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江新區概況

湖南湘江新區,位於長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嶽麓區、望城區和寧鄉縣部分區域,覆蓋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國家級園區,面積490平方公里。2015年5月24日,湖南湘江新區掛牌,正式拉開建設大幕。

湖南湘江新區概況

湘江新區位於長沙市湘江西岸,包括嶽麓區、望城區和寧鄉縣部分區域,核心區域為嶽麓區嶽麓街道等15個街道、望城區喻家坡街道等8個街道以及寧鄉縣金洲鎮,覆蓋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3個國家級園區,面積490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8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970億元,財政總收入167億元,工業增加值2110億元。

大河西先導區總用地1200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規模420平方公里,生態景觀綠地198平方公里,農用地495平方公里,水體面積佔87平方公里。

核心區用地範圍為湘江以西,黃橋大道以東,北至黃金大道與嶽麓區區界,南至含浦鎮與坪塘,包括嶽麓區、含浦鎮、坪塘鎮、雷鋒鎮的用地範圍。用地面積總計416平方公里,嶽麓區(139.07平方公里)、雷鋒鎮(62.2平方公里)、含浦鎮(87.82平方公里)、坪塘鎮(112平方公里)、高新區華龍金南村(15.11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212平方公里。

起步區範圍包括繞城線以西、黃橋大道以東、靳江河以北,北邊以高新區拓展區為界(華龍村、金南村北界)的用地範圍。用地面積為124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面積為72平方公里。

戰略定位

戰略定位為“三區一高地”,即高端製造研發轉化基地和創新創意產業聚集區,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的新型城鎮化示範區,中國“兩型”社會建設引領區,長江經濟帶內陸開放高地。總體格局為湘江西岸現代服務業走廊、自主創新引領基地等“兩走廊、五基地”。

戰略目標

力爭到2020年把湘江新區(原大河西先導區)建設成為“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的示範區(區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躋身於全國省會城市先進行列)、高新產業的集聚區(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4000億元以上)、城鄉統籌的樣板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60000元和40000元以上)、生態宜居的新城區(建成區面積達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萬人左右)、支撐發展的增長極(先導區核心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300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300億元)。

發展定位

職能定位: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先導突破區,長株潭城市群戰略整合核心承載區,長沙市提升主體功能區。

產業定位:湖南省產業先行先試區,長株潭產業轉型示範引領區,長沙市高新產業核心集聚區。

生態定位:全國知名的生態文明區域,資源節約的循環集約新區,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標杆。

城鎮定位:城鄉統籌發展的區域城市,新型增長模式的城鎮典範,環境友好的山水宜居新城。

建設步驟

第一步,起步階段(2008—2012年),核心區骨架基本拉開,起步區主體功能區基本形成;第二步,快速發展階段(2013—2020年),綜合實力全面提升,核心區主體功能區基本形成;第三步,成熟發展階段(2021—203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帶動輻射能力顯著增強,先導區基本建成。

建設重點

方案中突出了推進產業建設、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示範區建設等四大建設。

產業建設:以金洲大道為軸心,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體,以金洲開發區和望城經濟開發區為兩翼,以科研院校為依託,大力發展高新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全力建設信息產業基地、新材料產業基地、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先進製造產業基地、生物產業基地、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基地、現代農業產業基地、承接產業轉移基地等產業基地,力爭到2020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000億元

基礎設施建設:力爭三年內投入300—500億元,著力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健全水、電、氣、信等基礎設施。重點規劃建設好京珠高速長潭西線、楓林路以及雷鋒大道拓改工程、瀟湘大道南北拓改工程、城市交通環互通工程、公共交通網絡、城市軌道交通、跨江通道等工程。三年內在起步區和核心區重點建設“六縱八橫”14條主幹道和52條次幹道,總長約270公里,總投資約285億元,達到到2010年底實現“拉開道路框架,形成承載功能,拓展產業優勢,展現新區雛形”道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的目標。

生態建設:三年內完成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周邊生態環境、坪塘老工業環境汙染和靳江河、龍王港等流域水資源環境的綜合治理,開展溼地、綠地、林地生態環境資源補償和農村環保自治模式試點,加強環保輔助設施建設。

示範區建設:用3-5年時間,以湘江西岸為紐帶,將嶽麓山風景名勝區、濱江新城、梅溪湖、洋湖垸溼地公園等打造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城市時尚空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