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洛水裡的石頭多了去了。在龍尾山西側,有一條石頭河日夜流淌。它,很少流水,滿目是或大或小青顏色的鵝卵石。小時,鞏縣縣城已從站街鰲嶺遷址孝義。進出新縣城必須經這條石河。河的跨度很寬,所有的路都在這裡止步。我曾在高大的石頭下納涼,歇歇腳再走;也曾為刺眼光滑的鵝卵石絆倒,磕得鼻青臉腫;架子車的輪胎,多次在這裡被石渣割破,一臉沮喪一臉無奈,不知流露出多少唉聲嘆氣。

武則天為得到洛水的石頭歡天喜地。這天,有個叫唐同泰的平民,向太后武則天敬獻一塊洛石。這,又使我想起石河道里的鵝卵,倉西老家蓋房要用白石灰,就去石河道隨便拉上一車,柴草燒上幾天,用水澆灌透徹,伴隨一陣陣的爆裂,白石灰就有了。石河道石頭常年流,不曾停歇,年年拉不完,不用掏錢付費,只要有力氣就行。武則天手握的洛石,如獲至寶,敬若神明,因為石頭上還有數行字跡。武則天就問及來歷,唐同泰連忙回稟:下人傍晚從洛水而得。我的眼前彷彿閃現出洛汭的傍晚,“什谷異流”,那是史書記載的鞏縣八景之一。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洛水裡的石頭多了去了。在龍尾山西側,有一條石頭河日夜流淌。它,很少流水,滿目是或大或小青顏色的鵝卵石。小時,鞏縣縣城已從站街鰲嶺遷址孝義。進出新縣城必須經這條石河。河的跨度很寬,所有的路都在這裡止步。我曾在高大的石頭下納涼,歇歇腳再走;也曾為刺眼光滑的鵝卵石絆倒,磕得鼻青臉腫;架子車的輪胎,多次在這裡被石渣割破,一臉沮喪一臉無奈,不知流露出多少唉聲嘆氣。

武則天為得到洛水的石頭歡天喜地。這天,有個叫唐同泰的平民,向太后武則天敬獻一塊洛石。這,又使我想起石河道里的鵝卵,倉西老家蓋房要用白石灰,就去石河道隨便拉上一車,柴草燒上幾天,用水澆灌透徹,伴隨一陣陣的爆裂,白石灰就有了。石河道石頭常年流,不曾停歇,年年拉不完,不用掏錢付費,只要有力氣就行。武則天手握的洛石,如獲至寶,敬若神明,因為石頭上還有數行字跡。武則天就問及來歷,唐同泰連忙回稟:下人傍晚從洛水而得。我的眼前彷彿閃現出洛汭的傍晚,“什谷異流”,那是史書記載的鞏縣八景之一。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步大唐,置身洛汭,唐同泰看落日長河,玉兔東昇;聽鳥雀嘰喳啁啾,佛寺的鐘聲伴著水聲瀰漫四野;河堤默默伴隨沙灘走著,水鳥緩慢降落於蘆葦草地;不知疲倦的青蛙搭乘習習河風,把此起彼伏的蛙鼓傳出很遠。天幕銀河璀璨,繁星如織,西方有大如火球的物體照亮四野,忽的一聲墜入洛水。唐同泰急忙上前觀看,水中明月旁邊,多了一個紅彤彤的圓月。這讓他目瞪口呆驚恐萬分,想必是上天送來的什麼寶貝,急忙找人打撈。發現石頭上竟有蟲子一樣彎彎曲曲的字,爬來爬去。

天降寶物於大唐,這讓唐同泰受寵若驚。為表忠心,使聖上早日看到得到,唐同泰即刻動身,揚鞭催馬,跋涉千里,趕入皇宮。將洛石舉過頭頂,呈獻給太后武則天。大喜過望的武則天急忙傳諭旨上殿,召集文官大臣品賞天外來石。經大家仔細辨認,一齊跪拜在武則天面前說:這是篆書,內容是“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皇上啊,上天封贈您為聖母,您的帝業將千秋萬世,永遠昌盛。有的說,這是吉祥之物,是瑞祥,只有陛下您有這樣的福分享受啊。更有的言之鑿鑿,這是上天的旨意,是昭告天下,太后您就是西天聖母,可建永昌偉業。還有的說,這是天命,天命不可違,望陛下儘早登基,昭告天下,統馭四海。聽得武媚娘暗自竊喜心花怒放。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洛水裡的石頭多了去了。在龍尾山西側,有一條石頭河日夜流淌。它,很少流水,滿目是或大或小青顏色的鵝卵石。小時,鞏縣縣城已從站街鰲嶺遷址孝義。進出新縣城必須經這條石河。河的跨度很寬,所有的路都在這裡止步。我曾在高大的石頭下納涼,歇歇腳再走;也曾為刺眼光滑的鵝卵石絆倒,磕得鼻青臉腫;架子車的輪胎,多次在這裡被石渣割破,一臉沮喪一臉無奈,不知流露出多少唉聲嘆氣。

武則天為得到洛水的石頭歡天喜地。這天,有個叫唐同泰的平民,向太后武則天敬獻一塊洛石。這,又使我想起石河道里的鵝卵,倉西老家蓋房要用白石灰,就去石河道隨便拉上一車,柴草燒上幾天,用水澆灌透徹,伴隨一陣陣的爆裂,白石灰就有了。石河道石頭常年流,不曾停歇,年年拉不完,不用掏錢付費,只要有力氣就行。武則天手握的洛石,如獲至寶,敬若神明,因為石頭上還有數行字跡。武則天就問及來歷,唐同泰連忙回稟:下人傍晚從洛水而得。我的眼前彷彿閃現出洛汭的傍晚,“什谷異流”,那是史書記載的鞏縣八景之一。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步大唐,置身洛汭,唐同泰看落日長河,玉兔東昇;聽鳥雀嘰喳啁啾,佛寺的鐘聲伴著水聲瀰漫四野;河堤默默伴隨沙灘走著,水鳥緩慢降落於蘆葦草地;不知疲倦的青蛙搭乘習習河風,把此起彼伏的蛙鼓傳出很遠。天幕銀河璀璨,繁星如織,西方有大如火球的物體照亮四野,忽的一聲墜入洛水。唐同泰急忙上前觀看,水中明月旁邊,多了一個紅彤彤的圓月。這讓他目瞪口呆驚恐萬分,想必是上天送來的什麼寶貝,急忙找人打撈。發現石頭上竟有蟲子一樣彎彎曲曲的字,爬來爬去。

天降寶物於大唐,這讓唐同泰受寵若驚。為表忠心,使聖上早日看到得到,唐同泰即刻動身,揚鞭催馬,跋涉千里,趕入皇宮。將洛石舉過頭頂,呈獻給太后武則天。大喜過望的武則天急忙傳諭旨上殿,召集文官大臣品賞天外來石。經大家仔細辨認,一齊跪拜在武則天面前說:這是篆書,內容是“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皇上啊,上天封贈您為聖母,您的帝業將千秋萬世,永遠昌盛。有的說,這是吉祥之物,是瑞祥,只有陛下您有這樣的福分享受啊。更有的言之鑿鑿,這是上天的旨意,是昭告天下,太后您就是西天聖母,可建永昌偉業。還有的說,這是天命,天命不可違,望陛下儘早登基,昭告天下,統馭四海。聽得武媚娘暗自竊喜心花怒放。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是洛水入黃河的最後一座城市。讓鞏縣老城拂去歷史的塵埃,迴歸遠古。鞏縣洛汭,猶如中華民族的根脈,在中國的歷史上彰顯著無比顯赫的地位。河出圖洛出書,分陰陽畫八卦,謀取天下,禪封受命,等等。都發生在這裡,發生在北城後倉西灘上的《皇帝河洛壇》。據史書記載: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赤文篆字。至此,堯舜禹夏商周等諸多先皇,在獲取合法權力和民眾信服的統治地位時,都是在這裡,舉行國家級聲勢浩大的祭拜儀式。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洛水裡的石頭多了去了。在龍尾山西側,有一條石頭河日夜流淌。它,很少流水,滿目是或大或小青顏色的鵝卵石。小時,鞏縣縣城已從站街鰲嶺遷址孝義。進出新縣城必須經這條石河。河的跨度很寬,所有的路都在這裡止步。我曾在高大的石頭下納涼,歇歇腳再走;也曾為刺眼光滑的鵝卵石絆倒,磕得鼻青臉腫;架子車的輪胎,多次在這裡被石渣割破,一臉沮喪一臉無奈,不知流露出多少唉聲嘆氣。

武則天為得到洛水的石頭歡天喜地。這天,有個叫唐同泰的平民,向太后武則天敬獻一塊洛石。這,又使我想起石河道里的鵝卵,倉西老家蓋房要用白石灰,就去石河道隨便拉上一車,柴草燒上幾天,用水澆灌透徹,伴隨一陣陣的爆裂,白石灰就有了。石河道石頭常年流,不曾停歇,年年拉不完,不用掏錢付費,只要有力氣就行。武則天手握的洛石,如獲至寶,敬若神明,因為石頭上還有數行字跡。武則天就問及來歷,唐同泰連忙回稟:下人傍晚從洛水而得。我的眼前彷彿閃現出洛汭的傍晚,“什谷異流”,那是史書記載的鞏縣八景之一。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步大唐,置身洛汭,唐同泰看落日長河,玉兔東昇;聽鳥雀嘰喳啁啾,佛寺的鐘聲伴著水聲瀰漫四野;河堤默默伴隨沙灘走著,水鳥緩慢降落於蘆葦草地;不知疲倦的青蛙搭乘習習河風,把此起彼伏的蛙鼓傳出很遠。天幕銀河璀璨,繁星如織,西方有大如火球的物體照亮四野,忽的一聲墜入洛水。唐同泰急忙上前觀看,水中明月旁邊,多了一個紅彤彤的圓月。這讓他目瞪口呆驚恐萬分,想必是上天送來的什麼寶貝,急忙找人打撈。發現石頭上竟有蟲子一樣彎彎曲曲的字,爬來爬去。

天降寶物於大唐,這讓唐同泰受寵若驚。為表忠心,使聖上早日看到得到,唐同泰即刻動身,揚鞭催馬,跋涉千里,趕入皇宮。將洛石舉過頭頂,呈獻給太后武則天。大喜過望的武則天急忙傳諭旨上殿,召集文官大臣品賞天外來石。經大家仔細辨認,一齊跪拜在武則天面前說:這是篆書,內容是“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皇上啊,上天封贈您為聖母,您的帝業將千秋萬世,永遠昌盛。有的說,這是吉祥之物,是瑞祥,只有陛下您有這樣的福分享受啊。更有的言之鑿鑿,這是上天的旨意,是昭告天下,太后您就是西天聖母,可建永昌偉業。還有的說,這是天命,天命不可違,望陛下儘早登基,昭告天下,統馭四海。聽得武媚娘暗自竊喜心花怒放。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是洛水入黃河的最後一座城市。讓鞏縣老城拂去歷史的塵埃,迴歸遠古。鞏縣洛汭,猶如中華民族的根脈,在中國的歷史上彰顯著無比顯赫的地位。河出圖洛出書,分陰陽畫八卦,謀取天下,禪封受命,等等。都發生在這裡,發生在北城後倉西灘上的《皇帝河洛壇》。據史書記載: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赤文篆字。至此,堯舜禹夏商周等諸多先皇,在獲取合法權力和民眾信服的統治地位時,都是在這裡,舉行國家級聲勢浩大的祭拜儀式。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竹書統箋》這樣記載:“洪水既平,(堯)歸功於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於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去。”《漢書·五行志》劉歆講得更為詳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而陳之,洪範是也。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竹書紀年》對周成王鞏縣洛汭祭天拜地這樣描述,“與成王觀於河洛,沉璧,禮畢王退。”秦始皇祭拜河洛,更讓我忍俊不止。秦嬴政巡幸洛陽,專門在河洛修建了侍奉洛神的祠堂。祭祀開始,忽有“黑頭公”從水中竄出,大聲向秦嬴政呼叫:嬴政,速來,以受天寶!上天傳你執政秦國。秦嬴政聞聽激動萬分,一時詩興大發,邊舞邊唱: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祭祀大澤,倏忽南臨。洛濱綴禱,色連三光。隨行的眾大臣齊聲伴和,場面輝煌壯觀。這就是著名的秦嬴政《祀洛水歌》。中華民族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竟然還是一位大詩人。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洛水裡的石頭多了去了。在龍尾山西側,有一條石頭河日夜流淌。它,很少流水,滿目是或大或小青顏色的鵝卵石。小時,鞏縣縣城已從站街鰲嶺遷址孝義。進出新縣城必須經這條石河。河的跨度很寬,所有的路都在這裡止步。我曾在高大的石頭下納涼,歇歇腳再走;也曾為刺眼光滑的鵝卵石絆倒,磕得鼻青臉腫;架子車的輪胎,多次在這裡被石渣割破,一臉沮喪一臉無奈,不知流露出多少唉聲嘆氣。

武則天為得到洛水的石頭歡天喜地。這天,有個叫唐同泰的平民,向太后武則天敬獻一塊洛石。這,又使我想起石河道里的鵝卵,倉西老家蓋房要用白石灰,就去石河道隨便拉上一車,柴草燒上幾天,用水澆灌透徹,伴隨一陣陣的爆裂,白石灰就有了。石河道石頭常年流,不曾停歇,年年拉不完,不用掏錢付費,只要有力氣就行。武則天手握的洛石,如獲至寶,敬若神明,因為石頭上還有數行字跡。武則天就問及來歷,唐同泰連忙回稟:下人傍晚從洛水而得。我的眼前彷彿閃現出洛汭的傍晚,“什谷異流”,那是史書記載的鞏縣八景之一。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步大唐,置身洛汭,唐同泰看落日長河,玉兔東昇;聽鳥雀嘰喳啁啾,佛寺的鐘聲伴著水聲瀰漫四野;河堤默默伴隨沙灘走著,水鳥緩慢降落於蘆葦草地;不知疲倦的青蛙搭乘習習河風,把此起彼伏的蛙鼓傳出很遠。天幕銀河璀璨,繁星如織,西方有大如火球的物體照亮四野,忽的一聲墜入洛水。唐同泰急忙上前觀看,水中明月旁邊,多了一個紅彤彤的圓月。這讓他目瞪口呆驚恐萬分,想必是上天送來的什麼寶貝,急忙找人打撈。發現石頭上竟有蟲子一樣彎彎曲曲的字,爬來爬去。

天降寶物於大唐,這讓唐同泰受寵若驚。為表忠心,使聖上早日看到得到,唐同泰即刻動身,揚鞭催馬,跋涉千里,趕入皇宮。將洛石舉過頭頂,呈獻給太后武則天。大喜過望的武則天急忙傳諭旨上殿,召集文官大臣品賞天外來石。經大家仔細辨認,一齊跪拜在武則天面前說:這是篆書,內容是“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皇上啊,上天封贈您為聖母,您的帝業將千秋萬世,永遠昌盛。有的說,這是吉祥之物,是瑞祥,只有陛下您有這樣的福分享受啊。更有的言之鑿鑿,這是上天的旨意,是昭告天下,太后您就是西天聖母,可建永昌偉業。還有的說,這是天命,天命不可違,望陛下儘早登基,昭告天下,統馭四海。聽得武媚娘暗自竊喜心花怒放。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是洛水入黃河的最後一座城市。讓鞏縣老城拂去歷史的塵埃,迴歸遠古。鞏縣洛汭,猶如中華民族的根脈,在中國的歷史上彰顯著無比顯赫的地位。河出圖洛出書,分陰陽畫八卦,謀取天下,禪封受命,等等。都發生在這裡,發生在北城後倉西灘上的《皇帝河洛壇》。據史書記載: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赤文篆字。至此,堯舜禹夏商周等諸多先皇,在獲取合法權力和民眾信服的統治地位時,都是在這裡,舉行國家級聲勢浩大的祭拜儀式。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竹書統箋》這樣記載:“洪水既平,(堯)歸功於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於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去。”《漢書·五行志》劉歆講得更為詳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而陳之,洪範是也。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竹書紀年》對周成王鞏縣洛汭祭天拜地這樣描述,“與成王觀於河洛,沉璧,禮畢王退。”秦始皇祭拜河洛,更讓我忍俊不止。秦嬴政巡幸洛陽,專門在河洛修建了侍奉洛神的祠堂。祭祀開始,忽有“黑頭公”從水中竄出,大聲向秦嬴政呼叫:嬴政,速來,以受天寶!上天傳你執政秦國。秦嬴政聞聽激動萬分,一時詩興大發,邊舞邊唱: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祭祀大澤,倏忽南臨。洛濱綴禱,色連三光。隨行的眾大臣齊聲伴和,場面輝煌壯觀。這就是著名的秦嬴政《祀洛水歌》。中華民族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竟然還是一位大詩人。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洛汭,一個歷史的大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山水相間鍾靈毓秀,天地之神匯聚聖地,吸引著歷代帝王將相,演繹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當夢迴大唐芙蓉園,遙想武則天聽到眾大臣對洛石的讚美,該是何等的榮光興奮,用心花怒放,甜蜜至極形容不足為過。她立即賜洛石為“寶圖”,封唐同泰為遊擊將軍。下聖旨,命宮廷內外諸州都督、刺史十日內彙集洛陽,前往黃河洛水交匯之地的洛汭,祭天拜地,答謝上天授命的皇帝之恩。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洛水裡的石頭多了去了。在龍尾山西側,有一條石頭河日夜流淌。它,很少流水,滿目是或大或小青顏色的鵝卵石。小時,鞏縣縣城已從站街鰲嶺遷址孝義。進出新縣城必須經這條石河。河的跨度很寬,所有的路都在這裡止步。我曾在高大的石頭下納涼,歇歇腳再走;也曾為刺眼光滑的鵝卵石絆倒,磕得鼻青臉腫;架子車的輪胎,多次在這裡被石渣割破,一臉沮喪一臉無奈,不知流露出多少唉聲嘆氣。

武則天為得到洛水的石頭歡天喜地。這天,有個叫唐同泰的平民,向太后武則天敬獻一塊洛石。這,又使我想起石河道里的鵝卵,倉西老家蓋房要用白石灰,就去石河道隨便拉上一車,柴草燒上幾天,用水澆灌透徹,伴隨一陣陣的爆裂,白石灰就有了。石河道石頭常年流,不曾停歇,年年拉不完,不用掏錢付費,只要有力氣就行。武則天手握的洛石,如獲至寶,敬若神明,因為石頭上還有數行字跡。武則天就問及來歷,唐同泰連忙回稟:下人傍晚從洛水而得。我的眼前彷彿閃現出洛汭的傍晚,“什谷異流”,那是史書記載的鞏縣八景之一。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步大唐,置身洛汭,唐同泰看落日長河,玉兔東昇;聽鳥雀嘰喳啁啾,佛寺的鐘聲伴著水聲瀰漫四野;河堤默默伴隨沙灘走著,水鳥緩慢降落於蘆葦草地;不知疲倦的青蛙搭乘習習河風,把此起彼伏的蛙鼓傳出很遠。天幕銀河璀璨,繁星如織,西方有大如火球的物體照亮四野,忽的一聲墜入洛水。唐同泰急忙上前觀看,水中明月旁邊,多了一個紅彤彤的圓月。這讓他目瞪口呆驚恐萬分,想必是上天送來的什麼寶貝,急忙找人打撈。發現石頭上竟有蟲子一樣彎彎曲曲的字,爬來爬去。

天降寶物於大唐,這讓唐同泰受寵若驚。為表忠心,使聖上早日看到得到,唐同泰即刻動身,揚鞭催馬,跋涉千里,趕入皇宮。將洛石舉過頭頂,呈獻給太后武則天。大喜過望的武則天急忙傳諭旨上殿,召集文官大臣品賞天外來石。經大家仔細辨認,一齊跪拜在武則天面前說:這是篆書,內容是“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皇上啊,上天封贈您為聖母,您的帝業將千秋萬世,永遠昌盛。有的說,這是吉祥之物,是瑞祥,只有陛下您有這樣的福分享受啊。更有的言之鑿鑿,這是上天的旨意,是昭告天下,太后您就是西天聖母,可建永昌偉業。還有的說,這是天命,天命不可違,望陛下儘早登基,昭告天下,統馭四海。聽得武媚娘暗自竊喜心花怒放。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是洛水入黃河的最後一座城市。讓鞏縣老城拂去歷史的塵埃,迴歸遠古。鞏縣洛汭,猶如中華民族的根脈,在中國的歷史上彰顯著無比顯赫的地位。河出圖洛出書,分陰陽畫八卦,謀取天下,禪封受命,等等。都發生在這裡,發生在北城後倉西灘上的《皇帝河洛壇》。據史書記載: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赤文篆字。至此,堯舜禹夏商周等諸多先皇,在獲取合法權力和民眾信服的統治地位時,都是在這裡,舉行國家級聲勢浩大的祭拜儀式。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竹書統箋》這樣記載:“洪水既平,(堯)歸功於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於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去。”《漢書·五行志》劉歆講得更為詳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而陳之,洪範是也。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竹書紀年》對周成王鞏縣洛汭祭天拜地這樣描述,“與成王觀於河洛,沉璧,禮畢王退。”秦始皇祭拜河洛,更讓我忍俊不止。秦嬴政巡幸洛陽,專門在河洛修建了侍奉洛神的祠堂。祭祀開始,忽有“黑頭公”從水中竄出,大聲向秦嬴政呼叫:嬴政,速來,以受天寶!上天傳你執政秦國。秦嬴政聞聽激動萬分,一時詩興大發,邊舞邊唱: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祭祀大澤,倏忽南臨。洛濱綴禱,色連三光。隨行的眾大臣齊聲伴和,場面輝煌壯觀。這就是著名的秦嬴政《祀洛水歌》。中華民族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竟然還是一位大詩人。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洛汭,一個歷史的大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山水相間鍾靈毓秀,天地之神匯聚聖地,吸引著歷代帝王將相,演繹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當夢迴大唐芙蓉園,遙想武則天聽到眾大臣對洛石的讚美,該是何等的榮光興奮,用心花怒放,甜蜜至極形容不足為過。她立即賜洛石為“寶圖”,封唐同泰為遊擊將軍。下聖旨,命宮廷內外諸州都督、刺史十日內彙集洛陽,前往黃河洛水交匯之地的洛汭,祭天拜地,答謝上天授命的皇帝之恩。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武則天喜得洛石,為自己加尊號聖母神皇,改“寶圖”為“天授聖圖”;封洛水為永昌洛水;封洛神為顯聖侯,加特進;加封洛水北岸的山,為神都山。禁止在洛水打魚垂釣。無獨有偶,在大祭天下的前幾日,在臨近洛汭東邊的汜水,也發現了刻有《廣武銘》的瑞石:上邊寫的字更多,已成了洋洋美文:發我銘者小人,讀我銘者聖君……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還唱武媚娘……化佛從空來,摩頂為授記。光宅四天下,八表一時至。民庶盡安樂,方知文武熾。千秋不移宗,十八成君子。歌曰:非舊非新,交七為身,傍山之下,到出聖人……等等。公開向世人宣告武則天當皇上為佛祖的意願,凡間之人不可違抗。這更讓武則天欣喜不已,頒聖旨,改汜水為廣武。加封嵩山為神嶽,封其神為中天王、授太師、使持節,神嶽大都督,禁止在嵩山打獵放牧。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洛水裡的石頭多了去了。在龍尾山西側,有一條石頭河日夜流淌。它,很少流水,滿目是或大或小青顏色的鵝卵石。小時,鞏縣縣城已從站街鰲嶺遷址孝義。進出新縣城必須經這條石河。河的跨度很寬,所有的路都在這裡止步。我曾在高大的石頭下納涼,歇歇腳再走;也曾為刺眼光滑的鵝卵石絆倒,磕得鼻青臉腫;架子車的輪胎,多次在這裡被石渣割破,一臉沮喪一臉無奈,不知流露出多少唉聲嘆氣。

武則天為得到洛水的石頭歡天喜地。這天,有個叫唐同泰的平民,向太后武則天敬獻一塊洛石。這,又使我想起石河道里的鵝卵,倉西老家蓋房要用白石灰,就去石河道隨便拉上一車,柴草燒上幾天,用水澆灌透徹,伴隨一陣陣的爆裂,白石灰就有了。石河道石頭常年流,不曾停歇,年年拉不完,不用掏錢付費,只要有力氣就行。武則天手握的洛石,如獲至寶,敬若神明,因為石頭上還有數行字跡。武則天就問及來歷,唐同泰連忙回稟:下人傍晚從洛水而得。我的眼前彷彿閃現出洛汭的傍晚,“什谷異流”,那是史書記載的鞏縣八景之一。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步大唐,置身洛汭,唐同泰看落日長河,玉兔東昇;聽鳥雀嘰喳啁啾,佛寺的鐘聲伴著水聲瀰漫四野;河堤默默伴隨沙灘走著,水鳥緩慢降落於蘆葦草地;不知疲倦的青蛙搭乘習習河風,把此起彼伏的蛙鼓傳出很遠。天幕銀河璀璨,繁星如織,西方有大如火球的物體照亮四野,忽的一聲墜入洛水。唐同泰急忙上前觀看,水中明月旁邊,多了一個紅彤彤的圓月。這讓他目瞪口呆驚恐萬分,想必是上天送來的什麼寶貝,急忙找人打撈。發現石頭上竟有蟲子一樣彎彎曲曲的字,爬來爬去。

天降寶物於大唐,這讓唐同泰受寵若驚。為表忠心,使聖上早日看到得到,唐同泰即刻動身,揚鞭催馬,跋涉千里,趕入皇宮。將洛石舉過頭頂,呈獻給太后武則天。大喜過望的武則天急忙傳諭旨上殿,召集文官大臣品賞天外來石。經大家仔細辨認,一齊跪拜在武則天面前說:這是篆書,內容是“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皇上啊,上天封贈您為聖母,您的帝業將千秋萬世,永遠昌盛。有的說,這是吉祥之物,是瑞祥,只有陛下您有這樣的福分享受啊。更有的言之鑿鑿,這是上天的旨意,是昭告天下,太后您就是西天聖母,可建永昌偉業。還有的說,這是天命,天命不可違,望陛下儘早登基,昭告天下,統馭四海。聽得武媚娘暗自竊喜心花怒放。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是洛水入黃河的最後一座城市。讓鞏縣老城拂去歷史的塵埃,迴歸遠古。鞏縣洛汭,猶如中華民族的根脈,在中國的歷史上彰顯著無比顯赫的地位。河出圖洛出書,分陰陽畫八卦,謀取天下,禪封受命,等等。都發生在這裡,發生在北城後倉西灘上的《皇帝河洛壇》。據史書記載: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赤文篆字。至此,堯舜禹夏商周等諸多先皇,在獲取合法權力和民眾信服的統治地位時,都是在這裡,舉行國家級聲勢浩大的祭拜儀式。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竹書統箋》這樣記載:“洪水既平,(堯)歸功於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於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去。”《漢書·五行志》劉歆講得更為詳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而陳之,洪範是也。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竹書紀年》對周成王鞏縣洛汭祭天拜地這樣描述,“與成王觀於河洛,沉璧,禮畢王退。”秦始皇祭拜河洛,更讓我忍俊不止。秦嬴政巡幸洛陽,專門在河洛修建了侍奉洛神的祠堂。祭祀開始,忽有“黑頭公”從水中竄出,大聲向秦嬴政呼叫:嬴政,速來,以受天寶!上天傳你執政秦國。秦嬴政聞聽激動萬分,一時詩興大發,邊舞邊唱: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祭祀大澤,倏忽南臨。洛濱綴禱,色連三光。隨行的眾大臣齊聲伴和,場面輝煌壯觀。這就是著名的秦嬴政《祀洛水歌》。中華民族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竟然還是一位大詩人。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洛汭,一個歷史的大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山水相間鍾靈毓秀,天地之神匯聚聖地,吸引著歷代帝王將相,演繹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當夢迴大唐芙蓉園,遙想武則天聽到眾大臣對洛石的讚美,該是何等的榮光興奮,用心花怒放,甜蜜至極形容不足為過。她立即賜洛石為“寶圖”,封唐同泰為遊擊將軍。下聖旨,命宮廷內外諸州都督、刺史十日內彙集洛陽,前往黃河洛水交匯之地的洛汭,祭天拜地,答謝上天授命的皇帝之恩。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武則天喜得洛石,為自己加尊號聖母神皇,改“寶圖”為“天授聖圖”;封洛水為永昌洛水;封洛神為顯聖侯,加特進;加封洛水北岸的山,為神都山。禁止在洛水打魚垂釣。無獨有偶,在大祭天下的前幾日,在臨近洛汭東邊的汜水,也發現了刻有《廣武銘》的瑞石:上邊寫的字更多,已成了洋洋美文:發我銘者小人,讀我銘者聖君……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還唱武媚娘……化佛從空來,摩頂為授記。光宅四天下,八表一時至。民庶盡安樂,方知文武熾。千秋不移宗,十八成君子。歌曰:非舊非新,交七為身,傍山之下,到出聖人……等等。公開向世人宣告武則天當皇上為佛祖的意願,凡間之人不可違抗。這更讓武則天欣喜不已,頒聖旨,改汜水為廣武。加封嵩山為神嶽,封其神為中天王、授太師、使持節,神嶽大都督,禁止在嵩山打獵放牧。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能想象出武則天出長安臨鞏縣洛汭的恢弘場面。登龍舟,出京城,下神都。大船四重,高四丈,長二十丈。上有大殿朝堂,中有房百數十間。船上皆飾金玉沉檀。船工約八萬,美男美女逾九千,皆衣以錦鏽之採,豔麗奪目。滿朝文武舟船綿延200餘里。河洛彩霞共舞,洛汭鞭炮齊鳴,遊人山呼海嘯。大河上下波浪滔天洶湧澎湃,裹挾著無數的盅惑浮躁,無數的虛幻和縹緲,滾滾東去永不回頭。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洛水裡的石頭多了去了。在龍尾山西側,有一條石頭河日夜流淌。它,很少流水,滿目是或大或小青顏色的鵝卵石。小時,鞏縣縣城已從站街鰲嶺遷址孝義。進出新縣城必須經這條石河。河的跨度很寬,所有的路都在這裡止步。我曾在高大的石頭下納涼,歇歇腳再走;也曾為刺眼光滑的鵝卵石絆倒,磕得鼻青臉腫;架子車的輪胎,多次在這裡被石渣割破,一臉沮喪一臉無奈,不知流露出多少唉聲嘆氣。

武則天為得到洛水的石頭歡天喜地。這天,有個叫唐同泰的平民,向太后武則天敬獻一塊洛石。這,又使我想起石河道里的鵝卵,倉西老家蓋房要用白石灰,就去石河道隨便拉上一車,柴草燒上幾天,用水澆灌透徹,伴隨一陣陣的爆裂,白石灰就有了。石河道石頭常年流,不曾停歇,年年拉不完,不用掏錢付費,只要有力氣就行。武則天手握的洛石,如獲至寶,敬若神明,因為石頭上還有數行字跡。武則天就問及來歷,唐同泰連忙回稟:下人傍晚從洛水而得。我的眼前彷彿閃現出洛汭的傍晚,“什谷異流”,那是史書記載的鞏縣八景之一。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步大唐,置身洛汭,唐同泰看落日長河,玉兔東昇;聽鳥雀嘰喳啁啾,佛寺的鐘聲伴著水聲瀰漫四野;河堤默默伴隨沙灘走著,水鳥緩慢降落於蘆葦草地;不知疲倦的青蛙搭乘習習河風,把此起彼伏的蛙鼓傳出很遠。天幕銀河璀璨,繁星如織,西方有大如火球的物體照亮四野,忽的一聲墜入洛水。唐同泰急忙上前觀看,水中明月旁邊,多了一個紅彤彤的圓月。這讓他目瞪口呆驚恐萬分,想必是上天送來的什麼寶貝,急忙找人打撈。發現石頭上竟有蟲子一樣彎彎曲曲的字,爬來爬去。

天降寶物於大唐,這讓唐同泰受寵若驚。為表忠心,使聖上早日看到得到,唐同泰即刻動身,揚鞭催馬,跋涉千里,趕入皇宮。將洛石舉過頭頂,呈獻給太后武則天。大喜過望的武則天急忙傳諭旨上殿,召集文官大臣品賞天外來石。經大家仔細辨認,一齊跪拜在武則天面前說:這是篆書,內容是“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皇上啊,上天封贈您為聖母,您的帝業將千秋萬世,永遠昌盛。有的說,這是吉祥之物,是瑞祥,只有陛下您有這樣的福分享受啊。更有的言之鑿鑿,這是上天的旨意,是昭告天下,太后您就是西天聖母,可建永昌偉業。還有的說,這是天命,天命不可違,望陛下儘早登基,昭告天下,統馭四海。聽得武媚娘暗自竊喜心花怒放。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是洛水入黃河的最後一座城市。讓鞏縣老城拂去歷史的塵埃,迴歸遠古。鞏縣洛汭,猶如中華民族的根脈,在中國的歷史上彰顯著無比顯赫的地位。河出圖洛出書,分陰陽畫八卦,謀取天下,禪封受命,等等。都發生在這裡,發生在北城後倉西灘上的《皇帝河洛壇》。據史書記載: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赤文篆字。至此,堯舜禹夏商周等諸多先皇,在獲取合法權力和民眾信服的統治地位時,都是在這裡,舉行國家級聲勢浩大的祭拜儀式。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竹書統箋》這樣記載:“洪水既平,(堯)歸功於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於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去。”《漢書·五行志》劉歆講得更為詳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而陳之,洪範是也。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竹書紀年》對周成王鞏縣洛汭祭天拜地這樣描述,“與成王觀於河洛,沉璧,禮畢王退。”秦始皇祭拜河洛,更讓我忍俊不止。秦嬴政巡幸洛陽,專門在河洛修建了侍奉洛神的祠堂。祭祀開始,忽有“黑頭公”從水中竄出,大聲向秦嬴政呼叫:嬴政,速來,以受天寶!上天傳你執政秦國。秦嬴政聞聽激動萬分,一時詩興大發,邊舞邊唱: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祭祀大澤,倏忽南臨。洛濱綴禱,色連三光。隨行的眾大臣齊聲伴和,場面輝煌壯觀。這就是著名的秦嬴政《祀洛水歌》。中華民族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竟然還是一位大詩人。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洛汭,一個歷史的大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山水相間鍾靈毓秀,天地之神匯聚聖地,吸引著歷代帝王將相,演繹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當夢迴大唐芙蓉園,遙想武則天聽到眾大臣對洛石的讚美,該是何等的榮光興奮,用心花怒放,甜蜜至極形容不足為過。她立即賜洛石為“寶圖”,封唐同泰為遊擊將軍。下聖旨,命宮廷內外諸州都督、刺史十日內彙集洛陽,前往黃河洛水交匯之地的洛汭,祭天拜地,答謝上天授命的皇帝之恩。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武則天喜得洛石,為自己加尊號聖母神皇,改“寶圖”為“天授聖圖”;封洛水為永昌洛水;封洛神為顯聖侯,加特進;加封洛水北岸的山,為神都山。禁止在洛水打魚垂釣。無獨有偶,在大祭天下的前幾日,在臨近洛汭東邊的汜水,也發現了刻有《廣武銘》的瑞石:上邊寫的字更多,已成了洋洋美文:發我銘者小人,讀我銘者聖君……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還唱武媚娘……化佛從空來,摩頂為授記。光宅四天下,八表一時至。民庶盡安樂,方知文武熾。千秋不移宗,十八成君子。歌曰:非舊非新,交七為身,傍山之下,到出聖人……等等。公開向世人宣告武則天當皇上為佛祖的意願,凡間之人不可違抗。這更讓武則天欣喜不已,頒聖旨,改汜水為廣武。加封嵩山為神嶽,封其神為中天王、授太師、使持節,神嶽大都督,禁止在嵩山打獵放牧。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能想象出武則天出長安臨鞏縣洛汭的恢弘場面。登龍舟,出京城,下神都。大船四重,高四丈,長二十丈。上有大殿朝堂,中有房百數十間。船上皆飾金玉沉檀。船工約八萬,美男美女逾九千,皆衣以錦鏽之採,豔麗奪目。滿朝文武舟船綿延200餘里。河洛彩霞共舞,洛汭鞭炮齊鳴,遊人山呼海嘯。大河上下波浪滔天洶湧澎湃,裹挾著無數的盅惑浮躁,無數的虛幻和縹緲,滾滾東去永不回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無邊際的鞏縣洛汭,北有神都,南有中嵩,西抵洛陽,東至泗水。和史書描述的武則天洛水祭拜之地如此相似,既相互印證,又相互吻合。相關則天皇帝的這段往事,大唐文豪,曾陪太子李顯讀書,一直給武則天皇帝寫國書起草表疏的崔融,也有相同的表述。崔融(公元653-706年間),字安成,唐代齊州全節(今濟南市章丘市)人。大詩人,杜甫的外公。有《則天實錄》專著,中嶽嵩山留有《啟母廟碑》石刻。史書載:崔融美文無出其上。也就是說,崔融的文章沒有人能夠超越。可見筆功非同凡響,用大唐一支筆比喻不足為過。凡朝廷大手筆,多由皇帝手敕,均交付崔融完成。其《洛出寶圖頌》、《則天哀冊文》尤見功力。《洛出寶圖頌》已遺失,而代表大唐帝國,給則天皇帝起草的悼詞《則天哀冊文》卻流芳千年名垂史冊。崔融作哀冊文時,因苦思過甚,遂發病而卒,死在寫悼詞的案前,可見當時痛不欲生悲痛欲絕的傷感之情。崔融悼詞中這樣說:皇帝,沉璧大河,泥金中嶽。巍乎成功,翕然向風。這裡的大河沉壁,無論發生的事件,神石產生的區域,修壇沉壁的地點,也只能在鞏縣洛汭。而倉西灘上的《黃帝河洛壇》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洛水裡的石頭多了去了。在龍尾山西側,有一條石頭河日夜流淌。它,很少流水,滿目是或大或小青顏色的鵝卵石。小時,鞏縣縣城已從站街鰲嶺遷址孝義。進出新縣城必須經這條石河。河的跨度很寬,所有的路都在這裡止步。我曾在高大的石頭下納涼,歇歇腳再走;也曾為刺眼光滑的鵝卵石絆倒,磕得鼻青臉腫;架子車的輪胎,多次在這裡被石渣割破,一臉沮喪一臉無奈,不知流露出多少唉聲嘆氣。

武則天為得到洛水的石頭歡天喜地。這天,有個叫唐同泰的平民,向太后武則天敬獻一塊洛石。這,又使我想起石河道里的鵝卵,倉西老家蓋房要用白石灰,就去石河道隨便拉上一車,柴草燒上幾天,用水澆灌透徹,伴隨一陣陣的爆裂,白石灰就有了。石河道石頭常年流,不曾停歇,年年拉不完,不用掏錢付費,只要有力氣就行。武則天手握的洛石,如獲至寶,敬若神明,因為石頭上還有數行字跡。武則天就問及來歷,唐同泰連忙回稟:下人傍晚從洛水而得。我的眼前彷彿閃現出洛汭的傍晚,“什谷異流”,那是史書記載的鞏縣八景之一。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步大唐,置身洛汭,唐同泰看落日長河,玉兔東昇;聽鳥雀嘰喳啁啾,佛寺的鐘聲伴著水聲瀰漫四野;河堤默默伴隨沙灘走著,水鳥緩慢降落於蘆葦草地;不知疲倦的青蛙搭乘習習河風,把此起彼伏的蛙鼓傳出很遠。天幕銀河璀璨,繁星如織,西方有大如火球的物體照亮四野,忽的一聲墜入洛水。唐同泰急忙上前觀看,水中明月旁邊,多了一個紅彤彤的圓月。這讓他目瞪口呆驚恐萬分,想必是上天送來的什麼寶貝,急忙找人打撈。發現石頭上竟有蟲子一樣彎彎曲曲的字,爬來爬去。

天降寶物於大唐,這讓唐同泰受寵若驚。為表忠心,使聖上早日看到得到,唐同泰即刻動身,揚鞭催馬,跋涉千里,趕入皇宮。將洛石舉過頭頂,呈獻給太后武則天。大喜過望的武則天急忙傳諭旨上殿,召集文官大臣品賞天外來石。經大家仔細辨認,一齊跪拜在武則天面前說:這是篆書,內容是“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皇上啊,上天封贈您為聖母,您的帝業將千秋萬世,永遠昌盛。有的說,這是吉祥之物,是瑞祥,只有陛下您有這樣的福分享受啊。更有的言之鑿鑿,這是上天的旨意,是昭告天下,太后您就是西天聖母,可建永昌偉業。還有的說,這是天命,天命不可違,望陛下儘早登基,昭告天下,統馭四海。聽得武媚娘暗自竊喜心花怒放。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是洛水入黃河的最後一座城市。讓鞏縣老城拂去歷史的塵埃,迴歸遠古。鞏縣洛汭,猶如中華民族的根脈,在中國的歷史上彰顯著無比顯赫的地位。河出圖洛出書,分陰陽畫八卦,謀取天下,禪封受命,等等。都發生在這裡,發生在北城後倉西灘上的《皇帝河洛壇》。據史書記載: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赤文篆字。至此,堯舜禹夏商周等諸多先皇,在獲取合法權力和民眾信服的統治地位時,都是在這裡,舉行國家級聲勢浩大的祭拜儀式。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竹書統箋》這樣記載:“洪水既平,(堯)歸功於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於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去。”《漢書·五行志》劉歆講得更為詳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而陳之,洪範是也。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竹書紀年》對周成王鞏縣洛汭祭天拜地這樣描述,“與成王觀於河洛,沉璧,禮畢王退。”秦始皇祭拜河洛,更讓我忍俊不止。秦嬴政巡幸洛陽,專門在河洛修建了侍奉洛神的祠堂。祭祀開始,忽有“黑頭公”從水中竄出,大聲向秦嬴政呼叫:嬴政,速來,以受天寶!上天傳你執政秦國。秦嬴政聞聽激動萬分,一時詩興大發,邊舞邊唱: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祭祀大澤,倏忽南臨。洛濱綴禱,色連三光。隨行的眾大臣齊聲伴和,場面輝煌壯觀。這就是著名的秦嬴政《祀洛水歌》。中華民族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竟然還是一位大詩人。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洛汭,一個歷史的大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山水相間鍾靈毓秀,天地之神匯聚聖地,吸引著歷代帝王將相,演繹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當夢迴大唐芙蓉園,遙想武則天聽到眾大臣對洛石的讚美,該是何等的榮光興奮,用心花怒放,甜蜜至極形容不足為過。她立即賜洛石為“寶圖”,封唐同泰為遊擊將軍。下聖旨,命宮廷內外諸州都督、刺史十日內彙集洛陽,前往黃河洛水交匯之地的洛汭,祭天拜地,答謝上天授命的皇帝之恩。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武則天喜得洛石,為自己加尊號聖母神皇,改“寶圖”為“天授聖圖”;封洛水為永昌洛水;封洛神為顯聖侯,加特進;加封洛水北岸的山,為神都山。禁止在洛水打魚垂釣。無獨有偶,在大祭天下的前幾日,在臨近洛汭東邊的汜水,也發現了刻有《廣武銘》的瑞石:上邊寫的字更多,已成了洋洋美文:發我銘者小人,讀我銘者聖君……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還唱武媚娘……化佛從空來,摩頂為授記。光宅四天下,八表一時至。民庶盡安樂,方知文武熾。千秋不移宗,十八成君子。歌曰:非舊非新,交七為身,傍山之下,到出聖人……等等。公開向世人宣告武則天當皇上為佛祖的意願,凡間之人不可違抗。這更讓武則天欣喜不已,頒聖旨,改汜水為廣武。加封嵩山為神嶽,封其神為中天王、授太師、使持節,神嶽大都督,禁止在嵩山打獵放牧。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能想象出武則天出長安臨鞏縣洛汭的恢弘場面。登龍舟,出京城,下神都。大船四重,高四丈,長二十丈。上有大殿朝堂,中有房百數十間。船上皆飾金玉沉檀。船工約八萬,美男美女逾九千,皆衣以錦鏽之採,豔麗奪目。滿朝文武舟船綿延200餘里。河洛彩霞共舞,洛汭鞭炮齊鳴,遊人山呼海嘯。大河上下波浪滔天洶湧澎湃,裹挾著無數的盅惑浮躁,無數的虛幻和縹緲,滾滾東去永不回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無邊際的鞏縣洛汭,北有神都,南有中嵩,西抵洛陽,東至泗水。和史書描述的武則天洛水祭拜之地如此相似,既相互印證,又相互吻合。相關則天皇帝的這段往事,大唐文豪,曾陪太子李顯讀書,一直給武則天皇帝寫國書起草表疏的崔融,也有相同的表述。崔融(公元653-706年間),字安成,唐代齊州全節(今濟南市章丘市)人。大詩人,杜甫的外公。有《則天實錄》專著,中嶽嵩山留有《啟母廟碑》石刻。史書載:崔融美文無出其上。也就是說,崔融的文章沒有人能夠超越。可見筆功非同凡響,用大唐一支筆比喻不足為過。凡朝廷大手筆,多由皇帝手敕,均交付崔融完成。其《洛出寶圖頌》、《則天哀冊文》尤見功力。《洛出寶圖頌》已遺失,而代表大唐帝國,給則天皇帝起草的悼詞《則天哀冊文》卻流芳千年名垂史冊。崔融作哀冊文時,因苦思過甚,遂發病而卒,死在寫悼詞的案前,可見當時痛不欲生悲痛欲絕的傷感之情。崔融悼詞中這樣說:皇帝,沉璧大河,泥金中嶽。巍乎成功,翕然向風。這裡的大河沉壁,無論發生的事件,神石產生的區域,修壇沉壁的地點,也只能在鞏縣洛汭。而倉西灘上的《黃帝河洛壇》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往事如煙,今日之鞏縣洛汭,可泛指洛河兩岸的倉西村南河渡到神堤一代。這一區域的南河渡神堤,從古至今隸屬縣城直接管轄。民國年間稱城廂,60年代初期,仍屬鞏縣城關人民公社。當年在石窟寺小學任教現仍健在諸位老師,時常談起他們去縣城辦事,在公社開會的往事。當時的城關人民公社,還將西泗河大堤外貼近河洛的灘塗,原鞏縣農場北堤之外的河沿,劃給南河渡神堤村民耕種,以補償因洛水改道帶來土地的流失。他們出工收工,車拉驢馱著農具傢什,時常叮叮咣咣走過倉西灘,翻越倉西大堤,乘船擺渡回家。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洛水裡的石頭多了去了。在龍尾山西側,有一條石頭河日夜流淌。它,很少流水,滿目是或大或小青顏色的鵝卵石。小時,鞏縣縣城已從站街鰲嶺遷址孝義。進出新縣城必須經這條石河。河的跨度很寬,所有的路都在這裡止步。我曾在高大的石頭下納涼,歇歇腳再走;也曾為刺眼光滑的鵝卵石絆倒,磕得鼻青臉腫;架子車的輪胎,多次在這裡被石渣割破,一臉沮喪一臉無奈,不知流露出多少唉聲嘆氣。

武則天為得到洛水的石頭歡天喜地。這天,有個叫唐同泰的平民,向太后武則天敬獻一塊洛石。這,又使我想起石河道里的鵝卵,倉西老家蓋房要用白石灰,就去石河道隨便拉上一車,柴草燒上幾天,用水澆灌透徹,伴隨一陣陣的爆裂,白石灰就有了。石河道石頭常年流,不曾停歇,年年拉不完,不用掏錢付費,只要有力氣就行。武則天手握的洛石,如獲至寶,敬若神明,因為石頭上還有數行字跡。武則天就問及來歷,唐同泰連忙回稟:下人傍晚從洛水而得。我的眼前彷彿閃現出洛汭的傍晚,“什谷異流”,那是史書記載的鞏縣八景之一。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步大唐,置身洛汭,唐同泰看落日長河,玉兔東昇;聽鳥雀嘰喳啁啾,佛寺的鐘聲伴著水聲瀰漫四野;河堤默默伴隨沙灘走著,水鳥緩慢降落於蘆葦草地;不知疲倦的青蛙搭乘習習河風,把此起彼伏的蛙鼓傳出很遠。天幕銀河璀璨,繁星如織,西方有大如火球的物體照亮四野,忽的一聲墜入洛水。唐同泰急忙上前觀看,水中明月旁邊,多了一個紅彤彤的圓月。這讓他目瞪口呆驚恐萬分,想必是上天送來的什麼寶貝,急忙找人打撈。發現石頭上竟有蟲子一樣彎彎曲曲的字,爬來爬去。

天降寶物於大唐,這讓唐同泰受寵若驚。為表忠心,使聖上早日看到得到,唐同泰即刻動身,揚鞭催馬,跋涉千里,趕入皇宮。將洛石舉過頭頂,呈獻給太后武則天。大喜過望的武則天急忙傳諭旨上殿,召集文官大臣品賞天外來石。經大家仔細辨認,一齊跪拜在武則天面前說:這是篆書,內容是“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皇上啊,上天封贈您為聖母,您的帝業將千秋萬世,永遠昌盛。有的說,這是吉祥之物,是瑞祥,只有陛下您有這樣的福分享受啊。更有的言之鑿鑿,這是上天的旨意,是昭告天下,太后您就是西天聖母,可建永昌偉業。還有的說,這是天命,天命不可違,望陛下儘早登基,昭告天下,統馭四海。聽得武媚娘暗自竊喜心花怒放。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是洛水入黃河的最後一座城市。讓鞏縣老城拂去歷史的塵埃,迴歸遠古。鞏縣洛汭,猶如中華民族的根脈,在中國的歷史上彰顯著無比顯赫的地位。河出圖洛出書,分陰陽畫八卦,謀取天下,禪封受命,等等。都發生在這裡,發生在北城後倉西灘上的《皇帝河洛壇》。據史書記載: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赤文篆字。至此,堯舜禹夏商周等諸多先皇,在獲取合法權力和民眾信服的統治地位時,都是在這裡,舉行國家級聲勢浩大的祭拜儀式。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竹書統箋》這樣記載:“洪水既平,(堯)歸功於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於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去。”《漢書·五行志》劉歆講得更為詳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而陳之,洪範是也。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竹書紀年》對周成王鞏縣洛汭祭天拜地這樣描述,“與成王觀於河洛,沉璧,禮畢王退。”秦始皇祭拜河洛,更讓我忍俊不止。秦嬴政巡幸洛陽,專門在河洛修建了侍奉洛神的祠堂。祭祀開始,忽有“黑頭公”從水中竄出,大聲向秦嬴政呼叫:嬴政,速來,以受天寶!上天傳你執政秦國。秦嬴政聞聽激動萬分,一時詩興大發,邊舞邊唱: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祭祀大澤,倏忽南臨。洛濱綴禱,色連三光。隨行的眾大臣齊聲伴和,場面輝煌壯觀。這就是著名的秦嬴政《祀洛水歌》。中華民族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竟然還是一位大詩人。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洛汭,一個歷史的大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山水相間鍾靈毓秀,天地之神匯聚聖地,吸引著歷代帝王將相,演繹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當夢迴大唐芙蓉園,遙想武則天聽到眾大臣對洛石的讚美,該是何等的榮光興奮,用心花怒放,甜蜜至極形容不足為過。她立即賜洛石為“寶圖”,封唐同泰為遊擊將軍。下聖旨,命宮廷內外諸州都督、刺史十日內彙集洛陽,前往黃河洛水交匯之地的洛汭,祭天拜地,答謝上天授命的皇帝之恩。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武則天喜得洛石,為自己加尊號聖母神皇,改“寶圖”為“天授聖圖”;封洛水為永昌洛水;封洛神為顯聖侯,加特進;加封洛水北岸的山,為神都山。禁止在洛水打魚垂釣。無獨有偶,在大祭天下的前幾日,在臨近洛汭東邊的汜水,也發現了刻有《廣武銘》的瑞石:上邊寫的字更多,已成了洋洋美文:發我銘者小人,讀我銘者聖君……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還唱武媚娘……化佛從空來,摩頂為授記。光宅四天下,八表一時至。民庶盡安樂,方知文武熾。千秋不移宗,十八成君子。歌曰:非舊非新,交七為身,傍山之下,到出聖人……等等。公開向世人宣告武則天當皇上為佛祖的意願,凡間之人不可違抗。這更讓武則天欣喜不已,頒聖旨,改汜水為廣武。加封嵩山為神嶽,封其神為中天王、授太師、使持節,神嶽大都督,禁止在嵩山打獵放牧。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能想象出武則天出長安臨鞏縣洛汭的恢弘場面。登龍舟,出京城,下神都。大船四重,高四丈,長二十丈。上有大殿朝堂,中有房百數十間。船上皆飾金玉沉檀。船工約八萬,美男美女逾九千,皆衣以錦鏽之採,豔麗奪目。滿朝文武舟船綿延200餘里。河洛彩霞共舞,洛汭鞭炮齊鳴,遊人山呼海嘯。大河上下波浪滔天洶湧澎湃,裹挾著無數的盅惑浮躁,無數的虛幻和縹緲,滾滾東去永不回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無邊際的鞏縣洛汭,北有神都,南有中嵩,西抵洛陽,東至泗水。和史書描述的武則天洛水祭拜之地如此相似,既相互印證,又相互吻合。相關則天皇帝的這段往事,大唐文豪,曾陪太子李顯讀書,一直給武則天皇帝寫國書起草表疏的崔融,也有相同的表述。崔融(公元653-706年間),字安成,唐代齊州全節(今濟南市章丘市)人。大詩人,杜甫的外公。有《則天實錄》專著,中嶽嵩山留有《啟母廟碑》石刻。史書載:崔融美文無出其上。也就是說,崔融的文章沒有人能夠超越。可見筆功非同凡響,用大唐一支筆比喻不足為過。凡朝廷大手筆,多由皇帝手敕,均交付崔融完成。其《洛出寶圖頌》、《則天哀冊文》尤見功力。《洛出寶圖頌》已遺失,而代表大唐帝國,給則天皇帝起草的悼詞《則天哀冊文》卻流芳千年名垂史冊。崔融作哀冊文時,因苦思過甚,遂發病而卒,死在寫悼詞的案前,可見當時痛不欲生悲痛欲絕的傷感之情。崔融悼詞中這樣說:皇帝,沉璧大河,泥金中嶽。巍乎成功,翕然向風。這裡的大河沉壁,無論發生的事件,神石產生的區域,修壇沉壁的地點,也只能在鞏縣洛汭。而倉西灘上的《黃帝河洛壇》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往事如煙,今日之鞏縣洛汭,可泛指洛河兩岸的倉西村南河渡到神堤一代。這一區域的南河渡神堤,從古至今隸屬縣城直接管轄。民國年間稱城廂,60年代初期,仍屬鞏縣城關人民公社。當年在石窟寺小學任教現仍健在諸位老師,時常談起他們去縣城辦事,在公社開會的往事。當時的城關人民公社,還將西泗河大堤外貼近河洛的灘塗,原鞏縣農場北堤之外的河沿,劃給南河渡神堤村民耕種,以補償因洛水改道帶來土地的流失。他們出工收工,車拉驢馱著農具傢什,時常叮叮咣咣走過倉西灘,翻越倉西大堤,乘船擺渡回家。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老家洛汭倉西,大河東流,洛水蜿蜒,倉西灘長堤環抱,北城後稻蜀飄香,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溫鞏大道天塹飛渡。炎黃大道,景觀大道,中原路快速通道,310國道三縱四橫勾畫出騰飛的翅膀,鞏縣八景中的什谷異流、洛口春遊、邙嶺秋色、石窟晚鐘四大景觀,正煥發出昔日的神采。四鄰八舍的伏羲八卦臺、興洛倉、北魏石窟寺、杜甫故里、劉氏莊園、香玉故居等燦若星漢的文化名勝,輝映著倉西村仰韶文化遺址,春秋戰國墓群,李密掛馬柏,鄭氏孝節坊,牛王廟,流糧坡,螞蟻坡等比比皆是的漢唐風韻,用慈禧御封的倉西青頭蘿蔔大白菜,迎接著迴歸河洛的所有親人。

大唐已遠,武媚娘已遠,則天皇帝已遠。巍然屹立的龍尾山神都山鰲嶺尚在,永不停歇的洛水盤谷水洛汭尚在。石河圍堤打堰築壩,鵝卵石已深陷地底,風景如畫的石河道公園撲面而至,曾出演起伏跌宕歷史劇的洛石已遠,而鞏縣城北的洛汭,在歷史老人的麾下,卻變得更加厚重,更加神祕。

"

洛河流過鞏縣(今鞏義市)老城西邊的龍尾山,如曹植筆下的洛神宓妃,嫋嫋婷婷,一晃就飄過倉西嘴,撲向鞏縣納洛門,然後回身向北,忘情地投入黃河的懷抱。這一段水面寬闊,碧波如鏡,山影婉約婆娑,柳絲搖曳長堤,倉西人稱她為大清河。史書稱之為洛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歷史迴歸大唐,來到鞏縣老城,武則天在這裡演繹了波瀾壯闊的祭天大典。讓思緒從洛汭出發,越東都洛陽,西去長安,武則天一直為做皇帝,改國號為周發愁。女皇登基,開天闢地,總得有個理由找個說法。否則,老李家的江山社稷就白白給了周家?武則天心裡十分清楚,自己看不過去自己也說不過去,更別說朝野內外的各路諸侯了。而這個理由就偏偏發生在洛陽東邊的洛水,藏在洛水裡的石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洛水裡的石頭多了去了。在龍尾山西側,有一條石頭河日夜流淌。它,很少流水,滿目是或大或小青顏色的鵝卵石。小時,鞏縣縣城已從站街鰲嶺遷址孝義。進出新縣城必須經這條石河。河的跨度很寬,所有的路都在這裡止步。我曾在高大的石頭下納涼,歇歇腳再走;也曾為刺眼光滑的鵝卵石絆倒,磕得鼻青臉腫;架子車的輪胎,多次在這裡被石渣割破,一臉沮喪一臉無奈,不知流露出多少唉聲嘆氣。

武則天為得到洛水的石頭歡天喜地。這天,有個叫唐同泰的平民,向太后武則天敬獻一塊洛石。這,又使我想起石河道里的鵝卵,倉西老家蓋房要用白石灰,就去石河道隨便拉上一車,柴草燒上幾天,用水澆灌透徹,伴隨一陣陣的爆裂,白石灰就有了。石河道石頭常年流,不曾停歇,年年拉不完,不用掏錢付費,只要有力氣就行。武則天手握的洛石,如獲至寶,敬若神明,因為石頭上還有數行字跡。武則天就問及來歷,唐同泰連忙回稟:下人傍晚從洛水而得。我的眼前彷彿閃現出洛汭的傍晚,“什谷異流”,那是史書記載的鞏縣八景之一。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步大唐,置身洛汭,唐同泰看落日長河,玉兔東昇;聽鳥雀嘰喳啁啾,佛寺的鐘聲伴著水聲瀰漫四野;河堤默默伴隨沙灘走著,水鳥緩慢降落於蘆葦草地;不知疲倦的青蛙搭乘習習河風,把此起彼伏的蛙鼓傳出很遠。天幕銀河璀璨,繁星如織,西方有大如火球的物體照亮四野,忽的一聲墜入洛水。唐同泰急忙上前觀看,水中明月旁邊,多了一個紅彤彤的圓月。這讓他目瞪口呆驚恐萬分,想必是上天送來的什麼寶貝,急忙找人打撈。發現石頭上竟有蟲子一樣彎彎曲曲的字,爬來爬去。

天降寶物於大唐,這讓唐同泰受寵若驚。為表忠心,使聖上早日看到得到,唐同泰即刻動身,揚鞭催馬,跋涉千里,趕入皇宮。將洛石舉過頭頂,呈獻給太后武則天。大喜過望的武則天急忙傳諭旨上殿,召集文官大臣品賞天外來石。經大家仔細辨認,一齊跪拜在武則天面前說:這是篆書,內容是“聖母臨人,永昌帝業”。皇上啊,上天封贈您為聖母,您的帝業將千秋萬世,永遠昌盛。有的說,這是吉祥之物,是瑞祥,只有陛下您有這樣的福分享受啊。更有的言之鑿鑿,這是上天的旨意,是昭告天下,太后您就是西天聖母,可建永昌偉業。還有的說,這是天命,天命不可違,望陛下儘早登基,昭告天下,統馭四海。聽得武媚娘暗自竊喜心花怒放。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是洛水入黃河的最後一座城市。讓鞏縣老城拂去歷史的塵埃,迴歸遠古。鞏縣洛汭,猶如中華民族的根脈,在中國的歷史上彰顯著無比顯赫的地位。河出圖洛出書,分陰陽畫八卦,謀取天下,禪封受命,等等。都發生在這裡,發生在北城後倉西灘上的《皇帝河洛壇》。據史書記載:黃帝,東巡河,過洛,修壇沉璧,受龍圖於河,龜書於洛,赤文篆字。至此,堯舜禹夏商周等諸多先皇,在獲取合法權力和民眾信服的統治地位時,都是在這裡,舉行國家級聲勢浩大的祭拜儀式。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竹書統箋》這樣記載:“洪水既平,(堯)歸功於舜,將以天下禪之,乃潔齋修壇場於河洛。擇良日,率舜等升首山,遵河渚。……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去。”《漢書·五行志》劉歆講得更為詳細:“伏羲氏繼天而王,受河圖則而畫之,八卦是也;禹治洪水,賜洛書而陳之,洪範是也。聖人行其道而寶其真,河圖洛書相為經緯,八卦九章相為表裡。”《竹書紀年》對周成王鞏縣洛汭祭天拜地這樣描述,“與成王觀於河洛,沉璧,禮畢王退。”秦始皇祭拜河洛,更讓我忍俊不止。秦嬴政巡幸洛陽,專門在河洛修建了侍奉洛神的祠堂。祭祀開始,忽有“黑頭公”從水中竄出,大聲向秦嬴政呼叫:嬴政,速來,以受天寶!上天傳你執政秦國。秦嬴政聞聽激動萬分,一時詩興大發,邊舞邊唱:洛陽之水,其色蒼蒼。祭祀大澤,倏忽南臨。洛濱綴禱,色連三光。隨行的眾大臣齊聲伴和,場面輝煌壯觀。這就是著名的秦嬴政《祀洛水歌》。中華民族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竟然還是一位大詩人。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鞏縣洛汭,一個歷史的大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山水相間鍾靈毓秀,天地之神匯聚聖地,吸引著歷代帝王將相,演繹出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當夢迴大唐芙蓉園,遙想武則天聽到眾大臣對洛石的讚美,該是何等的榮光興奮,用心花怒放,甜蜜至極形容不足為過。她立即賜洛石為“寶圖”,封唐同泰為遊擊將軍。下聖旨,命宮廷內外諸州都督、刺史十日內彙集洛陽,前往黃河洛水交匯之地的洛汭,祭天拜地,答謝上天授命的皇帝之恩。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武則天喜得洛石,為自己加尊號聖母神皇,改“寶圖”為“天授聖圖”;封洛水為永昌洛水;封洛神為顯聖侯,加特進;加封洛水北岸的山,為神都山。禁止在洛水打魚垂釣。無獨有偶,在大祭天下的前幾日,在臨近洛汭東邊的汜水,也發現了刻有《廣武銘》的瑞石:上邊寫的字更多,已成了洋洋美文:發我銘者小人,讀我銘者聖君……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還唱武媚娘……化佛從空來,摩頂為授記。光宅四天下,八表一時至。民庶盡安樂,方知文武熾。千秋不移宗,十八成君子。歌曰:非舊非新,交七為身,傍山之下,到出聖人……等等。公開向世人宣告武則天當皇上為佛祖的意願,凡間之人不可違抗。這更讓武則天欣喜不已,頒聖旨,改汜水為廣武。加封嵩山為神嶽,封其神為中天王、授太師、使持節,神嶽大都督,禁止在嵩山打獵放牧。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能想象出武則天出長安臨鞏縣洛汭的恢弘場面。登龍舟,出京城,下神都。大船四重,高四丈,長二十丈。上有大殿朝堂,中有房百數十間。船上皆飾金玉沉檀。船工約八萬,美男美女逾九千,皆衣以錦鏽之採,豔麗奪目。滿朝文武舟船綿延200餘里。河洛彩霞共舞,洛汭鞭炮齊鳴,遊人山呼海嘯。大河上下波浪滔天洶湧澎湃,裹挾著無數的盅惑浮躁,無數的虛幻和縹緲,滾滾東去永不回頭。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漫無邊際的鞏縣洛汭,北有神都,南有中嵩,西抵洛陽,東至泗水。和史書描述的武則天洛水祭拜之地如此相似,既相互印證,又相互吻合。相關則天皇帝的這段往事,大唐文豪,曾陪太子李顯讀書,一直給武則天皇帝寫國書起草表疏的崔融,也有相同的表述。崔融(公元653-706年間),字安成,唐代齊州全節(今濟南市章丘市)人。大詩人,杜甫的外公。有《則天實錄》專著,中嶽嵩山留有《啟母廟碑》石刻。史書載:崔融美文無出其上。也就是說,崔融的文章沒有人能夠超越。可見筆功非同凡響,用大唐一支筆比喻不足為過。凡朝廷大手筆,多由皇帝手敕,均交付崔融完成。其《洛出寶圖頌》、《則天哀冊文》尤見功力。《洛出寶圖頌》已遺失,而代表大唐帝國,給則天皇帝起草的悼詞《則天哀冊文》卻流芳千年名垂史冊。崔融作哀冊文時,因苦思過甚,遂發病而卒,死在寫悼詞的案前,可見當時痛不欲生悲痛欲絕的傷感之情。崔融悼詞中這樣說:皇帝,沉璧大河,泥金中嶽。巍乎成功,翕然向風。這裡的大河沉壁,無論發生的事件,神石產生的區域,修壇沉壁的地點,也只能在鞏縣洛汭。而倉西灘上的《黃帝河洛壇》無疑是最佳的選擇。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往事如煙,今日之鞏縣洛汭,可泛指洛河兩岸的倉西村南河渡到神堤一代。這一區域的南河渡神堤,從古至今隸屬縣城直接管轄。民國年間稱城廂,60年代初期,仍屬鞏縣城關人民公社。當年在石窟寺小學任教現仍健在諸位老師,時常談起他們去縣城辦事,在公社開會的往事。當時的城關人民公社,還將西泗河大堤外貼近河洛的灘塗,原鞏縣農場北堤之外的河沿,劃給南河渡神堤村民耕種,以補償因洛水改道帶來土地的流失。他們出工收工,車拉驢馱著農具傢什,時常叮叮咣咣走過倉西灘,翻越倉西大堤,乘船擺渡回家。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老家洛汭倉西,大河東流,洛水蜿蜒,倉西灘長堤環抱,北城後稻蜀飄香,連霍高速公路橫貫東西,溫鞏大道天塹飛渡。炎黃大道,景觀大道,中原路快速通道,310國道三縱四橫勾畫出騰飛的翅膀,鞏縣八景中的什谷異流、洛口春遊、邙嶺秋色、石窟晚鐘四大景觀,正煥發出昔日的神采。四鄰八舍的伏羲八卦臺、興洛倉、北魏石窟寺、杜甫故里、劉氏莊園、香玉故居等燦若星漢的文化名勝,輝映著倉西村仰韶文化遺址,春秋戰國墓群,李密掛馬柏,鄭氏孝節坊,牛王廟,流糧坡,螞蟻坡等比比皆是的漢唐風韻,用慈禧御封的倉西青頭蘿蔔大白菜,迎接著迴歸河洛的所有親人。

大唐已遠,武媚娘已遠,則天皇帝已遠。巍然屹立的龍尾山神都山鰲嶺尚在,永不停歇的洛水盤谷水洛汭尚在。石河圍堤打堰築壩,鵝卵石已深陷地底,風景如畫的石河道公園撲面而至,曾出演起伏跌宕歷史劇的洛石已遠,而鞏縣城北的洛汭,在歷史老人的麾下,卻變得更加厚重,更加神祕。

史話鞏義,武則天和鞏縣洛汭

此時此刻,心在河畔的蘆葦叢中漂浮,思維如碎片般散落,法國帕斯卡爾的話猶在耳邊:平凡的蘆葦,多麼脆弱,缺少智慧與靈性,隨風搖擺。人,是一株會思想的蘆葦。有主見,有思想,是智慧的生靈。

洛石呢?

作者:李正品 配圖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