵,比大拇指粗一點的新鮮本地黃鱔,現點、現殺、現燒,蝦仁自然是新鮮的手剝河蝦仁;牛肉炸醬麵,則是創意改良口味了,新鮮黃牛肉,在茴香、桂皮、香葉等9種自家配製的香料中,滷製一個半小時,再用牛肉粒、牛肉汁、豆腐乾粒燒製炸醬料,老杭州的口味,鹹鮮帶甜。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香菜牛肚涼麵,牛肚是自家滷製的,鹹鮮微辣;黃瓜海蜇涼麵、萵筍肚絲涼麵、黃瓜胡蘿蔔絲涼麵,都是清爽宜口,鮮涼、爽口!

地址:望江路118號

電話:87803222

七碗麵

七碗麵的老闆M君是個資深吃貨&旅遊達人,他將旅遊時吃到的美味特產挖掘出來,在玉皇山路腳下開了一家特色食品店。

M君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味覺靈敏的他,深諳杭州面的門道。片兒川是七碗麵的基礎款,新鮮的雪裡蕻、整片的冬筍片、爽嫩的肉片以及用老母雞、豬蹄、龍骨及筍老頭熬製而成的底湯,成就了一碗鮮爽的片兒川,尤其是那整片的鮮冬筍片,毫不吝嗇地“勾引"出雪裡蕻中的鮮鹹。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片兒川加腰花或者加大腸都是高點擊率的升級款,腰花和大腸處理相當乾淨仔細。腰花去“騷"是店裡的大姐一早上親自處理的,醃製時還特別用李錦記的醬油入味提鮮,再用小鍋旺火急炒,端到食客的面前,嫩爽間還透著香香的鍋氣。七碗麵大腸的腸油必須剝得僅有薄薄的一層,再拿去用鮮醬油滷製。吃慣了油潤味重的老滷大腸,突然來上一口爽脆入味的脆腸,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地址:玉皇山路73-3(絲綢博物館對面)

電話:15397053509

松木場面館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杭州愛吃麵的“面客"都知道,松木場的面,也是頗有江湖地位的。不過,現在的客人,大多知道的是松木場西溪路路口的“忠兒麵館",其實,資深“面客"都知道,巷子裡再進去的那家小旅館邊上的“松木場面館",老闆正是陳官龍。

陳官龍是松木場面館的老闆,也是最早幫忠兒麵館開店的掌勺,因此,兩家店的“拳頭面"都很一致,雙腰面、大腸面、肚頭面。這兩家麵館,與望江門漸漸分庭抗禮,成就了大名鼎鼎的“松木場味道"。

麵館名氣大,老陳的粉絲自然也很多。認準他吃麵的客人,有人從求是新村搬家到了下沙,還是隔三岔五趕過來吃麵,“其他地方就是吃不到這麼好的味道,一個禮拜沒吃你們的面,會全身不舒服。"

都知道松木場面館的肚頭面、本雞面、雙腰面好吃,懂行的“面客"還知道,陳官龍的拌川絕對一流,杭州有一位房地產公司的老總,認準他的蝦爆鱔拌川。

“拌川要拌得透、炒得透,韭菜要炒香,一碗拌川要燒10分鐘,燒一碗拌川是三碗湯麵的時間。現在有些店,稍微拌一拌就出鍋,肯定不好吃的。"陳官龍說。

一直到現在,陳官龍燒面,一直堅持用煤爐和猛火灶。燒面的高湯,他是24小時用煤爐燒著的。煤爐要提前6天買來,他都要自己加工過,每隻要加進50斤的耐火泥,燒起來火力集中、火頭穿心,還保溫耐燒。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老陳說,面要好吃,關鍵是高湯好、食材貨真價實。店裡的黃鱔、黑魚都是現殺的,保證食材的新鮮;肚頭和本雞都是用獨家方式醃製的,本雞是臨安的竹林雞。

松木場的食材從不過夜,沒用完的,當晚員工餐用掉。“許多食材一進冰箱,味道就兩樣了,鮮味就沒有了。"

地址:西溪路23號

(北山街道友沿社區衛生服務站附近)

電話:85128310

鍋來吃麵

在老底子杭州的“角落頭美食"中,“老頭油爆蝦"名氣當數第一位。老頭兒,通常被人稱為胖子、大頭,或者乾脆“尊稱"為油爆蝦,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大名:朱榮富,以及老頭油爆蝦開了一家麵館——“鍋來吃麵"。

黑色鐵板、深茶色落地玻璃的門頭,原木桌椅,不鏽鋼全開放敞開式廚房,倒吊的鍋作為燈罩,牆上嵌著鍋蓋,掛麵當作窗簾,還有咖啡屋一樣的閱覽雅座……時尚的外衣下,卻是經典的老口味。“新瓶裝老醋,新碗裝老味!口味一樣要地道,要有'根',有底蘊,老杭州味道,但形式可以更年輕化。"鍋來吃麵“面司令"傅月良說。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一碗老杭州面,要有醬香、鍋香、面香。先爆料,後下湯,山西面吃麵,日本面吃湯,杭州面吃的是料,鍋來吃麵要的就是“老料"、“老味"。面要“老味",滷豬蹄、滷鳳爪、滷蛋這些老滷味,吳山蔥包燴、鮮肉小籠、餛飩,也都要杭州老味道。無怪乎,周邊的老杭州居民,一吃就愛上這裡,“原來你們是'老頭兒油爆蝦'開的啊,怪不得,老杭州味道,我們喜歡,我們永遠記掛這種味道的!"那時麵店剛開了3-4天,老杭州的“鐵粉"就有了一大批,隔頓跑到這裡過“嘴癮"。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好面要有好湯,曾在五星級酒店任職的年輕“老頭兒"團隊開始從專業角度出發,從骨頭的搭配來研發湯。經過很多次搭配,他們發現3斤筒骨、2斤龍骨、1斤扇骨,還有一點雞骨,熬製6個小時以上的豬骨湯最好,口味回甘,不澀不腥,濃度適中,極適合煮麵。這樣的湯料做面,才能使得麵條鮮香撲鼻,口感十足,湯水濃白。在敞開式廚房的100升不鏽鋼大桶裡,40斤豬骨頭等熬著大湯,好吃的麵湯就從這個桶裡來。

老味道不等於沒有新創意。除了大排面、大腸面、牛腩面、滷蛋燜蹄面這些老杭州口味,小龍蝦拌麵是店裡的新品招牌面。一天光是這份小龍蝦拌麵,就要賣掉200來碗,只是苦了剝小龍蝦的了!

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哦,鍋來吃麵店裡是沒有服務員的,從做面到端面和各種服務,都是專業的麵點廚師!

麵條好吃!廚師端面!還有啥好說的,鍋(過)來吃麵唄~!

地址:文一路萬塘路口匯和城1樓

(物美大賣場旁,翠苑電影大世界樓下)

電話:85775175

望江面館

虞小平是“望江面館"的老闆,他爺爺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在望江門擺過麵攤。後來,爺爺雖然收攤進廠當了工人,但虞小平還深深記得,爺爺在家裡,給他這個寶貝孫子燒的榨菜肉絲麵加豬爪,這是他至今最喜歡的面。

在他的店裡,這碗榨菜筍乾肉絲麵,一直保持著老底子的味道,榨菜是海寧斜橋的,用的是傳統工藝,鮮脆但不含添加劑,有大頭菜特殊的香味;肉絲用的是冷鮮的裡脊肉,嫩滑;湯頭濃郁,濃濃的榨菜的味道,帶上些許蔥花的清香,潤在心裡。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店裡的面,是在望江門工場,按照要求特製加工的,有小麥的香味。在這裡,大腸不吃五香味,吃的是它的本味而不是香料味,祛味、過油、燒製,要吃上一碗大腸味香濃的大腸面,每一道工序都由不得一點馬虎。新鮮的豬肝,不能泡水,這樣才有濃郁的豬肝香味;燒面不用其他香料,只用老底子杭州人常用的油鹽醬醋。

店裡還會根據季節的不同,搭配當季時令的素菜,吃的是食材的新鮮當季,夏季的絲瓜蝦仁面,用的當季時令素菜絲瓜入面,配上蝦仁,不僅色澤好看,而且口味清鮮不膩;到了秋季,青雪菜搭配筍,一碗時令的雪菜素雞筍片面。

地址:錢江路16號 錢江國際大廈1樓

電話:86551230

英英麵館

英英麵館,在環城北路艮山郵局隔壁,店面不大,紅色瓷釉面的門頭、黃底紅字的店招和通透明亮的店堂,比一般老杭州的江湖面館,來得精緻些;而比那些連鎖的麵館,則更透著地氣。

招牌上“老杭州傳統麵館"很是醒目,玻璃上貼著“望江門面"、“杭幫面"紅色大字,都在告訴著客人,這家麵館的“老杭州味道"。

老闆姓董,老闆娘叫王水英,都是老杭州。1984年,老董就在當時的老城站附近、鐵路文化宮和紅星市場的口子上,開起了快餐廳。也是1984年,25歲的王水英,以她的名字,在望江門開了一家小麵攤——英英麵攤。當時,這家麵攤兒的沃面、陽春麵、拌麵,在望江門一帶賣得很是火紅,絲毫不亞於後來的平樂、慧娟麵館。

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70年代吃片兒川的都是有錢人,杭州人吃麵的回憶殺!

1988年,老董在城站附近,又開出了老城站紅房子飯店,十幾歲就燒得一手好菜的王水英,自然是燒菜、蒸飯、做點心,一手落。開了4年的英英麵攤,退出了面客的視線。

14年初,老董夫妻倆開出了“英英麵館"。很快,這家麵館“很讚的老杭州味道"就在面客中傳開了,再現老底子望江門面攤頓頓排隊的場景。一個禮拜來四五天、一天來吃兩頓的面客,不在少數。甚至還有面客,一個禮拜天天都來吃,把這裡當成了家裡的廚房!還有,子女開車帶著父母、搖著輪椅,來店裡嚐嚐這碗“老杭州傳統面"。一位大伯,每次從拱宸橋坐車過來,拄著柺杖過來吃麵,這份“執著",讓王水英感動又惶恐。

高湯,是用雞、肉骨頭、肉皮和筍乾菩頭熬製的,第一天下午2點多開始燉,第二天上午用,實實足足要熬20來個鐘頭!這裡加面、加油渣,都是免費的,油渣早上來吃最好,自家剛剛新鮮熬得的,香。

在“老杭州模式"下,老董還做了些“新杭州改良",片兒川、拌川,加了蘑菇提鮮;老杭州喜歡面上加個荷包蛋,在英英麵館,可能加只很入味的滷蛋,更好吃;更讓人眼睛一亮的,是拌川送的一碗湯,不是其他麵館白開水泡泡的紫菜湯,而是用高湯燒倒篤菜,再撒上蔥花兒,鮮美味道趕得上面湯。

爆鱔片兒川、腰花片兒川、腰爆鱔、蝦爆鱔,是店裡的經典特色面。而腰爆鱔面,則是英英麵館的“招牌中的招牌"。黃鱔,用的是1兩半到2兩大小的,要兩頭兩尾兩根,中指粗細,鮮嫩,最適合爆鱔;第一次炸,油鍋火要大,將黃鱔炸捲起結殼,第二次加調味再爆,入味且有脆性。腰花則分鍋爆炒,火候掌握得十分到位,潤澤油亮的外觀看著就有食慾,麵條口感筋斗,略濃的湯汁特別鮮香!

老董說,麵湯要略少略濃,料要入味,吃麵時不要搗,保持料不被湯浸泡沖淡,這樣的面是最好吃的。

地址:環城北路76號(艮山郵局旁)

電話:85128886

編輯李大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