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劍波專欄|西安清真飲食史話(四)

小吃 清真食品 泡饃 羊湯 陝菜網 陝菜網 2017-10-14
白劍波專欄|西安清真飲食史話(四)

二、唐長安的清真飲食隋朝拉開長安清真飲食文化的序幕,而清真飲食的興起則是在唐代。唐長安清真飲食之所以能快速興起,有賴於以下幾個社會背景:

一是唐初的長安的穆斯林,多是第一代阿拉伯、波斯僑民,他們作為使臣,受到唐政府的極高禮遇,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然而他們是亦官亦商,其商人身份,為活躍唐長安的清真餐飲市場,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據史料載,當時包括阿拉伯、波斯在內的外國使臣就多達4000 多人。

白劍波專欄|西安清真飲食史話(四)

二是唐初的糧食市場十分活躍,由於政府不限制且鼓勵糧食流通,當時長安就形成了規模不等的不少糧市,《唐會要》說:四郊“百姓多端以麥造面,入城貿易”。

白劍波專欄|西安清真飲食史話(四)

三是唐代的養羊業非常發達。當時最著名的羊是“同州羊”,同州即今日之大荔。穆斯林最擅長羊肉烹製,豐富的羊肉原料,極大地促進了清真餐飲市場的發展。

白劍波專欄|西安清真飲食史話(四)

四是中外交流頻繁,各地來首都長安的流動人口增加,特別是從廣州、泉州來的阿拉伯人,更是直接催熟了長安的清真飲食市場。

關於這些背景知識,筆者在《清真飲食文化》一書中有詳細闡述,這裡不再重複。

我們有理由相信,當時長安清真餐廳經營最多的應該就是羊肉湯麥勒麥(即今天的水盆羊肉)和阿拉伯大餅胡卜滋。胡卜滋後來結合中國傳統烙餅,形成了長安穆斯林獨有的飥飥饃。其實,在西域通往長安的河西走廊諸城市中,也有穆斯林經營麥勒麥。只是他們只叫羊肉湯,或者把羊肉湯配餅子吃,也叫羊肉泡饃。後來,長安的穆斯林發展到全省各地,同時也就把水盆羊肉傳播到各地,再後來,漢族也開始經營水盆羊肉。凡陝西有穆斯林足跡的地方,基本都有經營水盆羊肉者,如陝西澄城縣經營的水盆羊肉,已成為當地的特色風味。

白劍波專欄|西安清真飲食史話(四)

再後來,長安穆斯林在水盆羊肉的基礎上,演進成羊肉泡饃,這是順理成章的事。關於羊肉泡饃的形成,筆者在《清真飲食文化》一書也有非常詳細論述。

白劍波專欄|西安清真飲食史話(四)

當時的長安清真餐廳,除了水盆羊肉,經營最多的就要數飥飥饃了。餅在唐長安是最廣泛、最大眾化的食品。據《唐會要》、《資治通鑑》載,當時就有很多餅子專營店。在這些餅店中,胡餅店是最引人注目的,而胡餅店中,很多是清真餅店。據載,安史之亂時,唐玄宗西逃至咸陽,到了中午,還沒吃飯,楊國忠就給皇帝買了一個胡餅充飢。由此可見,當時長安城胡餅店,並不比今天坊上專賣飥飥饃者少。

白劍波專欄|西安清真飲食史話(四)

還有就是唐代從西域引進了蔬菜和調味品,如胡椒、胡蘿蔔等,還有波菜,顧名思義,是波斯國的蔬菜。但是,標籤並不是處處都要貼上,芝麻、香菜、蕪荽、大蔥這些中國烹調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大多數都是從絲綢之路傳到中國的。(見書雲《萬里無雲》)當時,長安穆斯林獨特的生活習俗和飲食生活,引起了文人學者的好奇。杜環《經行記》在介紹穆斯林時說:“不食豬狗驢馬等肉,不拜國王父母之尊,不信鬼神,祀天而已。”(見杜佑《通典• 邊防九》)另外,《唐會要》(卷100)是這樣敘述穆斯林飲食的:“日五拜天神,不飲酒舉樂……唯食駝馬,不食豕肉。”順便說一下,這裡有一個細節要注意,前者說不食馬肉,後者又說唯食馬肉,這不是史料中的筆誤,而是涉及到教法律例的派系之說。前者不食馬肉說,是艾布• 哈尼法之觀點;而後者馬肉可食說,則是沙斐儀的立場。當時的史學家只是記述,未必就知道其中的緣由。

白劍波專欄|西安清真飲食史話(四)

唐時清真飲食,儘管在長安城已經普及,但經營者多阿拉伯人、波斯人僑民,或他們的後裔。唐時的清真飲食還沒有本土化。(未完待續)

西安清真飲食史話(一)——(三),可查看歷史消息,每週一文章。

白劍波專欄|西安清真飲食史話(四)

白劍波簡介

回族,中國烹飪協會清真委員會副主席、中國飯店協會清真餐飲委員會副總幹事、中國資深烹飪大師、陝西省清真食品商會副會長、陝西省烹飪協會清真委員會副主任兼祕書長、西安飯店與餐飲行業協會副祕書長,清真美食報、清真中國網、回坊生活網主編,出版《清真飲食文化》、《清真菜精選》、《清真飲食指南》等多部。

白劍波專欄|西安清真飲食史話(四)

“陝菜網”微信平臺由陝西仁和萬國律師事務所劉陸訓、劉瑞、金凌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服務,如有侵權行為,必將追究責任。轉載請聯繫“陝菜網”公眾平臺

關鍵詞搜索陝菜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