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被譽為河套雪花粉之鄉,有巴美肉羊之鄉、葵花之鄉、瓜菜番茄之鄉,素有塞外江南、河套糧倉等美譽。

黃河岸邊陰山旁,塞外江南五原縣

這裡是內蒙古自治區西部,黃河幾字灣最北端,這裡南依黃河、北靠陰山、地處河套平原腹地,是河套歷史文化、商業聚集、民族融合的中心。

這裡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氣候宜人、物產豐富,是全國著名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被譽為河套雪花粉之鄉,有巴美肉羊之鄉、葵花之鄉、瓜菜番茄之鄉,素有塞外江南、河套糧倉等美譽。


黃河岸邊陰山旁,塞外江南五原縣

五原縣位於自治區境西部,巴彥淖爾市市境中部,東與烏拉特前旗交界;西與臨河區接壤;南至與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相鄰;北與烏拉特中旗毗連。因漢代五原郡得名,是一顆有著兩千多年文明歷史的塞上明珠。

下轄8個鎮、1個鄉:隆興昌鎮、塔爾湖鎮、巴彥套海鎮、新公中鎮、天吉泰鎮、勝豐鎮、銀定圖鎮、復興鎮,和勝鄉;境內有國營建豐農場。縣政府駐隆興昌鎮,總面積2492.9平方公里,佔河套灌區總面積的1/4,人口30萬。


黃河岸邊陰山旁,塞外江南五原縣

相傳五原這個古地名源於大禹治水,當時天下洪水氾濫,水勢減退後,在高埠處首先出現了若干個丘狀原所,其中有五個較大,人們在此生息耕作,稱謂由此而始。據《元和郡縣誌》載:故五原以其地有五原,故名,謂龍遊原、乞地千原、青嶺原、可嵐貞原、橫槽原。


黃河岸邊陰山旁,塞外江南五原縣

商朝為鬼方轄域。西周屬昆夷、薰粥、獫狁等民族牧區。周赧王16年(前301年)趙武靈王置雲中郡,九原縣是其屬縣,五原是九原的西部,地域始有隸屬。戰國末年,匈奴佔領了河南地(河指黃河)。秦始皇33年(前214年)派蒙恬收復了河南地,因河為塞,築三十四縣城(又一說為四十四座縣城),設九原郡,五原為郡治。

楚漢相爭,匈奴又佔據河套地區和陰山一帶。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收復河南地,將九原郡一分為二,東部名五原郡,西部稱朔方郡。五原郡治九原縣。西漢置廣牧縣,屬朔方郡,治今縣境西南。隋置九原縣,為五原郡治。唐九原縣為豐州治。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置五原廳,廳治所先後設在包頭鎮、大餘太、白圪樑、隆興昌。1912年改為五原縣。1925年馮玉祥曾率部在五原紅色誓師響應北伐,據此一度稱義旗縣。1942年劃出西部置晏江縣。1949年隸陝壩專員公署,1954年隸河套行政區,1958年達拉特後旗併入,隸巴彥淖爾至今。


黃河岸邊陰山旁,塞外江南五原縣

五原縣東距包頭150公里,西距銀川400公里,南與鄂爾多斯市隔黃河相望,北距蒙古國190公里。處於和沿黃沿線經濟帶上,跨入“呼包鄂”2小時經濟圈,是自治區向北開發的重要通道,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

境內有京藏高速、包蘭鐵路、110國道、212省道、黃河堤防公路等重要線路。巴彥淖爾機場位於五原縣天吉泰鎮境內,距臨河區33公里、距縣城僅50公里。建設中包銀高鐵,五原劉召黃河大橋,使五原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黃河岸邊陰山旁,塞外江南五原縣

五原縣地處內蒙古河套平原腹地,因黃河沖積與風蝕作用下形成大小不同的海子(湖泊,俗稱泊爾洞)。主要分佈在縣境西部的塔爾湖鎮、銀定圖鄉、海子堰鄉、什巴鄉,以及縣境南部的套海鎮、東部的勝豐鎮。

氣候屬於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光能豐富、日照充足、乾燥多風、降雨量少。太陽年平均輻射總量153.44卡/平方釐米,僅次於西藏與青海;無霜期大多集中在夏秋兩季,雨熱同季。農產品小麥、玉米、葵花子、甜菜、籽瓜、糜黍等,畜產牛、馬、羊、豬。

黃河岸邊陰山旁,塞外江南五原縣

境內河曲發達,黃河由老楞河頭入境,至四科河頭出境,是黃河干流緯度最高的河段,流經天吉泰鎮、復興鎮、套海鎮。其北與之並行的是總乾渠(二黃河),縣內各乾渠均由此渠引水灌溉。另有烏加河(舊時亦稱五角河、五加河)、豐濟渠(天吉泰渠、中和渠)、皁火渠、沙河渠(永和渠)、 義和渠(原名同和渠)、通濟渠(老郭渠、四大股渠)等。


黃河岸邊陰山旁,塞外江南五原縣

五原縣歷史悠久文化深厚,近代史上,馮玉祥將軍舉行五原誓師,傅作義將軍發動五原戰役,彪炳史冊。境內旅遊資源主要有:五分橋古城遺址、廣牧古城遺址、抗日烈士公墓、天籟湖、塔爾湖等。

天籟湖景區由度假區、中心島、觀鳥點三部分組成,總面積4500畝,水面面積2833畝。湖面上有野鴨、鷺鷥、沙鵝、鷹、鸛等二十多種鳥類,蘆葦春夏一片碧綠、秋冬蘆花飛揚,不僅成為鳥類的世外桃源,也是人們理想的旅遊勝地。


黃河岸邊陰山旁,塞外江南五原縣

延伸閱讀:史上同名的五原縣

1、西漢元朔二年(前127)置,屬五原郡。治所或即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東南堡子灣古城(一說在今包頭市西哈德門溝口古城堡)。

2、北魏建義元年(528)析銅鞮縣置,屬襄垣郡。治所在今山西沁縣境。北齊廢。

3、西魏改大興縣置,為五原郡治。治所即今陝西定邊縣。後又改為大興縣。隋復改五原縣,大業二年(607)為鹽川郡治。唐初為鹽州治。北宋廢。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