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蔡瀾曾說:“處處的早餐文化,因生活優裕而消失之中,武漢的街頭巷尾還在賣,我將之冠上早餐之都(的名號)。”武漢早點的長期繁盛是源於它的開放性,拿來主義是武漢人的好性格,好東西都可以接納,有人吃就會有人做,又有精糙兩吃的寬容精神。在“過早”的名義下,武漢人展示出荊揚相會、九省通衢、江漢大都氣吞山河的食量。天剛矇矇亮,武漢的街頭小巷就已升騰起濃濃的煙火氣,數以萬計的大店小店正以無比隆重的方式準備著兩個字:早餐。

中國早餐第一城

在武漢的早晨,是最能體現生活氣息的時刻。武漢的早餐具有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儀式感和超火爆的人氣。排隊幾乎是無可避免的,這種購買早餐的方式已形成了一種習慣!鄰里之間聽到最多的問候便是:“過早冇?”(即“吃了早餐沒?”)

中國早餐第一城

熱乾麵

在武漢吃早飯,熱乾麵是標配之一,一碗裹滿香辣餬口麻醬的幹拌鹼面過了早,才有精力啟動新的一天。“熱乾麵、吃不厭”……武漢人對熱乾麵的喜愛,可謂至真至誠。作為武漢人過早的首選,熱乾麵不僅是一種小吃,更是一種情懷,未食而鄉情濃濃,食之則香氣噴噴。它的原料必須用鹼面,滾水燙煮,長筷上下翻動防止麵條打結,熟至七八分時撈起剛好。這個過程稱為撣面,麵條是否勁道,就在於老闆撣面時的腕力和耐心。再淋上用芝麻醬、香油、香醋、辣椒油等調料做成的醬汁,增加了多種口味,吃時麵條爽滑有筋道、醬汁香濃味美,讓人食慾大增。

中國早餐第一城

牛肉牛雜粉/面

在武漢,牛肉粉和熱乾麵絕對是一對相愛相殺的好夥伴。為了早餐吃牛肉粉還是熱乾麵,武漢人可以battle三天三夜。熱氣蒸騰、湯底鮮甜、入口嗆辣的一碗牛肉粉,是民生,是日常,是如影隨形、深入武漢人血液的味道。一碗爽滑的米粉,放上幾塊軟爛入味的燉牛肉,淋上一點濃郁又帶有回味的牛肉湯,再舀上一小勺酸菜酸豆角,配上炸得“噴香”的花生米。一天的味覺,都在這碗粉中醒來。

中國早餐第一城

涼麵

武漢的夏天被稱為“火爐”,逼近40度的高溫,讓人們實在吃不下平時摯愛的熱乾麵。這時只有來一碗涼麵,才能撫平武漢伢們燥熱的胃。銀絲似的熟制面條,直接加上佐料和配料就可食用。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佐料和熱乾麵的差不多,只是要多加一樣--蒜汁。配料更豐盛些,紅的火腿腸絲,綠的海帶絲,白的豆芽菜...一碗麵端上來,不冒一絲熱氣,麵條清爽利落,根根分明。醬料調得稀薄合適,油光溫柔地裹住麵條,再加上新鮮的蔬菜絲,拌成清新爽口的一大碗。

中國早餐第一城

豆皮

連毛爺爺都讚不絕口的三鮮豆皮,也是武漢人過早的鐘愛食品之一。

中國早餐第一城

豆皮本是湖北農村一種鄉土小吃,脫殼的綠豆混上大米,磨成米漿,混入雞蛋攤製成皮,再加上糯米和用豬肉、筍子、蝦仁和香菇做成的臊子進行煎制,最後精華是再澆上一勺滷湯,一點滷湯的精華味道全都被吸收到糯米里。形狀方而薄、色澤金而黃、味道香而醉,一盤小小的豆皮,卻能讓入門在外的遊子們魂牽夢縈。

中國早餐第一城

糊湯粉

糊湯粉是與油條相配的小吃品種,凡賣糊湯粉,必賣油條。一碗飄著鮮美魚香味兒的糊湯粉,撲面而來的是水鄉澤國、魚米之鄉的氣息和味道。糊湯粉的湯汁,是用兩三寸長的野生小鯽魚熬製成的。天然環境下,自然生長的野生鯽魚,肉質密實、緊湊,味道異常鮮美。

中國早餐第一城

經營糊湯粉的商販,通常是在頭天下午買回活蹦亂跳的小鯽魚,然後將魚剖洗乾淨,放在文火上,整整熬一個通宵。用魚多少也有講究,多則腥,少則不鮮,直至魚肉熬得脫形,魚骨幾近熬化,魚之精髓全融進湯裡方為上品。此時,魚湯湯色乳白,味鮮汁濃,回味清甜,再濾汁除渣,加入大量胡椒粉,用生米粉調糊,糊湯粉的糊湯即成。用鮮活魚徹夜熬製出的魚湯,味鮮汁濃,回味帶點清甜,含在嘴裡,似乎有一股生命氣息在齒間遊走。

而糊湯粉中的粉,其實就是圓米粉,但相較於普通米粉,要細很多,是用秈稻米磨成漿製成的,要像線粉一樣細,潔白細長,口感柔韌有勁。而且在武漢人眼裡,糊湯粉天生要與油條搭配著吃,一定是剛出鍋的現炸的熱油條!這叫一套,標配!

中國早餐第一城

糊湯粉與油條搭配著吃的絕妙之處在於:魚湯是流質的,喝進嘴裡,一會兒就滑進了喉嚨裡。而流質的魚湯儲在油條裡,便由液體變成了固體和立體,便於食客全方位地品嚐魚湯的鮮美滋味。

中國早餐第一城

豆絲

比起熱乾麵的聲名在外,豆絲這樣的鄉土食材知道的人就太少,但在武漢人心裡,家庭早飯的味道一定要算上豆絲才完整。從準備材料到製作過程全部都要手工完成,所以豆絲的產量不大,市面上的早點攤也很少能見到它的身影。如果沒有幾個鄉下的親戚朋友,這口鮮還真的很難吃上。

豆絲是武漢黃陂地區的特產,也是武漢八大名吃之一。好的豆絲,要用黃豆、綠豆和粘米,提前浸泡之後混合在一起碾磨成漿,再加上面粉調成麵糊,在土灶大鍋裡攤成麵皮。晾涼後,可切絲,可切塊,可煎,可炒,可煮。這種混合黃豆、綠豆和大米的食物,經過浸泡、碾壓、高溫後呈現出的另一種狀態,讓你一下就感到溫暖、厚實和安逸。

晒乾的豆絲用水泡發之後,就是一頓美味早飯的絕佳食材。和米粉面條的口感不同,由綠豆黃豆做成的豆絲軟而不爛,可放些雞蛋、臘肉之類的食材與之同炒,非常油潤可口。而本地的老饕們則最愛用前一晚留下來的菜湯來煮豆絲,湯中的鮮味全被豆絲吸收,熱乎乎的吃上那麼一碗,別提多帶勁了!

中國早餐第一城

重油燒梅

中國大多數地方這東西叫“燒麥”“燒賣”,在廣東叫“幹蒸”,而到了武漢它就有了一個獨特的名字——“燒梅”。因為武漢的燒梅是用擀麵杖擀出“底部厚,兩邊薄”的皮,拖住整個燒梅餡,再將皮捏成“梅花”形,每個燒梅隔一個拇指寬的距離放進蒸籠蒸制,蒸出來如同一朵朵梅花,因而得名。

武漢的早點師傅,似乎都練就了無影手,一旦有人下單,便徒手抓起燙手燒梅放入盤中。燒梅是糯米肉餡的,拌以皮凍、蝦、蛋、蔥花、味精、胡椒等配料,皮薄餡鮮,綿軟融潤。一口下去熱烈濃郁的黑胡椒味兒,正好緩解燒麥的油厚,口味重但非常過癮,正如同武漢人的火爆性格,第一口嗆人,之後卻回味無窮。

中國早餐第一城

油餅包燒梅

武漢某家“網紅”老店的發明,但是卻意外的受歡迎,兩個重油的食物混在一塊,反而成了最完美的組合。蒸燒梅的蒸籠和炸油餅的鍋,就直接放在店門口,揉麵、和麵、包餡全過程都是明檔。左邊的師傅熟練的抄起已經揉好的麵糰,輕輕地放入油鍋,呲的一聲,油麵上便泛起油花來,用鐵夾子來回翻了幾次,等外面看起來呈金黃色後,便夾給另一個包燒梅的師傅。油餅包燒梅,講究的就是一個“快”字,用小鐵鏟輕輕地將油餅劃破個口子,趁燒麥還冒著熱氣,快速的夾幾個放到油餅裡,再用專門的包裝包好,全程下來不用10秒鐘。

油餅,用老面發酵味道才好,炸出來油餅皮薄金黃,吃起來香脆有口感,外形脹鼓鼓的也能包更多的燒梅。燒梅,必須包含著上好的糯米、肥瘦4、6開的豬肉、香菇和高湯。薄且脆的油餅,香而不膩,搭配著燒梅的軟、糯、香,兩者互相中和,那種飽足感只想讓人揉著肚子感嘆,這樣的組合只有天才才能想出了吧!

歡喜坨

歡喜坨,在武漢已有百餘年曆史,它是糯米粉滾成圓團,再裹上一層芝麻,炸熟後外脆內軟,外焦裡嫩,色澤鮮豔,咬一口,一聲脆響後糖汁四溢,滿嘴芝麻香。

中國早餐第一城

面窩

不要被面窩的名字給騙了,它實則是用米漿製成的。將米磨成米漿,勾兌約十分之一的黃豆漿,加上鹽、胡椒、味精、蔥薑末後,盛在一箇中間突出來的圓勺中,放在熱油中炸熟瀝乾油即可。因四周厚而中間薄得乾脆成了一個小洞,呈凹狀,武漢人不習慣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窩”。

中國早餐第一城

要想面窩好吃,米漿和豆漿的比例非常講究,面窩炸得好的師傅,配漿憑的是多年的經驗。炸面窩用一口專用的淺口圓形鐵勺,勺子做成面窩狀,周邊凹下,中間凸起,舀一勺調好的米漿入內,米漿會自動流淌到周邊的凹處堆積起來,中部只留著薄薄的一層,吃起來厚處鬆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

中國早餐第一城

苕面窩

苕面窩其實跟面窩差不多,不過它是由紅薯粒裹上面粉漿炸制而成,武漢人一般把紅薯叫做“苕”,所以就叫做苕面窩了。炸好的苕面窩顏色金黃,外皮酥脆,趁熱吃上一口,焦脆的薄外衣下紅薯塊甜糯的恰到好處,非常香甜。由於麵粉中加了鹽,無形中以增加了紅薯的甜味。一塊小小的苕面窩,既可以單獨作為主食,也能作為熱乾麵、牛肉麵的搭檔,讓你開始甜蜜的一天。

中國早餐第一城

汽水粑粑

汽水粑粑也叫米粑粑,它跟面窩一樣,也是米漿製成的。米漿打好後,要往裡加適量醪糟輕微發酵,這樣製作出來的粑粑入口有軟綿綿的甜味,回味卻有一絲酸,口感層次非常豐富。

製作汽水粑粑,用的是至今1米至1米半的大鐵鍋,等鍋稍微燒熱,就要往平板上的模子里加米漿。等鍋放滿,師傅會向鍋中間的凹陷里加上水,蓋上鍋蓋,再加大火。米漿朝向鍋的那一面,因為溫度較高,於是乎會被煎出一個硬殼。鍋中凹陷裡的水會產生大量蒸汽,把米粑粑的另外一面蒸熟——汽水粑粑的“汽水”就是指的這個。這樣製成的米粑粑,一面似脆餅,一面軟糯似發糕。

中國早餐第一城

糯米雞

糯米雞本尊與雞毫無瓜葛,就是油炸糯米糰子,裡面加點榨菜絲等調味料。但外表金黃,面凸凹不平,形如雞皮,故而由此簡稱。 它的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先將糯米飯煮好, 再拌入炒熟的餡料,一般含有肉丁,香菇和青豆等,拌好後團成飯糰,再在外面掛成麵糊,放入油鍋油炸至金黃色即可。做好的糯米雞色澤金黃,形似圓形刺球,外脆內鮮嫩,是武漢人最喜歡吃的特色早點之一。

中國早餐第一城

雞冠餃

雞冠餃是武漢的地道“過早”美食,這種餃子形如雞冠,因此而得名。雞冠餃的做法,看似簡單,實際背後藏有許多玄機和訣竅。武漢土生土長的雞冠餃均需採用老面發酵,製作時得花不少的功夫和力氣,將麵糰反覆的揉來揉去。那功夫有點太極拳的感覺,柔中有剛,剛中帶柔,才能出來那富有柔韌和嚼勁的口感,也更加細膩些。除此之外,發酵溫度也有講究,全憑老師傅積累多年的經驗才能將面發的得恰到好處。發好的麵糰韌性十足,這也是雞冠餃好吃的祕訣之一。

至於雞冠餃的餡料,那就更是花樣繁多了,鮮肉、韭菜、粉絲、醃菜……包餃子的師傅挑起一大團餡料,一對摺,餃子的雛形便已初現,再用雙手鋪平,慢慢拉大,放進翻滾得正旺的油鍋,只等它由白白胖胖慢慢變成那一抹金黃油亮。輕咬一口下去,金黃色的外皮酥脆,裡面的老面軟綿又不失嚼勁。吃到中間有餡料的位置,鮮香可口,雞冠餃外皮的酥脆與餡料的軟嫩,真是妙不可言。

中國早餐第一城

糯米包油條

糯米包油條是武漢的老式過早之一,將糯米糰按壓成長方型,再撒上白砂糖粉,或配上肉鬆、土豆絲等小菜,最後加入半截油條一裹,就成了糯米包油條。甜口是經典,燙糯米鋪底,撒上桂花糖、黑芝麻、花生粉、黃豆粉,一樣不能少。再裹上剛出鍋的香脆油條,裹好後兩頭要都蘸上糖,裝進袋裡還有些燙手,表面的白糖已經半化成糖稀裹在糯米上,一口下去花生的香、糯米的軟、芝麻白糖的甜,讓人感到無比的滿足。

中國早餐第一城

煎包

說起煎包,人們更多的想到上海的生煎包,但煎包也的確在武漢的過早界佔據了很重要的一席。武漢的煎包是實實在在的“小籠包”煎著吃,它採用發麵製作,面皮厚實,內裡肉餡,不帶湯。

中國早餐第一城


剛出鍋的生煎包冒著熱氣,上面灑著蔥花和芝麻,金黃薄脆的底子,一個個看著就覺得可愛。一口一個的大小,味道鮮中帶甜,配上辣椒和醋等蘸醬,簡直是停不下來。

中國早餐第一城

湯包

武漢的湯包,其實原本是源自江蘇鎮江,開始是江蘇廚師到武漢經營揚州小籠包,但因餡心太甜,不太適合湖北人的口味。後來湖北名廚田玉山用肉皮凍調餡的方法,製成以鹹為主,略帶微甜的小籠包,生意格外興隆。

中國早餐第一城

武漢湯包以四季美為翹楚,“四季美”這三字的含義是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寓意簡單而美好。在武漢,有“到武漢不吃四季美湯包,枉作三鎮遊”的說法。四季美湯包是在蘇式湯包的傳統作法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的。這種湯包具有皮薄、湯多、餡嫩、味鮮的武漢風味特色,有蝦仁湯包、香菇湯包、蟹黃湯包、雞茸湯包、什錦湯包等新品種,花樣繁多,風味獨特。不僅為武漢人所喜愛,而且在全國也頗有名氣。

中國早餐第一城

汽水包

“汽水包”是武漢特有的傳統小吃,在武漢也稱得上是歷史悠久。在武漢很多街頭的早點攤上,一口大大的平鍋架在火爐上邊,木製的鍋蓋,蓋不住蒸騰的熱氣,十分鐘,水汽漸漸收幹,白白胖胖的包子比鄰而居,一瓢金黃的食油澆下去,包子們發出吱吱的聲響,再略煎一會兒,那就成功了。

中國早餐第一城

一口咬下去,滾燙的糯米餡冒著胡椒的香氣,燙嘴暖身。這就是武漢汽水包的特點:汽水足,油潤光亮,外脆內軟,餡料糯鮮。

中國早餐第一城

糊米酒

池莉曾在《你以為你是誰》中這樣描述:“武漢的糊米酒是武漢市歷史悠久家喻戶曉老少咸宜的一種甜食,由精細的糯米粉和醪糟做成的糊湯,晶瑩濡滑,上面撒著幾粒糖桂花。”糊米酒並不難做,米酒要取產於孝感的,其米酒軟糯綿爽,酒香濃郁醇厚,再加清水煮開了,糯米搓成團的小湯圓入鍋,煮沸後若覺著還不夠濃稠就加些調稀了的糯米漿,最後撒入咸寧產的桂花糖。煮好了,酸甜的味道在空氣裡都能聞著見,乘一碗端上來,只見湯底濃濃的,稠稠的,偏棕紅色的桂花糖散落其間,米酒裡的米也錯落著嵌在裡面,酒香、桂花香、糯米香,各種撩人的味道縈繞在舌尖。

中國早餐第一城

蛋酒

在武漢過早的標配,除了一碗熱乾麵之外,必衝一碗蛋酒。所謂蛋酒,其實就是米酒衝雞蛋,一般是把雞蛋攪勻,最好用土雞蛋,然後倒入正宗的孝感米酒,用高溫開水衝化開,撒上白糖,那滋味香醇,蛋花的清香與米酒的醇厚完美結合,是吃熱乾麵的絕配。

中國早餐第一城

小米糕

用米做出的小米糕,又白又嫩又甜,揭開蒸籠蓋後熱氣直冒,趁熱吃,一口一個,濃濃的米香一直甜到心裡去。

中國早餐第一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