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電視劇《蓮花爭霸》在中國一經播出,萬人空巷。隨後,深受觀眾喜愛的“新加坡製造”武俠熱潮風靡全國。

那時,即使在影視產業最發達的香港,武俠劇也僅限於棚內拍攝,虛假粗陋的效果常常看得觀眾尷尬症發作。新加坡卻不惜血本投入巨資,遠赴國外實地取景,真誠的創作初衷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帶來部部驚豔的讚歎,雄渾壯闊的自然實景完美展現了滄海桑田的景觀和風華絕代的意境。

1993年,作為內地引進的首部新加坡武俠劇,《蓮花爭霸》是當之無愧的巔峰之作。

該劇偏重寫意,充分再現古龍的武俠美學。外景拍攝於山西,在五臺山、雲崗石窟、懸空寺等地展開一場場龍爭虎鬥,蒼涼空曠的廟宇完美契合史詩般的影像風格,既描摹中原武林的龍盤虎踞,又突出江湖廝殺的悽豔之美。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1996年,《塞外奇俠》中一騎絕塵的沙漠場景拍攝於新疆,天山、吐魯番盆地、冰川、南山牧場以金戈鐵馬、大氣磅礴的環境渲染,最終成就一部雪域傳奇。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1998年的《東遊記》,在嚴格意義上說,並非武俠劇,而是神話劇,但其中不乏大量精彩的武打場面,宛如仙境的畫面來自四川九寨溝的動人美景;同年,《神鵰俠侶》劇組遠赴韓國及哈爾濱拍攝壯麗的雪山勝景,該劇俊逸靈秀的浪漫氣質令人難忘。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2000年,《笑傲江湖》以又暗又豔的色調預示武林邪惡勢力四起的腥風血雨,光怪陸離的江湖看似風平浪靜,實則醞釀著劍拔弩張。為捕捉異域風情,劇組特地趕赴雲南邊陲拍攝,忠實呈現了原著中少數民族絢麗多姿的神祕韻味。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細節處理的斟酌考究與實地取景的美輪美奐,體現了製作方極大的誠意。這在武俠風潮盛況空前的彼時,是一股難得的清流。

新加坡武俠劇之所以能夠叱吒風雲多年,綜合實力可見一斑,絕不容小覷。但是,不足依然存在,問題也接踵而來。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例如,在角色塑造方面存在軟肋。

在《蓮花爭霸》中,沈衝的人設太過完美,人性毫無缺陷的角色固然會為古裝劇帶來夢幻效果,但是,臉譜化的高大全會讓觀眾產生嚴重脫離現實的不真實感。

同樣,南宮蝶雖是名門閨秀,卻沒有過人的智商才學,只有斬男技能點滿格。她自帶“萬人迷”屬性,集萬千寵愛在一身,無論正派反派全部為她鍾情,武功高強的青年才俊紛紛愛上她,甚至願意為她赴死:白玉川做不成她的情人,寧可揮劍自宮做她的姐妹;高翔本是一流殺手,尤擅書法,卻為她廢掉右手,毀掉職業生涯;知音人沈衝對她更是百般呵護,魂牽夢縈。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可惜小花旦朱樂玲並沒有碾壓全劇的美貌,顏值不足以撐起如此聲勢浩大的場面,太具東南亞風味的長相一直被毒舌網友吐槽,分分鐘被劉秋蓮、塔琳託婭的配角奪去風頭。

顏值不夠演技來湊也並無不可,可惜這類傻白甜型的木頭美人除非演員本人極有悟性,否則根本無處發揮演技,好本領常無用武之地,只能讓有漏洞的人設暴露無遺。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這種蒼白單薄的人物很難讓觀眾有代入感,其塑造方式更是典型的時代落後觀念的產物。可悲的是,直到新世紀,大陸武俠劇還在沿用港臺、新加坡十年前用剩的橋段,機械複製不經推敲的陳腐模式。在黃海冰、張棪琰版《武林外史》中,沈浪簡直是沈衝失散多年流落江湖的孿生兄弟,兩個角色的設置如出一轍:面若冠玉,天下無敵,人格完美,得天獨厚,女性人物爭先恐後愛上他;朱七七更變成南宮蝶與小燕子的結合體,嘰嘰喳喳,吵吵鬧鬧,十指不沾陽春水,只要每天打扮美美等待男人追求,人物就得以完成。這種模式不僅是“直男癌”古龍式的意淫,更是文化工業時代的悲哀。更可悲的是,這種模式依然在2001年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如此這般的成功,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武俠盛世的迴光返照。在白刺刺的光芒中,耗盡了製作隊伍的功力,也透支了觀眾最後的熱情。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進入新世紀後,隨著互聯網時代到來,電視產業的運營方式被重新改寫。綜合對拍攝週期及製作成本的通盤考慮,新加坡電視臺不得不調整戰略,將目光轉向低成本的家庭倫理劇市場,鮮有再度拍攝武俠劇的打算。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同時,新一代劇迷的觀看偏好也發生顯著變化。武俠劇市場被分割得七零八落,難以擺脫日益邊緣化的艱難處境。穿越劇、玄幻劇、仙俠劇、宮鬥劇佔據電視版塊半壁江山,歷史劇尤其是正史劇,長期處於空有口碑、市場欠佳的半死不活狀態。即使同樣是酣暢淋漓的動作片,相對飄逸靈秀的古裝武俠劇,跌宕起伏的都市警匪劇似乎更受歡迎。

影視製作是和資本結合得最為緊密的行業,而資本市場是殘酷的,資本的選擇取決於絕大部分觀眾,投資者的錢包不會遷就少數人的審美。先死亡的是市場,隨後是劇種。當觀眾散場,主創者只得另謀出路。高投入無法得到回報,收支失去平衡,新加坡武俠劇的產業鏈開始走向死亡。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另外,新生代演員與老戲骨們專業素養和文化功底的巨大差異,也是新加坡武俠劇走向衰敗的重要原因。

年輕一代演員普遍使用流利英文,華語能力與臺詞功底不敢恭維。上世紀末,電視臺還取消了華語配音制度,直接使用演員原聲,這更導致中國觀眾對其謎之詭異的語音語調廣為詬病。

據說,在拍攝臺慶劇《小娘惹》時,歐萱本人雖演技過硬,但臺詞是其弱項,為此編劇故意將菊香一角設置為啞女。果不其然,電視劇播出後,不會說話的菊香楚楚動人、我見猶憐,遠比會說話的月娘更受歡迎。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另外,在新生代演員身上,更缺少中華傳統文化底蘊,難以想象這些嚴重西化的“香蕉人”,如何演繹身著古裝仗劍天涯的江湖俠客。他們矯揉造作的稚氣表演,即使相對內地層出不窮的小花小生,也沒有任何優勢,人氣和市場號召力更遠遠不及。若想在這種情況下殺出重圍,贏得觀眾認同,談何容易?

我們不得不承認,相對日新月異的亞洲影視產業而言,曾經立下顯赫戰績的新加坡武俠劇如今已鮮為人知,影響甚微。

在流量為王的年代,藝術品位是最微不足道的因素,精誠打磨的良心好劇往往PK不過批量複製的商業爛片,整個電視行業面臨逆淘汰的過程。能夠帶來高收視率的作品,即使製作水準乏善可陳,甚至被罵得狗血噴頭貶到一文不值,依舊無法阻擋隨之而來的經濟效益。投資者趨之若鶩,賺得盆滿缽滿,才是皆大歡喜。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大浪淘沙,有時在海水淘洗沙礫的過程中,被埋沒的卻是金子。

小眾的愛好往往面臨無人為之買單的生存窘境,不能盈利的,將漸漸遺失在歷史中。早已銷聲匿跡的新加坡武俠劇即使依然擁有一群如筆者這般的死忠鐵粉,怕也再難掀起波瀾,若想改變過氣文化符號的現實,恢復當年榮光,已是回天乏術。風蕭蕭兮易水寒,如若還想收復失地,那大抵是一條佈滿荊棘的微茫血路。

新加坡武俠劇的興衰:曾經絢麗如煙花,如今卻比煙花寂寞

那些年我們追過、愛過的新加坡武俠劇,曾經絢麗如煙花,美好而短暫的盛放照亮了整個90年代武俠劇史,驚豔了無數觀眾年少的時光。如今,卻比煙花還要寂寞。往日輝煌只剩下曇花一現的記憶,以此緬懷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

是耶非耶,時耶命耶。曲終人散,化為蝴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