妃子生下一個兒子 為何咸豐要激動地寫詩告訴先帝?

如何選擇合適的儲君,是歷朝歷代的皇帝所共同面臨的老大難問題。有的皇帝可能辛辛苦苦打拼了一輩子,但由於選錯了繼承人,葬送了自家大好江山。選擇合適繼承人的標準有很多,比如有仁愛之心,又比如有治國之才,還比如能起到平衡各方勢力的作用,都有機會被立為太子。

當然除了上面提到這些之外,還有其他的重要考量標準。舉個例子,明朝的成祖朱棣從侄子手中搶過來皇位,等到自己晚年時,也為立儲一事犯愁。

一開始,朱棣按照慣例,立了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後來覺得朱高熾長得又胖又沒有才華,想廢掉他改立。結果大學士解縉對朱棣說了三個字,“好皇孫”,以此打消了朱棣改立太子的念頭。

妃子生下一個兒子 為何咸豐要激動地寫詩告訴先帝?

什麼是好皇孫呢?解縉的意思是,皇上您這個大兒子雖然不是很爭氣,但是他的兒子朱瞻基可是很不錯啊。立儲這種事情眼光要看長遠一點,不能只看一代,不如先把皇位傳給大兒子過度一下,以後再傳給這個好孫子,對大明江山不是更有利嗎?朱棣一聽有道理,便聽從瞭解縉的意見。

後來清朝的皇帝擇賢立儲時,都參考了當年朱棣的做法。比如康熙傳位給雍正,乾隆傳位給嘉慶,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考慮到其孫輩表現出色的緣故。但是等皇位傳到道光皇帝這一代時,他卻遇上了一個難題。

道光晚年時,前面幾個大兒子已經去世,在考慮立太子時,實際上是在老四奕詝和老六奕訢直接選擇。不過這兩人都是道光老來得子,在道光皇帝臨終前,奕詝和奕訢也才20歲和18歲,在那時都還沒生下兒子。所以道光沒法用到“好皇孫”這個條件來評判兩人,最後因為奕詝是嫡子,心地也善良,決定把皇位傳給了他。

妃子生下一個兒子 為何咸豐要激動地寫詩告訴先帝?

奕詝20歲當上咸豐皇帝,意氣風發,想著自己年輕體壯,春秋正盛,有的是時間生孩子,所以一開始沒把養育後代太當一回事。但是一年,兩年,三年過去,咸豐的后妃一直沒能給他生下孩子,他這才漸漸緊張了起來。

根據一些野史筆記的記載,咸豐登基之後因為沉迷聲色,把自己身體搞得很虛弱,要靠每天喝鹿血來強身健體。可能也是因為體虛的緣故,咸豐的后妃一直難以受孕。在咸豐五年(1855年),咸豐的麗妃生下一個孩子,可惜卻是女兒,咸豐雖然欣喜,卻也為沒有生下兒子而大失所望。

直到又過了一年,在咸豐六年(1856年),當時的懿嬪,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終於給咸豐生了個兒子。咸豐大喜過望,立刻晉封懿嬪為懿妃,後來再升為懿貴妃。

妃子生下一個兒子 為何咸豐要激動地寫詩告訴先帝?

對自己第一個兒子的出生,咸豐非常激動,還特意為此寫了一首詩告慰先祖:

“敬感天麻祖考仁,佳音儲秀報麟振。恩深德厚哀常慕,奕啟載祥定名淳。庶慰在天六年望,更欣率土萬斯人。升香安佑昭慈佑,沉痛難勝永憶親。”

等了整整六年,咸豐終於生下兒子。對他個人乃至整個皇族而言,都算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所以咸豐也是“家祭無忘告乃翁”,專門寫下這首詩告慰去世六年的先帝道光的在天之靈——我大清江山終於後繼有人了!

然而,咸豐因為太久沒有兒子,一直只想生下個兒子就好,忘記了對儲君的培養不僅僅是生育,還要注重其教養。而咸豐恰因為載淳是獨子,忽視了對他的教育,加之缺少來自兄弟的競爭,載淳後來形成了非常執拗的性格,繼承皇位以後胡作非為,年紀輕輕就染病去世,導致大清皇嗣斷絕。彼時的咸豐皇帝若泉下有知,恐怕是再也開心不起來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