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有一種小吃叫“擀麵皮”,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夏日記憶

西安上學那會兒,每到夏天,約三五同學附近城中村去找一家生意火爆的涼皮店,每人一碗酸爽下肚,外加一瓶冰鎮冰峰(一種汽水),頓時有了精神。

在西安到處能見的是米皮和麵皮。我最愛吃麵皮,勁道可口。米皮糯點,有“粘牙感”,口感也不錯。

宿舍有一個哥們,岐山人。偶爾一次回學校時給宿舍每人帶了一份擀麵皮,勁道,酸辣,爽口。便愛上了吃擀麵皮,後來在西安找著吃了好幾次,總覺得差點什麼。還好哥們大方,每次回家我們都要囑咐一定要給大家帶擀麵皮,也每次都滿足。

岐山有一種小吃叫“擀麵皮”,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擀麵皮的祕密

擀麵皮以“白、薄、光、軟、筋、香”而聞名,加上面筋和配菜(一般為黃瓜絲、豆芽、油麥菜等),放入醬料和油潑辣子,麵皮的黃,辣椒的紅,配菜的綠,甚是好看!

看似簡單,其實不然,經過我多年吃貨的經驗(其實是問別人)窺得其中的三個祕密:油潑辣子的香辣,岐山醋的醇香,蜂蜜的厚重。單就醋來說,有人試過柿子醋、蘋果醋、米醋、山西老陳醋等等,都比不上當地的醋。

岐山有一種小吃叫“擀麵皮”,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廟會中的擀麵皮

妻子也是岐山人,是在我愛上吃擀麵皮之後遇到的。每每回她老家,下車總要找一家擀麵皮吃一碗,三塊錢一碗,頓時解了饞。碰巧一次回去遇到過廟會,便跟著人群去湊熱鬧。人山人海,好不熱鬧。

岐山有一種小吃叫“擀麵皮”,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攤位中大概有一半是買各種小吃,小吃攤位中又有一半是賣擀麵皮。老闆坐一側,另外三側擺三個長凳。像是開會,又像是一個表演。

岐山有一種小吃叫“擀麵皮”,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食客坐定,一口陝西話:“老闆,來碗麵皮,多放辣。”老闆一邊說好,一邊一手拿一大勺,一手快速抓起擀麵皮和配菜放入勺中,再放入特質醬料和辣椒,快速攪拌,最後倒入一個套塑料袋的碗中送到食客面前,整個過程行雲流水,不到半分鐘搞定。

那些經常吃的老陝,咥(die,意思為吃)起來也是風捲殘雲之勢,不到兩分鐘付款走人。

妻子說這是他小時候的記憶。

岐山有一種小吃叫“擀麵皮”,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女“神仙”

一老人講起一個故事,二十年前,寶雞陳倉區有一村,村裡有一婦人一夜之間成"仙"了,算命求富無所不能,後來逐漸名聲大噪,每到週末從西安甚至外省來諮詢的人絡繹不絕。

村裡人看到了商機,便自制擀麵皮、甑糕等等在自家門口做起了生意,到了大的節假日,攤位多的更是能擺滿兩三條街,發展到後來好多人竟然只是為了吃一口手工擀麵皮而來。

再後來,女神仙用賺的錢在自家院子修了一座寺廟,以佛教中人自居(有點像黑作坊轉為正規店)。時過境遷,除了偶爾一些陝A的車來諮詢,人慢慢減少,村裡也就沒了生意,現在依舊能看到當年的繁華。

岐山有一種小吃叫“擀麵皮”,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八畝溝or八墓溝

擀麵皮有個洋氣的名字叫“御京粉”,聽著來頭就不小。

有一種說法,相傳岐山八畝溝村王同江在北京皇宮御膳房裡當御廚,首創出這種麵食,取名"御京粉"。康熙末年,王同江年老回鄉,在家鄉開店鋪,經營御京粉,這種美食也從宮廷走向民間。

還有一種說法,太宗時期,岐山人氏李淳風拜太史令,奉名回西岐尋小吃名,由此將擀麵皮帶進皇宮,皇帝大悅,欽點為喜食的御膳,從此被京城人稱作“御京粉”。

無論哪種說法,都離不開一個地方:“八畝溝”。

岐山有一種小吃叫“擀麵皮”,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如今的擀麵皮店,都要在前面加一個八畝溝以示正宗。我有了心結,一定要探訪一次八畝溝,有幸和朋友去了一次,有點失望,一個很普通的村莊,普通到我沒有拿起手機拍照,農忙時間,路上行人少。

總以為至少有個總店,或者有一個古蹟能夠展示它的過去。我許那一剎那理解了,能讓這麼多人去喜歡它,也許就是因為它的普通。

回來網上搜了很多資料,原來相傳西周初期有八位賢士德行高尚、才能卓越,周武王伐紂大獲全勝,八人功不可沒,被後人稱作“周八士”。後葬於岐山縣鳳鳴鎮一村莊,稱之為“八墓溝”,人們避諱墓字不吉利,遂將“八墓溝”改為“八畝溝”。

這就是擀麵皮的故事。

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