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出土一陶片,上寫三字足以改寫史書,難怪項羽能全殲50萬秦軍

公元前208年,中國正處於秦末大起義的戰火之中。當起義軍將領周文率領數十萬大軍兵臨咸陽時,少府章邯臨危受命,釋放刑徒組建新的秦軍,並多次擊敗起義軍,周文、陳勝、魏咎、田儋等起義軍領袖相繼被擊敗。隨後,章邯又率軍與戰鬥力最強的楚軍作戰,然而刑徒軍對付魏、韓、齊等國的起義軍尚可,但無法應對由項梁、項羽以及劉邦指揮的楚軍,因此連續三次戰敗。

山東出土一陶片,上寫三字足以改寫史書,難怪項羽能全殲50萬秦軍

為了徹底殲滅楚國,秦二世盡調關中雄兵增援章邯,士兵由刑徒換成了真正的秦人,秦軍勢力由此大振。隨後,章邯趁項梁驕傲自大之時,大破楚軍主力。章邯以為楚國已破,於是心滿意足地率領主力北上功打趙國,與南下的長城軍統領王離相匯合。最終,兩軍合軍50萬,將趙國殘餘勢力包圍於鉅鹿城,王離負責圍城,而章邯負責保護糧道。

面對虎狼一般的秦軍,諸侯聯軍被嚇破了膽,均作壁上觀,不敢救趙。因為他們知道,憑自己這兩下子,哪是虎狼秦軍的對手。然而有一個人偏偏能逆天改命,他便是項羽。項羽刺殺了逡巡不前,每天只知置酒高會的宋義,隨後帶領全軍北上。

山東出土一陶片,上寫三字足以改寫史書,難怪項羽能全殲50萬秦軍

此戰中,項羽以數萬兵力,大破秦軍50萬,他破釜沉舟,圍王離,九戰秦軍。隨後項羽又擊敗章邯,絕其運糧甬道,最終殺蘇角,虜王離,逼秦將涉間自焚,大獲全勝。從此,秦軍主力全部被殲滅,秦朝滅亡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

讀到這裡,很多人或許會奇怪。秦軍實力強悍無匹,機動性很強,在面對項羽進攻時,為何如同木偶一般,坐等捱打。之前秦軍在章邯帶領下所當者破,所擊者服,為何在項羽面前突然失去了魔力。隨著一件新文物的出土,這個歷史之謎或許有了答案。

山東出土一陶片,上寫三字足以改寫史書,難怪項羽能全殲50萬秦軍

《史記·項羽本紀》記述宋義、項羽率軍從楚都彭城出發之後,“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而這個安陽的具體位置,成了歷代史學家所熱烈討論的問題。自唐朝時起,安陽的具體位置就有兩種不同的解釋:一是為《漢書》做注的顏師古,以為在黃河北岸的今河南安陽西南,二是為《史記》做《索隱》的司馬貞,以為在黃河南岸的今山東曹縣東側。

這兩種說法,看似出入很大,但據以復原出來的項羽北上路線,卻沒有多少差別,都是由彭城趨向西北,經白馬津北抵鉅鹿,因為上述兩個“安陽”都在這條路線之上。然而,這樣的復原,卻與《史記》記載的其他相關史事,存在明顯牴牾。

山東出土一陶片,上寫三字足以改寫史書,難怪項羽能全殲50萬秦軍

首先,當時河南安陽被稱為河內安陽,自秦末大亂以來一直為秦軍所堅守,西面依託河東郡連接關中,南面背靠戰略級糧倉——敖倉。若楚軍駐軍於這個安陽,必然面臨王離20萬秦軍的壓制,宋義如何能每日悠閒地置酒高會。

再看東郡安陽,此處在黃河東,最近的渡口在三百里外的白馬津,渡過此地便是河內郡,而此地由章邯軍駐守。如此行動,既不能解鉅鹿之圍,又自投於20萬秦軍的羅網之中。無論是宋義還是項羽,都不傻。

山東出土一陶片,上寫三字足以改寫史書,難怪項羽能全殲50萬秦軍

因此,著名青年曆史地理學家辛德勇推斷,楚軍停留的這處安陽,應在於古鉅野澤以東、秦無鹽(今山東東平)南側或西南側的某一地點。項羽統領楚軍渡黃河救趙,不是東走白馬津,而是北上走濟北郡渡平原津。簡而言之,原來的史書認為,楚軍是西經魏國救趙;而實際上,楚軍是北過齊國救趙。

其後,辛德勇發現,在山東鉅野縣境內,曾出土有一秦代陶片,上面帶有“安陽市”三字。毫無疑義,這個“安陽市”應當就設在《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的“安陽”邑聚之內。文物和史料相對照,最終確定,宋義、項羽囤聚的安陽,就在今天山東東平境內。

山東出土一陶片,上寫三字足以改寫史書,難怪項羽能全殲50萬秦軍

事實上,這樣的選擇非常高明。一直以來,被項羽殺死的卿子冠軍宋義都被視為一個庸碌無能之人。然而實際上,此人的智謀絕不下於范增、陳平。早在定陶之戰,項梁三破秦軍時,宋義便看出了秦軍具有強勁的反擊能力,因此曾提醒項梁小心章邯的反撲。然而項梁因驕橫而不聽,最終兵敗身死。之後,宋義便被楚懷王任命為卿子冠軍,帶領項羽、范增等人救趙。

宋義為何會選擇經過齊國救援趙國呢?原來,齊國與楚國有極深的矛盾。

山東出土一陶片,上寫三字足以改寫史書,難怪項羽能全殲50萬秦軍

陳勝吳廣起義後,齊國舊貴族田儋發動暴亂,並恢復了齊國。其後,章邯殺田儋,親戚田假自立為齊王而田儋的弟弟田榮逃往東阿,被章邯所圍困。為解東阿之圍,項梁率軍來援,為了田榮解了圍。然而田榮不滿田假私自稱王,還沒等秦軍撤軍,便首先同室操戈,率軍驅逐了田假。在兵威之下,田假和國相田角分別逃往楚國和趙國。

之後,項梁與章邯在東阿激烈交戰,並要求田榮率兵來支援自己。誰知田榮忘恩負義,非要楚國殺掉田假,趙國殺掉田角,否則便不出兵。對於田榮的無理要求,項梁自然不從。結果,田榮真沒有出兵,勢單力孤的項梁敗死於定陶,而田榮自然成了以項羽為首的楚人的眼中釘。

山東出土一陶片,上寫三字足以改寫史書,難怪項羽能全殲50萬秦軍

雖然齊楚關係非常緊張,但是宋義卻大膽地率兵穿過齊國境內,到達了東平附近的安陽。這樣做,完全出乎了秦軍的意料,他們怎麼也想不到,楚軍竟會出現在仇敵——齊國境內,而王離對他們也沒有絲毫的防禦。

宋義對於行軍路線的選擇雖然很妙,但卻犯了一個兵家大忌——頓兵于堅城之下。當時天寒地凍,宋義卻駐留安陽,逡巡不前。由於糧道不濟,楚軍官兵陷於飢寒之中。為了防止齊國攻擊楚軍,主將宋義自然要和齊國搞好關係,每日和他們置酒高會,還將兒子送到齊國做官。

山東出土一陶片,上寫三字足以改寫史書,難怪項羽能全殲50萬秦軍

雖然事出有因,但從表面上看,宋義的確不體恤官兵,還和楚國的仇敵——齊國眉來眼去,這讓項羽和楚軍官兵如何不怒?而且宋義確實缺乏主將的決斷,只會將楚軍引向失敗。因此,項羽斷然刺殺宋義,奪取了兵權。

項羽奪過兵權後,立即向秦軍發動進攻。對於突然出現在南方的楚軍,王離完全來不及反應。在楚軍的迅猛打擊下,被打得暈頭轉向,完全發揮不出人數上的優勢。最終,秦軍九戰九敗,長城軍全軍覆沒。不久後,勢單力孤、內外交困的章邯也率領軍隊投降。自此,秦軍主力50萬人,幾乎全為項羽殲滅。秦朝的滅亡已經不可避免了。

山東出土一陶片,上寫三字足以改寫史書,難怪項羽能全殲50萬秦軍

宋義選擇了一條精妙的行軍路線,而項羽在他的基礎上,以迅雷之勢給予秦軍沉重打擊,最終贏得了鉅鹿之戰的全面勝利。這不禁讓人感嘆,人才即使再賢能,也必須坐到正確的位置上。宋義明明是個出色的謀士,卻坐在了主將的位置上;項羽是個出色的將領,卻偏偏成了霸王。由於才能與地位不相匹配,最終兩人都沒有得到好的結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