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迪艾倫的電影總有種魅力,喋喋不休的話語、暗藏玄機的隱喻、欲揚先抑的嘲諷、性與人生的主題,其中有一部電影我特喜歡,那就是《午夜巴黎》。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猶太人出身成為伍迪艾倫才華的獨特標籤,他熱衷於寫作與導演,儘管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當,他都遊刃有餘、鋒芒畢露,他出演的角色有著鮮明的個人烙印和時代特點,而他編寫的故事則放映出那個時代屬於中產階級特有的煩惱和快樂。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歐文·威爾遜有很強的喜劇感,因此《博物館奇妙夜》、《拜見岳父大人3》等影片會讓人捧腹大笑,同時他身上的憂鬱氣質又極其適合出演文藝片,《午夜巴黎》走的是喜劇路線,但其中深刻的主題、華燈初上的巴黎、性格各異的藝術賢者們放蕩不羈的生活方式和舉世驚歎的天分才華仍然如此地耀眼綻放,重歸平和寧靜群星璀璨的20世紀20年代。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當時,經歷過一戰洗禮的倫敦不再是世界矚目的金融中心,美國經濟開始初步繁榮,但馬上就會經歷1929年浩蕩曲折的經濟大蕭條。日本正在加速對華侵略步伐,企圖構架霸佔遠東的戰略格局。德國在《凡爾賽條約》簽訂後一蹶不振,意大利仍處於嚴重的經濟危機之中。法國經濟快速發展,而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藝術成就更見證著“黃金時代”的到來。

就像伍迪艾倫說的“巴黎是宇宙中最性感的存在”,才華橫溢的伍迪將對大師的崇拜化為一封封情書,將對他們的思念寄託在信馬由韁的巴黎。主角吉爾·彭德就是伍迪本尊的自畫像,儘管在劇本創作工作中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對文學的熱愛才是發自內心的,這是每一位文字工作者的心聲,從筆下流淌出受人尊敬的文字,即使不被世人所承認,那種心願的滿足感也彌足珍貴。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吉爾內心是自卑的,在創作之初,我們時常會迷茫、懷疑、不自信,就如同那隻等待蛻變的醜小鴨,接受大眾的評判。同時,又極度渴望來自外界的關注與指導。現實和潛意識間總有一道屏障,而未婚妻伊內茲對同學保羅的好感催化了鬱鬱寡歡的吉爾嫉妒感,情感關懷一直是伍迪電影中關注的重點,吉爾和伊內茲在一起真的合適嗎?同為文人的保羅接受索邦大學邀請進行演講,不斷“賣弄”的知識儲備無時無刻都像是對吉爾的挑戰和炫耀。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吉爾對羅丹情人說法的贊同和阿德瑞娜畫作的解釋就是活生生地反擊,他可以接受生活的貧窮,卻無法承受愛人對專業的質疑。這種“比較感”在日常生活中也司空見慣,誰家孩子考上了明校,誰家老公開上了豪車,甚至誰家又換了套房都成為“鼓舞”另一半的話題。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可是在20世紀20年代,當重回歌舞昇平夜夜笙歌的巴黎,沒有人在意財富的多寡,反而更關注於內心的成長,海明威開門見山地點名“作家的競爭很激烈,一個作家,要堅信自己是最優秀的。”嫉妒感天生存在,如何平衡因人而異。就像他說的“看了你的小說,寫的不如我,我會討厭他,寫的比我好,我會嫉妒它,所以我不看”。海明威14歲打拳擊誓死不倒,19歲從軍上戰場,身經百戰的海明威數次面對死亡,可是他從未退縮。他多年站著寫作,這樣能更容易集中精力,提高寫作效率,言簡意賅地清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而他筆下的人物也多以拳擊手、鬥士、硬漢為主,可以說,海明威就是美國“硬漢精神”的代表,而他說的競爭更多的是自我的競爭,而非與他人比較。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與海明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優柔寡斷的菲茨傑拉德,憑藉一部《了不起的蓋茨比》蜚聲世界,可是誰又能想象,由於視野的狹窄,菲茨傑拉德對於妻子澤爾達至死不渝的愛竟然讓多疑、善變的澤爾達產生了懷疑,這對伉儷實際生活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般幸福,而澤爾達奢侈、無節制的生活最終給傑拉德帶來致命打擊,因為酗酒引起的心臟病讓44歲的他最終撒手人寰,在他的墓碑上至今能刻著這樣一句話“於是我們繼續奮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斷地向後推,直至回到往昔歲月”。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但有些天才整日尋花問柳卻成為其用之不竭的藝術靈感,他就是巴勃羅·畢加索,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天才在1900年來到巴黎並與1904年定居於此。一生中有2個老婆和7個情人,而其中不為人知的豔史數不勝數,影片並沒有聚焦在他的私生活上,反而是批評他給阿德瑞娜的畫作不夠細膩,無法襯托出阿德瑞娜令人心動的美。實際上,畢加索是一位非常孤獨寂寞的藝術家,正是因為內心的極度不安全感和對複雜關係的厭煩,讓他更加專注於藝術創作之中,一生中甚至連自己的親人也漠不關心,令人惋惜。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在百老匯的巨星中,有一位人物獨一無二,這就是影片中反覆提到的科爾·波特,他極富創造力,曲風飽含深情,變幻無常的旋律善於營造靈動的氛圍,可惜的是1937年,在他巔峰時由於從馬上墜落,他經過多次手術最後還是截肢了,內心的痛苦一直縈繞心頭,直至生命終結。毫無疑問,伍迪是科爾的一位忠實聽眾。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另一位當時的文學巨匠托馬斯·斯特爾那斯·艾略特(簡稱T·S·艾略特)在哈佛大學研究過哲學和比較文學後,也來到巴黎接受了各種前衛藝術的薰陶,這極大開闊了他的眼界,為他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奠定了良好基礎,片中駕駛馬車迎接吉爾的橋段耐人尋味。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作為電影人,伍迪絕對不會放過像電影大師致敬的機會,而這位大師就是布努埃爾和畫家達利,他們都屬於超現實主義者,其1928年共同創作的《一條安達魯狗》極端諷刺中產階級,用刀隔人眼、掌中源源不斷爬出螞蟻等非連續意向鏡頭顯示出他們的與眾不同,甚至90年後仍被奉為經典,而當時更是受到抨擊的中產階級熱捧,令人哭笑不得。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影片中,布努埃爾和達利對於吉爾穿越的身份完全接受,彰顯出思想的超前感,更是鼓勵他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他和阿德瑞娜的再次穿越告訴觀眾,每個人對於美好時代的定義並不相同,19世紀末成為阿德瑞娜心中的桃花源,可是對於高更和德加來說,他們更羨慕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那時可以與米開朗基羅為伍,向大師們學習更多的知識和經驗。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實際上,天才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這些後世的大師們在人生經歷中也會遇到各種挫折,高更放棄待遇優厚的股票經紀人工作追求藝術,在病魔和喪女的折磨下更是一度輕生,梵高在弟弟提奧的資助下將一生奉獻給了藝術,雖窮困潦倒但無怨無悔,執著地從事心愛的藝術工作是他們共同的選擇。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最終,在斯泰因的幫助下,吉爾新書也順利走上了正軌,伍迪心中仍然有個夢,他想鼓勵所有正在前行中執拗地從事藝術工作的同志們不放棄,這些閃耀大師們的一生足夠跌宕起伏,而其中的精神內涵需要我們認真體會。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吉爾和伊內茲最終沒有在一起反映出價值觀一致的重要性,在離婚率高居不下的當下,尋求精神的共通顯得尤為重要,不管怎樣,吉爾對於藝術的熱愛會讓他繼續走下去,希望他與熱愛科爾·波特的姑娘能攜手向前,共度餘生。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與此同時,在上世紀20年代初,中國也同樣大師雲集、思想開明,經過辛亥革命,中國意識到知識和教育的力量,真正重視“兼容幷包、百家爭鳴”,王國維、梁啟超、蔡元培、章太炎等一群有識之士同舟共濟,為祖國的發展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雖然在藝術領域沒有像巴黎如此耀眼,也值得驕傲,希望有朝一日,中國的電影大師也能拍出一部《午夜中國》,讓國外大師們有機會和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有所交融。

《午夜巴黎》帶你重回20世紀20年代群星璀璨的巴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