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項羽的評價

項羽 劉邦 鴻門宴 政治 愛偷吃的小野貓 2017-05-18

對項羽的評價

一把長劍,高高舉起,睥睨天下,從他握在手裡的那一刻起,就沒打算放下,即使是面對山下逐漸緊逼的十萬鐵騎,因為他是西楚霸王,江東項羽。

不知道怎的,心中有一種感動,彷彿千年後的暮然回首,將項羽的身影投在我的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曾記否?當年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石破天驚!鉅鹿之戰怒戰宋義,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大破秦兵二十餘萬,各路諸侯轅門低首,叩關如秦,自號西楚霸王,封賞天下,何其壯哉!

項羽破釜沉舟之豪氣令人慨嘆,然而最終卻以悲劇作結,全由其性格註定。

他高傲,但他重情重義,光明磊落,鴻門宴上,項莊舞劍時,只要他阻止項伯“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個手勢,甚至一個動作,就能殺劉邦於宴上,但他沒有,這不是他不知道放虎歸山的危害,而是他想與劉邦光明正大決一雌雄罷了,這不是婦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他孤獨,但他的滿腔熱血裡依然眷戀著他的故鄉,進入關中後,手下的人都告訴他:關中土地肥沃,天府之國,可王也!然而他沒有,他依舊深愛著他的江東,他的子民,於是他舉兵歸楚。然而一個在陰暗角落裡盯著他的人看到了希望,這人是劉邦。

他天真,但天真裡卻透射著一種可愛且爽直磊落的人格魅力,與劉邦相比,項羽簡直就是一個孩子,天真而樂觀的孩子。在他生命結束的前夕,他到了一個地方,迷路了,問一個當地人怎麼走?那人告訴他:向左。於是,項羽向左去了,竟然陷落在一片沼澤裡。再取道回來,敗局已定。如此,劉邦的軍隊才得以追上來。容易受騙的項羽,保持著一顆天真的童心。兵敗烏江之時,他斬了漢軍一將一尉及數百人。死神已經懸在頭頂,他卻在末路之際謂其身旁二十八騎曰:“何如?”每每讀到此,總是感嘆,他就是一個長不大的,天真的孩子。

顯然,劉邦是代表著“歷史潮流”的,項羽則“不合時宜”。隨著項羽的死,一個英雄時代結束了,在此後歷史長河中,光明磊落者被嘲笑,陰險毒辣者被稱頌,“兵者,詭道也”?

烏江流水,留下了項羽的遺憾,也讓我有了複雜微妙的感受,不知道是感動多於惋惜,抑或是惋惜多於感動,總覺得他不該如此消亡,不該龍袍加身。我還是敬佩他,他無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美名,他把自己的前景放歸天下,留下的每一滴鮮血都在滋潤著他的夢想。不禁為他嘆息,不禁責問歷史為何選擇劉邦,但我只是漫漫歷史長河的一位小小過客,無論這裡多麼洶湧,多麼澎湃,我都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

項羽手中利劍劃破長空,給英雄的一生畫上了句號。他的血流入烏江,江的那邊,是他起兵的地方,是他曾經守護過的地方,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烏江倒抽一口氣,霎那間改道,為之嗚咽,為之洶湧澎湃,濁浪翻騰。只是未曾喚醒沉睡中的西楚霸王……

對項羽的評價隨筆(二)——他,雖敗猶榮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自古以來人們對楚霸王項羽褒貶不一,有人稱他為“人傑,鬼雄”,也有人稱他為“只知用武不諳機謀的匹夫”。我則稱他為“‘近古以來未嘗有’的武夫”。

項羽力拔山、氣蓋世、古今未有,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顯赫一時,在擊敗秦軍,推翻秦王朝的過程中建立了偉大的功績,這樣一個英雄豪傑在政治上卻極為幼稚,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他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燒殺破壞,以至喪失民心,終軍敗身亡。

在劉邦和項羽的形象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項羽從小就有雄心大志,而劉邦年輕時是好吃懶做的酒色之徒;起義以後,項羽英勇善戰,身先士卒,對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更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而劉邦表現為一個膽小鬼,極端個人主義者,為自己逃生,六親不認,把子女三次推墮車下。項羽最主要的性格特點是坦然直率,而劉邦的性格特點是狡猾誣賴。從另一方面看,項羽驕傲、剛愎自用,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而劉邦比較虛心、豁達,善於採納別人意見;在政治鬥爭上項羽非常幼稚,特別在鴻門宴上更是如此,對於一個敵將的放肆行為視而不見,更呼其為“壯士”且“賜之卮酒,賜之彘肩”相比之下,劉邦在政治鬥爭中老練,在宴會上不動聲色,全力取得項羽的諒解;項羽不會用人,劉邦善於用人;項羽比較殘暴,劉邦比他仁慈;項羽是軍事人才,善鬥力,彭城大戰,帶三萬人把劉邦打敗,而劉邦善鬥智。

是的,霸王項羽確實讓人懷念。他英雄一世,敢作敢為,這是真正的男子漢,錚錚鐵骨,豪氣沖天。“力拔山兮氣蓋世”,這是何等的豪邁!真乃蓋世英雄,震古爍今,光照日月。英雄末路,他沒有選擇逃生,而是從容自刎。他演繹的那首《霸王別姬》成了千古絕唱,使得多少後來者扼腕嘆息,唏噓不止。

同眾多卑微的靈魂相比,他雖敗猶榮,雖死猶生!

對項羽的評價隨筆(三)——少年心性項羽

初識項羽是在上中學的時候,那時書上有篇文言文叫《鴻門宴》,讀後,深恨項羽糊塗至極。後來漸漸明白,項羽當時不過二十來歲,只相當於現在在校大學生的年齡,我們豈能奢望一個毛頭小夥子鬥贏一個年齡比他大兩輪、政治經驗又比他豐富得多的老痞子劉邦呢?項羽實在是太年輕了,也正因為他太過年輕,才令他失去了本該屬於他的天下。

項羽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易於衝動。在古時冷兵器時代,大吃小、強吞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要說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在鉅鹿之戰中,項羽憑藉年輕人特有的勇猛和自信,不僅以5萬左右的兵力完勝章邯三四十萬的絕對主力,而且打得還十分漂亮,這不得不令人對他的軍事能力感到驚歎。

除了衝動,要面子是項羽的另一個致命傷。項羽進關後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出名之後,如果不回家鄉,就等於晚上穿了一身好衣服沒有人看到一樣。所以他入關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把火將秦朝的咸陽宮燒個精光,然後帶著珠寶美女,回老家徐州彭城光宗耀祖去了。都說衝動是魔鬼,其實好面子同樣不可小覷。為了面子,項羽竟然放棄咸陽。事實上,項羽只要定都咸陽,然後再經營數年,憑餚函之險、關中之資,依秦國故事,東向以爭天下,即可立於不敗之地。然而,一個面子讓他失去了諸多戰略上的優勢,還被劉邦乘機端了他的老窩。

哥們兒義氣,這似乎又是年輕的項羽無法避開的。分封諸侯時,他的標準是以人畫線,即凡是跟他參加“鉅鹿之戰”,追隨他進入函谷關的人,一律得到封侯。殊不知,這種缺乏政治素養的決定直接導致了齊人田榮謀反。同樣是分封,劉邦做得就高明多了,他只是找了一個他最恨的人雍齒,然後封他一個什邡侯,就將混亂的軍心安定了下來。劉邦的老練是項羽能比的嗎?

再回頭說鴻門宴。彼時,項羽已是總盟主,且擁兵40萬,而劉邦只有10萬。自古以來,政治無是非,只有強弱之分。也就是說,項羽什麼時候想殺劉邦都易如反掌,而且不會有人說三道四。然而項羽卻因為劉邦的一段慷慨陳言,不僅放了他,還聽從張良的話,將整個秦嶺以南的陝西全部劃分給了劉邦,這不是驅虎歸山又是什麼?

這裡有個典故,劉邦當了皇帝后曾問手下群臣,你們說,我何以能得天下,群臣眾說紛紜。劉邦笑道,天下有三個奇才:蕭何、張良、韓信,而這三個奇才皆為我用,你們說,我不得天下能行嗎?遺憾的是,韓信也曾在項羽手下也幹過多年,可他就是沒能發現這個奇才。

有人說,項羽的失敗是其性格使然。其實,此話只說對了一半。試想,海岸邊那些原本有稜有角的石頭,為什麼一個個光溜溜的賊圓?就因為它們經受了海水長時間不斷地衝刷。人的性格也形同此理,哪怕一個人再有個性,當你在經受歲月的洗禮之後,再有稜角的個性也會被時光打磨得“圓滑”起來。所以我想,如果老天再給項羽一點時間,不用多,哪怕是十年,或者五年,劉邦還會是他的對手嗎?

對項羽的評價隨筆(四)——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

那在反秦戰爭中名聲大噪的西楚霸王,那英勇又悲壯的一生,項羽,即使最後落了個自刎的下場,即使他在四面楚歌的局面下徹底失敗了。但,他依然是人們心目中“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勇士,仍是“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英雄。縱使結果不盡人意,但沒有人敢說項羽的一生是失敗的。

年少時的項羽,欲學“萬人敵”;那是的他,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卻真誠的與類似於“小混混”的劉邦稱兄弟。他雖年少,卻敢於破釜沉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取得鉅鹿之戰的勝利。楚懷王說項羽性情浮躁,但他卻以這氣勢威震天下。在那楚漢之爭中,主角無疑是他。在那青澀歲月,他竟領著百萬兵馬,意欲收復天下。這樣的他,怎麼叫人不敬佩?

之所以說項羽是英雄,因為他仁,他義,但這卻害了他自己。他本著“惜英雄重英雄”的心,與樊噲惺惺相惜;他念著舊日的情意,令劉邦與死神擦身而過,引得范增亞父失望搖頭。他抓來了劉邦之父,威逼劉邦,劉邦卻嬉鬧著,叫項羽“分他一杯羹”。可項羽卻下不了手,世人皆話他傻楞,但這就是項羽那之情的心性啊。每個人心裡都有一片淨土,那充斥著世間所有的美好,而項羽則堅誠地守護者,縱使明知在這亂世中,那會成為他致命的弱點。

思項羽,思他的意氣風發,他的仁義雙全,他的至情至聖,他的執著真誠……

項羽的敗,是必然的。他的仁義註定了這一悲劇。劉邦出身於一市井流氓,沒有項羽的義薄雲天,但他卻用了權利與利慾代替了那鐵骨錚錚的正義。不得不說,只有這樣的統治者才能延續秦始皇的統治。現實對項羽來說,無疑是“天亡我也”。如此一位有才有能的霸王,卻不能登上那榮耀的勝利頂峰,不由得令人深思……世上有多少人計入項羽,有才卻意欲不得志,只能抱憾而終,現實總能把人們壓彎腰。

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的悲涼,但那八百騎兵仍然生死相隨。是怎樣的統領,令他們甘於以命相許,以血相衛?儒家有一弟子說,人分虎豹及狼樣兩類。然而項羽這樣的虎豹之王,卻被那卑鄙的狼樣憑著他自刎而死的屍身到劉邦處拿封賞。世事是如此的不公,然而劉邦掌握了人們渴望利慾的心態,卻踐踏了項羽那英雄氣概,得了天下。

可見,人們心中有著不可泯滅的貪。這人心構成了這世界,而擁有著項羽的那樣的執著與真的人,註定會被這世界背叛,落得那悲慼的下場。然而,除了嘆息,我們又能說什麼?

至今思項羽,思那血性男兒,思那頂天立地的無畏,思那烏江邊滔滔不絕卻又悲悲慼慼的吟唱……

對項羽的評價隨筆(五)——怎能只用貶義詞形容項羽

那天翻書,無意在參考資料上看到了一端評價項羽的文字,心中甚怒,今作此文,以表我意。

那段文字大概是這樣的:《鴻門宴》一課中,從一個側面集中描寫了劉項之間尖銳激烈的鬥爭,表現了項羽胸無城府,缺乏遠見,沽名釣譽和優柔寡斷的性格特點。此時,就連那個平時看起來是夸人忠厚老實的“胸無城府”也那麼刺眼,成了罵他“沒腦子”的話,我愕然,那個義薄雲天,千百年來為人們所稱頌的項羽到了課本里,到了這一刻,評價他的怎麼就成了一連串的貶義詞?我火了。

編書的人是否記得他在鉅鹿一戰,大敵當前,他卻臨危不亂,就在所有人都認為生還無望時,他破釜沉舟,運籌帷幄,有條不紊地指揮著,言語不多卻鏗鏘有力,似一頭雄獅,威風凜凜。就在他的對手們微笑著等著聽他戰敗的消息,洋洋得意時,等來的卻是戰敗的噩耗。他們不知道他們在和誰作戰,一個鐵一般的男子,一個從不服輸的人!他們不知道,一個虎狼樣的將領帶出一支猛虎般的人。勢如山倒,永不言棄!

編書的人是否記得他與虞姬,他與他美麗的虞姬,在她的面前,他不再是那個人人畏懼,嗜殺成性的將軍。他是常人,他與普通人一樣擁有愛恨情仇。他與她並肩坐在草地上看夕陽,好美好美,美到我都不敢相信那是項羽,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他也會有這般柔情,好想讓時光定格在那一瞬,成為永恆。可虞姬還是死了,自刎而死。我可以想象出項羽當時有多痛苦,他一定抱著她的屍體痛哭了吧,他一定揮著他的寶劍亂砍一氣了吧,他也一定痛悔自己無能了吧。這一切,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這個鐵古錚錚的漢子一定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這愛情,天地可鑑。

編書的人可否記得,項羽戰敗之後,倉皇逃到烏江邊,當他看到江東眾鄉親不但不驅趕他這個戰敗之徒,反而安慰他,鼓勵他先渡江,找尋機會他日東山再起。他仰天長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便拔劍自刎,結束可他悲壯又傳奇的一生。近日,我又聽說了一則故事,不知是真是假,但同樣撼人心絃:項羽死前,求江東父老把自己的帶回去好生飼養。他的鄉親們便把馬兒拉上了船,待船駛出,行至江中,馬兒見自己的主人拔劍自刎,心痛欲絕,向天猛一長嘶,一躍,跳入江中,亦死。這是一匹怎樣的馬啊,他的主人有要待它到何般地步能使它主動為他結果了自己的性命。

好一匹忠義的馬!好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這一切,編者怎麼能夠忘記!怎能只用“缺乏遠見”“沽名釣譽”“優柔寡斷”來形容他? 難道那些美麗的形容詞都是為了歷史所謂的成功者而造的嗎?項羽也是英雄,一個是失敗的英雄!

成為一帶帝王是他的夢想,也是他一生的政治追求,而這個,也恰恰成為了他失敗的原因。我想,他致死也沒能明白這個道理。

很顯然,項羽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希望社會能按照他的想法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倘若不,那麼他能使敵人屈服的辦法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武力。他的腦子永遠不會轉個彎想問題,不懂得以退為進。

就那韓信的是來說吧。項羽看不起韓信,只因他是個胯夫,他覺得,男人,就應該像個男人一樣活著,為了尊嚴,寧死都不能夠忍受胯下之辱。所以,在韓信來投奔他,想在他的門下施展自己一身的才能和抱負時,他不屑,他叫韓信這個兵界奇才去守門,他羞辱他,當眾取笑他,只因他是個胯夫。終於,韓信忍無可忍去投奔劉邦,在劉邦那裡,他的才能得以充分地展現。讓項羽怎麼也想不到的是:最後落得他四面楚歌,烏江自刎的地步的人,正是韓信。

項羽是幼稚的,他以為人人都和他一樣。

項羽為人光明磊落,正如鴻門宴上所表現的:項羽和范增約定,范增一舉玉牌,項羽就派人暗算劉邦,可直到范增的玉都摔碎了也不見項羽動靜。我敢說,要是讓劉邦給項羽喊話決一生死,項羽敢和他們面對面排兵佈陣真刀真槍地幹上一場,讓劉邦輸得心服口服。可這種背後搗鼓人的伎倆項羽哪裡學得會,要是會,他也不至於落到那樣一個下場。他以為人人都和他一樣笨,連走路都不會拐彎!

項羽是一個天才軍事家,但上天在給予他軍事才能的同時抹掉了他的政治才能,而被抹掉的,恰恰是一個做君王者所必須的。所以,在這場帝王之爭中,他必定失敗,敗給那個走路都回摔跟頭的劉邦。

時光遷移,千百年來烏江邊嗚咽的清風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英雄的故事。電視裡的那些大學者們譴責著項羽,說項羽當時要是怎樣怎樣,那就會怎樣怎樣。

我心裡暗笑那些學者的糊塗:項羽要是那樣做了,那他還是項羽嗎?所以說,我可以容忍人們說項羽的失敗,但決不能容忍在形容他的形容詞裡只有貶義!

對項羽的評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