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一部叫《智取威虎山》的電影上映第一眼看到這部電影的片名的時候我們一眼就能知道這部電影是改編曲波的紅色革命小說《林海雪原》的。本來應該是一部看起來很平淡的電影但是因為影片導演是徐克而讓筆者產生了興趣。

為何《林海雪原》還是'武俠小說'

我們所熟知的徐克導演是以拍"武俠電影"而叱吒內地與香港電影圈。其實,徐克拍攝這部紅色題材的電影是讓筆者很是意外的。畢竟這是徐克第一次拍攝這樣"主流意識形態"強烈的電影。並且這樣的一個故事已經是家喻戶曉了,怎樣改編出新意其實這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

影片上映之後我們發現,徐克沒有讓我們失望。他將這部《智取威虎山》確實拍出很多的新鮮感。當然其中也出現了很多"顛覆性"的改編。這些顛覆性的改編一方面確實增加了很多看點,在另一方面確實也是一些讓人些許詬病的細節。總而言之,徐克把這部電影拍得還是不錯的,另外加入了他擅長的武俠元素在其中。

為何《林海雪原》還是'武俠小說'

徐克說他自己之所以會拍這部《智取威虎山》是因為他在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讀書時,就看過京劇版本的《智取威虎山》,徐克覺得《智取威虎山》剿匪鬥智的故事很精彩。而筆者認為,徐克之所以能夠改編這部小說的另一個原因,因為這部《林海雪原》的很多精神內核出了紅色主流意識形態之外,還有就是《林海雪原》中所反映的"武俠內核"。因為這部《林海雪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部"武俠小說"。

《林海雪原》與曲波

為何《林海雪原》還是'武俠小說'

《林海雪原》的作者是曲波。該小說描述了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偵察英雄楊子榮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鬥智鬥勇,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的故事。

曲波(1923年2月~2002年6月27日)山東黃縣(今龍口市風儀區棗林莊)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常務理事。1938年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八路軍,在抗日戰爭時期,于山東地區作戰,任連、營指揮員。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隨部隊開赴東北作戰,擔任過大隊和團的指揮員。他曾率領一支英勇善戰的小分隊深入東北牡丹江一帶深山密林與敵人周旋,進行了艱難的剿匪戰鬥。

因為這部小說的故事可能是家喻戶曉了,具體的情節就不過多贅述了。筆者對於這部小說想要闡發的就是:《林海雪原》所包含的"武俠小說特色"

為何《林海雪原》還是"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是中國舊通俗小說的一種重要類型,多以俠客和義士為主人公,描寫他們身懷絕技、見義勇為和叛逆造反行為。下面就具體談談"身為"武俠小說的《林海雪原》:

1、作者童年經歷啟發與積澱

為何《林海雪原》還是'武俠小說'

筆者一直認為作者的經歷是作者創作的源泉。"藝術是高於生活"但是"藝術一定是源於生活的"。1923年,曲波出生於一個貧農家庭。父親當過染匠,後失業歸農。曲波只念過五年半私塾。後來失學在家務農和樵採。曲波是沒有受過規範的寫作訓練的,但是他很小的時候就愛《說岳全傳》、《水滸傳》這些古典武俠小說。他愛這些小說到了可以整段背誦的程度。因為這樣的閱讀喜好,所以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主旋律小說大批的湧現,但是它讀起來更加像古典的武俠小說而不是英雄史詩。在這一批主旋律的"紅色小說"中《林海雪原》與《紅旗譜》都非常像武俠小說,這兩部作品中的人物都帶著濃厚的俠義性與英雄性。"奇襲奶頭山、智取威虎山、暗戰神河廟、謀攻大鍋盔"這四大重要階段為基本框架構成了整個小說的框架,這些回目跟《水滸傳》中例如"風雪山神廟"這些回目標題有著完全相似性。這些選擇都是在曲波童年中大量閱讀傳統武俠小說的結果。

2、復仇主題

為何《林海雪原》還是'武俠小說'

復仇是人的動物性的體現,是人的本能。通過動物社會學的研究,發現許多動物都會復仇,如蛇、象、猴、虎、獅、鯊等,這是動物防禦性機制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在人類社會,復仇行為往往被組織化、系統化、自覺化,又成為社會防禦性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原始社會直至封建社會初期,復仇行為在中國和西方都是普遍存在,即使復仇後來隨著法律的逐漸完善與公共權威的嚴厲禁止而消歇,人類的這種本能也只是隱伏起來,並轉而反映或釋放到文學作品中,因此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復仇主題文學都不絕如縷。——《中西文學的復仇主題》

為何《林海雪原》還是'武俠小說'

西方,從古希臘的《安提戈涅》《赫庫帕》,到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再至《基督山伯爵》,都是復仇主題文學名篇,革命背景下的復仇故事的《雙城記》等都是強烈的"復仇"主題。中國本土之上,晉朝的《搜神記》中的《干將莫邪》到唐朝傳奇《謝小娥傳》;再從元代《趙氏孤兒》到《水滸傳》,乃至近代的《白毛女》都帶著強烈的"復仇主題"。那麼真正意義上的"武俠小說"基本故事的起源都是因為"復仇":《笑傲江湖》中的林平之要為家人報仇、任我行為了給自己報仇;《射鵰英雄傳》的郭靖的仇人是段天德、完顏洪烈等等,武俠小說的主題無外乎"復仇"、"武功"、"倫理愛情"這幾類。

《林海雪原》當然也是這種模式,筆者認為和《笑傲江湖》開篇林平之一家的《福威鏢局》類似滅門類似。第一回的回目名就叫《血債》:講的是:土匪洗劫了衫崗站,殘忍殺害了少劍波姐姐在內的數十人。"少劍波們"這樣說的:

"親愛的同胞們!

對不起,我們來晚了!我們的責任沒有盡到。

安息吧!父老們!我們一定討還這筆血債,我們誓死報這場血海深仇!"

是這部作品畢竟不是完全的"武俠小說",家仇也必須上升到愛國的高度,因為是土匪的殘忍才造成了這樣的悲劇,一場復仇的故事自然就變成了人民的囑託。為了姐姐的仇,為了繼續和敵人作戰為了挽救人民於水火中,少劍波的"復仇"更加合理。

3、"武俠人物"

為何《林海雪原》還是'武俠小說'

我們看武俠小說覺得精彩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小說中的人物五花八門且性格各異。他們有著豐富和特異的特徵。自從傳統小說《三國演義》首設"五虎將"模式 以後,五種性格構成的主要英雄人物常常是古典武俠小說的基本人物模式,《林海雪原》也不自覺地套用了這"五虎將"的結構。"五虎"是忠誠(政治方面)勇毅(個性方面)雙全的少劍波;依次是驍勇威猛劉勳蒼;膽識過人的楊子榮,身懷絕技、粗俗詼諧的欒超家;刻苦耐勞的孫達得。還有和金庸小說中很像的"西山一窟鬼"、"黃河四鬼"很類似的"八大金剛":迎門樑:劉大麻子,北滿四大炮頭之一,威虎山大當家。無論槍法還是武功都實力驚人,是威虎山第一高手;託天樑:醉花,威虎山二當家,唱戲出身,座山雕的寵臣,識文斷字,是土匪中少有的文化人;轉角樑:殷八字,威虎山三當家,算命出身,識文斷字,同樣是座山雕的寵臣,威虎山為數不多的文化人;順天樑,老四順天樑江湖人稱"一撮毛",臉頰的那撮毛挺直肅立,邪魅的眼神使人不寒而慄,老四順天樑"插扦"最大的特徵就是臉上一顆噁心的黑痣,負責偵查聯絡;狠心柱,老五狠心柱手持一把鐵戟,凶悍凌厲,盡顯凶殘本色,老五狠心柱"秧子房"負責綁票,看管拷問勒索人質;老六佛門柱塌鼻子兩手把玩著板斧,泛光的兵刃與他怪異的五官形成強烈的"反差萌",使人看了即心生敬畏,老六佛門柱"水香"負責威虎山的防禦工事;老七掃清柱"花舌子"負責土匪與苦主之間遊說,向苦主勒索錢糧;老八白玉柱手持皮鞭,衣袂飛揚,一股策馬揚鞭的氣勢呼之欲出,老八白玉柱"馬號",專職管帶騎兵,養馬、馴馬。

為何《林海雪原》還是'武俠小說'

這樣的人物安排深得古典武俠小說的真傳,他們是威虎山的中層管理幹部,各司其職中各懷鬼胎。他們在"座山雕"手下"幹活"。這種幾個人、幾個人的組合在武俠小說中層出不窮。黑風雙煞、不三不四(《俠客行》)、落花流水、風虎雲龍(《連城訣》)、江南四友(出自《笑傲江湖》)這些武俠組合成了"武俠小說"裡必不可少的因素。

4、武俠情節

說完了"主題"、"人物"最後自然要說到這部"類武俠小說"的情節與武俠小說的情節的極致相似性。武俠小說的典型情節是這些:

(1)仇殺:以武相爭,正不勝邪;

(2)流亡:武遜一籌,孤雛餘生;

(3)拜師:異人相救,授以武功;

(4)練武:艱辛困苦,鍛鍊武功;

(5)復出:武功初成,遊俠江湖;

(6)豔遇:武藝超卓,俠女傾心;

(7)遇挫:武技未熟,遭嘗敗績;

(8)再次拜師:再磨武技,更上層樓;

(9)情變:情海生波,俠士心傷;

(10)受傷:武逢強敵,俠士鎩羽;

(11)療傷:得逢奇遇,療傷復武;

(12)得寶:因緣巧合,獲窺武典;

(13)掃清幫凶:大展武威,肅清次敵;

(14)大功告成:武決高下,一了恩仇;

(15)歸隱:看破世情,偃武歸田。

為何《林海雪原》還是'武俠小說'

現在我就來將這些固定情節對應《林海雪原》。首先,"仇殺"在上文中已經提到;"流亡",少劍波在姐姐和親人死去之後,就走上了"流亡"之路;"拜師"、"練武""復出"則在"第一六回 苦練武,滑雪飛山"中有著具體的體現,少劍波的小隊為了方便在雪地中戰鬥,開始苦練滑雪技術,就是為了和土匪們在雪原中展開搏鬥;"豔遇"方面則是要提到就是少劍波和白茹之間的愛情了,兩人在戰爭年代相知相愛頗有美女英雄的感覺。另外,在剿匪小分隊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遇見困難就會出現"奇人"來為迷途的小分隊指明方向,"青年獵手"、"蘑菇老人"這些都是民間的高手在傳授武藝與指點迷津方面堪比射鵰英雄傳為迷途中郭靖指明練功技巧的馬鈺道長和洪七公。另外由於篇幅的原因,其他的對應情節不能夠一一對應而盡情暢談還請各位包涵。當各位讀完全文之後,你就會發現這些經典的武俠情節都能夠在這部《林海雪原》中找到固定的對應情節。這就是《林海雪原》在情節上與武俠小說相似的地方。

為何《林海雪原》還是'武俠小說'

曲波的這部《林海雪原》出版,曲波在開篇獻詞中寫道:"以最深的敬意獻給我英雄的戰友楊子榮、高波等同志。"這麼多年來大家都是將這部作品完全當成一部"紅色主旋律"作品來閱讀和賞析,其實這部"紅色革命作品"還有可以當成"武俠小說"來閱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