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半生漂萍,何處為家,走進了解他的故事

提起《黃河大合唱》,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是大家上學時音樂課本里一首紅色交響樂,歌曲激昂向上,是激勵了無數抗日英雄的名曲。而《音樂家》這部電影的主人公正是這首交響樂的作曲人—冼星海先生。

《音樂家》半生漂萍,何處為家,走進了解他的故事

影片講述的是冼星海先生於生命最後幾年流落於異國他鄉的故事。這是一部非主流紅色題材劇的紅色題材劇。我說它非主流,實在是因為影片將重點投入到冼星海先生人生後幾年生活的敘述,而我又說他是紅色題材劇,恰是因為這段人物刻畫太過生動,讓人不自覺的就感慨於戰爭的冷酷無情。

《音樂家》半生漂萍,何處為家,走進了解他的故事

導演在敘事方法上通過時空的來回切換,以冼星海在哈薩克斯坦的生活軌跡為主線,通過人物的心裡活動,音樂的穿插鏈接,跳躍式記錄了著冼星海妻子一個人帶著孩子在延安生活故事描畫,將人物的感情相互鏈接,深入細膩的刻畫了人物的內心情感。

《音樂家》半生漂萍,何處為家,走進了解他的故事

讓人記憶深刻的一個電影情節就是,在冼星海先生在離開延安時,沒有和妻子和還在嗷嗷待哺的女兒來個擁抱,本以為半年就可以歸家,可誰曾想,這一別,便是生離死別。冼星海先生若干年的異鄉生活,又該有多少個後悔時刻啊!可真是於細節處刻畫人生,令人遺憾的往往都是那麼幾個不以為意的瞬間。可過去,便不能重來。

《音樂家》半生漂萍,何處為家,走進了解他的故事

這部通過截取一位音樂家的幾年時光沉浮,在讓人感嘆命運弄人、命運弄人的同時,也昇華了電影的反戰主題。於戰爭面前,渺小的人類是多麼的無能為力。於戰爭面前,一個家庭的分離,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分離,無不是書寫著大環境下,人類的流離失所,苦難傷痛。痛以當歌,當以銘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