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藉助於電視傳媒的影響力,河北電視臺的《中華好詩詞》和中央電視臺的《中國詩詞大會》等以古典詩詞為載體的文化節目風靡一時,吸引了諸多古典詩詞愛好者參與其中,我也曾被吸引看過許多場次,深受感染和鼓舞,也由此聯想到當代詞學宗師夏承燾,讓我們一同認識一下,這位一代詞學大家的人生是怎樣煉成的呢?

夏承燾:一代詞學大家的人生是怎樣煉成的

夏承燾

夏承燾(1900—1986)字瞿禪,晚年改字瞿髯,浙江溫州人,1900年2月10日出生於浙江溫州謝池巷,6歲時隨其長兄就讀於蒙館,課餘時間即到布店學徒。

1914年,夏承燾報考了由晚清經學大師孫詒讓創辦的溫州師範學校,學校當屆擬錄取40人,但當時卻有2000餘人報考,體檢之後淘汰了一大批考生,但仍有1000多名考生,夏承燾以第七名的優異成績被錄取,當時作文題目是《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夏承燾入學之時正值中華民國建立不久,溫州師範學校開設的課程有十幾門,既有傳統國學,也有現代學科,但夏承燾卻醉心古籍之中,精心研讀古籍經典書目,而對於英文、算學、幾何學、化學、礦物學等現代學科則採取應付的態度,只是在考試時臨時抱抱佛腳。

夏承燾也將絕大部分自修時間用於讀經、詩文及集子,甚至一部《十三經》,都被其一卷一卷的背過,每天都堅持讀書,從沒有懈怠過,其讀書的刻苦程度可見一斑。

夏承燾:一代詞學大家的人生是怎樣煉成的

夏承燾

夏承燾在談及自己的治學經驗時說:“我在求學階段,舉凡經、史、子、集,乃至小說、筆記等,只要是弄到的書,我都貪婪地看。我的體會是:如果不刻苦讀書,就談不上治學,更談不上什麼科學研究。”溫州師範學校時期是夏承燾一生唯一的求學經歷,其後都是自學,堪稱是自學成才的“一代詞學宗師”。

夏承燾在求學時就已經開始嘗試賦詩填詞了,也能時常寫出佳句,諸如詞牌《如夢令》的結尾句“鸚鵡,鸚鵡,知否夢中言語。”其詩詞習作也深得國文老師的讚許, 經常在其詩句旁加註評語,這都給夏承燾以極大的激勵。

1920年,夏承燾從溫州師範學校畢業,因家庭經濟等方面的限制而未能繼續報考大學,但他卻渴望得到進一步深造,當時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博士郭秉文出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和國立東南大學校長,在全國率先開辦了暑期學校,邀請著名學者前來授課和講學,甚至連美國的杜威、孟祿以及德國的杜裡舒等國際著名大師也都應邀前來講學。

夏承燾就曾慕名前往南京旁聽,聆聽了胡適的《古代哲學史》、《白話文法》,梅光迪的《近世歐美文學趨勢》等名家課程,使其眼界大開且獲益匪淺。

夏承燾受晚清文史學家李慈銘“日記三十餘年不斷,讀書心得無不收錄”及其《越縵堂日記》影響和啟發,也開始堅持寫日記,不但鍛鍊自己的意志力,而且對其治學影響甚巨,凡做大學問者,大都有記日記的習慣,這方面的榜樣除夏承燾之外,在學界有巨大影響力的還有竺可楨、顧頡剛等大家。

夏承燾曾在浙江任橋、瞿溪、梧埏等地的小學任教,當時溫州已經建立了“慎社”和“甌社”兩個文學團體,他常常參與其中,並經常以詩會友。

夏承燾:一代詞學大家的人生是怎樣煉成的

夏承燾書信手稿

1921年,夏承燾遠離家鄉到河北、山西、北京、西安等地謀職,最終在陝西教育廳謀得一個職位,後來還曾在西安中華聖公會中學任教,儘管其視野擴大且閱歷加深,但卻在治學道路上也走了一段彎路。

1925年6月,夏承燾回到溫州,一頭扎進溫州圖書館,為了方便讀書,甚至將家也搬到圖書館附近,每天都借閱書籍研讀,以致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當時孫仲榮的“玉海樓”和黃仲弢的“蔘綏閣”的藏書都集中珍藏於溫州圖書館。

1927年,夏承燾受聘於嚴洲第九中學出任國文教師,嚴洲是舊稱,位於浙江省西部,屬錢塘江流域,與杭州、金華、衢州接壤,大致範圍在現在的桐廬縣、淳安縣及建德市一帶。

第九中學的前身是嚴州府書院,夏承燾任教不久就發現了學校的藏書樓,裡面藏有許多古書,其中就有涵芬樓影印二十四史、浙局三通嘯園叢書,夏承燾如同探到寶藏一般,課餘時間全部用於讀書,唐宋詞人行跡的筆記、小說以及一些地方誌,幾乎都被夏承燾涉獵,並錄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為其一生致力於學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的治學就是從這裡起步的,而其成名作《白石歌曲旁譜辨》以及奠定其詞學泰斗地位的《唐宋詞人年譜》,也都是在這期間完成的。

夏承燾:一代詞學大家的人生是怎樣煉成的

《唐宋詞人年譜》

1930年秋,夏承燾被杭州之江大學校長李培恩聘為國學系講師,以中等師範學歷被聘為大學講師,除了錢穆、梁漱溟等人外,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還不多見,可見夏承燾在詩詞和國學領域造詣之深。

當時之江大學也是剛覆校不久,根據國民政府《大學組織條列》之規定,設置3個學院以上才可稱之為大學,之江大學設置了文、理、商、建築四個學院及國文、英文、政治、經濟、教育、哲學、化學、生物、物理、土木等10個系,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夏承燾就是在此背景之下被之江大學破格聘用的。

之江大學規模並不大,當時在校生只有五六百人,這在當今是難以想象的,但之江大學卻實行的是導師制,師資力量雄厚,馬敘倫、林漢達、孫貴定、郁達夫、陳植等人也都曾執教於之江大學。

夏承燾:一代詞學大家的人生是怎樣煉成的

之江大學文學社成員合影

夏承燾的學生宋清如與英文系畢業的翻譯家朱生豪在上海結婚時,作為老師的夏承燾曾為這對相戀十載的情侶題寫了 “才子佳人 柴米夫妻”八個大字的賀詞。

之江大學是夏承燾在高等教育領域的起點,其後又相繼在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擔任教授,在中國高等教育領域耕耘了近半個世紀。

夏承燾:一代詞學大家的人生是怎樣煉成的

夏承燾

解放以後,夏承燾曾在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在中國科學院浙江分院語言文學研究室擔任主任兼研究員,其一生治詞授業,在詩詞領域建樹頗多,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一代詞學宗師,他既是傳統詞學的總結者,也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1973年“六一兒童節”,喪偶的夏承燾與曾經的學生吳聞在杭州結婚,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二人的驚世駭俗之舉,還是在杭州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夏承燾:一代詞學大家的人生是怎樣煉成的

夏承燾與夫人吳聞合影

吳聞女士曾是一名記者,當年曾在著名記者浦熙修手下任職,吳聞與夏承燾不只是師生關係,吳聞的哥哥吳鷺山與夏承燾有蘭禊之交,也是一代詞家,而吳聞詞學修養也是相當的深厚。

夏承燾:一代詞學大家的人生是怎樣煉成的

夏承燾(左)與吳鷺山合影

1986年5月11日,夏承燾在北京病逝,享年86歲,夫人吳聞將其骨灰安葬於浙江千島湖,並以一首《賀新涼詞》記之,“幽絕湖堤路。最關情,輕疏白羽,一行鷗鷺。飄渺間雲羨峰頂,似有仙槎來去。拍手招,詞翁同住。千島迴環拱一墓,蕩晴波,萬傾涵叢樹,春不老,人千古。”

夏承燾的治學成果可謂是博大精深,我僅以此文拋磚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夏承燾和他的治學成果,並做一些普及性的推介,讓中國的詩詞藝術得以傳承。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