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聊城” 細數聊城那些美食

小吃 腐乳 豆腐 燒賣 魯網聊城新聞中心 2017-05-13

聊城美食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每一道美食都有著耐人尋味的故事。“舌尖上的聊城”帶您細數聊城那些美食,讓您邊聽故事,邊品美味,邊思韻味,樂在其中。

1、臨清進京腐乳

臨清進京腐乳是臨清濟美醬園的傳統產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傳,清乾隆帝乘船沿運河南下,曾在臨清鳳凰嶺下船,地方官把濟美醬園製做的紅豆腐乳獻上,深得乾隆喜愛,當下硃批紅豆腐乳為進朝貢品。

生產“進京腐乳”的濟美醬園,早在民國初期,就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被譽為江北四大醬園。進京腐乳是選用當年優質大豆為原料,經浸泡、過濾、煮漿等10幾道工序製成。臨清進京腐乳滋味鮮美、鹹淡適口,質地細膩,頗受歡迎。

“舌尖上的聊城” 細數聊城那些美食

進京腐乳

2、陽谷五更爐燻雞

明朱洪武年間,黃河發水,連年戰亂,全國各地災荒連連、人煙稀少,尤以山東等地更甚。於是官府決定從沒有遭受戰亂的山西洪桐縣等地移民,集結到老鴰窩大槐樹下遷往山東、河南、安徽等地。有張姓兄弟也在遷徙之列,由於官府規定同族同姓不得遷往同一地方,於是弟弟改姓劉,並如願一同遷往山東陽谷。次年仲秋,弟弟五更起床打算煮只雞去看望十里之外的兄長,後忽見廚房有梨木,頓生想法,用梨木做柴支爐生火將雞燻蒸起來,以寄離鄉之情、思親之苦。結果到兄長處吃將起來別有一番風味。這一做法逐漸被人們仿效起來,將梨木燻雞作為走親訪友的禮物,以示思親之情,大吉大利之意,後來當地漸漸演變成了仲秋節送燻雞的風俗。後人在此基礎上改進工藝和配方,演變成了一種地方名吃。

五更爐系列燻雞,秉承傳統工藝,八百年的熏製祕方,採用現代先進的食品加工工藝,使傳統食品達到工業化生產,既保持了傳統燻雞的獨特風味,又營養衛生,是現代人時尚新型的食品。五更爐燻雞,以優質的鄉村草雞為原料,精選20種天然中草香辛料醃製,煙燻,真空包裝,殺菌等工序精製而成。雞肉質細膩,色澤金黃、味道芳香入骨,聞之薰香濃郁,食之頰齒留香,實為自食或饋贈之佳品。

“舌尖上的聊城” 細數聊城那些美食

五更爐燻雞

3、高唐“鬼子肉”

老王寨驢肉,高唐傳統名吃。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高唐驢肉遠近聞名,高唐尹集鄉老王寨驢肉更佳,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清末時曾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老王寨“鬼子肉”加工方法獨特,藥料齊全,工藝精湛。其產品呈醬紫色,清香鮮美,香而不膩,爛而不散,具有活血降壓、滋補益身之作用。驢鞭稱作“金錢肉”, 更具補腎壯陽之功效。當地人招待客人時有“無驢肉不成宴”之說。

“舌尖上的聊城” 細數聊城那些美食

老王寨驢肉

4、臨清八寶布袋雞

臨清八寶布袋雞創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八寶布袋雞盛在盤子裡活像個趴著的殷紅色的整雞,吃起來爛、香酥,既有雞肉的異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鮮美,是宴席上的佳餚。八寶布袋雞與河南滑縣的道口雞記德州的扒雞同屬運河沿岸的熟食雞。

“舌尖上的聊城” 細數聊城那些美食

八寶布袋雞

5、高唐羅漢餅

羅漢餅,高唐傳統名吃。屬糕點類,形似月餅,無餡。因其層層疊疊,借疊羅漢之意而得名。清代為貢餅。特點是綿軟酥鬆,層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膩。配料考究嚴格,工藝複雜精細,具有濃郁的傳統特色。製作所用主料為麵粉、豬板油、香油或花生油、綿白糖,配料有香精、棗泥、山楂泥、玫瑰醬等。製作時,先用麵粉與植物油和成皮面,再用麵粉、豬板油、白糖及配料和成酥面。然後,皮面包酥面,用面軸迭軋數層,捲起後按需分塊,再將每塊軋成圓形,直徑約7釐米,厚約1.5釐米,入爐烘烤待呈蛋黃色出爐即成。

“舌尖上的聊城” 細數聊城那些美食

羅漢餅

6、莘縣燕店燒鴿

“燕店燒鴿”是我國魯西名吃,產於魯西莘縣燕店鎮。以獨特的傳統制作工藝,選用肥嫩優質的本地無公害無添加劑家鴿,經燒煮高溫殺菌精製而成。

選用優質乳鴿,利用傳統方法,結合現代工藝精製而成。其特點有詩為證:魯西名吃,範家燒鴿。選料考究,精心製作。香嫩酥脆,風味獨特。宴飲饋贈,堪稱一絕。。

燕店的燒鴿遠近聞名,香嫩酥脆,獨特的風味吸引著無數的遊人。

“舌尖上的聊城” 細數聊城那些美食

燕店燒鴿

7、臨清燒賣

燒賣是聊城臨清的傳統名吃,是一種介於包子和餃子兩者之間,經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餡麵食。臨清燒麥以王家燒麥為最佳,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為臨清麵食行業的四大名吃(竇家蒸包、徐家煎包、王家燒麥、武德魁肉餅)之一。燒賣形如石榴,皮薄柔軟,隔皮見餡,餡香鮮嫩,不腥、不羶、不膩,聊城各大小餐館均可品嚐。

燕店燒鴿

7、臨清燒賣

燒賣是聊城臨清的傳統名吃,是一種介於包子和餃子兩者之間,經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餡麵食。臨清燒麥以王家燒麥為最佳,已有100多年的歷史。為臨清麵食行業的四大名吃(竇家蒸包、徐家煎包、王家燒麥、武德魁肉餅)之一。燒賣形如石榴,皮薄柔軟,隔皮見餡,餡香鮮嫩,不腥、不羶、不膩,聊城各大小餐館均可品嚐。

“舌尖上的聊城” 細數聊城那些美食

臨清燒賣

8、臨清託板豆腐

臨清運河名吃。因賣主總是切好放在一塊特製的長方形木板上出售,故稱“託板豆腐”。 託板豆腐講究水汪,筋道。切成骨牌大小的長方塊,放在一塊木板上,把嘴湊上去吃。

在街上每天從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著一大塊用白布包著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爭相購買。尤其是早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手捧託板豆腐,吃得滿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顧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滷水精心點制而成。其特點是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於人體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快餐。

“舌尖上的聊城” 細數聊城那些美食

託板豆腐

9、聊城呱嗒

聊城呱嗒,聊城傳統名吃。創制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曆史,已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是一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在製作時,先用燙麵和呆面,隨季節變化按不同比例調製,卷以配好的餡料,兩端捏實,軋成矩形,後放入油鍋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適口,加之有餡有面,備受群眾歡迎。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常年有設攤者供應。

軟面檊成長片抹蔥油泥、花椒再檊壓,裡面包肉餡,擀成長條餅,在豬板油鏊鍋上烙黃此時餅已鼓。之後可將雞蛋打入小杯中家椒鹽和勻灌入餅中繼續煎烙,直至雞蛋熟透。皮酥裡嫩,內外有油,餡鮮餅香,色澤金黃。

“舌尖上的聊城” 細數聊城那些美食

聊城呱嗒

10、莘縣荸薺丸子

以鮮荸薺為主要原料,配以糖、精肉及其它佐料團成丸子狀,入油鍋炸熟後,勾芡製做而成,是莘縣的傳統名菜,具有色澤光亮、外形美觀、蜜甜味濃等特點。該食品創制於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解放前,縣城內頭號飯館“瑞生樓”名師孫振生製作最佳。1959年曾進京表演,獲得好評。其徒弟潘心德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技藝的基礎上,改其調味,點綴以綠花,為這一名吃增添了新的風采。因製作工藝複雜,目前製作較少。

“舌尖上的聊城” 細數聊城那些美食

荸薺丸子

責編 李雲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