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

《本經》雲:“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又云:“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視之。”此皆古人遣藥配方之大法,幾千年來為醫家之所重視。

蓋藥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發揮其性能,使其有利於病情,除選擇適當之單味藥物外,還必須配偶相關作用之藥物,使其相互制約,相輔相成,適應病情,提高療效,此乃醫師之良者。

餘在數十年臨床摸索中,結合前人固有經驗,提出以下藥物配偶運用心得,分別論述於下。


人蔘配蘇木

"

《本經》雲:“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又云:“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視之。”此皆古人遣藥配方之大法,幾千年來為醫家之所重視。

蓋藥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發揮其性能,使其有利於病情,除選擇適當之單味藥物外,還必須配偶相關作用之藥物,使其相互制約,相輔相成,適應病情,提高療效,此乃醫師之良者。

餘在數十年臨床摸索中,結合前人固有經驗,提出以下藥物配偶運用心得,分別論述於下。


人蔘配蘇木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人蔘補氣,眾所周知。凡一切氣虛、陽氣虛脫為必不可少之要藥。然臨床常見氣虛而兼有血瘀證者不少,蓋氣為血帥,氣虛則血液循環不暢,形成血液瘀滯之候,此乃虛中挾實之證。

當此之時,徒補其氣而不顧其瘀,非其治也。如產後氣虛,喘息而面青黑者,為氣虛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參蘇飲(即人蔘與蘇木二味)為急救之劑。

餘承此法,用於冠心病之氣虛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劑。

蓋冠心病患者,多為年老氣虛之體,而出現胸悶、胸痛、舌質瘀紫等症。用人蔘配偶蘇木益氣行瘀,雙管齊下,乃為對證之治。如無人蔘,用太子參加大劑量亦可生效。


蘇木配降香

蘇木出自古蘇方國,故亦名蘇方木;降香主產於印度,均為晉唐以後南方進口藥材。二者均為木類,色赤微有香氣,能入血分,行氣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黃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脈血流量、心跳振幅顯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對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對肝鬱血滯、胃痛挾瘀,以及婦科血瘀氣滯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香附配鬱金

"

《本經》雲:“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又云:“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視之。”此皆古人遣藥配方之大法,幾千年來為醫家之所重視。

蓋藥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發揮其性能,使其有利於病情,除選擇適當之單味藥物外,還必須配偶相關作用之藥物,使其相互制約,相輔相成,適應病情,提高療效,此乃醫師之良者。

餘在數十年臨床摸索中,結合前人固有經驗,提出以下藥物配偶運用心得,分別論述於下。


人蔘配蘇木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人蔘補氣,眾所周知。凡一切氣虛、陽氣虛脫為必不可少之要藥。然臨床常見氣虛而兼有血瘀證者不少,蓋氣為血帥,氣虛則血液循環不暢,形成血液瘀滯之候,此乃虛中挾實之證。

當此之時,徒補其氣而不顧其瘀,非其治也。如產後氣虛,喘息而面青黑者,為氣虛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參蘇飲(即人蔘與蘇木二味)為急救之劑。

餘承此法,用於冠心病之氣虛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劑。

蓋冠心病患者,多為年老氣虛之體,而出現胸悶、胸痛、舌質瘀紫等症。用人蔘配偶蘇木益氣行瘀,雙管齊下,乃為對證之治。如無人蔘,用太子參加大劑量亦可生效。


蘇木配降香

蘇木出自古蘇方國,故亦名蘇方木;降香主產於印度,均為晉唐以後南方進口藥材。二者均為木類,色赤微有香氣,能入血分,行氣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黃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脈血流量、心跳振幅顯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對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對肝鬱血滯、胃痛挾瘀,以及婦科血瘀氣滯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香附配鬱金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經,行血中之氣,為調氣解鬱之要藥。然香附行氣有餘,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鬱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氣開鬱以為助,則作用更為顯著。

蓋香附行氣以活血,鬱金則活血以行氣,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大能舒肝解鬱,活血理氣。

餘常用於肝病、胃病、脅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婦科血氣諸病,均有良效。


烏藥配白芍

李時珍曰:“烏藥辛溫香竄,能散諸氣,故《惠民和劑局方》治中風中氣諸證用烏藥順氣散者,先疏其氣,氣順則風散也。”由此可知,烏藥辛溫散氣行氣,為氣鬱結滯者必不可之品。

然辛溫香竄,多用久用則易耗真氣,必得白芍之苦平酸涼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溫,香而不竄,物盡其利。

且白芍能入血分,通順血脈,平肝緩中,與烏藥之走氣分達到相輔相成之作用。

餘常將二味同用治療脅痛、胃脘疼痛,屢建良效,幾為胃病必用之配偶良劑。

澤瀉配澤蘭

"

《本經》雲:“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又云:“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視之。”此皆古人遣藥配方之大法,幾千年來為醫家之所重視。

蓋藥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發揮其性能,使其有利於病情,除選擇適當之單味藥物外,還必須配偶相關作用之藥物,使其相互制約,相輔相成,適應病情,提高療效,此乃醫師之良者。

餘在數十年臨床摸索中,結合前人固有經驗,提出以下藥物配偶運用心得,分別論述於下。


人蔘配蘇木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人蔘補氣,眾所周知。凡一切氣虛、陽氣虛脫為必不可少之要藥。然臨床常見氣虛而兼有血瘀證者不少,蓋氣為血帥,氣虛則血液循環不暢,形成血液瘀滯之候,此乃虛中挾實之證。

當此之時,徒補其氣而不顧其瘀,非其治也。如產後氣虛,喘息而面青黑者,為氣虛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參蘇飲(即人蔘與蘇木二味)為急救之劑。

餘承此法,用於冠心病之氣虛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劑。

蓋冠心病患者,多為年老氣虛之體,而出現胸悶、胸痛、舌質瘀紫等症。用人蔘配偶蘇木益氣行瘀,雙管齊下,乃為對證之治。如無人蔘,用太子參加大劑量亦可生效。


蘇木配降香

蘇木出自古蘇方國,故亦名蘇方木;降香主產於印度,均為晉唐以後南方進口藥材。二者均為木類,色赤微有香氣,能入血分,行氣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黃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脈血流量、心跳振幅顯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對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對肝鬱血滯、胃痛挾瘀,以及婦科血瘀氣滯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香附配鬱金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經,行血中之氣,為調氣解鬱之要藥。然香附行氣有餘,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鬱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氣開鬱以為助,則作用更為顯著。

蓋香附行氣以活血,鬱金則活血以行氣,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大能舒肝解鬱,活血理氣。

餘常用於肝病、胃病、脅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婦科血氣諸病,均有良效。


烏藥配白芍

李時珍曰:“烏藥辛溫香竄,能散諸氣,故《惠民和劑局方》治中風中氣諸證用烏藥順氣散者,先疏其氣,氣順則風散也。”由此可知,烏藥辛溫散氣行氣,為氣鬱結滯者必不可之品。

然辛溫香竄,多用久用則易耗真氣,必得白芍之苦平酸涼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溫,香而不竄,物盡其利。

且白芍能入血分,通順血脈,平肝緩中,與烏藥之走氣分達到相輔相成之作用。

餘常將二味同用治療脅痛、胃脘疼痛,屢建良效,幾為胃病必用之配偶良劑。

澤瀉配澤蘭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澤瀉性味甘平,張元素謂其“入腎經,去陽水,養新水,利小便,消腫脹,滲洩止渴。”本品總以淡滲利水,專走氣分以為功。

澤蘭氣香而溫,李時珍謂其“專走血分,故能治水腫,消癰毒,破瘀血,消癥瘕,而為婦人要藥”。可見《本經》謂澤蘭能治“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間水”者,主要是以血瘀停滯,阻礙氣化而為水腫臌脹。

今以澤蘭專入血分,化瘀以行水,配合澤瀉之專入氣分,滲溼以行水,二者一氣一血,相輔相成,共奏化瘀行水之功。

餘每於肝硬化之腹脹,或腎病綜合徵之腹脹而兼浮腫者,往往用澤瀉配偶澤蘭投服,收到良效。


防己配牛膝

防己辛苦大寒,善走下行,長於除溼通竅,通利二便,為治下焦溼熱要藥。

牛膝苦酸性平,為足厥陰、少陰之藥,性亦善下行。《本經》謂其“主治寒溼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五淋,墮胎”,不外取其下行通補肝腎,和脈絡,強筋骨之功效。

因此,本品與防己配偶,大能清理下焦溼熱,通利筋骨痺痛。凡一切下肢因溼熱血瘀氣滯而致之關節不利,拘攣痺痛等證,均為必用之品。

且由其二者性兼苦寒,善於下行,凡高血壓所致之肝火上炎,頭暈頭痛目眩等症,每予重用,可收良效。


當歸配茴香

"

《本經》雲:“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又云:“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視之。”此皆古人遣藥配方之大法,幾千年來為醫家之所重視。

蓋藥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發揮其性能,使其有利於病情,除選擇適當之單味藥物外,還必須配偶相關作用之藥物,使其相互制約,相輔相成,適應病情,提高療效,此乃醫師之良者。

餘在數十年臨床摸索中,結合前人固有經驗,提出以下藥物配偶運用心得,分別論述於下。


人蔘配蘇木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人蔘補氣,眾所周知。凡一切氣虛、陽氣虛脫為必不可少之要藥。然臨床常見氣虛而兼有血瘀證者不少,蓋氣為血帥,氣虛則血液循環不暢,形成血液瘀滯之候,此乃虛中挾實之證。

當此之時,徒補其氣而不顧其瘀,非其治也。如產後氣虛,喘息而面青黑者,為氣虛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參蘇飲(即人蔘與蘇木二味)為急救之劑。

餘承此法,用於冠心病之氣虛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劑。

蓋冠心病患者,多為年老氣虛之體,而出現胸悶、胸痛、舌質瘀紫等症。用人蔘配偶蘇木益氣行瘀,雙管齊下,乃為對證之治。如無人蔘,用太子參加大劑量亦可生效。


蘇木配降香

蘇木出自古蘇方國,故亦名蘇方木;降香主產於印度,均為晉唐以後南方進口藥材。二者均為木類,色赤微有香氣,能入血分,行氣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黃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脈血流量、心跳振幅顯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對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對肝鬱血滯、胃痛挾瘀,以及婦科血瘀氣滯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香附配鬱金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經,行血中之氣,為調氣解鬱之要藥。然香附行氣有餘,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鬱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氣開鬱以為助,則作用更為顯著。

蓋香附行氣以活血,鬱金則活血以行氣,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大能舒肝解鬱,活血理氣。

餘常用於肝病、胃病、脅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婦科血氣諸病,均有良效。


烏藥配白芍

李時珍曰:“烏藥辛溫香竄,能散諸氣,故《惠民和劑局方》治中風中氣諸證用烏藥順氣散者,先疏其氣,氣順則風散也。”由此可知,烏藥辛溫散氣行氣,為氣鬱結滯者必不可之品。

然辛溫香竄,多用久用則易耗真氣,必得白芍之苦平酸涼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溫,香而不竄,物盡其利。

且白芍能入血分,通順血脈,平肝緩中,與烏藥之走氣分達到相輔相成之作用。

餘常將二味同用治療脅痛、胃脘疼痛,屢建良效,幾為胃病必用之配偶良劑。

澤瀉配澤蘭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澤瀉性味甘平,張元素謂其“入腎經,去陽水,養新水,利小便,消腫脹,滲洩止渴。”本品總以淡滲利水,專走氣分以為功。

澤蘭氣香而溫,李時珍謂其“專走血分,故能治水腫,消癰毒,破瘀血,消癥瘕,而為婦人要藥”。可見《本經》謂澤蘭能治“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間水”者,主要是以血瘀停滯,阻礙氣化而為水腫臌脹。

今以澤蘭專入血分,化瘀以行水,配合澤瀉之專入氣分,滲溼以行水,二者一氣一血,相輔相成,共奏化瘀行水之功。

餘每於肝硬化之腹脹,或腎病綜合徵之腹脹而兼浮腫者,往往用澤瀉配偶澤蘭投服,收到良效。


防己配牛膝

防己辛苦大寒,善走下行,長於除溼通竅,通利二便,為治下焦溼熱要藥。

牛膝苦酸性平,為足厥陰、少陰之藥,性亦善下行。《本經》謂其“主治寒溼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五淋,墮胎”,不外取其下行通補肝腎,和脈絡,強筋骨之功效。

因此,本品與防己配偶,大能清理下焦溼熱,通利筋骨痺痛。凡一切下肢因溼熱血瘀氣滯而致之關節不利,拘攣痺痛等證,均為必用之品。

且由其二者性兼苦寒,善於下行,凡高血壓所致之肝火上炎,頭暈頭痛目眩等症,每予重用,可收良效。


當歸配茴香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當歸辛甘而溫,養血活血,為婦科要藥,凡胎產經帶門中多有用之。

茴香辛香而溫,暖丹田,補命門,開胃調中。

餘用二味配偶治療下焦虛寒而引起之少腹疼痛,經帶而見少腹隱痛,以及小腸疝氣,久瀉腹痛諸證,屢見良效。

茴香有大小之分,大茴如麥粒,小茴如粟米,亦名蒔蘿,性與大茴相仿,但不堪久用。八角茴香為茴香之另一種,今人稱八角茴為大茴香者非也。


杏仁配桃仁

杏仁甘溫,專入肺經氣分,功能散寒治咳除喘。桃仁甘平,專走血分,功能活血祛瘀,洩熱潤燥。

故李杲雲:“杏仁下喘,治氣也;桃仁療狂,治血也。”二者配用一氣一血,相輔相成,合奏利氣治血之功。

餘每於肺經痰瘀阻滯之支氣管擴張、肺部感染、大葉性肺炎、肺膿瘍等證,取其二者兼用,達到氣血兩利之作用。且桃仁具有生髮之氣,祛瘀而能生新,為祛瘀中之良藥,對肺經之血瘀氣阻者可以常服而不為害。


瓜萎配貝母

"

《本經》雲:“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又云:“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視之。”此皆古人遣藥配方之大法,幾千年來為醫家之所重視。

蓋藥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發揮其性能,使其有利於病情,除選擇適當之單味藥物外,還必須配偶相關作用之藥物,使其相互制約,相輔相成,適應病情,提高療效,此乃醫師之良者。

餘在數十年臨床摸索中,結合前人固有經驗,提出以下藥物配偶運用心得,分別論述於下。


人蔘配蘇木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人蔘補氣,眾所周知。凡一切氣虛、陽氣虛脫為必不可少之要藥。然臨床常見氣虛而兼有血瘀證者不少,蓋氣為血帥,氣虛則血液循環不暢,形成血液瘀滯之候,此乃虛中挾實之證。

當此之時,徒補其氣而不顧其瘀,非其治也。如產後氣虛,喘息而面青黑者,為氣虛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參蘇飲(即人蔘與蘇木二味)為急救之劑。

餘承此法,用於冠心病之氣虛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劑。

蓋冠心病患者,多為年老氣虛之體,而出現胸悶、胸痛、舌質瘀紫等症。用人蔘配偶蘇木益氣行瘀,雙管齊下,乃為對證之治。如無人蔘,用太子參加大劑量亦可生效。


蘇木配降香

蘇木出自古蘇方國,故亦名蘇方木;降香主產於印度,均為晉唐以後南方進口藥材。二者均為木類,色赤微有香氣,能入血分,行氣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黃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脈血流量、心跳振幅顯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對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對肝鬱血滯、胃痛挾瘀,以及婦科血瘀氣滯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香附配鬱金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經,行血中之氣,為調氣解鬱之要藥。然香附行氣有餘,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鬱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氣開鬱以為助,則作用更為顯著。

蓋香附行氣以活血,鬱金則活血以行氣,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大能舒肝解鬱,活血理氣。

餘常用於肝病、胃病、脅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婦科血氣諸病,均有良效。


烏藥配白芍

李時珍曰:“烏藥辛溫香竄,能散諸氣,故《惠民和劑局方》治中風中氣諸證用烏藥順氣散者,先疏其氣,氣順則風散也。”由此可知,烏藥辛溫散氣行氣,為氣鬱結滯者必不可之品。

然辛溫香竄,多用久用則易耗真氣,必得白芍之苦平酸涼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溫,香而不竄,物盡其利。

且白芍能入血分,通順血脈,平肝緩中,與烏藥之走氣分達到相輔相成之作用。

餘常將二味同用治療脅痛、胃脘疼痛,屢建良效,幾為胃病必用之配偶良劑。

澤瀉配澤蘭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澤瀉性味甘平,張元素謂其“入腎經,去陽水,養新水,利小便,消腫脹,滲洩止渴。”本品總以淡滲利水,專走氣分以為功。

澤蘭氣香而溫,李時珍謂其“專走血分,故能治水腫,消癰毒,破瘀血,消癥瘕,而為婦人要藥”。可見《本經》謂澤蘭能治“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間水”者,主要是以血瘀停滯,阻礙氣化而為水腫臌脹。

今以澤蘭專入血分,化瘀以行水,配合澤瀉之專入氣分,滲溼以行水,二者一氣一血,相輔相成,共奏化瘀行水之功。

餘每於肝硬化之腹脹,或腎病綜合徵之腹脹而兼浮腫者,往往用澤瀉配偶澤蘭投服,收到良效。


防己配牛膝

防己辛苦大寒,善走下行,長於除溼通竅,通利二便,為治下焦溼熱要藥。

牛膝苦酸性平,為足厥陰、少陰之藥,性亦善下行。《本經》謂其“主治寒溼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五淋,墮胎”,不外取其下行通補肝腎,和脈絡,強筋骨之功效。

因此,本品與防己配偶,大能清理下焦溼熱,通利筋骨痺痛。凡一切下肢因溼熱血瘀氣滯而致之關節不利,拘攣痺痛等證,均為必用之品。

且由其二者性兼苦寒,善於下行,凡高血壓所致之肝火上炎,頭暈頭痛目眩等症,每予重用,可收良效。


當歸配茴香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當歸辛甘而溫,養血活血,為婦科要藥,凡胎產經帶門中多有用之。

茴香辛香而溫,暖丹田,補命門,開胃調中。

餘用二味配偶治療下焦虛寒而引起之少腹疼痛,經帶而見少腹隱痛,以及小腸疝氣,久瀉腹痛諸證,屢見良效。

茴香有大小之分,大茴如麥粒,小茴如粟米,亦名蒔蘿,性與大茴相仿,但不堪久用。八角茴香為茴香之另一種,今人稱八角茴為大茴香者非也。


杏仁配桃仁

杏仁甘溫,專入肺經氣分,功能散寒治咳除喘。桃仁甘平,專走血分,功能活血祛瘀,洩熱潤燥。

故李杲雲:“杏仁下喘,治氣也;桃仁療狂,治血也。”二者配用一氣一血,相輔相成,合奏利氣治血之功。

餘每於肺經痰瘀阻滯之支氣管擴張、肺部感染、大葉性肺炎、肺膿瘍等證,取其二者兼用,達到氣血兩利之作用。且桃仁具有生髮之氣,祛瘀而能生新,為祛瘀中之良藥,對肺經之血瘀氣阻者可以常服而不為害。


瓜萎配貝母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瓜蔞苦寒,功能潤肺降火,治咳嗽,滌痰結,消癰腫瘡毒。貝母亦苦甘微寒,潤肺治咳,清熱化痰,開鬱散結,消癰腫瘡毒之功效。

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對肺經痰瘀阻滯、咳唾黃痰膿痰、胸痞胸痛等症均有良效。

餘每用於肺部感染、大葉性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瘍、以及冠心病之胸痺胸痛而見黃厚苔者,取其滌痰散結、清熱開痞之功效。且二者具消癰解毒之作用,對一切熱毒壅結者亦為必用之劑。

然瓜蔞用仁,必須打碎方能取效。貝母有川貝與大貝之分,功效大致相同。但化痰之功川貝較強,而大貝解毒之力較強,不可不知。


半夏配貝母

半夏味辛性溫而有毒,貝母味辛平而無毒;半夏性燥而去溼痰,貝母性潤而化燥痰;半夏入太陰脾經,燥溼化痰以止咳,貝母入太陰肺經,潤燥化痰以止咳。

蓋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二者一燥一潤,治標治本,相反相成,共奏止咳化痰之功。

餘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病之見咳嗽者,多予配偶合用,每收良效。


蒼朮配黃柏

蒼朮苦溫,性辛香而燥烈;黃柏苦寒,行隆冬肅殺之令,而《丹溪心法》用之治下焦溼熱之證,名為二妙散。

蓋二藥性味相反,正取其相反相成之作用,治一切溼熱之證多能生效。

餘數十年來,對溼熱所致之關節痺痛之症,特別對急性風溼熱合而為痺之證,用之多建良效。

在劑量方面,對急性關節紅腫灼痛場合,蒼朮可達30克至50克、黃柏可達20克至30克,少則藥力不到,療效不顯。此餘數十年之經經驗所得。


乾薑炭配黃芩炭

"

《本經》雲:“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又云:“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視之。”此皆古人遣藥配方之大法,幾千年來為醫家之所重視。

蓋藥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發揮其性能,使其有利於病情,除選擇適當之單味藥物外,還必須配偶相關作用之藥物,使其相互制約,相輔相成,適應病情,提高療效,此乃醫師之良者。

餘在數十年臨床摸索中,結合前人固有經驗,提出以下藥物配偶運用心得,分別論述於下。


人蔘配蘇木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人蔘補氣,眾所周知。凡一切氣虛、陽氣虛脫為必不可少之要藥。然臨床常見氣虛而兼有血瘀證者不少,蓋氣為血帥,氣虛則血液循環不暢,形成血液瘀滯之候,此乃虛中挾實之證。

當此之時,徒補其氣而不顧其瘀,非其治也。如產後氣虛,喘息而面青黑者,為氣虛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參蘇飲(即人蔘與蘇木二味)為急救之劑。

餘承此法,用於冠心病之氣虛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劑。

蓋冠心病患者,多為年老氣虛之體,而出現胸悶、胸痛、舌質瘀紫等症。用人蔘配偶蘇木益氣行瘀,雙管齊下,乃為對證之治。如無人蔘,用太子參加大劑量亦可生效。


蘇木配降香

蘇木出自古蘇方國,故亦名蘇方木;降香主產於印度,均為晉唐以後南方進口藥材。二者均為木類,色赤微有香氣,能入血分,行氣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黃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脈血流量、心跳振幅顯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對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對肝鬱血滯、胃痛挾瘀,以及婦科血瘀氣滯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香附配鬱金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經,行血中之氣,為調氣解鬱之要藥。然香附行氣有餘,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鬱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氣開鬱以為助,則作用更為顯著。

蓋香附行氣以活血,鬱金則活血以行氣,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大能舒肝解鬱,活血理氣。

餘常用於肝病、胃病、脅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婦科血氣諸病,均有良效。


烏藥配白芍

李時珍曰:“烏藥辛溫香竄,能散諸氣,故《惠民和劑局方》治中風中氣諸證用烏藥順氣散者,先疏其氣,氣順則風散也。”由此可知,烏藥辛溫散氣行氣,為氣鬱結滯者必不可之品。

然辛溫香竄,多用久用則易耗真氣,必得白芍之苦平酸涼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溫,香而不竄,物盡其利。

且白芍能入血分,通順血脈,平肝緩中,與烏藥之走氣分達到相輔相成之作用。

餘常將二味同用治療脅痛、胃脘疼痛,屢建良效,幾為胃病必用之配偶良劑。

澤瀉配澤蘭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澤瀉性味甘平,張元素謂其“入腎經,去陽水,養新水,利小便,消腫脹,滲洩止渴。”本品總以淡滲利水,專走氣分以為功。

澤蘭氣香而溫,李時珍謂其“專走血分,故能治水腫,消癰毒,破瘀血,消癥瘕,而為婦人要藥”。可見《本經》謂澤蘭能治“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間水”者,主要是以血瘀停滯,阻礙氣化而為水腫臌脹。

今以澤蘭專入血分,化瘀以行水,配合澤瀉之專入氣分,滲溼以行水,二者一氣一血,相輔相成,共奏化瘀行水之功。

餘每於肝硬化之腹脹,或腎病綜合徵之腹脹而兼浮腫者,往往用澤瀉配偶澤蘭投服,收到良效。


防己配牛膝

防己辛苦大寒,善走下行,長於除溼通竅,通利二便,為治下焦溼熱要藥。

牛膝苦酸性平,為足厥陰、少陰之藥,性亦善下行。《本經》謂其“主治寒溼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五淋,墮胎”,不外取其下行通補肝腎,和脈絡,強筋骨之功效。

因此,本品與防己配偶,大能清理下焦溼熱,通利筋骨痺痛。凡一切下肢因溼熱血瘀氣滯而致之關節不利,拘攣痺痛等證,均為必用之品。

且由其二者性兼苦寒,善於下行,凡高血壓所致之肝火上炎,頭暈頭痛目眩等症,每予重用,可收良效。


當歸配茴香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當歸辛甘而溫,養血活血,為婦科要藥,凡胎產經帶門中多有用之。

茴香辛香而溫,暖丹田,補命門,開胃調中。

餘用二味配偶治療下焦虛寒而引起之少腹疼痛,經帶而見少腹隱痛,以及小腸疝氣,久瀉腹痛諸證,屢見良效。

茴香有大小之分,大茴如麥粒,小茴如粟米,亦名蒔蘿,性與大茴相仿,但不堪久用。八角茴香為茴香之另一種,今人稱八角茴為大茴香者非也。


杏仁配桃仁

杏仁甘溫,專入肺經氣分,功能散寒治咳除喘。桃仁甘平,專走血分,功能活血祛瘀,洩熱潤燥。

故李杲雲:“杏仁下喘,治氣也;桃仁療狂,治血也。”二者配用一氣一血,相輔相成,合奏利氣治血之功。

餘每於肺經痰瘀阻滯之支氣管擴張、肺部感染、大葉性肺炎、肺膿瘍等證,取其二者兼用,達到氣血兩利之作用。且桃仁具有生髮之氣,祛瘀而能生新,為祛瘀中之良藥,對肺經之血瘀氣阻者可以常服而不為害。


瓜萎配貝母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瓜蔞苦寒,功能潤肺降火,治咳嗽,滌痰結,消癰腫瘡毒。貝母亦苦甘微寒,潤肺治咳,清熱化痰,開鬱散結,消癰腫瘡毒之功效。

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對肺經痰瘀阻滯、咳唾黃痰膿痰、胸痞胸痛等症均有良效。

餘每用於肺部感染、大葉性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瘍、以及冠心病之胸痺胸痛而見黃厚苔者,取其滌痰散結、清熱開痞之功效。且二者具消癰解毒之作用,對一切熱毒壅結者亦為必用之劑。

然瓜蔞用仁,必須打碎方能取效。貝母有川貝與大貝之分,功效大致相同。但化痰之功川貝較強,而大貝解毒之力較強,不可不知。


半夏配貝母

半夏味辛性溫而有毒,貝母味辛平而無毒;半夏性燥而去溼痰,貝母性潤而化燥痰;半夏入太陰脾經,燥溼化痰以止咳,貝母入太陰肺經,潤燥化痰以止咳。

蓋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二者一燥一潤,治標治本,相反相成,共奏止咳化痰之功。

餘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病之見咳嗽者,多予配偶合用,每收良效。


蒼朮配黃柏

蒼朮苦溫,性辛香而燥烈;黃柏苦寒,行隆冬肅殺之令,而《丹溪心法》用之治下焦溼熱之證,名為二妙散。

蓋二藥性味相反,正取其相反相成之作用,治一切溼熱之證多能生效。

餘數十年來,對溼熱所致之關節痺痛之症,特別對急性風溼熱合而為痺之證,用之多建良效。

在劑量方面,對急性關節紅腫灼痛場合,蒼朮可達30克至50克、黃柏可達20克至30克,少則藥力不到,療效不顯。此餘數十年之經經驗所得。


乾薑炭配黃芩炭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乾薑辛溫,黃芩苦寒,性味雖然相反,但合用則有相反相成,辛開苦降之功,對中焦寒熱錯雜之證有良效。

二味炒炭存性,變為黑色,以血見黑則止,又為中焦止血聖劑。

凡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下血諸種血證,不論其寒熱虛實,於處方中配用二味,均可收到止血之效。


黃連配乾薑

黃連性味大苦大寒,乾薑性味大辛大熱,古方姜連散二味合用為方,正取其辛開苦降,相反相成,互相制約,達到寒因熱用,熱因寒用、君臣相佐、陰陽相濟、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

餘嘗於一切胃腸諸證,取二味君臣相濟取得良效。若寒多熱少者,則乾薑用量加大,黃連用量極少以濟之;若熱多寒少者,則黃連劑量加大,乾薑用量減少以濟之,往往藥後無不良反應,而療效卓著。


黃芩配生薑

"

《本經》雲:“藥有君臣佐使,以相宣攝合和”,又云:“有單行者,有相須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惡者,有相反者,有相殺者,凡此七情,合和而視之。”此皆古人遣藥配方之大法,幾千年來為醫家之所重視。

蓋藥各有其特殊性能,如何發揮其性能,使其有利於病情,除選擇適當之單味藥物外,還必須配偶相關作用之藥物,使其相互制約,相輔相成,適應病情,提高療效,此乃醫師之良者。

餘在數十年臨床摸索中,結合前人固有經驗,提出以下藥物配偶運用心得,分別論述於下。


人蔘配蘇木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人蔘補氣,眾所周知。凡一切氣虛、陽氣虛脫為必不可少之要藥。然臨床常見氣虛而兼有血瘀證者不少,蓋氣為血帥,氣虛則血液循環不暢,形成血液瘀滯之候,此乃虛中挾實之證。

當此之時,徒補其氣而不顧其瘀,非其治也。如產後氣虛,喘息而面青黑者,為氣虛血瘀之危候,前人用參蘇飲(即人蔘與蘇木二味)為急救之劑。

餘承此法,用於冠心病之氣虛血瘀者往往可生良效,久久已成必用配偶之劑。

蓋冠心病患者,多為年老氣虛之體,而出現胸悶、胸痛、舌質瘀紫等症。用人蔘配偶蘇木益氣行瘀,雙管齊下,乃為對證之治。如無人蔘,用太子參加大劑量亦可生效。


蘇木配降香

蘇木出自古蘇方國,故亦名蘇方木;降香主產於印度,均為晉唐以後南方進口藥材。二者均為木類,色赤微有香氣,能入血分,行氣活血,祛瘀定痛。

今人研究得知降香含有黃檀素等成分,有抗血凝作用,能使冠脈血流量、心跳振幅顯著增加。

因此,二者配偶合用,對冠心病、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療效。對肝鬱血滯、胃痛挾瘀,以及婦科血瘀氣滯諸疾、亦有良效,不可忽之。


香附配鬱金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香附性味辛香,能通十二經,行血中之氣,為調氣解鬱之要藥。然香附行氣有餘,而活血之力不足,必得鬱金之性味辛香能活血祛瘀,行氣開鬱以為助,則作用更為顯著。

蓋香附行氣以活血,鬱金則活血以行氣,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大能舒肝解鬱,活血理氣。

餘常用於肝病、胃病、脅痛、心下痞痛、少腹疼痛,以及婦科血氣諸病,均有良效。


烏藥配白芍

李時珍曰:“烏藥辛溫香竄,能散諸氣,故《惠民和劑局方》治中風中氣諸證用烏藥順氣散者,先疏其氣,氣順則風散也。”由此可知,烏藥辛溫散氣行氣,為氣鬱結滯者必不可之品。

然辛溫香竄,多用久用則易耗真氣,必得白芍之苦平酸涼以制之,使其辛而不溫,香而不竄,物盡其利。

且白芍能入血分,通順血脈,平肝緩中,與烏藥之走氣分達到相輔相成之作用。

餘常將二味同用治療脅痛、胃脘疼痛,屢建良效,幾為胃病必用之配偶良劑。

澤瀉配澤蘭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澤瀉性味甘平,張元素謂其“入腎經,去陽水,養新水,利小便,消腫脹,滲洩止渴。”本品總以淡滲利水,專走氣分以為功。

澤蘭氣香而溫,李時珍謂其“專走血分,故能治水腫,消癰毒,破瘀血,消癥瘕,而為婦人要藥”。可見《本經》謂澤蘭能治“大腹水腫,身面四肢浮腫,骨節間水”者,主要是以血瘀停滯,阻礙氣化而為水腫臌脹。

今以澤蘭專入血分,化瘀以行水,配合澤瀉之專入氣分,滲溼以行水,二者一氣一血,相輔相成,共奏化瘀行水之功。

餘每於肝硬化之腹脹,或腎病綜合徵之腹脹而兼浮腫者,往往用澤瀉配偶澤蘭投服,收到良效。


防己配牛膝

防己辛苦大寒,善走下行,長於除溼通竅,通利二便,為治下焦溼熱要藥。

牛膝苦酸性平,為足厥陰、少陰之藥,性亦善下行。《本經》謂其“主治寒溼痿痺,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五淋,墮胎”,不外取其下行通補肝腎,和脈絡,強筋骨之功效。

因此,本品與防己配偶,大能清理下焦溼熱,通利筋骨痺痛。凡一切下肢因溼熱血瘀氣滯而致之關節不利,拘攣痺痛等證,均為必用之品。

且由其二者性兼苦寒,善於下行,凡高血壓所致之肝火上炎,頭暈頭痛目眩等症,每予重用,可收良效。


當歸配茴香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當歸辛甘而溫,養血活血,為婦科要藥,凡胎產經帶門中多有用之。

茴香辛香而溫,暖丹田,補命門,開胃調中。

餘用二味配偶治療下焦虛寒而引起之少腹疼痛,經帶而見少腹隱痛,以及小腸疝氣,久瀉腹痛諸證,屢見良效。

茴香有大小之分,大茴如麥粒,小茴如粟米,亦名蒔蘿,性與大茴相仿,但不堪久用。八角茴香為茴香之另一種,今人稱八角茴為大茴香者非也。


杏仁配桃仁

杏仁甘溫,專入肺經氣分,功能散寒治咳除喘。桃仁甘平,專走血分,功能活血祛瘀,洩熱潤燥。

故李杲雲:“杏仁下喘,治氣也;桃仁療狂,治血也。”二者配用一氣一血,相輔相成,合奏利氣治血之功。

餘每於肺經痰瘀阻滯之支氣管擴張、肺部感染、大葉性肺炎、肺膿瘍等證,取其二者兼用,達到氣血兩利之作用。且桃仁具有生髮之氣,祛瘀而能生新,為祛瘀中之良藥,對肺經之血瘀氣阻者可以常服而不為害。


瓜萎配貝母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瓜蔞苦寒,功能潤肺降火,治咳嗽,滌痰結,消癰腫瘡毒。貝母亦苦甘微寒,潤肺治咳,清熱化痰,開鬱散結,消癰腫瘡毒之功效。

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對肺經痰瘀阻滯、咳唾黃痰膿痰、胸痞胸痛等症均有良效。

餘每用於肺部感染、大葉性肺炎、支氣管擴張、肺膿瘍、以及冠心病之胸痺胸痛而見黃厚苔者,取其滌痰散結、清熱開痞之功效。且二者具消癰解毒之作用,對一切熱毒壅結者亦為必用之劑。

然瓜蔞用仁,必須打碎方能取效。貝母有川貝與大貝之分,功效大致相同。但化痰之功川貝較強,而大貝解毒之力較強,不可不知。


半夏配貝母

半夏味辛性溫而有毒,貝母味辛平而無毒;半夏性燥而去溼痰,貝母性潤而化燥痰;半夏入太陰脾經,燥溼化痰以止咳,貝母入太陰肺經,潤燥化痰以止咳。

蓋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二者一燥一潤,治標治本,相反相成,共奏止咳化痰之功。

餘於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等病之見咳嗽者,多予配偶合用,每收良效。


蒼朮配黃柏

蒼朮苦溫,性辛香而燥烈;黃柏苦寒,行隆冬肅殺之令,而《丹溪心法》用之治下焦溼熱之證,名為二妙散。

蓋二藥性味相反,正取其相反相成之作用,治一切溼熱之證多能生效。

餘數十年來,對溼熱所致之關節痺痛之症,特別對急性風溼熱合而為痺之證,用之多建良效。

在劑量方面,對急性關節紅腫灼痛場合,蒼朮可達30克至50克、黃柏可達20克至30克,少則藥力不到,療效不顯。此餘數十年之經經驗所得。


乾薑炭配黃芩炭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乾薑辛溫,黃芩苦寒,性味雖然相反,但合用則有相反相成,辛開苦降之功,對中焦寒熱錯雜之證有良效。

二味炒炭存性,變為黑色,以血見黑則止,又為中焦止血聖劑。

凡吐血、便血、尿血、崩漏下血諸種血證,不論其寒熱虛實,於處方中配用二味,均可收到止血之效。


黃連配乾薑

黃連性味大苦大寒,乾薑性味大辛大熱,古方姜連散二味合用為方,正取其辛開苦降,相反相成,互相制約,達到寒因熱用,熱因寒用、君臣相佐、陰陽相濟、有成功而無偏勝之害。

餘嘗於一切胃腸諸證,取二味君臣相濟取得良效。若寒多熱少者,則乾薑用量加大,黃連用量極少以濟之;若熱多寒少者,則黃連劑量加大,乾薑用量減少以濟之,往往藥後無不良反應,而療效卓著。


黃芩配生薑

人蔘配蘇木、香附配鬱金······他們才是絕配中藥“夫妻”

黃芩與黃連均屬苦寒之劑,能瀉諸火,然嚴格區分,黃連究以清中下焦之火為其所長,黃芩究以清中上二焦之火為其所長。

李時珍謂一味黃芩湯專清肺熱,故肺熱者多用之。本品清中有透,故凡上焦風熱者亦用之,不似黃連之大苦大寒專事苦降者比,多用乾薑之辛溫而守者佐之。然黃芩究屬苦寒之劑,必配以生薑之辛溫散發以佐之。

餘常於肺經風熱,或胃病之應用黃芩苦寒者多與生薑配偶為用,清熱而能宣透,苦寒而不傷胃。其間劑量之多少,運用之精妙,存乎其人。


丹皮配赤芍

丹皮氣辛而香,味苦而涼,專入血分,辛香能行血中瘀滯,苦涼能清血中伏火。凡血瘀,血熱者皆能治之。

然丹皮必得赤芍苦涼之助而功力更勝。蓋赤芍亦入血分,功專清熱涼血,活血祛瘀,與丹皮配用,正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餘每於一切火熱迫血妄行或時行熱毒、風火相煽之斑疹等證以及皮膚科之風火搔癢諸證,二者兼用均有良效。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大醫本草堂問診諮詢,請私信或文章的評論區留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