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武乙為啥要“射天”?原來這是他對周人放的大招'

"

原創:唐封葉

從卜辭上,我們知道了商王武乙很多過去不為人知的“赫赫武功”,比如與“方”和“召方”等方國作戰。而傳統文獻,則主要記載了一些有關他的荒誕故事。《史記》說,這商王武乙非常暴虐,他有一天做了一個木偶,說它就是“天神”,還裝模作樣地跟這個“天神”賭博,結果當然是啞巴“天神”輸了。於是武乙就以贏家自居,對著木偶又是打來又是罵,肆意侮辱“天神”。這還不算完,後來武乙更變本加厲,還把一個盛滿鮮血的皮囊高高掛起,自己拿弓箭射這個皮囊,說自己是在“射天神”。這就是“武乙射天”的故事。

"

原創:唐封葉

從卜辭上,我們知道了商王武乙很多過去不為人知的“赫赫武功”,比如與“方”和“召方”等方國作戰。而傳統文獻,則主要記載了一些有關他的荒誕故事。《史記》說,這商王武乙非常暴虐,他有一天做了一個木偶,說它就是“天神”,還裝模作樣地跟這個“天神”賭博,結果當然是啞巴“天神”輸了。於是武乙就以贏家自居,對著木偶又是打來又是罵,肆意侮辱“天神”。這還不算完,後來武乙更變本加厲,還把一個盛滿鮮血的皮囊高高掛起,自己拿弓箭射這個皮囊,說自己是在“射天神”。這就是“武乙射天”的故事。

商王武乙為啥要“射天”?原來這是他對周人放的大招

武乙射天

後世史家,都從“荒唐殘暴”、“不敬神靈”等角度來評價武乙的行為。但是我們綜合一下文獻記載和甲骨文卜辭,想想當時的商朝形勢和周人舉動,武乙所謂“侮辱天神”乃至“射天”的“荒唐行為”,可能並不能簡單地解讀。我們前面分析過,武乙時期主要從事於討伐“方”和“召方”的戰爭,而這時候周國季歷又開始四處擴張。武乙的兩隻拳頭,顯然打不了三個敵人,怎麼辦呢?也許武乙“射天”,就是在封賞穩住季歷之外,武乙對周人採取的第二種應對手段——對周人實行“巫術”中的“厭(yā)勝之術”。

可能有人不明白“厭勝之術”是啥,其實在小說和電視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情節:某人(多數是女人)極其討厭憎恨一個人,盼他死盼他倒黴,現實中又奈何他不得,於是就弄個人偶像,寫上這個人的名字,天天對著這個偶像詛咒,甚至用針扎或用剪子剪,這就是厭勝之術的典型形式之一。商王武乙現在就是那個“怨婦”,他恨周人趁機擴張,但是忙於打“方”和“召方”,一時又奈何不了周人,無奈之下甚至還得封賞季歷來拉攏他,這多憋屈?這不得逼著武乙使點“下三濫”的巫術手段嗎?

"

原創:唐封葉

從卜辭上,我們知道了商王武乙很多過去不為人知的“赫赫武功”,比如與“方”和“召方”等方國作戰。而傳統文獻,則主要記載了一些有關他的荒誕故事。《史記》說,這商王武乙非常暴虐,他有一天做了一個木偶,說它就是“天神”,還裝模作樣地跟這個“天神”賭博,結果當然是啞巴“天神”輸了。於是武乙就以贏家自居,對著木偶又是打來又是罵,肆意侮辱“天神”。這還不算完,後來武乙更變本加厲,還把一個盛滿鮮血的皮囊高高掛起,自己拿弓箭射這個皮囊,說自己是在“射天神”。這就是“武乙射天”的故事。

商王武乙為啥要“射天”?原來這是他對周人放的大招

武乙射天

後世史家,都從“荒唐殘暴”、“不敬神靈”等角度來評價武乙的行為。但是我們綜合一下文獻記載和甲骨文卜辭,想想當時的商朝形勢和周人舉動,武乙所謂“侮辱天神”乃至“射天”的“荒唐行為”,可能並不能簡單地解讀。我們前面分析過,武乙時期主要從事於討伐“方”和“召方”的戰爭,而這時候周國季歷又開始四處擴張。武乙的兩隻拳頭,顯然打不了三個敵人,怎麼辦呢?也許武乙“射天”,就是在封賞穩住季歷之外,武乙對周人採取的第二種應對手段——對周人實行“巫術”中的“厭(yā)勝之術”。

可能有人不明白“厭勝之術”是啥,其實在小說和電視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情節:某人(多數是女人)極其討厭憎恨一個人,盼他死盼他倒黴,現實中又奈何他不得,於是就弄個人偶像,寫上這個人的名字,天天對著這個偶像詛咒,甚至用針扎或用剪子剪,這就是厭勝之術的典型形式之一。商王武乙現在就是那個“怨婦”,他恨周人趁機擴張,但是忙於打“方”和“召方”,一時又奈何不了周人,無奈之下甚至還得封賞季歷來拉攏他,這多憋屈?這不得逼著武乙使點“下三濫”的巫術手段嗎?

商王武乙為啥要“射天”?原來這是他對周人放的大招

之所以“下三濫”三字要加引號,是因為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武乙的手段有點上不得檯面;但在上古人眼裡,巫術可是很“高大上”的技能。那時的人,是真誠地相信各路神靈和各種通靈的巫術的,巫師在上古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上古人認為,在部族與部族、國家與國家有衝突的時候使用巫術,那是不亞於武力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來戰國時期秦國明君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在“藍田之戰”前面對深入秦境、氣勢洶洶的楚軍時,也曾派使臣祭祀秦地各路神靈並詛咒楚國,這些詛咒石刻後來在宋代出土,即是著名的《詛楚文》。可見這種詛咒敵人的觀念影響之深。

"

原創:唐封葉

從卜辭上,我們知道了商王武乙很多過去不為人知的“赫赫武功”,比如與“方”和“召方”等方國作戰。而傳統文獻,則主要記載了一些有關他的荒誕故事。《史記》說,這商王武乙非常暴虐,他有一天做了一個木偶,說它就是“天神”,還裝模作樣地跟這個“天神”賭博,結果當然是啞巴“天神”輸了。於是武乙就以贏家自居,對著木偶又是打來又是罵,肆意侮辱“天神”。這還不算完,後來武乙更變本加厲,還把一個盛滿鮮血的皮囊高高掛起,自己拿弓箭射這個皮囊,說自己是在“射天神”。這就是“武乙射天”的故事。

商王武乙為啥要“射天”?原來這是他對周人放的大招

武乙射天

後世史家,都從“荒唐殘暴”、“不敬神靈”等角度來評價武乙的行為。但是我們綜合一下文獻記載和甲骨文卜辭,想想當時的商朝形勢和周人舉動,武乙所謂“侮辱天神”乃至“射天”的“荒唐行為”,可能並不能簡單地解讀。我們前面分析過,武乙時期主要從事於討伐“方”和“召方”的戰爭,而這時候周國季歷又開始四處擴張。武乙的兩隻拳頭,顯然打不了三個敵人,怎麼辦呢?也許武乙“射天”,就是在封賞穩住季歷之外,武乙對周人採取的第二種應對手段——對周人實行“巫術”中的“厭(yā)勝之術”。

可能有人不明白“厭勝之術”是啥,其實在小說和電視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情節:某人(多數是女人)極其討厭憎恨一個人,盼他死盼他倒黴,現實中又奈何他不得,於是就弄個人偶像,寫上這個人的名字,天天對著這個偶像詛咒,甚至用針扎或用剪子剪,這就是厭勝之術的典型形式之一。商王武乙現在就是那個“怨婦”,他恨周人趁機擴張,但是忙於打“方”和“召方”,一時又奈何不了周人,無奈之下甚至還得封賞季歷來拉攏他,這多憋屈?這不得逼著武乙使點“下三濫”的巫術手段嗎?

商王武乙為啥要“射天”?原來這是他對周人放的大招

之所以“下三濫”三字要加引號,是因為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武乙的手段有點上不得檯面;但在上古人眼裡,巫術可是很“高大上”的技能。那時的人,是真誠地相信各路神靈和各種通靈的巫術的,巫師在上古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上古人認為,在部族與部族、國家與國家有衝突的時候使用巫術,那是不亞於武力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來戰國時期秦國明君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在“藍田之戰”前面對深入秦境、氣勢洶洶的楚軍時,也曾派使臣祭祀秦地各路神靈並詛咒楚國,這些詛咒石刻後來在宋代出土,即是著名的《詛楚文》。可見這種詛咒敵人的觀念影響之深。

商王武乙為啥要“射天”?原來這是他對周人放的大招

秦、楚“藍田之戰”時秦惠文王詛咒楚國的《詛楚文》

話說古代的“神”,是具有地域性或民族性、部族性的。其實一直到現在也是如此,比如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道教的主神名稱都不一樣。儘管我們在翻譯古書、卜辭的時候經常把商人祭祀“上帝”,翻譯成祭“天”,但事實上商人信的世間最高神“上帝”和周人信的最高神“天”是不一樣的。季歷為首的周人的勢力急劇擴張,商人從宗教的角度來看,那就是周人的信仰神“天”變得太牛叉了的結果。因此所謂“武乙射天”,很可能就是武乙在用侮辱、射擊周人“天”神的方式,來打擊周人,從而希望在商朝軍事力量一時無暇西顧的情況下,用巫術來實現遏制季歷擴張的目的。

不過,武乙這套裝神弄鬼的迷信舉動顯然沒有奏效。反而在武乙三十五年(也即季歷伐西落鬼戎那年),商王武乙自己也以非常蹊蹺的方式駕崩了。據《史記·殷本紀》和《今本竹書紀年》的記載,這武乙居然是在黃河和渭水交匯的地帶打獵時,被暴雷“震死”的。

"

原創:唐封葉

從卜辭上,我們知道了商王武乙很多過去不為人知的“赫赫武功”,比如與“方”和“召方”等方國作戰。而傳統文獻,則主要記載了一些有關他的荒誕故事。《史記》說,這商王武乙非常暴虐,他有一天做了一個木偶,說它就是“天神”,還裝模作樣地跟這個“天神”賭博,結果當然是啞巴“天神”輸了。於是武乙就以贏家自居,對著木偶又是打來又是罵,肆意侮辱“天神”。這還不算完,後來武乙更變本加厲,還把一個盛滿鮮血的皮囊高高掛起,自己拿弓箭射這個皮囊,說自己是在“射天神”。這就是“武乙射天”的故事。

商王武乙為啥要“射天”?原來這是他對周人放的大招

武乙射天

後世史家,都從“荒唐殘暴”、“不敬神靈”等角度來評價武乙的行為。但是我們綜合一下文獻記載和甲骨文卜辭,想想當時的商朝形勢和周人舉動,武乙所謂“侮辱天神”乃至“射天”的“荒唐行為”,可能並不能簡單地解讀。我們前面分析過,武乙時期主要從事於討伐“方”和“召方”的戰爭,而這時候周國季歷又開始四處擴張。武乙的兩隻拳頭,顯然打不了三個敵人,怎麼辦呢?也許武乙“射天”,就是在封賞穩住季歷之外,武乙對周人採取的第二種應對手段——對周人實行“巫術”中的“厭(yā)勝之術”。

可能有人不明白“厭勝之術”是啥,其實在小說和電視劇裡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情節:某人(多數是女人)極其討厭憎恨一個人,盼他死盼他倒黴,現實中又奈何他不得,於是就弄個人偶像,寫上這個人的名字,天天對著這個偶像詛咒,甚至用針扎或用剪子剪,這就是厭勝之術的典型形式之一。商王武乙現在就是那個“怨婦”,他恨周人趁機擴張,但是忙於打“方”和“召方”,一時又奈何不了周人,無奈之下甚至還得封賞季歷來拉攏他,這多憋屈?這不得逼著武乙使點“下三濫”的巫術手段嗎?

商王武乙為啥要“射天”?原來這是他對周人放的大招

之所以“下三濫”三字要加引號,是因為在現在的我們看來,武乙的手段有點上不得檯面;但在上古人眼裡,巫術可是很“高大上”的技能。那時的人,是真誠地相信各路神靈和各種通靈的巫術的,巫師在上古的地位也是非常高的。上古人認為,在部族與部族、國家與國家有衝突的時候使用巫術,那是不亞於武力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後來戰國時期秦國明君秦惠文王(秦孝公之子),在“藍田之戰”前面對深入秦境、氣勢洶洶的楚軍時,也曾派使臣祭祀秦地各路神靈並詛咒楚國,這些詛咒石刻後來在宋代出土,即是著名的《詛楚文》。可見這種詛咒敵人的觀念影響之深。

商王武乙為啥要“射天”?原來這是他對周人放的大招

秦、楚“藍田之戰”時秦惠文王詛咒楚國的《詛楚文》

話說古代的“神”,是具有地域性或民族性、部族性的。其實一直到現在也是如此,比如基督教、佛教、伊斯蘭教、道教的主神名稱都不一樣。儘管我們在翻譯古書、卜辭的時候經常把商人祭祀“上帝”,翻譯成祭“天”,但事實上商人信的世間最高神“上帝”和周人信的最高神“天”是不一樣的。季歷為首的周人的勢力急劇擴張,商人從宗教的角度來看,那就是周人的信仰神“天”變得太牛叉了的結果。因此所謂“武乙射天”,很可能就是武乙在用侮辱、射擊周人“天”神的方式,來打擊周人,從而希望在商朝軍事力量一時無暇西顧的情況下,用巫術來實現遏制季歷擴張的目的。

不過,武乙這套裝神弄鬼的迷信舉動顯然沒有奏效。反而在武乙三十五年(也即季歷伐西落鬼戎那年),商王武乙自己也以非常蹊蹺的方式駕崩了。據《史記·殷本紀》和《今本竹書紀年》的記載,這武乙居然是在黃河和渭水交匯的地帶打獵時,被暴雷“震死”的。

商王武乙為啥要“射天”?原來這是他對周人放的大招

俗語說,“壞事做絕天打雷劈”,因為之前史書上說過武乙曾侮辱天神並“射天”,所以自古以來人們都說武乙是遭了報應。但是唯物主義的史學家們當然是不信這種荒誕說辭的。他們分析,上古的畋獵往往是震懾敵人的軍事演習(即“大蒐禮”),而史書中說的“河、渭之間”當時應是周人的地盤,或接近周人地盤(河渭之間的地區畢竟非常大),因此可能是商王武乙看到當時周人有“冒尖”的苗頭,所以特地到周國周邊來搞軍事演習,以打探偵察周國情況並做威嚇,結果不小心遇到什麼意外死的。甚至還有史學家大膽猜測,武乙是在為遏制周人而親自發動的戰爭中被周人殺死的。不過後一種的猜想實在有點太過了。如果武乙真是被季歷率領的周軍直接殺死的,那商王朝得知消息後必然會立即發佈討周檄文,並出兵攻打周國,來為死去的商王報仇,但是史書上卻並沒有這樣的記載。而且後來商人與周人表面上的良好關係又維持了十幾年,這顯然表明當時商王朝不認為武乙之死與周人有直接關係。其實就是前一種猜測,也不一定靠譜。當時方國部族林立,西北的戎狄也是商朝的大敵,武乙來河渭之間畋獵,也未必就是找周人麻煩。

因為史料的缺乏,武功赫赫的商王武乙到底是怎麼死的,現在仍然是個謎。但不管武乙的死因跟周人沾邊不沾邊,總歸他的死對商人的精神士氣是一大打擊——堂堂商王居然死於荒野,這是上帝在厭棄商人嗎?從這個角度講,商朝周邊所有與商朝明裡暗裡不對付的國家、部族(包括周人),都可以偷著樂呵一陣。

(節選自唐封葉著《簡說西周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