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米粉之奧義

小吃 桂林米粉 滷水 灕江 土奢雜貨 土奢雜貨 2017-08-27

桂林米粉,眾所周知,是桂林最具代表性且歷史悠久的地方特色小吃。如同,柳州螺螄粉,南寧老友粉一般,都處於神壇又不可撼動的地位。

曾經在凌晨的米粉店裡聽到兩個從柳州過來的互不相識的朋友說:我們特地從柳州做動車過來就想吃碗正宗的桂林米粉。

很多外地的朋友們一定會好奇,為什麼只有在桂林才能吃到真真正正的桂林米粉

桂林米粉之奧義

關於桂林米粉大家也許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這樣的傳說

傳說講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遊覽桂林山水。秦始皇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來到灕江一看,哇,灕江裡的鯉魚用手就可以撈到,於是秦始皇叫船家趕快弄來了很多魚,又給了很多錢。一餐不知道要用多少條鯉魚才炒得出一碗,秦始皇在灕江上游了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急得灕江裡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知道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你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製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了。

桂林米粉之奧義

傳說歸傳說,但是桂林米粉確實產生和生產於秦代,秦始皇統一南方後,到漢元鼎六年建始安縣(桂林城前身),大量北方移民陡遷到桂林,包括許多像諸葛亮、韓信、陶淵明、周敦頤、李世民、趙匡胤等等歷史名人後裔,這些北方移民來到桂林,把米粉叫成“米麵”,這種稱謂,一直延續到抗戰桂林大疏散。到了清代民國年間,可謂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尤其是抗戰時期,桂林米粉更是名聲大噪,最令人刮目相看的,莫過於“馬肉米粉”和“擔擔米粉”。

因滷水的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風味也不同。大致有生菜粉、牛腩粉、三鮮粉、原湯粉、滷菜粉、酸辣粉、馬肉米粉、擔子米粉等。後來派生出涼拌粉、酸辣粉、三鮮粉、牛腩粉等等,給米粉注入了無限活力。

與馬肉米粉齊名的“擔擔米粉”。所謂擔擔米粉,就是挑著擔子,起早貪黑,走街竄巷賣米粉。前頭一個木桶裝米粉、配料、碗,竹筒裡插一把筷子,後面一個木桶裝鍋頭冒米粉。小販隨擔帶了幾張小板凳,食者擔邊一坐——“來碗米粉”。這就難怪到如今還有人認為“桂林米粉有什麼,還不是蹲在地上、街邊吃”。他就曉不得,桂林米粉的板路有幾鮮。

中國菜餚的烹製方法百款百技,而桂林米粉的配料,幾乎把中國菜的技法都用上了。桂林米粉滷水用了草果、茴香、花椒、陳皮、檳榔、桂皮、丁香、桂枝、胡椒、香葉、甘草、沙姜、八角等多種草藥和香料熬製,這些草藥有治脘腹疼痛、消化不良、上吐下瀉的效果。

桂林米粉之奧義

桂林米粉的製作不簡單,成品外表潔白光亮、細滑、柔韌,優質米粉往往是一團只有一根。具體的製作方法是:用清純的灕江水,將桂林優質大米泡漲,研磨化為漿並濾幹,揣成粉團煮熱,然後壓榨出根根米粉,再在水中團成一團,因為經過了反覆揣揉,因此筋力極好。圓的稱米粉,片狀的稱切粉,通稱米粉,其特點是潔白、細嫩、軟滑、爽口。

桂林米粉的精華在於滷水,一般人配製滷水時,往往把握不住各種原料的比例,使得滷水的滋味大打折扣。桂林米粉並沒有統一的配料祕方,不同的桂林米粉店做出的米粉味道也各有千秋。甚至靠攏的兩家米粉店味道完全不同。

桂林米粉之奧義

在桂林的街頭巷尾,到處都有米粉店。這是被刻進生活刻進地域刻進時代的味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