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這首《樓上》大就寫於在長沙登樓之時,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詩中雖有離亂之中孤苦無依、四處飄流的傷感,但並末忘記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並對自己無法去為國效力感到無奈和慚愧,可見其憂國優民的情懷至死不渝,詩中的“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足以證明這一點。流魔失所的動亂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報國,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許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滲進每一滴水,最終慢慢流進了湘潭人的血液,才會出現毛澤東、彭德懷、黃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這首《樓上》大就寫於在長沙登樓之時,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詩中雖有離亂之中孤苦無依、四處飄流的傷感,但並末忘記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並對自己無法去為國效力感到無奈和慚愧,可見其憂國優民的情懷至死不渝,詩中的“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足以證明這一點。流魔失所的動亂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報國,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許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滲進每一滴水,最終慢慢流進了湘潭人的血液,才會出現毛澤東、彭德懷、黃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市晴嵐最美昭山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描述瀟湘

有八景相傳為源湘帶的

湖南八處佳勝其中一景

即是湘潭昭山的“山市晴嵐”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這首《樓上》大就寫於在長沙登樓之時,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詩中雖有離亂之中孤苦無依、四處飄流的傷感,但並末忘記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並對自己無法去為國效力感到無奈和慚愧,可見其憂國優民的情懷至死不渝,詩中的“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足以證明這一點。流魔失所的動亂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報國,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許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滲進每一滴水,最終慢慢流進了湘潭人的血液,才會出現毛澤東、彭德懷、黃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市晴嵐最美昭山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描述瀟湘

有八景相傳為源湘帶的

湖南八處佳勝其中一景

即是湘潭昭山的“山市晴嵐”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昭山,位於湘潭與長沙交界處,離城20公里,傍湘江東岸仄立萬仞,是湘潭市的北大門。據說周昭王南征蠻邦,一直打到這裡,結果掉到山下的深潭裡歿了,因此稱為昭山。至於這深潭就是昭潭,據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水又北經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說起昭潭的來歷,還有一個優美離奇的故事。

遠古時候,洞庭龍君有一次帶著心愛的三公主出巡三湘七澤,路過湘潭,三公主被昭山的風景迷住了,非要在這裡安居不可,老龍君心疼寶貝女兒,只好在昭山腳下修了座水晶宮,這就是昭潭。為了便於回洞庭湖探望,老龍君又將昭潭潭底與洞庭湖湖底修通。神話歸神話,昭潭的景色人卻是真實可見的。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這首《樓上》大就寫於在長沙登樓之時,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詩中雖有離亂之中孤苦無依、四處飄流的傷感,但並末忘記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並對自己無法去為國效力感到無奈和慚愧,可見其憂國優民的情懷至死不渝,詩中的“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足以證明這一點。流魔失所的動亂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報國,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許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滲進每一滴水,最終慢慢流進了湘潭人的血液,才會出現毛澤東、彭德懷、黃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市晴嵐最美昭山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描述瀟湘

有八景相傳為源湘帶的

湖南八處佳勝其中一景

即是湘潭昭山的“山市晴嵐”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昭山,位於湘潭與長沙交界處,離城20公里,傍湘江東岸仄立萬仞,是湘潭市的北大門。據說周昭王南征蠻邦,一直打到這裡,結果掉到山下的深潭裡歿了,因此稱為昭山。至於這深潭就是昭潭,據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水又北經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說起昭潭的來歷,還有一個優美離奇的故事。

遠古時候,洞庭龍君有一次帶著心愛的三公主出巡三湘七澤,路過湘潭,三公主被昭山的風景迷住了,非要在這裡安居不可,老龍君心疼寶貝女兒,只好在昭山腳下修了座水晶宮,這就是昭潭。為了便於回洞庭湖探望,老龍君又將昭潭潭底與洞庭湖湖底修通。神話歸神話,昭潭的景色人卻是真實可見的。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與水,二者相合,本就是幅畫卷,昭山的山水又有不同。人道每逄雨後新晴,或是旭日破曉,紫氣繚繞,嵐煙襲人,雲蒸霞蔚。一峰獨立江邊,秀美如剛出浴的仙子。北宋大書間家米芾來到昭山,看到昭山奇妙的景色,禁不佳讚歎:“旭日破曉、霞光萬丈、煙雨碧波、色彩繽紛、名山大江、美而壯觀”。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米芾趁興作了一副昭山朝暉圖,命名為“山市晴嵐”,並題詩一首:


亂峰空翠晴還溫,山市嵐昏近覺溼。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醉從此不須招。

煙雨碧波,晴空朗翠,昭山自此聲名大震。後代許多文人墨客都筆觸昭山,詠頌此景。元代戲劇家、散曲家馬致遠曾作《壽陽曲》描述“山市晴嵐”之美景。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撼,更用“舉頭渺渺似瑤宮”作比。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這首《樓上》大就寫於在長沙登樓之時,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詩中雖有離亂之中孤苦無依、四處飄流的傷感,但並末忘記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並對自己無法去為國效力感到無奈和慚愧,可見其憂國優民的情懷至死不渝,詩中的“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足以證明這一點。流魔失所的動亂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報國,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許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滲進每一滴水,最終慢慢流進了湘潭人的血液,才會出現毛澤東、彭德懷、黃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市晴嵐最美昭山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描述瀟湘

有八景相傳為源湘帶的

湖南八處佳勝其中一景

即是湘潭昭山的“山市晴嵐”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昭山,位於湘潭與長沙交界處,離城20公里,傍湘江東岸仄立萬仞,是湘潭市的北大門。據說周昭王南征蠻邦,一直打到這裡,結果掉到山下的深潭裡歿了,因此稱為昭山。至於這深潭就是昭潭,據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水又北經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說起昭潭的來歷,還有一個優美離奇的故事。

遠古時候,洞庭龍君有一次帶著心愛的三公主出巡三湘七澤,路過湘潭,三公主被昭山的風景迷住了,非要在這裡安居不可,老龍君心疼寶貝女兒,只好在昭山腳下修了座水晶宮,這就是昭潭。為了便於回洞庭湖探望,老龍君又將昭潭潭底與洞庭湖湖底修通。神話歸神話,昭潭的景色人卻是真實可見的。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與水,二者相合,本就是幅畫卷,昭山的山水又有不同。人道每逄雨後新晴,或是旭日破曉,紫氣繚繞,嵐煙襲人,雲蒸霞蔚。一峰獨立江邊,秀美如剛出浴的仙子。北宋大書間家米芾來到昭山,看到昭山奇妙的景色,禁不佳讚歎:“旭日破曉、霞光萬丈、煙雨碧波、色彩繽紛、名山大江、美而壯觀”。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米芾趁興作了一副昭山朝暉圖,命名為“山市晴嵐”,並題詩一首:


亂峰空翠晴還溫,山市嵐昏近覺溼。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醉從此不須招。

煙雨碧波,晴空朗翠,昭山自此聲名大震。後代許多文人墨客都筆觸昭山,詠頌此景。元代戲劇家、散曲家馬致遠曾作《壽陽曲》描述“山市晴嵐”之美景。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撼,更用“舉頭渺渺似瑤宮”作比。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更用舉頭們理宮”作比。沿昭山曲折石級小路可通達到昭山禪寺。昭山禪寺始建於唐朝,宋朝時稱昭陽殿,清朝康熙時,陳年詠詩“古殿靈衣肅,春草杜若香”。寺內有玄帝宮、玉皇閣、觀音堂、關聖殿等。歷年香火不絕,每年重九,寺僧備齋4日,邀集捐士前來登高與拜佛。

遊山也罷,參禪也罷,如今的湘潭昭山空氣清新,水質一類,森林覆蓋率遠遠高於湖南全省平均水平,負氧離子含量更是長株潭地區的最高值。這塊綠色氧吧已經成為了長株潭淨化空氣的綠肺。

湘蓮傳說

湘潭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是湖南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在十七世紀就是全國間名的“米市”和“藥都”。而說到湘潭最奢名的城市名片,還是中國湘蓮之鄉”。

湘潭別名“蓮城”,是因為它具有3000多年和蓮歷史,出產的湘蓮(蓮子)非常出名,曾是歷代皇室貢品,其中“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這首《樓上》大就寫於在長沙登樓之時,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詩中雖有離亂之中孤苦無依、四處飄流的傷感,但並末忘記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並對自己無法去為國效力感到無奈和慚愧,可見其憂國優民的情懷至死不渝,詩中的“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足以證明這一點。流魔失所的動亂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報國,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許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滲進每一滴水,最終慢慢流進了湘潭人的血液,才會出現毛澤東、彭德懷、黃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市晴嵐最美昭山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描述瀟湘

有八景相傳為源湘帶的

湖南八處佳勝其中一景

即是湘潭昭山的“山市晴嵐”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昭山,位於湘潭與長沙交界處,離城20公里,傍湘江東岸仄立萬仞,是湘潭市的北大門。據說周昭王南征蠻邦,一直打到這裡,結果掉到山下的深潭裡歿了,因此稱為昭山。至於這深潭就是昭潭,據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水又北經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說起昭潭的來歷,還有一個優美離奇的故事。

遠古時候,洞庭龍君有一次帶著心愛的三公主出巡三湘七澤,路過湘潭,三公主被昭山的風景迷住了,非要在這裡安居不可,老龍君心疼寶貝女兒,只好在昭山腳下修了座水晶宮,這就是昭潭。為了便於回洞庭湖探望,老龍君又將昭潭潭底與洞庭湖湖底修通。神話歸神話,昭潭的景色人卻是真實可見的。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與水,二者相合,本就是幅畫卷,昭山的山水又有不同。人道每逄雨後新晴,或是旭日破曉,紫氣繚繞,嵐煙襲人,雲蒸霞蔚。一峰獨立江邊,秀美如剛出浴的仙子。北宋大書間家米芾來到昭山,看到昭山奇妙的景色,禁不佳讚歎:“旭日破曉、霞光萬丈、煙雨碧波、色彩繽紛、名山大江、美而壯觀”。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米芾趁興作了一副昭山朝暉圖,命名為“山市晴嵐”,並題詩一首:


亂峰空翠晴還溫,山市嵐昏近覺溼。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醉從此不須招。

煙雨碧波,晴空朗翠,昭山自此聲名大震。後代許多文人墨客都筆觸昭山,詠頌此景。元代戲劇家、散曲家馬致遠曾作《壽陽曲》描述“山市晴嵐”之美景。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撼,更用“舉頭渺渺似瑤宮”作比。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更用舉頭們理宮”作比。沿昭山曲折石級小路可通達到昭山禪寺。昭山禪寺始建於唐朝,宋朝時稱昭陽殿,清朝康熙時,陳年詠詩“古殿靈衣肅,春草杜若香”。寺內有玄帝宮、玉皇閣、觀音堂、關聖殿等。歷年香火不絕,每年重九,寺僧備齋4日,邀集捐士前來登高與拜佛。

遊山也罷,參禪也罷,如今的湘潭昭山空氣清新,水質一類,森林覆蓋率遠遠高於湖南全省平均水平,負氧離子含量更是長株潭地區的最高值。這塊綠色氧吧已經成為了長株潭淨化空氣的綠肺。

湘蓮傳說

湘潭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是湖南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在十七世紀就是全國間名的“米市”和“藥都”。而說到湘潭最奢名的城市名片,還是中國湘蓮之鄉”。

湘潭別名“蓮城”,是因為它具有3000多年和蓮歷史,出產的湘蓮(蓮子)非常出名,曾是歷代皇室貢品,其中“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河湖清澈,都為蓮子的生長提供了最好的環境。經過農民的精心料理,這裡生長出的蓮子遠比其他地方產的蓮子更貝特色:粒大、皮薄、肉質潔白,味道甘甜。淨蓮肉含十八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同、安神固精、澗熱平火等功能,被為中國南方“人蔘”。春末荷葉出水,盛夏荷花飄看,秋天則可以摘蓮挖藕,趣味無窮。

在中國,從屈原開始,蓮就被賦予了非同一般的美好品質,迎驕陽而不懼。至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將蓮的人文趣致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湘潭一直弘揚蓮文化,舉辦湘蓮文化節,蓮品蓮已經成為了湘潭張文化名片。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這首《樓上》大就寫於在長沙登樓之時,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詩中雖有離亂之中孤苦無依、四處飄流的傷感,但並末忘記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並對自己無法去為國效力感到無奈和慚愧,可見其憂國優民的情懷至死不渝,詩中的“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足以證明這一點。流魔失所的動亂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報國,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許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滲進每一滴水,最終慢慢流進了湘潭人的血液,才會出現毛澤東、彭德懷、黃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市晴嵐最美昭山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描述瀟湘

有八景相傳為源湘帶的

湖南八處佳勝其中一景

即是湘潭昭山的“山市晴嵐”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昭山,位於湘潭與長沙交界處,離城20公里,傍湘江東岸仄立萬仞,是湘潭市的北大門。據說周昭王南征蠻邦,一直打到這裡,結果掉到山下的深潭裡歿了,因此稱為昭山。至於這深潭就是昭潭,據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水又北經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說起昭潭的來歷,還有一個優美離奇的故事。

遠古時候,洞庭龍君有一次帶著心愛的三公主出巡三湘七澤,路過湘潭,三公主被昭山的風景迷住了,非要在這裡安居不可,老龍君心疼寶貝女兒,只好在昭山腳下修了座水晶宮,這就是昭潭。為了便於回洞庭湖探望,老龍君又將昭潭潭底與洞庭湖湖底修通。神話歸神話,昭潭的景色人卻是真實可見的。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與水,二者相合,本就是幅畫卷,昭山的山水又有不同。人道每逄雨後新晴,或是旭日破曉,紫氣繚繞,嵐煙襲人,雲蒸霞蔚。一峰獨立江邊,秀美如剛出浴的仙子。北宋大書間家米芾來到昭山,看到昭山奇妙的景色,禁不佳讚歎:“旭日破曉、霞光萬丈、煙雨碧波、色彩繽紛、名山大江、美而壯觀”。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米芾趁興作了一副昭山朝暉圖,命名為“山市晴嵐”,並題詩一首:


亂峰空翠晴還溫,山市嵐昏近覺溼。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醉從此不須招。

煙雨碧波,晴空朗翠,昭山自此聲名大震。後代許多文人墨客都筆觸昭山,詠頌此景。元代戲劇家、散曲家馬致遠曾作《壽陽曲》描述“山市晴嵐”之美景。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撼,更用“舉頭渺渺似瑤宮”作比。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更用舉頭們理宮”作比。沿昭山曲折石級小路可通達到昭山禪寺。昭山禪寺始建於唐朝,宋朝時稱昭陽殿,清朝康熙時,陳年詠詩“古殿靈衣肅,春草杜若香”。寺內有玄帝宮、玉皇閣、觀音堂、關聖殿等。歷年香火不絕,每年重九,寺僧備齋4日,邀集捐士前來登高與拜佛。

遊山也罷,參禪也罷,如今的湘潭昭山空氣清新,水質一類,森林覆蓋率遠遠高於湖南全省平均水平,負氧離子含量更是長株潭地區的最高值。這塊綠色氧吧已經成為了長株潭淨化空氣的綠肺。

湘蓮傳說

湘潭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是湖南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在十七世紀就是全國間名的“米市”和“藥都”。而說到湘潭最奢名的城市名片,還是中國湘蓮之鄉”。

湘潭別名“蓮城”,是因為它具有3000多年和蓮歷史,出產的湘蓮(蓮子)非常出名,曾是歷代皇室貢品,其中“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河湖清澈,都為蓮子的生長提供了最好的環境。經過農民的精心料理,這裡生長出的蓮子遠比其他地方產的蓮子更貝特色:粒大、皮薄、肉質潔白,味道甘甜。淨蓮肉含十八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同、安神固精、澗熱平火等功能,被為中國南方“人蔘”。春末荷葉出水,盛夏荷花飄看,秋天則可以摘蓮挖藕,趣味無窮。

在中國,從屈原開始,蓮就被賦予了非同一般的美好品質,迎驕陽而不懼。至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將蓮的人文趣致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湘潭一直弘揚蓮文化,舉辦湘蓮文化節,蓮品蓮已經成為了湘潭張文化名片。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紅色記憶

相傳舜帝南巡到湘潭韶山,見風景優美,遂奏韶樂,引風來儀,百鳥和鳴,又傳“韶氏三女得道於此,有鳳鳥銜天書到,女皆仙去。”韶山因此得名。而中國人真正認識湘潭,認識韶山,還是因為毛主席。

一首“瀏陽問彎過了九道彎,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邊有個湘潭縣,出了個毛主席,領導人民得解放……”唱遍了大江南北,也唱紅了韶山。1893年,毛澤東就出生於湘潭縣的韶山沖(今歸韶山市)一個農民家庭。這裡更是毛澤東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勞動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11年10月,響應辛亥革命,18歲的毛澤東投筆從戎,開始了他轟轟烈烈的革命生涯。至今毛澤東故居、毛氏宗祠、毛澤東紀念館及新建的毛澤東銅像、毛澤東詩詞碑林等都為億萬人敬仰。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這首《樓上》大就寫於在長沙登樓之時,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詩中雖有離亂之中孤苦無依、四處飄流的傷感,但並末忘記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並對自己無法去為國效力感到無奈和慚愧,可見其憂國優民的情懷至死不渝,詩中的“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足以證明這一點。流魔失所的動亂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報國,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許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滲進每一滴水,最終慢慢流進了湘潭人的血液,才會出現毛澤東、彭德懷、黃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市晴嵐最美昭山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描述瀟湘

有八景相傳為源湘帶的

湖南八處佳勝其中一景

即是湘潭昭山的“山市晴嵐”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昭山,位於湘潭與長沙交界處,離城20公里,傍湘江東岸仄立萬仞,是湘潭市的北大門。據說周昭王南征蠻邦,一直打到這裡,結果掉到山下的深潭裡歿了,因此稱為昭山。至於這深潭就是昭潭,據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水又北經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說起昭潭的來歷,還有一個優美離奇的故事。

遠古時候,洞庭龍君有一次帶著心愛的三公主出巡三湘七澤,路過湘潭,三公主被昭山的風景迷住了,非要在這裡安居不可,老龍君心疼寶貝女兒,只好在昭山腳下修了座水晶宮,這就是昭潭。為了便於回洞庭湖探望,老龍君又將昭潭潭底與洞庭湖湖底修通。神話歸神話,昭潭的景色人卻是真實可見的。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與水,二者相合,本就是幅畫卷,昭山的山水又有不同。人道每逄雨後新晴,或是旭日破曉,紫氣繚繞,嵐煙襲人,雲蒸霞蔚。一峰獨立江邊,秀美如剛出浴的仙子。北宋大書間家米芾來到昭山,看到昭山奇妙的景色,禁不佳讚歎:“旭日破曉、霞光萬丈、煙雨碧波、色彩繽紛、名山大江、美而壯觀”。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米芾趁興作了一副昭山朝暉圖,命名為“山市晴嵐”,並題詩一首:


亂峰空翠晴還溫,山市嵐昏近覺溼。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醉從此不須招。

煙雨碧波,晴空朗翠,昭山自此聲名大震。後代許多文人墨客都筆觸昭山,詠頌此景。元代戲劇家、散曲家馬致遠曾作《壽陽曲》描述“山市晴嵐”之美景。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撼,更用“舉頭渺渺似瑤宮”作比。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更用舉頭們理宮”作比。沿昭山曲折石級小路可通達到昭山禪寺。昭山禪寺始建於唐朝,宋朝時稱昭陽殿,清朝康熙時,陳年詠詩“古殿靈衣肅,春草杜若香”。寺內有玄帝宮、玉皇閣、觀音堂、關聖殿等。歷年香火不絕,每年重九,寺僧備齋4日,邀集捐士前來登高與拜佛。

遊山也罷,參禪也罷,如今的湘潭昭山空氣清新,水質一類,森林覆蓋率遠遠高於湖南全省平均水平,負氧離子含量更是長株潭地區的最高值。這塊綠色氧吧已經成為了長株潭淨化空氣的綠肺。

湘蓮傳說

湘潭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是湖南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在十七世紀就是全國間名的“米市”和“藥都”。而說到湘潭最奢名的城市名片,還是中國湘蓮之鄉”。

湘潭別名“蓮城”,是因為它具有3000多年和蓮歷史,出產的湘蓮(蓮子)非常出名,曾是歷代皇室貢品,其中“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河湖清澈,都為蓮子的生長提供了最好的環境。經過農民的精心料理,這裡生長出的蓮子遠比其他地方產的蓮子更貝特色:粒大、皮薄、肉質潔白,味道甘甜。淨蓮肉含十八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同、安神固精、澗熱平火等功能,被為中國南方“人蔘”。春末荷葉出水,盛夏荷花飄看,秋天則可以摘蓮挖藕,趣味無窮。

在中國,從屈原開始,蓮就被賦予了非同一般的美好品質,迎驕陽而不懼。至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將蓮的人文趣致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湘潭一直弘揚蓮文化,舉辦湘蓮文化節,蓮品蓮已經成為了湘潭張文化名片。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紅色記憶

相傳舜帝南巡到湘潭韶山,見風景優美,遂奏韶樂,引風來儀,百鳥和鳴,又傳“韶氏三女得道於此,有鳳鳥銜天書到,女皆仙去。”韶山因此得名。而中國人真正認識湘潭,認識韶山,還是因為毛主席。

一首“瀏陽問彎過了九道彎,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邊有個湘潭縣,出了個毛主席,領導人民得解放……”唱遍了大江南北,也唱紅了韶山。1893年,毛澤東就出生於湘潭縣的韶山沖(今歸韶山市)一個農民家庭。這裡更是毛澤東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勞動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11年10月,響應辛亥革命,18歲的毛澤東投筆從戎,開始了他轟轟烈烈的革命生涯。至今毛澤東故居、毛氏宗祠、毛澤東紀念館及新建的毛澤東銅像、毛澤東詩詞碑林等都為億萬人敬仰。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2013年是毛主席誕辰120週年,湘潭市旅遊局將舉辦四省九市“紅色之旅”大型自駕車主題宣傳活動,“湘潭旅遊產品推介”全國巡迴展覽、百列火車向韶山主題旅遊活動。

湘潭孕育了多名傑出的政治家、革命家。代偉人毛澤東、著名軍事家彭德懷、黃公路、陳麼、譚政等都生於斯,長於斯,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千古流芳。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這首《樓上》大就寫於在長沙登樓之時,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詩中雖有離亂之中孤苦無依、四處飄流的傷感,但並末忘記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並對自己無法去為國效力感到無奈和慚愧,可見其憂國優民的情懷至死不渝,詩中的“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足以證明這一點。流魔失所的動亂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報國,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許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滲進每一滴水,最終慢慢流進了湘潭人的血液,才會出現毛澤東、彭德懷、黃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市晴嵐最美昭山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描述瀟湘

有八景相傳為源湘帶的

湖南八處佳勝其中一景

即是湘潭昭山的“山市晴嵐”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昭山,位於湘潭與長沙交界處,離城20公里,傍湘江東岸仄立萬仞,是湘潭市的北大門。據說周昭王南征蠻邦,一直打到這裡,結果掉到山下的深潭裡歿了,因此稱為昭山。至於這深潭就是昭潭,據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水又北經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說起昭潭的來歷,還有一個優美離奇的故事。

遠古時候,洞庭龍君有一次帶著心愛的三公主出巡三湘七澤,路過湘潭,三公主被昭山的風景迷住了,非要在這裡安居不可,老龍君心疼寶貝女兒,只好在昭山腳下修了座水晶宮,這就是昭潭。為了便於回洞庭湖探望,老龍君又將昭潭潭底與洞庭湖湖底修通。神話歸神話,昭潭的景色人卻是真實可見的。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與水,二者相合,本就是幅畫卷,昭山的山水又有不同。人道每逄雨後新晴,或是旭日破曉,紫氣繚繞,嵐煙襲人,雲蒸霞蔚。一峰獨立江邊,秀美如剛出浴的仙子。北宋大書間家米芾來到昭山,看到昭山奇妙的景色,禁不佳讚歎:“旭日破曉、霞光萬丈、煙雨碧波、色彩繽紛、名山大江、美而壯觀”。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米芾趁興作了一副昭山朝暉圖,命名為“山市晴嵐”,並題詩一首:


亂峰空翠晴還溫,山市嵐昏近覺溼。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醉從此不須招。

煙雨碧波,晴空朗翠,昭山自此聲名大震。後代許多文人墨客都筆觸昭山,詠頌此景。元代戲劇家、散曲家馬致遠曾作《壽陽曲》描述“山市晴嵐”之美景。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撼,更用“舉頭渺渺似瑤宮”作比。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更用舉頭們理宮”作比。沿昭山曲折石級小路可通達到昭山禪寺。昭山禪寺始建於唐朝,宋朝時稱昭陽殿,清朝康熙時,陳年詠詩“古殿靈衣肅,春草杜若香”。寺內有玄帝宮、玉皇閣、觀音堂、關聖殿等。歷年香火不絕,每年重九,寺僧備齋4日,邀集捐士前來登高與拜佛。

遊山也罷,參禪也罷,如今的湘潭昭山空氣清新,水質一類,森林覆蓋率遠遠高於湖南全省平均水平,負氧離子含量更是長株潭地區的最高值。這塊綠色氧吧已經成為了長株潭淨化空氣的綠肺。

湘蓮傳說

湘潭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是湖南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在十七世紀就是全國間名的“米市”和“藥都”。而說到湘潭最奢名的城市名片,還是中國湘蓮之鄉”。

湘潭別名“蓮城”,是因為它具有3000多年和蓮歷史,出產的湘蓮(蓮子)非常出名,曾是歷代皇室貢品,其中“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河湖清澈,都為蓮子的生長提供了最好的環境。經過農民的精心料理,這裡生長出的蓮子遠比其他地方產的蓮子更貝特色:粒大、皮薄、肉質潔白,味道甘甜。淨蓮肉含十八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同、安神固精、澗熱平火等功能,被為中國南方“人蔘”。春末荷葉出水,盛夏荷花飄看,秋天則可以摘蓮挖藕,趣味無窮。

在中國,從屈原開始,蓮就被賦予了非同一般的美好品質,迎驕陽而不懼。至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將蓮的人文趣致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湘潭一直弘揚蓮文化,舉辦湘蓮文化節,蓮品蓮已經成為了湘潭張文化名片。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紅色記憶

相傳舜帝南巡到湘潭韶山,見風景優美,遂奏韶樂,引風來儀,百鳥和鳴,又傳“韶氏三女得道於此,有鳳鳥銜天書到,女皆仙去。”韶山因此得名。而中國人真正認識湘潭,認識韶山,還是因為毛主席。

一首“瀏陽問彎過了九道彎,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邊有個湘潭縣,出了個毛主席,領導人民得解放……”唱遍了大江南北,也唱紅了韶山。1893年,毛澤東就出生於湘潭縣的韶山沖(今歸韶山市)一個農民家庭。這裡更是毛澤東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勞動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11年10月,響應辛亥革命,18歲的毛澤東投筆從戎,開始了他轟轟烈烈的革命生涯。至今毛澤東故居、毛氏宗祠、毛澤東紀念館及新建的毛澤東銅像、毛澤東詩詞碑林等都為億萬人敬仰。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2013年是毛主席誕辰120週年,湘潭市旅遊局將舉辦四省九市“紅色之旅”大型自駕車主題宣傳活動,“湘潭旅遊產品推介”全國巡迴展覽、百列火車向韶山主題旅遊活動。

湘潭孕育了多名傑出的政治家、革命家。代偉人毛澤東、著名軍事家彭德懷、黃公路、陳麼、譚政等都生於斯,長於斯,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千古流芳。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白石之家

從湘潭市易俗河直接走107國道前行,大概50分鐘車程後到達了湘潭縣白石鄉,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故居就在白石鄉杏子塢星斗塘。故居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共有7個房間,整個建築由士牆茅頂構成。齊白石1864年1月1日出生於此,並一直在此生活,直至1900年遷居到附近的梅公祠。在故居生活的36年為齊白石奠定了繪畫及日後成才的基礎。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這首《樓上》大就寫於在長沙登樓之時,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詩中雖有離亂之中孤苦無依、四處飄流的傷感,但並末忘記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並對自己無法去為國效力感到無奈和慚愧,可見其憂國優民的情懷至死不渝,詩中的“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足以證明這一點。流魔失所的動亂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報國,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許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滲進每一滴水,最終慢慢流進了湘潭人的血液,才會出現毛澤東、彭德懷、黃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市晴嵐最美昭山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描述瀟湘

有八景相傳為源湘帶的

湖南八處佳勝其中一景

即是湘潭昭山的“山市晴嵐”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昭山,位於湘潭與長沙交界處,離城20公里,傍湘江東岸仄立萬仞,是湘潭市的北大門。據說周昭王南征蠻邦,一直打到這裡,結果掉到山下的深潭裡歿了,因此稱為昭山。至於這深潭就是昭潭,據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水又北經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說起昭潭的來歷,還有一個優美離奇的故事。

遠古時候,洞庭龍君有一次帶著心愛的三公主出巡三湘七澤,路過湘潭,三公主被昭山的風景迷住了,非要在這裡安居不可,老龍君心疼寶貝女兒,只好在昭山腳下修了座水晶宮,這就是昭潭。為了便於回洞庭湖探望,老龍君又將昭潭潭底與洞庭湖湖底修通。神話歸神話,昭潭的景色人卻是真實可見的。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與水,二者相合,本就是幅畫卷,昭山的山水又有不同。人道每逄雨後新晴,或是旭日破曉,紫氣繚繞,嵐煙襲人,雲蒸霞蔚。一峰獨立江邊,秀美如剛出浴的仙子。北宋大書間家米芾來到昭山,看到昭山奇妙的景色,禁不佳讚歎:“旭日破曉、霞光萬丈、煙雨碧波、色彩繽紛、名山大江、美而壯觀”。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米芾趁興作了一副昭山朝暉圖,命名為“山市晴嵐”,並題詩一首:


亂峰空翠晴還溫,山市嵐昏近覺溼。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醉從此不須招。

煙雨碧波,晴空朗翠,昭山自此聲名大震。後代許多文人墨客都筆觸昭山,詠頌此景。元代戲劇家、散曲家馬致遠曾作《壽陽曲》描述“山市晴嵐”之美景。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撼,更用“舉頭渺渺似瑤宮”作比。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更用舉頭們理宮”作比。沿昭山曲折石級小路可通達到昭山禪寺。昭山禪寺始建於唐朝,宋朝時稱昭陽殿,清朝康熙時,陳年詠詩“古殿靈衣肅,春草杜若香”。寺內有玄帝宮、玉皇閣、觀音堂、關聖殿等。歷年香火不絕,每年重九,寺僧備齋4日,邀集捐士前來登高與拜佛。

遊山也罷,參禪也罷,如今的湘潭昭山空氣清新,水質一類,森林覆蓋率遠遠高於湖南全省平均水平,負氧離子含量更是長株潭地區的最高值。這塊綠色氧吧已經成為了長株潭淨化空氣的綠肺。

湘蓮傳說

湘潭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是湖南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在十七世紀就是全國間名的“米市”和“藥都”。而說到湘潭最奢名的城市名片,還是中國湘蓮之鄉”。

湘潭別名“蓮城”,是因為它具有3000多年和蓮歷史,出產的湘蓮(蓮子)非常出名,曾是歷代皇室貢品,其中“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河湖清澈,都為蓮子的生長提供了最好的環境。經過農民的精心料理,這裡生長出的蓮子遠比其他地方產的蓮子更貝特色:粒大、皮薄、肉質潔白,味道甘甜。淨蓮肉含十八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同、安神固精、澗熱平火等功能,被為中國南方“人蔘”。春末荷葉出水,盛夏荷花飄看,秋天則可以摘蓮挖藕,趣味無窮。

在中國,從屈原開始,蓮就被賦予了非同一般的美好品質,迎驕陽而不懼。至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將蓮的人文趣致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湘潭一直弘揚蓮文化,舉辦湘蓮文化節,蓮品蓮已經成為了湘潭張文化名片。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紅色記憶

相傳舜帝南巡到湘潭韶山,見風景優美,遂奏韶樂,引風來儀,百鳥和鳴,又傳“韶氏三女得道於此,有鳳鳥銜天書到,女皆仙去。”韶山因此得名。而中國人真正認識湘潭,認識韶山,還是因為毛主席。

一首“瀏陽問彎過了九道彎,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邊有個湘潭縣,出了個毛主席,領導人民得解放……”唱遍了大江南北,也唱紅了韶山。1893年,毛澤東就出生於湘潭縣的韶山沖(今歸韶山市)一個農民家庭。這裡更是毛澤東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勞動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11年10月,響應辛亥革命,18歲的毛澤東投筆從戎,開始了他轟轟烈烈的革命生涯。至今毛澤東故居、毛氏宗祠、毛澤東紀念館及新建的毛澤東銅像、毛澤東詩詞碑林等都為億萬人敬仰。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2013年是毛主席誕辰120週年,湘潭市旅遊局將舉辦四省九市“紅色之旅”大型自駕車主題宣傳活動,“湘潭旅遊產品推介”全國巡迴展覽、百列火車向韶山主題旅遊活動。

湘潭孕育了多名傑出的政治家、革命家。代偉人毛澤東、著名軍事家彭德懷、黃公路、陳麼、譚政等都生於斯,長於斯,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千古流芳。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白石之家

從湘潭市易俗河直接走107國道前行,大概50分鐘車程後到達了湘潭縣白石鄉,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故居就在白石鄉杏子塢星斗塘。故居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共有7個房間,整個建築由士牆茅頂構成。齊白石1864年1月1日出生於此,並一直在此生活,直至1900年遷居到附近的梅公祠。在故居生活的36年為齊白石奠定了繪畫及日後成才的基礎。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齊白石擅回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尤其是所作魚蝦蟲蟹,天題橫生。除此之外,湘潭市齊白石紀念館、白石公園皆為紀念這位藝術家而建。

現在,湘洹旅遊景區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塊:以留山為代表,以彭德懷紀念館為主要組成部分的紅色旅遊;以湖南水府旅遊區為代表,以湘潭農博園和昭山風最名勝區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綠色山水旅遊;以齊白石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旅遊。同時,湘潭已正式啟動全國“智慧旅遊”試點工作,建設並完善湘潭智慧旅遊政務平臺和商務平臺系統,與湘潭“智慧城市”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實現湘潭旅遊信息化、科技化湘潭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幹百年的歷史沉澱已經造就了別具特色的旅遊體系,湘楚多姿道不盡,唯有來湘潭親自拾取、品味。

編輯 | 實習生唐倩 十六

撰文 l 劉貝溪

圖片 | 部分由湘潭市旅遊局提供

出品 | 今日旅行新媒體中心

洽談 | [email protected]

QQ | 28520084

"

2200年前的漢代,湘潭市境內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從此,這座城市有跡可循。湘潭發祥於唐天寶八年,盛唐時,境內農耕、水利均有長足發展,至明清時期作為一個商貿重鎮,曾被稱為“中國內地商埠之巨者”盛極一時。

田園俊秀,山川相趣,湘潭本就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地方。唐代的湘潭,雖不及中原繁華,但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大批著名的文人墨客或興之所至、或貶官廢黜於此,將本就豐盈的山水,形諸筆端,留下了許多不朽詩篇。

正因為一代代文人的傳誦

詩歌等多種形式的文學

成為湘潭本土文化的一項重要內容

本期,《跟著唐詩宋詞遊湖南》專欄來到湘潭

覽其物華風貌,品其人文歷史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閒趣安樂湘之春

與秋天帶來的感傷情緒不同

春天總是像一幀浸染著生命之色的畫布

美好,充滿希望

南方的春天,綿長溫軟,芳草萋萋,柳絮紛飛

那是一種難以言傳的美

唐代詩人們卻能用最細膩的筆觸指點春天

一幅幅曼妙盎然的春景圖躍然紙上

綠水暖青萍,湘潭萬里春。

瓦樽迎海客,銅鼓賽江神。

避雨鬆楓岸,看雲楊柳津。

長安一杯酒,座上有歸人。

沒有紅牆綠瓦的濃墨重彩,春日的湘潭何其素淨!晚唐著名詩人許渾在《送客南歸有懷》中將湘潭的自然風物描繪得淋漓盡致。許渾一生追尋曠逸閒適,湘潭的物華風貌很能引起他對山水的審美共鳴。綠水、青萍、瓦樽、銅鼓……雅而極具當地特色,清風徐吹,柳條搖曳生姿,把入帶到這片恬靜的南國之地,與許渾共享清青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詩歌中“避雨”一詞,道出了湘潭春天一個顯者的特點—多雨。湘潭位於北緯28度附近,屈中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降水量十分充沛。春天的湘潭雨量充足,雨水滋潤了土地,更為城市增添一份浪漫。

命運多舛大唐興寺

穿梭於湘潭的街徜巷弄

時不時有孩童傳來一段當地順口溜

“我在街上全無事,筷子巷過身唐興寺

石獅對兩邊分,起個寶塔在其中

塔內藏有無價寶,抬頭望見石嘴堖。”

說的是湘潭座幹年古剎“唐興寺”

唐興寺在晉朝時名喚石頭寺

唐朝改名唐興寺

究其緣由

一個鮮活而悲憤的故事便鋪陳開來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公元655年(唐永徽六年),唐高宗執意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當時長孫無忌、李績、褚遂良等人力勸高宗,更以妲己褒姒比喻武則天,指其禍國殃民。唐高宗非但不聽群臣奏議,褚遂良更因帶頭反對得罪了武氏,武氏遂進讒言,貶褚遂良為州都,示儆群臣。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永徽六年十月,高宗正式冊封武昭儀為皇后,是時,褚遂良已往潭州。有一天,心情十分沉重的褚遂良來到潭州轄境的陶公山石頭寺,見寺廟規模宏偉,蒼松翠柏,鬱鬱蔥蔥,生機盎然。他覽物生情,憂國憂民,悲憤交加,心痛不已。他認為立野心勃的武則天為後,唐必衰敗,於是奮筆寫下“大唐興寺”四字,隱示著匡扶大唐之意。這便是“唐興寺”寺名的由來。

褚遂良是唐代大書法家,當時杜甫的《發潭州》就有“褚公書絕倫”一句來稱頌“大唐興寺”四宇的剛柔並濟。此外,唐明諸多名家都對唐興寺有感,留下了佳話名篇。劉再錫時任明州司馬,應名僧智儼之徒圓皈所求,在常德作《智儼石塔銘》:“……長沙潭西逾五里,陶侃故居石頭寺,門前一帶湘江水,吁嗟律席之名兮,與湘流而不已。”並在智儼逝世時專門寫下了《唐故衡嶽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成通十一年晚唐詩人杜荀鶴開始了他艱辛的遊宦干謁生涯。鹹通十三年下半年,他第一次遊湘。杜荀鶴來到唐興寺,鬱郁不得志的他賦《霽後登唐興寺水閣》表達自己世疾俗的心情。詩云:

一雨三秋色,蕭條古剎間。

無端登水閣,有處似家山。

白日生新事,何人得暫閒。

將知老僧意,未必戀鬆關。

直到清光緒十三年四月間,唐興寺被匪徒搶劫一空,僧眾星散,從此廢圮。民國6年9月,湖南陸軍第二師第二旅第五團團長張家瑞把炮隊駐紮在唐興寺,唐興寺便成了軍營。新中國成立後,改作唐興寺小學。幾番風雨使寺廟建築被毀,現在只剩“大唐興寺”石額存放在湘潭市博物館。唯有與之相依的望衡亭還堅守原地,見證著歲月變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悲世濟世初不改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有趣的是古時候的文人常常

窮亦心思兼濟天下或借物

或借景總有一個地方

足以安放他們心憂天下的情懷湘潭

或許能擔此重任有美最於斯

欣賞之餘卻常常能引起文人多愁善感的情緒韋迢就在《早發湘潭寄社員外院長》中抒感傷情懷:

北風昨衣雨,江上早來涼。

楚柚千峰碧,湘潭一葉黃。

故人湖外客,自首尚為郎。

相憶無南雁,何時有報章。

韋迢,唐朝京兆人,為都官郎,歷嶺南節度行軍司馬,卒贈同州刺史。韋迢素與杜甫友善,二人之間也常作詩互贈。這首《早發湘寄杜員外院長》就是韋迢飄落南方之時送給杜甫的詩,以寄愁腸。仙境一般的山水田園,固然有詩意,卻不足以讓詩人沉迷,因為他的心遠在塵世之中,為情牽絆。在他的筆下,淡淡的旅愁與湘潭悽迷的景色融為一體,給人們一種儒士情懷。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而這種情懷,怡恰是在適貶之風盛行的唐朝,文人墨士最常有的,其中當首推杜甫。

天地空搔首、頻抽白玉簪

皇輿三極北,身事五湖南。

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棉。

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油潭。

這是杜甫去世前一年漂泊湖南時所作,儘管自救不瑕,但他仍沒忘記國家。

大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離開夔州東下江陵,但江隨的親友並末給他什麼幫助,處處受到冷遇。無奈之下,只得再南下公安、岳陽,去投奔潭州(治所在今長沙市)刺史韋之俊。孰知韋又於大曆四年病故。從此,柱甫就漂泊在潭州到岳陽的船上,直到一年後病故。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這首《樓上》大就寫於在長沙登樓之時,而他行的目的地就是湘遭。詩中雖有離亂之中孤苦無依、四處飄流的傷感,但並末忘記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並對自己無法去為國效力感到無奈和慚愧,可見其憂國優民的情懷至死不渝,詩中的“戀闕勞肝肺,論材愧杞楠”足以證明這一點。流魔失所的動亂中,一身尚不能自敦,更何能報國,也只有老死湖南而已。

或許正是這種“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情操融入了湘潭每一寸土地、滲進每一滴水,最終慢慢流進了湘潭人的血液,才會出現毛澤東、彭德懷、黃公暗等一大批仁人志士。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市晴嵐最美昭山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描述瀟湘

有八景相傳為源湘帶的

湖南八處佳勝其中一景

即是湘潭昭山的“山市晴嵐”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昭山,位於湘潭與長沙交界處,離城20公里,傍湘江東岸仄立萬仞,是湘潭市的北大門。據說周昭王南征蠻邦,一直打到這裡,結果掉到山下的深潭裡歿了,因此稱為昭山。至於這深潭就是昭潭,據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記載:“水又北經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說起昭潭的來歷,還有一個優美離奇的故事。

遠古時候,洞庭龍君有一次帶著心愛的三公主出巡三湘七澤,路過湘潭,三公主被昭山的風景迷住了,非要在這裡安居不可,老龍君心疼寶貝女兒,只好在昭山腳下修了座水晶宮,這就是昭潭。為了便於回洞庭湖探望,老龍君又將昭潭潭底與洞庭湖湖底修通。神話歸神話,昭潭的景色人卻是真實可見的。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山與水,二者相合,本就是幅畫卷,昭山的山水又有不同。人道每逄雨後新晴,或是旭日破曉,紫氣繚繞,嵐煙襲人,雲蒸霞蔚。一峰獨立江邊,秀美如剛出浴的仙子。北宋大書間家米芾來到昭山,看到昭山奇妙的景色,禁不佳讚歎:“旭日破曉、霞光萬丈、煙雨碧波、色彩繽紛、名山大江、美而壯觀”。抑制不住內心的欣喜,米芾趁興作了一副昭山朝暉圖,命名為“山市晴嵐”,並題詩一首:


亂峰空翠晴還溫,山市嵐昏近覺溼。

正值微寒堪索醉,酒醉從此不須招。

煙雨碧波,晴空朗翠,昭山自此聲名大震。後代許多文人墨客都筆觸昭山,詠頌此景。元代戲劇家、散曲家馬致遠曾作《壽陽曲》描述“山市晴嵐”之美景。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霽。四圍山一竿殘照裡,錦屏風又添鋪翠。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撼,更用“舉頭渺渺似瑤宮”作比。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至於明代,詩人周九煙有感於昭山獨特的風貌,不禁為其震更用舉頭們理宮”作比。沿昭山曲折石級小路可通達到昭山禪寺。昭山禪寺始建於唐朝,宋朝時稱昭陽殿,清朝康熙時,陳年詠詩“古殿靈衣肅,春草杜若香”。寺內有玄帝宮、玉皇閣、觀音堂、關聖殿等。歷年香火不絕,每年重九,寺僧備齋4日,邀集捐士前來登高與拜佛。

遊山也罷,參禪也罷,如今的湘潭昭山空氣清新,水質一類,森林覆蓋率遠遠高於湖南全省平均水平,負氧離子含量更是長株潭地區的最高值。這塊綠色氧吧已經成為了長株潭淨化空氣的綠肺。

湘蓮傳說

湘潭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是湖南重要的商業中心,早在十七世紀就是全國間名的“米市”和“藥都”。而說到湘潭最奢名的城市名片,還是中國湘蓮之鄉”。

湘潭別名“蓮城”,是因為它具有3000多年和蓮歷史,出產的湘蓮(蓮子)非常出名,曾是歷代皇室貢品,其中“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中珍品。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氣候溫和,土地肥沃,河湖清澈,都為蓮子的生長提供了最好的環境。經過農民的精心料理,這裡生長出的蓮子遠比其他地方產的蓮子更貝特色:粒大、皮薄、肉質潔白,味道甘甜。淨蓮肉含十八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同、安神固精、澗熱平火等功能,被為中國南方“人蔘”。春末荷葉出水,盛夏荷花飄看,秋天則可以摘蓮挖藕,趣味無窮。

在中國,從屈原開始,蓮就被賦予了非同一般的美好品質,迎驕陽而不懼。至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將蓮的人文趣致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湘潭一直弘揚蓮文化,舉辦湘蓮文化節,蓮品蓮已經成為了湘潭張文化名片。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紅色記憶

相傳舜帝南巡到湘潭韶山,見風景優美,遂奏韶樂,引風來儀,百鳥和鳴,又傳“韶氏三女得道於此,有鳳鳥銜天書到,女皆仙去。”韶山因此得名。而中國人真正認識湘潭,認識韶山,還是因為毛主席。

一首“瀏陽問彎過了九道彎,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邊有個湘潭縣,出了個毛主席,領導人民得解放……”唱遍了大江南北,也唱紅了韶山。1893年,毛澤東就出生於湘潭縣的韶山沖(今歸韶山市)一個農民家庭。這裡更是毛澤東青少年時期生活、學習、勞動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1911年10月,響應辛亥革命,18歲的毛澤東投筆從戎,開始了他轟轟烈烈的革命生涯。至今毛澤東故居、毛氏宗祠、毛澤東紀念館及新建的毛澤東銅像、毛澤東詩詞碑林等都為億萬人敬仰。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2013年是毛主席誕辰120週年,湘潭市旅遊局將舉辦四省九市“紅色之旅”大型自駕車主題宣傳活動,“湘潭旅遊產品推介”全國巡迴展覽、百列火車向韶山主題旅遊活動。

湘潭孕育了多名傑出的政治家、革命家。代偉人毛澤東、著名軍事家彭德懷、黃公路、陳麼、譚政等都生於斯,長於斯,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千古流芳。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白石之家

從湘潭市易俗河直接走107國道前行,大概50分鐘車程後到達了湘潭縣白石鄉,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的故居就在白石鄉杏子塢星斗塘。故居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共有7個房間,整個建築由士牆茅頂構成。齊白石1864年1月1日出生於此,並一直在此生活,直至1900年遷居到附近的梅公祠。在故居生活的36年為齊白石奠定了繪畫及日後成才的基礎。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齊白石擅回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豔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朴實。尤其是所作魚蝦蟲蟹,天題橫生。除此之外,湘潭市齊白石紀念館、白石公園皆為紀念這位藝術家而建。

現在,湘洹旅遊景區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塊:以留山為代表,以彭德懷紀念館為主要組成部分的紅色旅遊;以湖南水府旅遊區為代表,以湘潭農博園和昭山風最名勝區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綠色山水旅遊;以齊白石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旅遊。同時,湘潭已正式啟動全國“智慧旅遊”試點工作,建設並完善湘潭智慧旅遊政務平臺和商務平臺系統,與湘潭“智慧城市”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實現湘潭旅遊信息化、科技化湘潭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幹百年的歷史沉澱已經造就了別具特色的旅遊體系,湘楚多姿道不盡,唯有來湘潭親自拾取、品味。

編輯 | 實習生唐倩 十六

撰文 l 劉貝溪

圖片 | 部分由湘潭市旅遊局提供

出品 | 今日旅行新媒體中心

洽談 | [email protected]

QQ | 28520084

發祥於唐代的湘潭,原來是個商埠盛地!千百年來,唐詩中流淌了太多對它的讚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