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圍攻襄陽。

1268年,忽必烈納宋降將劉整,下決心拿下襄陽, 而後浮漢入江,直趨臨安。九月,忽必烈派都元帥阿術、劉整率軍進圍襄樊。針對宋軍長於守城和水戰的特點,蒙古軍依據襄樊宋軍設防在城西,便南筑堡連城,切斷城中宋軍與外界的聯繫,完成了對襄樊的戰略包圍。阿術還建立水師以防備宋水軍援襄——劉整造船5000艘,並日夜操練,以改變戰術上的劣勢。

忽必烈圍攻襄陽。

蒙古軍修築的鹿門堡、白河城使襄陽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宋軍幾次反包圍,都歸於失敗,傷亡慘重。1269年七月,宋將張世傑率軍自臨安來援,與蒙古軍大戰於樊城外圍,被阿術打敗。八月,宋將夏貴率軍救援襄陽,遭蒙古軍和被改編的漢軍夾擊,兵敗虎尾洲,損失2000人及50艘戰船。1270年春, 襄陽守將呂文煥率軍出城攻萬山堡,阿術誘敵深入,而後令部將張弘範、李庭反擊,宋軍大敗,退回襄陽。九月,宋援軍范文虎水軍又為蒙古水陸兩軍擊走。翌年初,元氣恢復的范文虎捲土重來,阿術親率大軍迎擊,宋軍大敗,損失戰艦100餘艘。3年中,宋蒙雙方在襄樊外圍反覆爭奪,宋軍終未能突破包圍圈。

忽必烈圍攻襄陽。

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隨即採取措施加緊對襄類的圍攻。1272年初, 元軍對樊城發起總攻,三月,阿術率軍攻破城郭,增築重軍,並進一步縮小了包圍圈,宋軍退至內城堅守。四月,宋名將李庭芝招募荊楚等地民兵3000人,派張順、張貴兄弟率領馳援襄陽。臨行前張順激勵士卒說:“此次援襄任務艱鉅, 人人都要有必死的決心和鬥志。你們當中若有人貪生怕死,就請趁早離開,免得影響大家。’ ”3000士卒群情振奮,皆表示願拼死報國。五月,張順、張貴在高頭港集結船隊,每隻船都安裝火槍火炮,結成方陣,備好強弩利箭,張貴突前,張順殿後,馳入元軍重圍。在磨洪灘, 3000勇士強攻密佈江面的元軍艦隻,將士先用強弩射向敵艦,靠近後再用大斧猛砍敵人,元軍被殺溺而死者不計其數,張順、張貴軍衝破層層封鎖,如願進入襄陽城中。這一行動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襄陽軍民抗敵的信心。張順在這次戰鬥中戰死,幾天後,襄陽軍民在水中找到他的屍體,只見他依然披甲執弓,怒目圓睜。軍民懷著沉痛和敬佩的心情安葬了他,併為之立廟祭祀。

張順、張貴帶來的大批軍用物資緩解了襄陽危機,但在元軍重重封鎖下, 形勢仍很嚴峻。張貴與郢州殿帥范文虎相約南北夾擊,打通襄陽外圍交通線。范文虎率5000精兵馳龍尾洲接應,張貴率所部出城會合范文虎。張貴按約定日期辭別呂文煥,率部順漢水東下,臨行檢點人數,發現少了一名因犯軍令而遭鞭笞的士卒,他知道計劃已洩露,決定迅速行動,在元軍採取措施前實現與范文虎會師。張貴軍乘夜放炮開船,突出重圍。阿術忙遣數萬人阻截,封死江面。張貴軍接近龍尾洲時,遙見龍尾洲方向旌旗招展,戰艦無數,張貴以為是范文虎之接應部隊,遂舉火曉示,對方即迎火光駛來。等至近前,張貴才發現:哪裡是什麼范文虎,盡是元軍,他們接宋軍叛卒告密,早佔領了龍尾洲,專等張貴。於是兩軍在此處展開激戰,由於元軍是以逸待勞,宋軍是長途跋涉,極度疲憊,結果宋軍失敗,張貴被俘,不屈就義。元軍令四名宋降卒抬著張貴屍體到襄陽城下昭示宋軍開城出降,呂文煥殺掉四個降卒,將張貴與張順合葬,立雙廟祭祀。

忽必烈圍攻襄陽。

1272年秋,元軍為了儘快拿下襄樊,決定先攻樊城,襄、樊脣亡齒寒,樊城一失,襄陽即指日可下。1273年初,元軍從三個方向進攻樊城,忽必烈又遺炮匠至前線,造炮攻城。元軍燒燬了樊城與襄陽間的江上浮橋,使襄陽宋軍眼見樊城危急卻只能望江興嘆。劉整率元軍戰艦抵達樊城城下,用炮擊塌城西南角,元軍棄岸鼓譟而入城內。宋將牛富率軍與元軍展開巷戰,終因勢孤力單,牛富投火殉國。另一宋將天福見城告破,痛不欲生,拒降元軍,也入火自焚,樊城失陷。

樊城淪落,襄陽更加危急。城中軍民拆屋作柴燒,苦苦支撐。呂文煥數次遣人突圍而出向朝廷告急,但宋朝奸相賈似道當權,對告急置之不理,卻在皇帝耳邊大言“天下太平”。1273年二月,元驍將阿里海牙炮轟襄陽城。由於孤立無援,敵人攻勢猛烈,城中人心動搖,城中將領紛紛出城投降。呂文煥自感大勢已去,遂開城投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