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怪獸》對電影類型的嘗試值得肯定!

武俠 小說 劉偉強 金庸 鹿鼎記 邑人電影院 2019-01-11

作者:不雨亦瀟瀟

無論是執導過《古惑仔》系列和《無間道》系列的導演劉偉強,還是多次擔任武俠影片監製的爾冬升,無論是95版《神鵰俠侶》打造出一段佳話的“楊過”古天樂,還是《雪山飛狐》中威風凜然的“苗人鳳”方中信,都代表著一個共同的元素——武俠。

《武林怪獸》對電影類型的嘗試值得肯定!

《武林怪獸》不是一個單純的武俠故事,因為對於看慣了“狂炫酷拽”的新一代觀眾而言,“武俠”的打鬥方式過於平淡,而隨著武俠大師們的離去,武俠已經日漸衰落。很多年前就有人提出“武俠已死”的論斷,而事實上,武俠現在正以一個別樣的方式延續著,雖然這種方式看起來是那樣的“不光彩”,這種方式就是以“玄幻”為代表的影視和文本。

在這個“武俠已死,玄幻當道”的現狀下,一部武俠影片雖然能喚起一代人的情懷,但終究喚不起票房與熱度的垂憐。因此《武林怪獸》只能另闢蹊徑,它以魔幻的方式,穿插著武俠的元素,來講述著無厘頭的故事,它實現了一次大融合:將港片的無厘頭喜劇風格、當代玄幻熱潮、武俠懷舊元素結合在了一起。目的很簡單,就是在喚起情懷的同時,也能夠贏得票房。

《武林怪獸》對電影類型的嘗試值得肯定!

從影片中的主要人設來看,無論劇中人物還是劇外演員,都和武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方中信飾演的東廠廠督孫玉鶴,是武俠劇中最為常見的一個反面角色“宦官”,也許是歷史的原因,宦官在武俠片中總是以反面的形象出現。看過古龍改編劇的朋友們會清楚的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無論是《三少爺的劍》還是《小魚兒與花無缺》,都被編劇帶上了“朝堂色彩”,這與古龍的原著精神是背道而馳的。孫玉鶴是個典型的歷史宦官形象,他一方面大肆蒐集各方異獸,從而取悅皇帝,另一面又積極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以圖抗衡皇權、永保榮華,東漢、明朝的太監難道不正是如此嗎?

相比於孫玉鶴的歷史形象定格,東廠馴獸千戶封四海(古天樂飾演)卻頗有些新奇的意味,一個武林高手竟會因為一隻小怪獸“招財”,放棄了自己的大好前程,從此踏上了逃亡之路。正是每一個大奸大惡手下都會有一個恨得人牙癢癢的走狗,但同樣他的手下必然還有一個嚮往正道的“叛逆者”,這也是武俠劇中設定的常態。

《武林怪獸》對電影類型的嘗試值得肯定!

從情節設定來看,《武林怪獸》對朝堂鬥爭與江湖爭端僅僅是一筆帶過,反而把重點放在了“各路豪傑”和“三萬兩白銀”上。對於一個武俠迷來說,看到這裡,其實腦海中最先想到的就是金庸先生最不為人知的一部小說《鴛鴦刀》。

“儂是嶔崎可笑人,不妨開口笑時頻,有人一笑坐生春。

歌欲顰時還淺笑,醉逢笑處卻輕顰,宜顰宜笑越精神。”

辛稼軒的這首詞不僅是對《鴛鴦刀》的恰當描述,也是對《武林怪獸》的一個啟示。

金庸的《鴛鴦刀》寫了一個至簡至明的故事,所謂“鴛鴦刀”也就是一長一短兩把寶刀,其中蘊藏著一個天下無敵的大祕密,簡單卻又難行,那便是仁者無敵。小說中充滿了調侃和諷刺,像是《鹿鼎記》的前身。

作者越是漫不經心,越是隨意詼諧,越是具有警醒作用。有時候冷眼旁觀比拍案而起更具影響力。小說情節也比較簡單,場景不多,由“四俠劫道”至“客店集會”再到蕭半和大壽。說到這裡,我們不妨來對比一下,如果說《武林怪獸》沒有絲毫借鑑《鴛鴦刀》,我是萬萬不信的。“太嶽四俠”所具有的作用不也是一種反諷的套路嗎?這不正是像極了那些為“三萬兩白銀”的賞金便鬥得你死我活的江湖人士。然而,《鴛鴦刀》是用一種“反套路”的手法來揭示“何為真的俠者”,而該片則以無厘頭的表現方式,以達到反諷的目的。通篇看來,整部《武林怪獸》的基調正是從《鴛鴦刀》那裡拿來的。

《武林怪獸》對電影類型的嘗試值得肯定!

最令人爭議的莫過於《武林怪獸》所體現出的思想深度之爭,該片看似不涉及大道之爭,也不涉及江湖善惡,就像是一部無厘頭的閤家歡。觀眾看得輕輕鬆鬆、開開心心,主演演得毫無壓力、自然發揮,如此看來,這果然是一部純粹的“笑笑就好”的商業片,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說到這裡,我們不由得不回去再看看《鴛鴦刀》,這部小說中不只有嘻嘻哈哈的玩鬧嬉笑,金庸在其中也是注入了深刻的思想的,只不過由於篇幅等各種因素的限制,所表達出的思想比較直白,而且表達方式也十分簡潔,這就讓很多讀者認為:這部小說不過是淺顯的嬉笑罷了。

同樣,劉偉強、爾冬升都是深度的金庸迷,兩人在《武林怪獸》的拍攝中,自然而然會受到金庸小說的影響,太著名的段子、符合時宜的段子自然可以拿來致敬懷舊,比如封四海遇到一襲白衣的冷冰冰,分明就是楊過遇到了小龍女啊。除了這種表層的致敬外,影片中其實也蘊藏了深層次的表達意圖,但正如《鴛鴦刀》一樣,雖然有想要表達的思想,但卻因為表達手段的限制,反而沒有表達出來,以至於被人當做是毫無表達來看待。

《武林怪獸》對電影類型的嘗試值得肯定!

我想,劉偉強和爾冬升正是效法當年金庸寫《鹿鼎記》時的心態,他們本可以以一個嚴肅、正統的表達方式來傳遞價值觀,卻想挑戰自我、轉換風格,以一種另類的表達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結果顯而易見,不是人人可比金庸先生,不是每部作品都有《鹿鼎記》的成就。

也許這只不過是一次嘗試,畢竟即使是《鹿鼎記》這樣的神作,在其之前也有《鴛鴦刀》這樣的練筆試水之作,對於劉偉強和爾冬升而言,《武林怪獸》亦是如此罷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