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AI選了吳亦凡去當《中國有嘻哈》評委,我有什麼辦法


劉昊然演網劇、易烊千璽上綜藝節目…竟然都有人工智能在背後「搗鬼」?

採訪、撰文 | 太浪

編輯 | 宇多田

「我剛到橫店,我感覺到找到登天的梯子了。從拍群眾、特約一步步慢慢上,最後經過奮鬥努力,成為大明星。」

42歲的焦長道,是個有著11年橫漂經歷的老橫漂。在央視紀錄片《橫漂》中,他給其他「橫漂」講述了自己的故事,「但是經過十一年的發現,感覺,要想被導演發現,有伯樂發現,太難了。」

為了得到導演的重視,他和其他「橫漂」打算拍一部反映自己生活的短片《追夢人》,先建立群眾基礎。他們想,在觀眾中有了呼聲,就能得到導演的重視。

橫店之外,北京也是懷揣影視夢的外地人、尋求拍戲機會的熱門去處,這些人被稱為「北漂」。

為了得到一個角色,他們可能需要跑很多年龍套。

是AI選了吳亦凡去當《中國有嘻哈》評委,我有什麼辦法

圖說:為了追逐演員夢,小鎮大齡女青年如夢(女主角)跑了十幾年龍套、做了很多次替身,沒有希望,但依舊在片場漂。

一方面,許多素人演員迫切需要角色;另一方面,很多角色也希望能尋找更合適的演員。

兩方需求的不匹配,一直是演藝圈存在的問題。

而現在,隨著「愛優騰」以及芒果TV等視頻平臺自制內容的增多,他們也有了更多角色需要適配合適的演員。

但傳統的人工選角方式由於速度、地域以及演藝公司條件的限制,已經跟不上他們的需求。為了提高選角過程中的決策客觀度、提高自制劇選角效率和質量,愛奇藝和優酷等平臺紛紛用上了AI。

其中,愛奇藝推出AI選角系統——藝匯選角系統,第一個影視劇成功案例是為《最好的我們》選出男主角劉昊然。

「劉昊然當時作為一名新人,能被AI選中,並能夠很成功地演繹這個角色、受大眾歡迎,這比較符合選角兒的初衷。」愛奇藝高級總監孫斌說。

媒體曾報道,《最好的我們》男主角餘淮,角色標籤是開朗、隨和、陽光,劉昊然當時的標籤是陽光、熱情、坦誠,基本符合角色需要。

是AI選了吳亦凡去當《中國有嘻哈》評委,我有什麼辦法

劉昊然之後,愛奇藝的AI選角系統還為《泡沫之夏》(新版)選出女主角張雪迎。

除了給影視劇選角,愛奇藝的AI還為綜藝節目《中國有嘻哈》選出評委吳亦凡、為《中國新說唱》(《中國有嘻哈》第二季)選出評委鄧紫棋。

而優酷推出的智能預測平臺「魚腦」,則為《這就是街舞》選出了導師易烊千璽,為《長安十二時辰》選出了主演雷佳音。

是AI選了吳亦凡去當《中國有嘻哈》評委,我有什麼辦法

上週,我拜訪愛奇藝,就「AI如何助力選角」請教了孫斌。而第一個問題,就是被編輯部的小姐姐們千叮嚀萬囑咐要問——

「吳亦凡當評委究竟是怎麼被AI選出來的……」

因此,我首先向孫斌拋出了這個問題。

是AI選了吳亦凡去當《中國有嘻哈》評委,我有什麼辦法


1 吳亦凡和鄧紫棋:被AI選中的人

「吳亦凡為什麼契合那個節目,適合做那個節目的評委?鄧紫棋為什麼適合第二期的評委?得從這檔節目說起。」

因為,做這個節目也是AI分析之後給出的結果,「用的算法原理和選角比較接近,就是大數據看用戶行為。」他表示。

首先,他們通過分析愛奇藝站內的用戶行為,發現嘻哈類節目有很多搜索和觀看,進而瞭解到——愛奇藝站內有相當大數量的用戶對嘻哈類的音樂有強訴求。

接著,圈定喜歡嘻哈音樂的用戶,分析這部分用戶的行為。

「愛奇藝站內每個用戶的行為我們都知道,不管是觀影行為、互動行為還是其他什麼行為。」孫斌介紹。

除了愛奇藝主站,愛奇藝還有奇巴布、愛奇藝泡泡、漫畫、文學、VR等20多款應用服務產品。單就愛奇藝視頻而言,就有27個頻道。


是AI選了吳亦凡去當《中國有嘻哈》評委,我有什麼辦法

「同時,我們也能以合理合法的手段和方式去拿到這部分用戶在站外的行為特徵,比如,他們在主流的社交媒體上的行為。」

通過對用戶行為的綜合分析,能夠得知「用戶有什麼樣的行為,喜歡什麼樣的明星,喜歡的明星中哪個佔比高,付費意願高不高」等信息。

機器和算法在對愛奇藝站內每一個喜歡嘻哈的用戶行為進行分析後,萃取、提煉出「這些人中,粉男性藝人的,粉吳亦凡比較多;粉女性藝人的,粉鄧紫棋比較多」的關鍵信息。

所以,他們最終確定吳亦凡為第一季《中國有嘻哈》評委;確定鄧紫棋為第二季的評委,給潘瑋柏做搭檔。

是AI選了吳亦凡去當《中國有嘻哈》評委,我有什麼辦法

2 AI選角系統的原理

「選評委不是嚴格的影視選角概念」,孫斌接著向我介紹了AI選角的原理。

簡單理解,AI選角系統就是利用大數據將角色和演員進行匹配。

孫斌說,角色信息和演員信息都是可以自然語言描述的,能夠從中抽取出其中最關鍵的信息,角色和演員也都有標籤,能夠給出格式化的搜索結果,通過計算二者之間的相似度來判斷二者的匹配度。

因此,角色信息電子化和藝人信息電子化就成了AI選角系統運行的重要前提。

「但是藝人這個行業裡,特別成熟的電子檔案少之又少。」

孫斌蠻看好陌陌和領英給用戶做認證的方式,「如果你加的50個人都是你的前同事,那麼,想在信息或者title上過度包裝也不太可能,但是藝人身份認證在藝人檔案這個圈兒裡,是比較缺乏的。」

有媒體曾經報道,中國演員副導演協會開發了一個網絡選角工作平臺「TA藝人」,「但因為功能設置過於單一,這個網絡新興產品上線後,並沒有達成預期的效果和影響力。」

此外,獲導演馮小剛參與投資的「選角APP」在上線3個月時,號稱自己簽約了100家經紀公司、10萬餘名藝人、600多個劇組。


是AI選了吳亦凡去當《中國有嘻哈》評委,我有什麼辦法


但據使用過該產品的業內導演透露:「APP提供的服務還是太少,也不夠實用,主要是以演員作品和照片為主,卻都存在失真的問題,通過APP選來見組的演員,大部分都讓人失望,一來二去,反而耽誤了我們的時間。」

另據一名業內人士透露,雖然現在有十幾款選角APP,但是真正圈內的人看一眼就知道只是個殼。裡面的藝人質量得不到保證,包括藝人本身的演藝質量和藝人本身形象的準確度。

該業務人士直言,「雖然目前已有的十幾個APP,幾乎沒有一個能跑超過一年的。可能有個別跑兩三年的,現在基本上都轉型做其他的了,藝人經紀或其他行業。」

為了保障藝人信息質量以及藝人形象的準確度,孫斌團隊決定自己建立藝人信息知識庫。

目前,他們的藝人信息知識庫裡包含藝人的年齡、性別、身高、經紀人、經紀公司等基本信息、作品信息、商業價值、輿情口碑信息等。

但由於AI選角系統目前只服務於愛奇藝內部和愛奇藝聯盟經紀公司的藝人,因此,藝人知識信息庫中只包含這部分藝人的相關信息,並非涵蓋全網藝人。

3 高質量標籤

算法運行的好不好,要看標籤打的好不好。

「有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過程,就一定有一部分高質量的標籤( golden set 或者種子標籤)是專業的人打的。

比如,演員(藝人)身上的標籤一定是先有專業的選角導演或者這個行業的人來打的,然後機器去學習,從各個角度去分析。」他解釋道。

因此,不僅是產品研發時,他們找來專業人士打標籤;在系統迭代的過程中,也一直有專業人員的參與。

「我們依賴於藝人相關的簡歷,那個東西可信性越高,我們的算法就越準。」孫斌說,「但藝人身上的標籤來自於經紀人,或者來自於藝人的標準簡歷。

坦白說,這裡面還是有個人的主觀因素。

可能經紀人就說這個人漂亮,但是可能90%的人都覺得她沒那麼漂亮。但這也不能說經紀人提供的簡歷是錯誤的。」

為了使得演員、標籤更加可信,他們利用計算機視覺,通過分析藝人的視頻、照片,從中抽取出一些藝人的特徵去驗證,如該藝人是否高大。

4 選角APP

為了方便使用,孫斌團隊開發了內置AI選角系統的藝匯App,他們現場為我演示了這款APP的使用方法,操作十分簡便。

但比較遺憾的是,由於這款app僅供內部工作人員使用,因此不能對外展示app的操作界面,因此請大家對以下整個選角流程進行適當腦補:

首先,我們嘗試用這款APP為《破冰行動》的男主角李飛適配合適的演員。

是AI選了吳亦凡去當《中國有嘻哈》評委,我有什麼辦法


一開始,我在界面上輸入對這個角色的要求:17—33歲(演員年齡),緝毒警察等關鍵詞;

然後,再輸入對演員的要求,譬如「帥氣」、「硬漢」、「型男」、「氣質類」、「幹練」等;之後,系統便自動開始匹配,並很快給出結果:XXX、XX等在庫藝人。

在孫斌看來,匹配出來的藝人確實與男主角李飛形象比較接近。其中一位曾出演過《延禧攻略》,因尚未徵得經紀人同意,故此處隱去藝人姓名。

我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所以又隨意點擊某個藝人的頭像,然後藝人與角色的匹配度、該藝人的輿情數據、相冊視頻、演藝經歷等詳細信息便一一呈現;

當然,你還可以在APP中對幾個藝人的愛奇藝泡泡粉絲、微博粉絲以及抖音粉絲等平臺粉絲數進行對比。

(愛奇藝泡泡是愛奇藝2015年11月正式上線的、以明星為中心的粉絲交流與娛樂資訊整合社區。以明星、電視劇、電影、綜藝、動漫、遊戲、興趣等各類圈子為基本形態,聚合具有相同喜好和訴求的粉絲。)

這種操作感覺就和選車時、把幾款車放在一起、在各個參數上做比較有點類似。

在體驗過程中我有一個很強烈的感受,「在庫藝人數」對選角系統的最終結果起到了關鍵作用。畢竟藝人在不在這個數據庫裡,決定了文章開頭提到的素人演員是否有參與角色選拔的機會。

數據庫,是讓更多好演員以及不知名演員獲得角色的第一道門檻。

「愛奇藝自己的經紀公司,愛奇藝合作的經紀公司,幾乎都在裡面。」孫斌做了進一步解釋,

這個工具的目的,就是為了通過AI和大數據的手段,讓愛奇藝這些好的劇本、內容,找到最合適與愛奇藝合作的演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