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當皇帝廢了中宗李顯,為何她最後還是選李顯為繼承人?

唐高宗李治去世後,圖謀帝位的武則天掌權的第一步就是廢黜自我意志比較強烈的中宗李顯,改立性格柔懦的幼子李旦。但是在武周帝國,女皇最後選擇的繼承人竟然是被她親手廢黜的李顯,而不是長期和自己配合默契關係比較好的幼子李旦,更加不是野心勃勃想上位的武氏家族成員,這是為什麼呢?

武則天為當皇帝廢了中宗李顯,為何她最後還是選李顯為繼承人?

最後傳位給誰,這是武則天精心權衡過了的。她在晚年時,看到朝廷內支持李氏的勢力形勢一片大好,局勢對武家並不利。而且自己和李唐後嗣李顯、李旦都是母子關係,根據孝道,母子的血緣關係是天定,世上沒有兒子廢棄母親的道理。從客觀現實和心理偏向來說,最終都讓武則天選了自己的兒子李顯當繼承人。

唐高宗李治去世後,皇太子李顯即位,長期攝政的皇后武則天則升級成太后。她利用兒子李顯的無知迅速掌控了朝政,並藉故將皇帝李顯廢黜為廬陵王,流放房州,另外立幼子李旦為傀儡皇帝。

武則天為當皇帝廢了中宗李顯,為何她最後還是選李顯為繼承人?

數年後,武周帝國取代了唐朝,武則天自立為帝,皇帝李旦則降級為“皇嗣”,被賜武姓。雖然武則天讓武旦享受著類比皇太子的待遇,但他畢竟不是武周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和儲君,“皇嗣”只是證明他是女皇的孩子罷了。

女皇在儲君之位上態度的曖昧模糊,給了她的父系武氏家族的人無限希望和可操作空間。畢竟根據宗法社會一家一姓的規矩,女皇建立的武氏帝國,理論上也該由真正姓武的人來繼承。

武則天為當皇帝廢了中宗李顯,為何她最後還是選李顯為繼承人?

但女皇少年時和父親武士彠家族的關係並不好。武士彠是寒門出身,因為隋唐易代之際攀附上了李淵,從此獲得高官厚祿,並娶了出自隋朝皇室宗族的楊夫人為妻,生了武則天等三個女兒。武士彠去世後,武氏家族發生了分裂,他和前妻的兒子武元慶等苛待後母和妹妹們,因此武則天當了皇后之後,流放了自己的親哥哥,設計殺了曾經薄待過自己和母親的堂哥等人。

但是她建立武周帝國的話,自然需要支持和擁戴自己的勢力力量,而最能忠誠於她被她驅役的也就是武家人了,因為周帝國姓武。所以武則天后期和孃家人關係得到了改善,她不計前嫌地重用了自己的侄子們,而她的侄子武承嗣等人也為她鞍前馬後奔走,極力幫助她掃清稱帝障礙,包括屠殺李唐宗室。

武則天為當皇帝廢了中宗李顯,為何她最後還是選李顯為繼承人?

武承嗣是武則天哥哥武元爽的兒子,他後來繼承了祖父武士彠的爵位。因此武周成立後,武承嗣找了洛陽人王慶之等一幫人上表,請求立自己為太子,理由也很冠冕堂皇,“神不欲歆類,氏不祀非族,”既然武氏為皇帝,就不應該以李氏子孫為皇嗣。但是此舉遭到了宰相岑長倩等人的強烈反對。武承嗣大怒,他利用自己的勢力興起了大獄,反對他為太子的岑長倩等人都被羅織罪名殺害。

但武則天的態度其實很曖昧也很猶豫,她雖然放任武承嗣殺害了反對派,但也杖殺了王慶之。而促使她曖昧的理由正是另一個宰相李昭德提出來的,“皇嗣是陛下子也”,親情和傳子的慣性力量讓女皇猶豫了,因此武周皇儲問題從此被擱置了下來。

武則天為當皇帝廢了中宗李顯,為何她最後還是選李顯為繼承人?

在這段時間裡,武氏子弟當然是更加積極熱心地謀奪嫡位,而支持李氏的力量則沉寂下來。長壽二年,武氏家族的勢力達到了巔峰,因為武則天在當年祭祀萬象神宮時,完全把李氏後人排斥出了典禮。但幾年後狄仁傑的迴歸,又讓事情發生了轉機。

狄仁傑是武則天比較信任和喜歡的一個重臣,他迴歸後,面對敏感的儲君問題,也延用了李昭德的老辦法,即用親情來打動女皇,讓女皇明白姑姑和侄子沒有母親和兒子的關係親密。

武則天為當皇帝廢了中宗李顯,為何她最後還是選李顯為繼承人?

武則天當時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但她的頭腦仍然精明睿智,對朝局的判斷還是很明白的。她知道朝廷裡支持李唐的人更多,而武氏家族其實處於劣勢,因此她破天荒地做了一個驚人決定:把流放多年的廬陵王李顯接回了京城。李顯是當年高宗李治親自選定的繼承人,女皇此舉無疑暗示她會把江山還給李唐。武承嗣受到打擊過深,一病而死。他去世後,李顯被冊立為皇太子。從此武氏家族再也不可能在儲君問題上與李氏力量爭鋒了。

武周帝國的儲君問題,這個其實也說明了武則天雖然以傑出的個人能力打破了歷史的天花板,成為了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但她本身也無法擺脫社會環境的限制,宗法制為基礎的社會關係仍然強勢地制約著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