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高爾夫酒店晨曦

一、城市概貌

巴塞羅那(Barcelona)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是加泰羅尼亞(Catalonia)自治區和巴塞羅那省的首府,是西班牙最重要的金融、貿易和工業基地,是西班牙最大的綜合性港口和集裝箱集散碼頭,是世界著名歷史文化名城和旅遊勝地。城市位於伊比利亞(Iberian)半島東北部,瀕臨地中海的“金色海岸”,主體建於科爾賽羅拉山的一塊高地上(41°23′N,2°11′E),洛布里加特河流經城市西南,巴索斯河流經城市之北,距離法、西邊境的比利牛斯山脈(Los Pirineos)約160千米,面積101.9平方千米,市區人口約161萬(2012)。這裡氣候宜人、風光旖旎、古蹟遍佈,有“歐洲之花”、地中海“曼哈頓”和“伊比利亞半島明珠”之稱。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在地中海上空遠觀巴塞羅那擴建區

二、城區分佈

巴塞羅那共有10個行政區,主要城區有靠近海岸線中部的老城區(Ciutat Vella)、北部的擴建區(L'Eixample)、西部的蒙傑伊克區(Sants-Montjuic)和北部郊區格拉西亞區(Gracia)。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觀光大巴

老城區是是巴塞羅那的心臟和歷史最悠久的區域,由哥特區(Gothic Quarter)、海岸區(Coastal area)和拉巴爾(El Raval)區組成。哥特區原本是一座古羅馬要塞村,因建有許多哥特式古建築而得名;在老城區原第一道城牆之外是海岸區,它以來埃塔納(ViaLaietana)大街為界與哥特區相鄰,也是起源於中世紀的城區;拉巴爾區是以前的紅燈區,這裡的街道兩邊排列著藝術家的藝廊、服裝店、酒吧和唱片店;老城區內著名的蘭布拉大街(La Rambla)最北端通向擴建區,它是19世紀60年代城市擴建工程的產物。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夜幕降臨時的巴塞羅那

三、城市沿革

公元前4世紀,迦太基(約在公元前9世紀,地中海東岸古國腓尼基/Phoenicia一城邦推羅的移民橫渡地中海,在非洲北海岸今突尼斯一帶建立的奴隸制城市國家)人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殖民地。

公元前201年,羅馬人在第二次布匿戰爭(Punic Wars,前218—前201,兩個奴隸制國家間為爭奪地中海西部統治權而進行的一場著名的戰爭)中征服了迦太基人首領巴西諾。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紅色信號燈亮起時

公元前1世紀,羅馬人在這裡駐軍並建立了橢圓形的殖民區,在四周修築了城牆,成為了現巴塞羅那老城區的雛形。

415年,西哥特人(Visigothic,3世紀時居住在羅馬以前的達西亞省即現羅馬尼亞的與東哥特人有緊密關係的日耳曼人)從汪達爾人(The Vandals,古代日耳曼人部落的一支)、阿蘭人(Alan,古代佔據黑海東北部和西伯利亞西南部的寒溫帶草原遊牧民族)手中奪佔了巴塞羅那。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環保電動車在大街上行駛

712年,來自北非的摩爾人(moors,英語文獻中指摩洛哥人,過去亦指在11—17世紀創造了阿拉伯安達盧西亞/Andalusia文化、隨後在北非作為難民定居下來的西班牙穆斯林居民或阿拉伯人,是西班牙人及柏柏爾人的混血後代)成為此地的統治者,直到12世紀,摩爾人把巴塞羅那營建成地中海地區最大的港口之一。

在8世紀末,查理曼大帝(Charles the Great,742—814,768—814在位)將巴塞羅那納入法蘭克王國(Frankish Kingdom),而法蘭克王國對加泰羅尼亞的宗主權只是名義上的。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城到處都有摩托車停車場

1137年,巴塞羅那伯爵拉蒙•貝倫格爾四世(Ramon Berenguer IV,1131—1162)和阿拉貢唯一的繼承人阿拉貢公主彼得羅尼拉(Petronila,1136—?)通過聯姻的方式,將阿拉貢(Aragon)和加泰羅尼亞(Catalonia)合成以首都為巴塞羅那的阿拉貢-加泰羅尼亞王國,巴塞羅那是王國的地理中心和實際中心,有一段時間甚至是地中海上的一個霸權的中心。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色彩豔麗的公租自行車

1476年,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Fernando II,1452—1516,1479-1516在位)與卡斯蒂利亞(Castilla)女王伊莎貝拉一世(Isabel I,1451-1504)結婚,建立了統一的西班牙帝國,首都遷至國土中央的馬德里(Madrid),巴塞羅那失去了一國之都的卓然地位。雖然保有了自治政府,但在17世紀之前和卡斯蒂利亞的利害衝突,連同西班牙君主政體的聲望衰微一起,導致了加泰羅尼亞人的分離主義者運動的第一個高潮。

1640年,加泰羅尼亞厭惡了西班牙統治,聲稱自己處於法國的路易十三(Louis XIII,1601-1643,法國波旁王朝第二任國王,1610-1643在位)的保護之下,但是後來的叛亂於1650年被壓制。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自行車專用道是沒有隔離欄的

1700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二世(Carlos II,1661—1700)去世,在史稱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加泰羅尼亞宣佈支持奧地利的查爾斯大公(Archduke Charles),抵抗法國波旁王朝的加入,於1714年被波旁王朝(Bourbon Dynasty,1859—)腓力五世(Felipe V)的軍隊征服了,波旁王朝建立了一箇中央政府,加泰羅尼亞實行多年的憲法和自治制度被廢止。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巴塞羅那憑著其商業及生存的原動力,一躍而發展成西班牙最現代的城市。

19世紀西班牙工業開始發展,巴塞羅那於1832年建立蒸汽機紡織工廠,成為全國工業最先進的城市,也是西班牙工人運動最早興起的城市。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機場附近的停車場

四、經濟概況

巴塞羅那具有悠久的商業傳統,是歐洲大陸最早工業化的地區之一。工業原以機械、造船、紡織、印刷、食品等著稱,造船和紡織工業歷史悠久,為全國最大的造船工業和紡織工業中心;汽車、化工、精密儀器、塑料等工業發展也較為迅速;加泰羅尼亞蛋奶甜食和麵食等名貴食品馳名世界;工業總產值佔全國的1/5,是西班牙最大的工業中心。

西班牙地處北緯36—43度,是優質葡萄的主要產區,為巴塞羅那釀酒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原料;這裡出產品種繁多的葡萄酒,尤以陳年佳釀著稱。另,這裡的地中海式水果園藝業較為發達。

巴塞羅那的工業設計優勢明顯,同時因眾多的特色建築(9座建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巴塞羅那能面向全世界舉辦眾多的博覽會,從而帶動了旅遊業、酒店業的發展。

巴塞羅那是有西班牙最大的海港和重要的鐵路與航空樞紐,進出口貿易總額佔全國的40%以上。

巴塞羅那港是地中海西岸的重要港口,同歐洲各地的交通便利,以絕佳的地理位置和齊全的裝備設施,成為各遊輪公司鍾愛的停泊之地,是理想的短期旅遊勝地。在2002年,巴塞羅那港共迎接了633艘遊輪,84.3萬遊客,比2001年增長了28%。遊輪的終點站直接和市中心與購物帶相連,遊客可以很快在市中心的各名勝古蹟遊覽或是在歐洲最大的5千米長的購物帶(Shopping Line)購物。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俯瞰巴塞羅那港

巴塞羅那既保持了古香古色的老城風貌,又擁有現代建築林立的新區,高迪極具特色的建築作品成為了城市的標誌,每年都有上百萬的遊客專程前來一睹她的風采;地中海溫暖的陽光與沙灘,是歐洲各國的度假首選,旅遊收入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

五、主要景點

桂爾公園(Parc Guell),由安東尼奧•高迪設計,建於1900—1914年,佔地20萬平方米,原本是富商桂爾(Guell)伯爵在城外荒野處籌劃的一個高級住宅區——60棟花園洋房項目,因人們對此普遍不感興趣等因素,導致項目最終只完成了門房、中央公園、高架走廊等公共配套設施部分,其後續工程沒再進行。1922年,巴塞羅那政府將其收購,闢為社區公園對外開放。雖然工程項目沒有按計劃實現,但高迪的自然主義理念在這裡逐步成熟並得到了充分展現,1984年桂爾公園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站在圓形大廣場上遠望地中海

桂爾公園是個開放式的空間,不管是石階、石柱和彎曲的石椅上都是由多種顏色搭配的馬賽克拼圖,色彩斑斕,令人屏氣凝神,讓人有身處夢境之感:公園入口處有兩座童話世界裡的糖果屋,還有兩座作為公園主題象徵和鎮園之寶的變色龍(加泰羅尼亞的守護神)和巨型蜥蜴(加泰羅尼亞的徽章)噴泉,每當大雨滂沱時,變色龍和蜥蜴的嘴中就會噴湧出從百柱廳下瀉的水流,顯得尤其生動可愛。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斜柱式高架廊

拾階而上,就是著名的由86根陶立克式(羅馬風格)的百柱廳;著名的圓形大廣場有邊緣形似波浪蜿蜒曲折的,堪稱世界第一長度的石砌座椅;高處的粉紅色宅第是高迪曾居住過的地方(現高迪博物館),以及在很多路段上都會出現如同自然洞穴似的斜柱式供人行走的高架廊……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粘貼著馬賽克的長椅

米拉之家(Casa Mila),是富豪米拉先生(Pere Mila)的私人住宅,也是安東尼奧•高迪設計的最後一個私人寓所,建於1906—1912年間,佔地1,323平方米,坐落在巴塞羅那擴建區(L’Eixample)格拉西亞大道(Passeig de gracia)上,建築共有33個陽臺,150扇窗戶,3個採光中庭(2個大中庭,1個小天井),6層住宅,1層頂樓(閣樓),1個地下停車場,共有3個門面,兩個正門入口。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矗立在格拉西亞大道上的米拉之家

波浪形的外觀,是由白色的石材砌出的外牆,扭曲迴繞的鐵條等構成陽臺護欄,寬大的窗戶,想像空間極大:非洲原住民在陡峭懸崖所建造類似洞穴的住所、海浪、退潮後的沙灘、蜂窩組織、熔岩構成的波浪、蛇窟、沙丘、寄生蟲巢穴……屋頂高低錯落,有很多奇形怪狀的煙囪和通風管道;而整棟建築如波濤洶湧的海面,極富動感;圓型設計的房間內部,天花板、窗戶、走廊很少有方正的矩形;每戶窗戶都能雙面採光,光線由採光中庭和外面街道進來;裡裡外外都顯得非常怪異,甚至有些荒誕不經……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米蘭之家的密封陽臺

米拉之家,被人們認為是所有現代建築中最具代表性和獨創性的建築,是20世紀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築之一,整座建築沒有一處是直角,這是高迪作品的最大特色:“直線屬於人類,而曲線歸於上帝。”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米拉之家通風采光天井(網絡圖片)

聖家族大教堂,又譯作神聖家族大教堂,簡稱聖家堂(Holy Family),是城市天際線上的一座驕傲建築,是巴塞羅那城區中心的一座天主教大教堂,由建築師安東尼奧•高迪設計,是以螺旋、錐形、雙曲線、拋物線等(完全沒有直線和平面)各種變化組合充滿了韻律動感的神聖建築,形象獨特,成為了巴塞羅那的地標。儘管至今還未竣工,但絲毫無損於它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景點,而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還未完工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5)的建築;2010年,教皇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1927—)將大教堂封為宗座聖殿。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聖家族大教堂高塔(網絡圖片)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正立面人物雕塑一角

聖家族大教堂始建於1882年,安東尼奧•高迪於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1884年被任命為總建築師),其設計思想融入了自己獨特的建築設計理念、哥特式和新藝術運動的風格,由於建設經費嚴重不足(主要依靠個人捐贈),建設進展緩慢,到高迪73歲不幸去世(被安葬在聖家堂的地下墓室)時的1926年,也僅僅完成了不足1/4的工程量;後又受西班牙內戰(1936—1939)的干擾等,20世紀50年代間的建造也是時斷時續;門票收入是繼續建設的資金來源,直至2010年施工進程過半,然而整個建築過程中最大的一些挑戰依舊未被解決;預計在2026年,也就是高迪逝世100週年紀念日之時完工。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聖家族大教堂彩窗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聖家族大教堂內頂局部

西班牙廣場,坐落於蒙特惠奇山腳下,佔據著僅次於加泰羅尼亞廣場(Placa de Catalunya)的重要地段(加泰羅尼亞議會大道、平行大道、塔拉戈納街、瑪麗亞•克里斯蒂娜女王大道等在此交匯),是巴塞羅那最大的廣場之一,為舉辦1929年的世界博覽會而建。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西班牙廣場

在西班牙廣場附近坐落著巴塞羅那最知名的地標建築:紅色方形柱狀的(仿威尼斯聖馬可廣場上的獨塔而建的)威尼斯雙塔,矗立於克里斯蒂娜女王大道兩側;沿著女王大道向蒙特惠奇山延伸,可以看到精彩絕倫的,被人們譽為世界第二、歐洲第一、巴塞羅那“第一景”的魔幻噴泉(The Magic Fountain of Montjuic);山上便是設有加泰羅尼亞國家藝術博物館(The National Museum of art in Catalonia,國家宮/National Palace)。廣場中心雕塑附近是建於1900年的巴塞羅那競技場(Arenas de Barcelona,加泰羅尼亞自治區已於2012年1月1日起終止鬥牛活動,競技場隨後被改造為購物中心)和巴塞羅那會展中心等,廣場後方是米羅公園等。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國家宮全景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魔幻噴泉

巴塞羅那奧運會場館。巴塞羅那舉辦過1992年的奧運會,本屆是國際奧委會成員全部參加的一屆奧運會。其中南也門、北也門,東德、西德各合併為一個國家奧委會;新獨立的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等國的奧委會得到國際奧委會的承認;前蘇聯的許多世界級優秀運動員分散到各個獨聯體國家裡,國際奧委會經過與各方充分協商,前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除波羅的海3國外,由12國組成了“獨聯體”代表隊(所需經費靠奧林匹克團結基金和拉取贊助解決);會上還第一次發表為奧運會而停戰的宣言,故巴塞羅那舉辦了一屆具有特殊意義的奧運會。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奧林匹克主體育場主席臺全景

位於蒙特惠奇山頂部的奧林匹克主體育場,原建於1929年,當年是為舉辦國際博覽會建成的,申辦1936年奧運會時又進行了重建,因年久失修和觀眾容量少於8萬人,故在1992年奧運會前再次翻修擴建。翻修後的主席臺頂寬40米、長13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主席臺頂蓋之一;傳統的和現代巨大的電子記分牌並用;大型火炬臺為地中海帆船船舵造型,高約18米,重約11噸,被安裝在體育場北側入口處,在市內任何地方均能看到它。整座體育場保留了原來古樸典雅的外貌,內部設施煥然一新,氣勢恢宏、雄偉壯觀,奧運會的開、閉幕式和田徑比賽都在這裡舉行。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地中海帆船船舵造型的大型火炬臺

蒙瑟萊特修道院,坐落在距市區約60千米的蒙瑟萊特山腰上,這是巴塞羅那最高的一座山(海拔1,236米),是加泰羅尼亞人心目中的一座聖山。相傳公元808年天降神光于山中,人們在洞內發現的一尊黑臉聖母雕塑,被認定為神蹟顯靈,故在背倚怪石嶙峋的山岩上建造此修道院(即蒙瑟萊特修道院),以供奉鎮山之寶——鍍金黑臉聖母瑪利亞像(聖母手中的聖嬰是黑的,天使也是黑的,其實這是被掩埋數百年後被取出而導致的必然結果)。信徒們相信這尊像能保存這麼久也是聖母顯靈的奇蹟,自中世紀起,這裡就成為了人們頂禮膜拜的朝聖之地。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蒙瑟萊特修道院全景圖(網絡圖片)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修道院小廣場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聖山雲霧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修道院教堂正面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修道院教堂內部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黑臉聖母鍍金雕塑

六、城市印象

飛機即將降臨巴塞羅那機場(BCN),此時從舷窗俯瞰這座地中海岸城市,巴塞羅那為遠道而來的人們送上了一道特殊的見面禮,客人們的眼球被地面上呈網格狀分佈的城市肌理牢牢地給抓住了,“哇塞,太神奇啦……”人們會情不自禁地發出陣陣的驚歎——這就是充滿著韻律感和理性光芒的巴塞羅那擴建區(L’Eixample)。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俯瞰巴塞羅那城區街道(網絡圖片)

巴塞羅那擴建區面積大約9平方千米,是19世紀60年代城市擴建工程的產物:街道呈整齊的方格狀(網狀)佈局,交叉路口呈鑽石形(八邊形),街道相互平行且垂直於海岸線(方向非正南正北)。每個八邊形街區都被放在邊長為113米的正方形格子內,格子中心區域為綠地,全區均等劃分為500個格子,每個格子的4個倒角都是45度。倒角騰出了機動車轉彎的空間,也改善了狹窄街道中的通風和採光問題,還讓十字交叉處的街角有個小廣場和停車場所。建築物只佔街區兩側,進深不超過24米,建築高度不超過5層,疏密有度,保證了良好的採光和通風。街道寬度被限定為20、40和60米三種規格,街道兩側各留出5米寬的人行道,道路基本為單向通行,以保證交通的順暢。為交通方便,也有少量八邊形街區被斜向街道一分為二的情況,如Diagonal(對角)大道就像它的名字一樣,穿過無數街區,成為了明信片中那條醒目的城市軸線。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城市風光

擴建區的城市骨架,繪就了巴塞羅那標誌性的城市肌理,“鶴立雞群”的聖家族大教堂矗立在城區中心,以高迪為代表的傑出建築師傳世建築的極具個性與整個骨架的整體統一相互映襯,形成了巴塞羅那理性秩序中感性高潮迭起的獨特城市氣質。

這是一座強調“平等”的城市,公共設施均勻分佈,沒有更顯貴的區域,垂直於海岸線佈局的道路,讓溫潤的地中海海風吹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座建築都留有充足的開放空間,讓市民可以享受陽光和綠化,建築底層是商店、辦公空間等,上面是住宅,居民可以就近工作、生活而不必遠行,極大地減輕了城市交通壓力。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城市風光

巴塞羅那的擴建區規劃方案是伊爾德方索•塞爾達(Ildefonso Cerda,1815—1876)於1859年提出的——以簡潔的斜向對角線街道的手法來塑造城市結構。塞爾達以人的基本需求(陽光、通風、交通等)為思考核心,致力於“城市結構的網絡化”研究。提出了實現城市空間網絡化連接的措施,在當時那個年代極其創新。塞爾達的心願,就是發展出一套完美的城市營造,其嚴謹的理論原則經受了實踐的檢驗。令每一個走在這座城市的人都會驚歎無比,都會留下深深的烙印。如果是一位城市規劃設計者,站在160年前的成果前一定會汗顏的!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城市風光

巴塞羅那——世界上新藝術風格建築最多的城市,帶有哥特風格的古老建築與現代高樓大廈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令人迷醉的天際線。這座城市孕育了太多的建築或繪畫等藝術大師,現代主義天才建築師、巴塞羅那建築史上最前衛瘋狂的藝術家安東尼奧·高迪(Antoni Gaudi i Cornet,1852—1926)作品富含天馬行空的“超現實”想象,充滿自然、神祕的氣息,極具視覺衝擊力,令這顆半島明珠更加璀璨奪目(高迪打造的夢幻世界在這裡成為了現實,他一個人6件作品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奇蹟)。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城市風光

巴塞羅那還是世界綠色環保智能城市的典範,是歐洲使用太陽能電池板密度最高的城市。全球領先的智慧城市,在綠色環保方面做出過突出貢獻。早在2000年,巴塞羅那就最先開始支持全城居民使用太陽能,對私人和公共房屋、醫院、餐廳以及辦公室空間的熱水供應。規定所有新建築物必須安裝太陽能作為能源的補充來源。政府在城中建設了大量的電動車充電設備,為市民提供免費充電服務,推進電動車的普及,而其在城市結構規劃和設計上,也一直是全球城市模仿的對象。良好的城市規劃,智能的交通秩序,綠色的環保措施,巴塞羅那絕對稱得上是環保領域的智慧城市典範。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城市風光

西班牙文學世界裡最偉大的作家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薩維德拉說巴塞羅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可能是由於自身處於溫暖的地中海沿岸,地理上又靠近法國,因此兼具了法國的浪漫和西班牙的熱情,既富有自由精神又充滿理性思想,讓人難以抗拒它的誘惑。2008年,由伍迪·艾倫(Woody Allen,1935—)執導的影片《午夜巴塞羅那》(獲得美國金球獎電影類—音樂喜劇類最佳影片)中的浪漫氣息不知讓多少人為之傾倒。無論是夜晚月光下庭院裡的西班牙吉他,還是蘭布拉大道上的各式鮮花,從桂爾公園的彩瓷長凳上戀愛中的年輕男女,到夕陽透過石頭長廊的忽隱忽現的光亮,浪漫慵懶的氣息無處不在。也許這裡的生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享受,陽光、地中海、帥哥美女伴著美食美酒,時間一下子都變慢了。

走馬觀城——巴塞羅那

巴塞羅那城市風光

巴塞羅那,有地中海微風的吹拂,有四季陽光的普照,就如同一個健美英俊、倜儻風流的青年充滿了朝氣,是歐洲永不凋零的一朵鮮花,是一座引人無限嚮往的城市。

(攝影:王永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