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 | 基層治理困局如何破?內蒙古五原縣有“微”招

動態 | 基層治理困局如何破?內蒙古五原縣有“微”招

5月18日一早,天吉泰鎮毛家橋村村民劉娥來到村民小組一組的黨群活動中心打桌球。

“活動中心早上幾點開放?”記者問。

“想幾點來就幾點來。我們小組人人都知道鑰匙藏在哪裡,不過我可不能告訴你。”劉娥“狡黠”地笑著。

“不怕活動中心丟東西?”記者追問。

“從來沒有這等事。每個村民都有本‘誠信賬’,誰立得正,誰站得歪,心裡清楚著呢。”一組理事會會長陳春利接過話,“同一個小組大家知根知底,都愛個面子,誰也不想掉隊。”

從2018年起,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推行在村黨組織領導下村民小組“微治理”模式,建立誠信村民檔案便是“微治理”的內容之一。

“微治理”實施一年多來,通過組建“微組織”、開展“微服務”、推行“微教育”、實行“微管理”、強化“微監督”,收到了明顯效果。水費沒人賴,公共設施建設集資快,文明鄉風吹進千家萬戶……

動態 | 基層治理困局如何破?內蒙古五原縣有“微”招

圖為套海鎮向陽村十組推行“微治理”村民大會

構建“微組織” 築牢基層堡壘

五原縣地處河套平原腹地,全縣117個行政村轄771個村民小組,耕地230萬畝,總人口30萬,其中農業人口20萬。過去,收繳農業水費是困擾很多村幹部的頑症。五原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翼飛坦言,以往多是採取“斷水”這樣的笨辦法,治標不治本。

除此之外,還有黨員居住分散、黨組織活動難以開展,村民投工投勞不積極、公益事業集資難,村幹部缺乏有效監督,導致鄉村治理停滯不前,村民生活、生產、生態陷入無人管的窘境。

“為此,五原縣探索建立村黨組織領導下村民小組‘微治理’模式,將教育、管理和服務從村‘兩委’向村民小組延伸,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張翼飛說。

“微治理”依靠“微組織”發力。據瞭解,五原縣將黨組織向下延伸,以村民小組為單位成立黨小組,領導村民小組理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黨員突擊隊、巾幗志願服務隊等。其中,村民小組理事會由小組成員推薦選舉產生,理事會會長由村民小組長兼任,統籌推進基層黨建、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美麗庭院等各項工作,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動態 | 基層治理困局如何破?內蒙古五原縣有“微”招

圖為套海鎮向陽村十組為星級誠信戶掛牌

管理、教育、服務三管齊下

“孫喜,52歲,2019年第一季度誠信檔案得分92分。”綜合家庭衛生情況、個人道德行為表現、履行黨員義務情況,考評小組成員陳春利、張瓊、張國如對毛家橋村一組村民孫喜打下了誠信村民檔案的最終得分。“事前立規矩,事中講規矩,事後懂規矩——誠信村民檔案實現對村民的全鏈條教育管理。”張翼飛說。

據瞭解,每個村民小組根據鎮、村誠信村民考評辦法,結合生產生活實際細化制定本小組誠信村民考評辦法,定期考核打分、評定星級。多次考評不合格、多次教育無果的納入誠信黑名單,黑名單成員不納入低保、民政臨時救助對象範圍。

為了保證考評公正,3位考評小組成員有一位是村民小組理事會成員,另兩位由其他村民輪流擔任,黨員和非黨員的考評內容分開設置,理事會成員和普通村民一視同仁。

除了教育管理,五原縣打通縣、鎮、村、組四級便民服務網,通過村民小組“微組織”將“微服務”送到村民家門口。全村按照“劃片定責”的原則,將村民小組裡每10到15戶劃分為一個網格,村民小組理事會成員兼任網格長,黨員或村民代表兼任網格員,聯合開展民事代辦、志願服務、鄰里互助等工作。

隆興昌鎮義豐村村書記羅玉龍說,通過自治網格,鄰里相互照應、相互幫助蔚然成風,基層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動態 | 基層治理困局如何破?內蒙古五原縣有“微”招

圖為新公中鎮永聯村二組監督委員會成員檢查財務支出

“微腐敗” 得到有效治理

衛生費集資花名錶,安裝路燈集資花名錶,農業供水量、水費預算表在毛家橋一組黨群活動中心悉數公開。天吉泰鎮黨委書記卞巧紅告訴記者,通過小組賬目、村務賬目筆筆公開,加強村民對村組幹部的“微監督”,讓小微權力腐敗問題抬不了頭。

目前,五原縣完成117個行政村771個村民小組的資金大清理、財務大清查和線索“大起底”,因“雁過拔毛”式腐敗案件,48人受到黨政紀處分,挽回資金350多萬元,群眾對村務監督、“三務”公開的滿意度明顯提升。

“微治理”下,鄉村綜合治理能力不斷加強,各村在產業、生態、文化等方面全面進步。塔爾湖鎮紅光四社在2016年美麗鄉村建設時表現最搶眼,村內路好走,院牆新,但因缺乏衛生管護措施,衛生狀況極差,村民怨聲載道。

自推行“微治理”以來,四社主抓人居環境,將全社劃為10個網格,每個網格長聯繫7戶村民,隨時督促衛生管護,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新公中鎮旭日村五組多年以來存在水費拖欠、財務不清等問題,推行“微治理”後,在村民小組理事會主持下對2017年以前的組內賬務進行逐家逐戶清算,解決了遺留問題,矛盾得到化解。

在此基礎上,理事會於2018年組織協調連片種植小麥套玉米1800畝,全組三分之二的土地享受國家輪作休耕項目補貼,每戶增收5000元,還建成50畝蔬菜園、養殖合作社,產業發展勢頭很好。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動態 | 基層治理困局如何破?內蒙古五原縣有“微”招

作 者 | 記者 周妍 通訊員 辛鳳娟

供 圖 | 閆威武

編 輯 | 劉 瓊

微信公眾號版權說明

如需轉載本微信公眾號內容:

1.須保持圖文完整,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2.完整標註版權及稿件來源、作者;

3.未按此規定轉載的,本微信公眾號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聚焦三農工作隊伍

聚力鄉村振興戰略

動態 | 基層治理困局如何破?內蒙古五原縣有“微”招

歡迎投稿

網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稿:[email protected]

報紙投圖:[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