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淮安的“老字號”'

小吃 淮安 餛飩 辣醬 比薩餅 芫荽 摜蛋之鄉 2019-08-28
"

劉玉榮

老淮安是淮揚菜的發源地之一,這裡的人對美味有著濃厚的興趣。就是流水般的日子裡,家常開伙做飯,也時常要佐以美味小吃調節一下。

想買點滷豬頭肉,那就直接到倉橋橋頭或者南門口,賣豬頭肉的是劉四、劉五弟兄兩個,每天分別在五點半以後,準時出攤,賣完收攤。一個三輪車改成的架子車,加上透明玻璃櫥櫃,裡面依次兒擺放著包括豬頭肉在內的各式滷菜,散發出劉氏特色的香味。買滷菜的自覺排隊,說說笑笑地看著老劉菜刀揮動,將肉切成細細的片。等不及切的站櫥櫃另一側,由老劉老婆切了需要的份量,付錢拎了就走。這便成了倉橋頭或南門口的獨特一景。

買米麵餅,便會順道彎進金湯浴室對面的一間小門面,賣米麵餅的婦人身上總沾有面粉,她家的米麵餅軟和,還有點黏勁。傍晚五點時分,小巷北端就開始瀰漫著米麵餅熱乎乎的香氣。去遲了,就買不到了。

想吃香乾了,當然是去鎮淮樓附近老工會對面老巷子裡的一個小院子裡,就像走進自家院子裡一樣,煮香乾的鍋和操作的案便設在院子裡,熱氣飄到院子外。鍋裡只煮花乾子、小香乾、海帶片、茶雞蛋,吃起來軟香可口。別人家的同類食物,總是缺少那麼點恰到好處的味道。院牆根還擺放著各式盆景,院子顯得很擠。當院的堂屋裡擺一張八仙桌,幾張長條凳,食客便端著小碗,坐在八仙桌前慢慢地吃,就像是在老家吃媽媽煮的小吃。也有買了直接打包帶走。有不少是從父輩到兒女輩三代均是這家的忠實食客。這麼多年,品種老是這麼多,老是這個味兒,區別在於,加不加辣椒醬或芫荽。區別在於,做香乾的小夫妻變成了老夫妻。

而餛飩店,當屬西長街與興文街丁字路口偏南的施二家,他家的餛飩,不像別家的癟癟的肉餡拖著空空的皮囊,而是皮薄肉實,飽實圓溜,像小小肉包。只一間半的店面,門口擺一口直筒大鍋,狹小的屋裡容不了多少食客,便常有人坐在門口小凳子上將碗端在手裡吃。

到什麼地點買什麼小吃,小城的人,就像熟悉自己家物品放在哪兒一樣。好多這些,便是小城人心目中的“老字號”。

小城人也喜歡新鮮的東西,比如哪裡新開了一家小吃店,標上稀奇別緻的名字,那是好多人願意去嚐個新鮮的,開張之初總會見到長龍般的隊伍,是否持續長久,就看口味是否合意了。記得以前有老外在漕運廣場開了家意大利披薩店,等待嚐鮮的隊伍一直排到店外,人聲鼎沸。幾天過後,就看不到幾個吃客了。一個月後再經過那兒時,發現那兒變成了服裝店。

而真正經得住考驗的,竟還是原來的“老字號”,老口味,人不太多,也從來不缺人氣,不溫不火,細水長流。

不過,對那些肯動腦筋、服務更加周到的小吃店,講實惠的小城人還是買賬的。東長街實驗小學對面的烤鴨店眼看生意下滑,便改進技術,改良服務,將烤得脆脆的烤鴨皮,打成片兒,配上贈送的烤麵皮兒、蔥、醬等調料,回家卷著吃,將軟爛的鴨脯鴨架骨炸成香酥鴨塊或燒成鴨湯,分類裝好,提回家熱乎乎的下酒或就飯都不錯。

小城的“老字號”小吃店面多數不大,有的甚至沒有店招。店主也基本沒有野心,不會去想擴張、開連鎖之類,小富即安,每天摸點兒錢,夠吃夠混的就行。

然而,這種慢生活最適宜思鄉。這些經時間沉澱下來的小吃,讓小城人多了些魂牽夢繞的東西。身在異鄉的淮安人,夢中飄的,除了親人的面龐,便是一以貫之的小吃味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