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裡沙漠。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幹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

武威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

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蔘果之鄉"等美譽。

"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裡沙漠。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幹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

武威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

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蔘果之鄉"等美譽。

城市簡介----武威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涼州區磨嘴子、天祝縣東坪的馬家窯文化,涼州區皇娘娘臺、海藏寺的齊家文化,民勤縣沙井子、古浪縣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武威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周為雍州,春秋以前為西戎佔據。

秦為月氏駐牧地。前174年 (西漢文帝前元六年),匈奴擊敗月氏,佔領河西。匈奴休屠王築蓋臧 (即姑臧)城。據武威籍清代著名史學家張澍的《涼州府志備考》載:"前126(漢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涼州從此得名。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右擊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公元前106年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武威郡轄10縣,以姑臧(涼州區)為治所。

三國時,公元220年(魏黃初元年)十月,文帝曹丕重置涼州,轄武威等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武威郡轄9縣。西晉時,馬隆任武威郡太守時轄7縣。東晉十六國時,河西進入了"五涼割據"時期,武威郡轄9縣,其中姑臧縣曾是"五涼"中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的都城。

隋朝時先設涼州,607年(大業三年)改州為武威郡,郡治為姑臧。617年(大業十三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佔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619年(唐武德二年)被李淵所滅。唐初仍沿用隋朝建置,627年(貞觀元年)唐分全國為10道,涼州屬隴右道。742年(天寶元年)又改涼州為武威郡。公元764年,武威被吐蕃佔據。

五代宋元時期,為西涼府。其中,西夏佔據武威時期,武威為西夏輔郡。明置涼州衛。清初襲明制。1724年(雍正二年),撤涼州衛、鎮番衛、永昌衛,分別設武威縣、鎮番縣、永昌縣;撤古浪守禦千戶所,置古浪縣;撤莊浪衛,置平番縣,並設莊浪廳。同時,置涼州府,轄武威、永昌、鎮番(今民勤)、古浪、平番(今永登)五縣及莊浪廳,府治武威縣。

民國時期,先廢府、州,設道。武威、永昌、鎮番、古浪、平番、張掖、東樂、山丹、撫彝9縣屬甘涼道。後又廢道設行政督察區。1934年至1943年,全省陸續設立行政督察區。1936年7月1日,第六行政督察區成立,轄武威、民樂、民勤、永昌、山丹、張掖、臨澤、古浪8縣,治所武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中共永登縣天祝區委、天祝區公所成立。1949年10月14日,武威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下轄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6縣。1950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永登縣天祝區公所改為天祝自治區(縣級)。是年5月2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命令,撤銷張掖專區,張掖、民樂、山丹三縣劃歸武威專區。武威專區轄武威、景泰、張掖、民樂、山丹、永昌、古浪、民勤、永登9縣及天祝自治區。

1953年12月23日,天祝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區。

1955年7月17日,天祝藏族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年10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威、酒泉兩專區合併,成立張掖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古浪縣建制,將古浪縣行政區域併入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1年11月2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武威專區,12月15日恢復古浪縣建制。恢復後的武威專區轄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3年10月24日,國務院決定將永登、景泰兩縣劃歸武威專區。196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右旗劃入武威專區。

1970年3月25日,永登縣劃歸蘭州市。

1979年7月1日,國務院決定將阿拉善右旗交由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1年2月,永昌縣劃出武威地區,歸新設的金昌市管轄。

1985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縣,設立武威市(縣級)。同年5月14日,景泰縣劃歸白銀市。至此,武威地區轄武威市及民勤、古浪、天祝三縣。

"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裡沙漠。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幹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

武威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

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蔘果之鄉"等美譽。

城市簡介----武威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涼州區磨嘴子、天祝縣東坪的馬家窯文化,涼州區皇娘娘臺、海藏寺的齊家文化,民勤縣沙井子、古浪縣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武威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周為雍州,春秋以前為西戎佔據。

秦為月氏駐牧地。前174年 (西漢文帝前元六年),匈奴擊敗月氏,佔領河西。匈奴休屠王築蓋臧 (即姑臧)城。據武威籍清代著名史學家張澍的《涼州府志備考》載:"前126(漢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涼州從此得名。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右擊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公元前106年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武威郡轄10縣,以姑臧(涼州區)為治所。

三國時,公元220年(魏黃初元年)十月,文帝曹丕重置涼州,轄武威等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武威郡轄9縣。西晉時,馬隆任武威郡太守時轄7縣。東晉十六國時,河西進入了"五涼割據"時期,武威郡轄9縣,其中姑臧縣曾是"五涼"中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的都城。

隋朝時先設涼州,607年(大業三年)改州為武威郡,郡治為姑臧。617年(大業十三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佔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619年(唐武德二年)被李淵所滅。唐初仍沿用隋朝建置,627年(貞觀元年)唐分全國為10道,涼州屬隴右道。742年(天寶元年)又改涼州為武威郡。公元764年,武威被吐蕃佔據。

五代宋元時期,為西涼府。其中,西夏佔據武威時期,武威為西夏輔郡。明置涼州衛。清初襲明制。1724年(雍正二年),撤涼州衛、鎮番衛、永昌衛,分別設武威縣、鎮番縣、永昌縣;撤古浪守禦千戶所,置古浪縣;撤莊浪衛,置平番縣,並設莊浪廳。同時,置涼州府,轄武威、永昌、鎮番(今民勤)、古浪、平番(今永登)五縣及莊浪廳,府治武威縣。

民國時期,先廢府、州,設道。武威、永昌、鎮番、古浪、平番、張掖、東樂、山丹、撫彝9縣屬甘涼道。後又廢道設行政督察區。1934年至1943年,全省陸續設立行政督察區。1936年7月1日,第六行政督察區成立,轄武威、民樂、民勤、永昌、山丹、張掖、臨澤、古浪8縣,治所武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中共永登縣天祝區委、天祝區公所成立。1949年10月14日,武威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下轄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6縣。1950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永登縣天祝區公所改為天祝自治區(縣級)。是年5月2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命令,撤銷張掖專區,張掖、民樂、山丹三縣劃歸武威專區。武威專區轄武威、景泰、張掖、民樂、山丹、永昌、古浪、民勤、永登9縣及天祝自治區。

1953年12月23日,天祝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區。

1955年7月17日,天祝藏族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年10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威、酒泉兩專區合併,成立張掖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古浪縣建制,將古浪縣行政區域併入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1年11月2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武威專區,12月15日恢復古浪縣建制。恢復後的武威專區轄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3年10月24日,國務院決定將永登、景泰兩縣劃歸武威專區。196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右旗劃入武威專區。

1970年3月25日,永登縣劃歸蘭州市。

1979年7月1日,國務院決定將阿拉善右旗交由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1年2月,永昌縣劃出武威地區,歸新設的金昌市管轄。

1985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縣,設立武威市(縣級)。同年5月14日,景泰縣劃歸白銀市。至此,武威地區轄武威市及民勤、古浪、天祝三縣。

城市簡介----武威

2001年5月9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武威地區和縣級武威市,設立地級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涼州區。武威市設立涼州區,以原縣級武威市的行政區域為涼州區的行政區域。武威市轄原武威地區的民勤縣、古浪縣、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涼州區。是年8月1日中共武威市委成立。

行政區劃

截至 2018年12月31日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2個縣和1個藏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鎮政府41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威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東靠白銀市、蘭州市,南部隔祁連山與青海省為鄰,西與張掖市、金昌市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連。東南距省城蘭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金昌市74公里。武威市南北長326公里,東西寬204公里,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

地形氣候

武威地區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連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海拔介於1020-4874米之間。

氣候特徵

武威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發量1400-3010毫米,日照時數2200-3030小時,無霜期85-165天,太陽輻射量127-138千卡/平方釐米。南部祁連山區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間,平均氣溫零度以下,無明顯夏季。中部綠洲灌溉區屬溫帶乾旱區,夏季氣溫在24.2℃~36℃之間,晝夜溫差較大。全年日照3000小時,降水量102毫米~200毫米,蒸發量2000毫米以上。北部乾旱區乾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發量3000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發現有黑色金屬(鐵、錳、釩、鉬)、有色金屬(銅、鉛、鋅、鎳)、貴金屬(金、銀)、稀土(鑭、鈰)、能源(煤炭、油頁岩)、化工(芒硝、湖鹽、磷、重晶石、硫鐵)、建材(石膏、石灰岩、砂石礫料、磚瓦粘土)、冶金輔料(白雲岩、螢石、石英岩)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石墨、高嶺土、滑石、水晶)和地熱、礦泉水等10類36個礦種。截至2012年,已發現的各類礦床和礦點有100餘處,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6.6億噸,油頁岩儲量8.8億噸,芒硝儲量0.08億噸,石膏儲量9.8億噸,石灰岩儲量4.02億噸,石墨儲量0.04億噸。[4]

林業資源

2018年武威市森林面積達757.9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2.06%。比全國和全省低8.3和1.36個百分點。

水資源

"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裡沙漠。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幹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

武威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

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蔘果之鄉"等美譽。

城市簡介----武威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涼州區磨嘴子、天祝縣東坪的馬家窯文化,涼州區皇娘娘臺、海藏寺的齊家文化,民勤縣沙井子、古浪縣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武威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周為雍州,春秋以前為西戎佔據。

秦為月氏駐牧地。前174年 (西漢文帝前元六年),匈奴擊敗月氏,佔領河西。匈奴休屠王築蓋臧 (即姑臧)城。據武威籍清代著名史學家張澍的《涼州府志備考》載:"前126(漢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涼州從此得名。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右擊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公元前106年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武威郡轄10縣,以姑臧(涼州區)為治所。

三國時,公元220年(魏黃初元年)十月,文帝曹丕重置涼州,轄武威等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武威郡轄9縣。西晉時,馬隆任武威郡太守時轄7縣。東晉十六國時,河西進入了"五涼割據"時期,武威郡轄9縣,其中姑臧縣曾是"五涼"中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的都城。

隋朝時先設涼州,607年(大業三年)改州為武威郡,郡治為姑臧。617年(大業十三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佔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619年(唐武德二年)被李淵所滅。唐初仍沿用隋朝建置,627年(貞觀元年)唐分全國為10道,涼州屬隴右道。742年(天寶元年)又改涼州為武威郡。公元764年,武威被吐蕃佔據。

五代宋元時期,為西涼府。其中,西夏佔據武威時期,武威為西夏輔郡。明置涼州衛。清初襲明制。1724年(雍正二年),撤涼州衛、鎮番衛、永昌衛,分別設武威縣、鎮番縣、永昌縣;撤古浪守禦千戶所,置古浪縣;撤莊浪衛,置平番縣,並設莊浪廳。同時,置涼州府,轄武威、永昌、鎮番(今民勤)、古浪、平番(今永登)五縣及莊浪廳,府治武威縣。

民國時期,先廢府、州,設道。武威、永昌、鎮番、古浪、平番、張掖、東樂、山丹、撫彝9縣屬甘涼道。後又廢道設行政督察區。1934年至1943年,全省陸續設立行政督察區。1936年7月1日,第六行政督察區成立,轄武威、民樂、民勤、永昌、山丹、張掖、臨澤、古浪8縣,治所武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中共永登縣天祝區委、天祝區公所成立。1949年10月14日,武威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下轄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6縣。1950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永登縣天祝區公所改為天祝自治區(縣級)。是年5月2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命令,撤銷張掖專區,張掖、民樂、山丹三縣劃歸武威專區。武威專區轄武威、景泰、張掖、民樂、山丹、永昌、古浪、民勤、永登9縣及天祝自治區。

1953年12月23日,天祝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區。

1955年7月17日,天祝藏族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年10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威、酒泉兩專區合併,成立張掖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古浪縣建制,將古浪縣行政區域併入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1年11月2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武威專區,12月15日恢復古浪縣建制。恢復後的武威專區轄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3年10月24日,國務院決定將永登、景泰兩縣劃歸武威專區。196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右旗劃入武威專區。

1970年3月25日,永登縣劃歸蘭州市。

1979年7月1日,國務院決定將阿拉善右旗交由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1年2月,永昌縣劃出武威地區,歸新設的金昌市管轄。

1985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縣,設立武威市(縣級)。同年5月14日,景泰縣劃歸白銀市。至此,武威地區轄武威市及民勤、古浪、天祝三縣。

城市簡介----武威

2001年5月9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武威地區和縣級武威市,設立地級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涼州區。武威市設立涼州區,以原縣級武威市的行政區域為涼州區的行政區域。武威市轄原武威地區的民勤縣、古浪縣、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涼州區。是年8月1日中共武威市委成立。

行政區劃

截至 2018年12月31日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2個縣和1個藏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鎮政府41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威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東靠白銀市、蘭州市,南部隔祁連山與青海省為鄰,西與張掖市、金昌市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連。東南距省城蘭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金昌市74公里。武威市南北長326公里,東西寬204公里,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

地形氣候

武威地區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連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海拔介於1020-4874米之間。

氣候特徵

武威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發量1400-3010毫米,日照時數2200-3030小時,無霜期85-165天,太陽輻射量127-138千卡/平方釐米。南部祁連山區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間,平均氣溫零度以下,無明顯夏季。中部綠洲灌溉區屬溫帶乾旱區,夏季氣溫在24.2℃~36℃之間,晝夜溫差較大。全年日照3000小時,降水量102毫米~200毫米,蒸發量2000毫米以上。北部乾旱區乾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發量3000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發現有黑色金屬(鐵、錳、釩、鉬)、有色金屬(銅、鉛、鋅、鎳)、貴金屬(金、銀)、稀土(鑭、鈰)、能源(煤炭、油頁岩)、化工(芒硝、湖鹽、磷、重晶石、硫鐵)、建材(石膏、石灰岩、砂石礫料、磚瓦粘土)、冶金輔料(白雲岩、螢石、石英岩)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石墨、高嶺土、滑石、水晶)和地熱、礦泉水等10類36個礦種。截至2012年,已發現的各類礦床和礦點有100餘處,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6.6億噸,油頁岩儲量8.8億噸,芒硝儲量0.08億噸,石膏儲量9.8億噸,石灰岩儲量4.02億噸,石墨儲量0.04億噸。[4]

林業資源

2018年武威市森林面積達757.9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2.06%。比全國和全省低8.3和1.36個百分點。

水資源

城市簡介----武威

武威市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不足600 m,是全省水平的1/2和全國水平的l/3;耕地畝均佔有水資源量僅220 m,是全省水平的1/3和全國水平的I/9,系全國最乾旱缺水的地區之一。境內主要供水來源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4.937億m。年需水量24.95億m,是水資源量的近2倍,可供水量僅佔需水量的68.4%。

人口民族

2018年11月1日零時,武威常住人口為1815054人。武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67040戶,家庭戶人口為174858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5人減少0.21人。武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33482人,佔51.43%;女性人口為881572人,佔48.57%。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為105.89。武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13373人,佔17.27%;15-64歲人口為1366851人,佔75.31%;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4830人,佔7.4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0.7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7.8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6個百分點。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武威市實現生產總值461.7億元,增長8.5%,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長10.9%。其中:一產增加值總量和增速均列全省前茅,二產增加值增長9%;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1億元,全口徑增長22.5%,是2011年的3倍,年均增長24.9%。大口徑財政收入50.7億元,增長16.8%,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長19.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612元、9784元,年均增長12.3%、14.2%

第一產業

2018年武威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66.72萬畝,同比增加2.57萬畝。其中:夏糧播種面積45.14萬畝,下降15.91%,秋糧播種面積153.8萬畝,增長3.1%,夏秋比由上年的26.5:73.5調整到22.7:77.3。其中: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198.94萬畝,下降1.9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67.78萬畝,增長4.02%,糧經比由上年的55.7:44.3調整到54.2:45.8。糧食產量103.04萬噸,增長1.22%。其中:夏糧產量14.28萬噸,下降14.62%;秋糧產量88.76萬噸,增長4.33%[6]。

2018年新建設施農牧業18.2萬畝,累計達59.5萬畝;發展特色林果業30.05萬畝,累計達88.19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481個,累計達到2507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戶1.64萬戶,累計達到11.42萬戶。申報創建部級養殖標準化示範場1家、省級8家。實現畜牧業增加值30.51億元,增長5.3%,佔農業增加值的34.2%。2013年肉類總產量達13.53萬噸,增長3.44%。

第二產業

"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裡沙漠。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幹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

武威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

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蔘果之鄉"等美譽。

城市簡介----武威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涼州區磨嘴子、天祝縣東坪的馬家窯文化,涼州區皇娘娘臺、海藏寺的齊家文化,民勤縣沙井子、古浪縣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武威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周為雍州,春秋以前為西戎佔據。

秦為月氏駐牧地。前174年 (西漢文帝前元六年),匈奴擊敗月氏,佔領河西。匈奴休屠王築蓋臧 (即姑臧)城。據武威籍清代著名史學家張澍的《涼州府志備考》載:"前126(漢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涼州從此得名。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右擊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公元前106年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武威郡轄10縣,以姑臧(涼州區)為治所。

三國時,公元220年(魏黃初元年)十月,文帝曹丕重置涼州,轄武威等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武威郡轄9縣。西晉時,馬隆任武威郡太守時轄7縣。東晉十六國時,河西進入了"五涼割據"時期,武威郡轄9縣,其中姑臧縣曾是"五涼"中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的都城。

隋朝時先設涼州,607年(大業三年)改州為武威郡,郡治為姑臧。617年(大業十三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佔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619年(唐武德二年)被李淵所滅。唐初仍沿用隋朝建置,627年(貞觀元年)唐分全國為10道,涼州屬隴右道。742年(天寶元年)又改涼州為武威郡。公元764年,武威被吐蕃佔據。

五代宋元時期,為西涼府。其中,西夏佔據武威時期,武威為西夏輔郡。明置涼州衛。清初襲明制。1724年(雍正二年),撤涼州衛、鎮番衛、永昌衛,分別設武威縣、鎮番縣、永昌縣;撤古浪守禦千戶所,置古浪縣;撤莊浪衛,置平番縣,並設莊浪廳。同時,置涼州府,轄武威、永昌、鎮番(今民勤)、古浪、平番(今永登)五縣及莊浪廳,府治武威縣。

民國時期,先廢府、州,設道。武威、永昌、鎮番、古浪、平番、張掖、東樂、山丹、撫彝9縣屬甘涼道。後又廢道設行政督察區。1934年至1943年,全省陸續設立行政督察區。1936年7月1日,第六行政督察區成立,轄武威、民樂、民勤、永昌、山丹、張掖、臨澤、古浪8縣,治所武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中共永登縣天祝區委、天祝區公所成立。1949年10月14日,武威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下轄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6縣。1950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永登縣天祝區公所改為天祝自治區(縣級)。是年5月2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命令,撤銷張掖專區,張掖、民樂、山丹三縣劃歸武威專區。武威專區轄武威、景泰、張掖、民樂、山丹、永昌、古浪、民勤、永登9縣及天祝自治區。

1953年12月23日,天祝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區。

1955年7月17日,天祝藏族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年10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威、酒泉兩專區合併,成立張掖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古浪縣建制,將古浪縣行政區域併入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1年11月2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武威專區,12月15日恢復古浪縣建制。恢復後的武威專區轄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3年10月24日,國務院決定將永登、景泰兩縣劃歸武威專區。196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右旗劃入武威專區。

1970年3月25日,永登縣劃歸蘭州市。

1979年7月1日,國務院決定將阿拉善右旗交由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1年2月,永昌縣劃出武威地區,歸新設的金昌市管轄。

1985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縣,設立武威市(縣級)。同年5月14日,景泰縣劃歸白銀市。至此,武威地區轄武威市及民勤、古浪、天祝三縣。

城市簡介----武威

2001年5月9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武威地區和縣級武威市,設立地級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涼州區。武威市設立涼州區,以原縣級武威市的行政區域為涼州區的行政區域。武威市轄原武威地區的民勤縣、古浪縣、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涼州區。是年8月1日中共武威市委成立。

行政區劃

截至 2018年12月31日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2個縣和1個藏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鎮政府41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威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東靠白銀市、蘭州市,南部隔祁連山與青海省為鄰,西與張掖市、金昌市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連。東南距省城蘭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金昌市74公里。武威市南北長326公里,東西寬204公里,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

地形氣候

武威地區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連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海拔介於1020-4874米之間。

氣候特徵

武威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發量1400-3010毫米,日照時數2200-3030小時,無霜期85-165天,太陽輻射量127-138千卡/平方釐米。南部祁連山區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間,平均氣溫零度以下,無明顯夏季。中部綠洲灌溉區屬溫帶乾旱區,夏季氣溫在24.2℃~36℃之間,晝夜溫差較大。全年日照3000小時,降水量102毫米~200毫米,蒸發量2000毫米以上。北部乾旱區乾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發量3000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發現有黑色金屬(鐵、錳、釩、鉬)、有色金屬(銅、鉛、鋅、鎳)、貴金屬(金、銀)、稀土(鑭、鈰)、能源(煤炭、油頁岩)、化工(芒硝、湖鹽、磷、重晶石、硫鐵)、建材(石膏、石灰岩、砂石礫料、磚瓦粘土)、冶金輔料(白雲岩、螢石、石英岩)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石墨、高嶺土、滑石、水晶)和地熱、礦泉水等10類36個礦種。截至2012年,已發現的各類礦床和礦點有100餘處,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6.6億噸,油頁岩儲量8.8億噸,芒硝儲量0.08億噸,石膏儲量9.8億噸,石灰岩儲量4.02億噸,石墨儲量0.04億噸。[4]

林業資源

2018年武威市森林面積達757.9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2.06%。比全國和全省低8.3和1.36個百分點。

水資源

城市簡介----武威

武威市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不足600 m,是全省水平的1/2和全國水平的l/3;耕地畝均佔有水資源量僅220 m,是全省水平的1/3和全國水平的I/9,系全國最乾旱缺水的地區之一。境內主要供水來源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4.937億m。年需水量24.95億m,是水資源量的近2倍,可供水量僅佔需水量的68.4%。

人口民族

2018年11月1日零時,武威常住人口為1815054人。武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67040戶,家庭戶人口為174858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5人減少0.21人。武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33482人,佔51.43%;女性人口為881572人,佔48.57%。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為105.89。武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13373人,佔17.27%;15-64歲人口為1366851人,佔75.31%;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4830人,佔7.4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0.7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7.8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6個百分點。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武威市實現生產總值461.7億元,增長8.5%,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長10.9%。其中:一產增加值總量和增速均列全省前茅,二產增加值增長9%;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1億元,全口徑增長22.5%,是2011年的3倍,年均增長24.9%。大口徑財政收入50.7億元,增長16.8%,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長19.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612元、9784元,年均增長12.3%、14.2%

第一產業

2018年武威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66.72萬畝,同比增加2.57萬畝。其中:夏糧播種面積45.14萬畝,下降15.91%,秋糧播種面積153.8萬畝,增長3.1%,夏秋比由上年的26.5:73.5調整到22.7:77.3。其中: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198.94萬畝,下降1.9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67.78萬畝,增長4.02%,糧經比由上年的55.7:44.3調整到54.2:45.8。糧食產量103.04萬噸,增長1.22%。其中:夏糧產量14.28萬噸,下降14.62%;秋糧產量88.76萬噸,增長4.33%[6]。

2018年新建設施農牧業18.2萬畝,累計達59.5萬畝;發展特色林果業30.05萬畝,累計達88.19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481個,累計達到2507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戶1.64萬戶,累計達到11.42萬戶。申報創建部級養殖標準化示範場1家、省級8家。實現畜牧業增加值30.51億元,增長5.3%,佔農業增加值的34.2%。2013年肉類總產量達13.53萬噸,增長3.44%。

第二產業

城市簡介----武威

2018年武威完成工業增加值119.4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24億元,增長17%。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4%;集體企業下降31.2%,股份制企業增長27.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17.1%。

2018年輕工業完成增加值48.15億元,增長4.9%;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0.09億元,增長31.2%。

2018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25.5%;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98.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82.7%;食品製造業增長4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33.1%;紡織業增長8.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增長7.2%;醫藥製造業增長19.8%。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8.99%,比上年提高5.4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06億元,同比下降26.28%;實現銷售產值357.11億元,增長15.7%;產品銷售率達89.88%。

第三產業

2018年武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4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78.15億元,增長15.8%;鄉村實現零售額39.31億元,增長12.9%。[6]

2018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91.9億元,增長19.6%,其中,批發業銷售額85.45億元,增長11.8%;零售業銷售額106.45億元,增長26.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營業額34.44億元,增長21.3%,其中,住宿業營業額4.78億元,增長22.5%,餐飲業營業額29.66億元,增長21.1%。

2018年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銷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3.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92.6%,化妝品類增長12%,金銀珠寶類增長6.97%,日用品類下降7.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7.71%,中西藥品類增長22.4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2.7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61%,汽車類增長13.93%。

2018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05.28億元,增長24.29%;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餘額392.77億元,增長20.81%。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99.17億元,增長46.74%。

2018年武威保險系統實現保費收入10.54億元,增長16.68%。其中,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3.36億元,增長20.52%;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7.17億元,增長14.96%。累計賠付支出及滿期年金給付2.93億元,增長50.78%。其中,財產險公司支付賠款1.53億元,增長36.17%;人身險公司死傷醫療給付0.3億元,增長7.01%;人身險公司期滿年金給付1.1億元,增長103.58%。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裡沙漠。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幹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

武威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

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蔘果之鄉"等美譽。

城市簡介----武威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涼州區磨嘴子、天祝縣東坪的馬家窯文化,涼州區皇娘娘臺、海藏寺的齊家文化,民勤縣沙井子、古浪縣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武威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周為雍州,春秋以前為西戎佔據。

秦為月氏駐牧地。前174年 (西漢文帝前元六年),匈奴擊敗月氏,佔領河西。匈奴休屠王築蓋臧 (即姑臧)城。據武威籍清代著名史學家張澍的《涼州府志備考》載:"前126(漢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涼州從此得名。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右擊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公元前106年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武威郡轄10縣,以姑臧(涼州區)為治所。

三國時,公元220年(魏黃初元年)十月,文帝曹丕重置涼州,轄武威等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武威郡轄9縣。西晉時,馬隆任武威郡太守時轄7縣。東晉十六國時,河西進入了"五涼割據"時期,武威郡轄9縣,其中姑臧縣曾是"五涼"中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的都城。

隋朝時先設涼州,607年(大業三年)改州為武威郡,郡治為姑臧。617年(大業十三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佔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619年(唐武德二年)被李淵所滅。唐初仍沿用隋朝建置,627年(貞觀元年)唐分全國為10道,涼州屬隴右道。742年(天寶元年)又改涼州為武威郡。公元764年,武威被吐蕃佔據。

五代宋元時期,為西涼府。其中,西夏佔據武威時期,武威為西夏輔郡。明置涼州衛。清初襲明制。1724年(雍正二年),撤涼州衛、鎮番衛、永昌衛,分別設武威縣、鎮番縣、永昌縣;撤古浪守禦千戶所,置古浪縣;撤莊浪衛,置平番縣,並設莊浪廳。同時,置涼州府,轄武威、永昌、鎮番(今民勤)、古浪、平番(今永登)五縣及莊浪廳,府治武威縣。

民國時期,先廢府、州,設道。武威、永昌、鎮番、古浪、平番、張掖、東樂、山丹、撫彝9縣屬甘涼道。後又廢道設行政督察區。1934年至1943年,全省陸續設立行政督察區。1936年7月1日,第六行政督察區成立,轄武威、民樂、民勤、永昌、山丹、張掖、臨澤、古浪8縣,治所武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中共永登縣天祝區委、天祝區公所成立。1949年10月14日,武威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下轄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6縣。1950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永登縣天祝區公所改為天祝自治區(縣級)。是年5月2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命令,撤銷張掖專區,張掖、民樂、山丹三縣劃歸武威專區。武威專區轄武威、景泰、張掖、民樂、山丹、永昌、古浪、民勤、永登9縣及天祝自治區。

1953年12月23日,天祝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區。

1955年7月17日,天祝藏族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年10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威、酒泉兩專區合併,成立張掖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古浪縣建制,將古浪縣行政區域併入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1年11月2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武威專區,12月15日恢復古浪縣建制。恢復後的武威專區轄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3年10月24日,國務院決定將永登、景泰兩縣劃歸武威專區。196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右旗劃入武威專區。

1970年3月25日,永登縣劃歸蘭州市。

1979年7月1日,國務院決定將阿拉善右旗交由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1年2月,永昌縣劃出武威地區,歸新設的金昌市管轄。

1985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縣,設立武威市(縣級)。同年5月14日,景泰縣劃歸白銀市。至此,武威地區轄武威市及民勤、古浪、天祝三縣。

城市簡介----武威

2001年5月9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武威地區和縣級武威市,設立地級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涼州區。武威市設立涼州區,以原縣級武威市的行政區域為涼州區的行政區域。武威市轄原武威地區的民勤縣、古浪縣、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涼州區。是年8月1日中共武威市委成立。

行政區劃

截至 2018年12月31日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2個縣和1個藏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鎮政府41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威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東靠白銀市、蘭州市,南部隔祁連山與青海省為鄰,西與張掖市、金昌市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連。東南距省城蘭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金昌市74公里。武威市南北長326公里,東西寬204公里,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

地形氣候

武威地區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連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海拔介於1020-4874米之間。

氣候特徵

武威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發量1400-3010毫米,日照時數2200-3030小時,無霜期85-165天,太陽輻射量127-138千卡/平方釐米。南部祁連山區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間,平均氣溫零度以下,無明顯夏季。中部綠洲灌溉區屬溫帶乾旱區,夏季氣溫在24.2℃~36℃之間,晝夜溫差較大。全年日照3000小時,降水量102毫米~200毫米,蒸發量2000毫米以上。北部乾旱區乾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發量3000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發現有黑色金屬(鐵、錳、釩、鉬)、有色金屬(銅、鉛、鋅、鎳)、貴金屬(金、銀)、稀土(鑭、鈰)、能源(煤炭、油頁岩)、化工(芒硝、湖鹽、磷、重晶石、硫鐵)、建材(石膏、石灰岩、砂石礫料、磚瓦粘土)、冶金輔料(白雲岩、螢石、石英岩)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石墨、高嶺土、滑石、水晶)和地熱、礦泉水等10類36個礦種。截至2012年,已發現的各類礦床和礦點有100餘處,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6.6億噸,油頁岩儲量8.8億噸,芒硝儲量0.08億噸,石膏儲量9.8億噸,石灰岩儲量4.02億噸,石墨儲量0.04億噸。[4]

林業資源

2018年武威市森林面積達757.9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2.06%。比全國和全省低8.3和1.36個百分點。

水資源

城市簡介----武威

武威市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不足600 m,是全省水平的1/2和全國水平的l/3;耕地畝均佔有水資源量僅220 m,是全省水平的1/3和全國水平的I/9,系全國最乾旱缺水的地區之一。境內主要供水來源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4.937億m。年需水量24.95億m,是水資源量的近2倍,可供水量僅佔需水量的68.4%。

人口民族

2018年11月1日零時,武威常住人口為1815054人。武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67040戶,家庭戶人口為174858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5人減少0.21人。武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33482人,佔51.43%;女性人口為881572人,佔48.57%。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為105.89。武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13373人,佔17.27%;15-64歲人口為1366851人,佔75.31%;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4830人,佔7.4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0.7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7.8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6個百分點。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武威市實現生產總值461.7億元,增長8.5%,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長10.9%。其中:一產增加值總量和增速均列全省前茅,二產增加值增長9%;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1億元,全口徑增長22.5%,是2011年的3倍,年均增長24.9%。大口徑財政收入50.7億元,增長16.8%,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長19.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612元、9784元,年均增長12.3%、14.2%

第一產業

2018年武威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66.72萬畝,同比增加2.57萬畝。其中:夏糧播種面積45.14萬畝,下降15.91%,秋糧播種面積153.8萬畝,增長3.1%,夏秋比由上年的26.5:73.5調整到22.7:77.3。其中: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198.94萬畝,下降1.9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67.78萬畝,增長4.02%,糧經比由上年的55.7:44.3調整到54.2:45.8。糧食產量103.04萬噸,增長1.22%。其中:夏糧產量14.28萬噸,下降14.62%;秋糧產量88.76萬噸,增長4.33%[6]。

2018年新建設施農牧業18.2萬畝,累計達59.5萬畝;發展特色林果業30.05萬畝,累計達88.19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481個,累計達到2507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戶1.64萬戶,累計達到11.42萬戶。申報創建部級養殖標準化示範場1家、省級8家。實現畜牧業增加值30.51億元,增長5.3%,佔農業增加值的34.2%。2013年肉類總產量達13.53萬噸,增長3.44%。

第二產業

城市簡介----武威

2018年武威完成工業增加值119.4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24億元,增長17%。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4%;集體企業下降31.2%,股份制企業增長27.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17.1%。

2018年輕工業完成增加值48.15億元,增長4.9%;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0.09億元,增長31.2%。

2018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25.5%;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98.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82.7%;食品製造業增長4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33.1%;紡織業增長8.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增長7.2%;醫藥製造業增長19.8%。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8.99%,比上年提高5.4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06億元,同比下降26.28%;實現銷售產值357.11億元,增長15.7%;產品銷售率達89.88%。

第三產業

2018年武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4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78.15億元,增長15.8%;鄉村實現零售額39.31億元,增長12.9%。[6]

2018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91.9億元,增長19.6%,其中,批發業銷售額85.45億元,增長11.8%;零售業銷售額106.45億元,增長26.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營業額34.44億元,增長21.3%,其中,住宿業營業額4.78億元,增長22.5%,餐飲業營業額29.66億元,增長21.1%。

2018年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銷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3.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92.6%,化妝品類增長12%,金銀珠寶類增長6.97%,日用品類下降7.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7.71%,中西藥品類增長22.4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2.7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61%,汽車類增長13.93%。

2018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05.28億元,增長24.29%;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餘額392.77億元,增長20.81%。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99.17億元,增長46.74%。

2018年武威保險系統實現保費收入10.54億元,增長16.68%。其中,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3.36億元,增長20.52%;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7.17億元,增長14.96%。累計賠付支出及滿期年金給付2.93億元,增長50.78%。其中,財產險公司支付賠款1.53億元,增長36.17%;人身險公司死傷醫療給付0.3億元,增長7.01%;人身險公司期滿年金給付1.1億元,增長103.58%。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城市簡介----武威

2018年武威組織實施科技項目83項,其中國家級19項,省級34項,市級30項;組織鑑定各類科技成果70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

教育事業

2018年末武威共有各類學校和幼兒園1098所,比上年增加14所,在校(園)學生(幼兒)312042人,減少43192人。其中:高職院校4所,在校學生16703人,增加1078人;中等職業學校19所,在校學生17258人,減少109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普通高中24所,在校學生54800人,減少2470人;初級中學119所,增加1所,在校學生69632人,減少15841人;小學735所(教學點152個,特殊教育學校2所),減少17所,在校學生111605人,減少26630人;幼兒園196所,增加30所,在園幼兒42044人,增加7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100%。初中入學率99.9%、鞏固率99.97%、畢業率99.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0.4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01%。

文化事業

2018年末武威有藝術表演機構2個,文物保護機構13個,鄉鎮文化站93個,圖書館4個。有廣播電視臺4個,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8.65%,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9.39%。

醫療事業

2018年末武威有鄉鎮以上醫療衛生機構177個,床位7130張,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床位3664張;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5342人,其中臨床執業(助理)醫師5429人;每千人有醫師2.98人,每千人有床位3.91張。2013年乙、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8789例,報告死亡4人;報告傳染病發病率481.56/10萬,死亡率0.22/10萬。

體育事業

2018年武威在省級以上體育比賽中,榮獲獎牌11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2枚,銅牌4枚。榮獲一等獎6個、二等獎2個。榮獲第一名4個、第二名1個、第三名1個。

社會保障

2018年末武威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2.68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7.63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1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88.1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統籌人員6.38萬人,收繳失業保險費4458.71萬元,領取失業金人數2925人,發放失業保險金1555.66萬元。年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46.21萬人,參保率達99.0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歷史文化

民俗

涼州舞獅

涼州麻獅舞在唐代最為盛行。無論是宮廷宴會還是慶功祝捷都以舞獅助興。

涼州舞獅從裝扮看,二人合扮為"太獅",一人獨扮屬"少獅"。舞動時毛隨風動,表演時由多個出身於武術世家的青年男子,先演練一番流傳在涼州的八步轉、琵琶條子、定宋大刀等獨具特色的武術套路後,隨著助威的鞭炮聲,和著輕重不一,急緩有別的獅舞鼓點,披紅掛綵的引獅人手拿繡球,翻騰跌撲,引得獅子昂首出場。

四壩攻鼓子

"攻鼓子"與一般"腰鼓"、"扇鼓"、"太平鼓"的風格不同,但又融合了腰鼓的靈秀和太平鼓的渾厚。從化妝到表演,都給人以威武雄壯、粗獷豪放的美感,具有西部特色。"攻鼓子"表演者裝束一般為黑衣白扣傳統的攻鼓舞一般由20人組成。

石碑滾燈

永昌鎮石碑村鬧滾燈,民間藝術的一種形式,石碑村的滾燈具有地方特色。

美食

涼州"三套車"涼州"三套車",是指涼州行面、臘肉、冰糖圓棗茯茶,為大眾化的美食,被稱為涼州快餐。[8]

涼麵:涼麵的製作用精粉兌蓬灰(一種綠色食用鹼),摻入少量的清油,反覆揉揣,揉好後要"餳"三四個小時,然後根據需要拉成各種形狀,或細、或粗、或寬等。煮好,放進涼水激兩遍,然後用清油"拌"兩遍。

中秋大月餅:涼州大月餅,除了千層餅變形的色澤花紋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大"。

漿水面:做好的漿水面看上去嫩黃柳綠,紅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製作漿水面,麵條的種類不拘,擀壓拉均可,關鍵在於漿水漚制的好壞。

米湯油饊子:米湯油饊子是涼州特色小吃之一。米湯用涼州特產黃米和少許扁豆調入砂鍋用旺火熬成,再將少許麵粉或玉米澱粉打成糊狀兌入。這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風味食品。

麵皮子:釀皮子是麵粉制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食品,再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

特產

"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裡沙漠。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幹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

武威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

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蔘果之鄉"等美譽。

城市簡介----武威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涼州區磨嘴子、天祝縣東坪的馬家窯文化,涼州區皇娘娘臺、海藏寺的齊家文化,民勤縣沙井子、古浪縣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武威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周為雍州,春秋以前為西戎佔據。

秦為月氏駐牧地。前174年 (西漢文帝前元六年),匈奴擊敗月氏,佔領河西。匈奴休屠王築蓋臧 (即姑臧)城。據武威籍清代著名史學家張澍的《涼州府志備考》載:"前126(漢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涼州從此得名。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右擊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公元前106年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武威郡轄10縣,以姑臧(涼州區)為治所。

三國時,公元220年(魏黃初元年)十月,文帝曹丕重置涼州,轄武威等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武威郡轄9縣。西晉時,馬隆任武威郡太守時轄7縣。東晉十六國時,河西進入了"五涼割據"時期,武威郡轄9縣,其中姑臧縣曾是"五涼"中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的都城。

隋朝時先設涼州,607年(大業三年)改州為武威郡,郡治為姑臧。617年(大業十三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佔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619年(唐武德二年)被李淵所滅。唐初仍沿用隋朝建置,627年(貞觀元年)唐分全國為10道,涼州屬隴右道。742年(天寶元年)又改涼州為武威郡。公元764年,武威被吐蕃佔據。

五代宋元時期,為西涼府。其中,西夏佔據武威時期,武威為西夏輔郡。明置涼州衛。清初襲明制。1724年(雍正二年),撤涼州衛、鎮番衛、永昌衛,分別設武威縣、鎮番縣、永昌縣;撤古浪守禦千戶所,置古浪縣;撤莊浪衛,置平番縣,並設莊浪廳。同時,置涼州府,轄武威、永昌、鎮番(今民勤)、古浪、平番(今永登)五縣及莊浪廳,府治武威縣。

民國時期,先廢府、州,設道。武威、永昌、鎮番、古浪、平番、張掖、東樂、山丹、撫彝9縣屬甘涼道。後又廢道設行政督察區。1934年至1943年,全省陸續設立行政督察區。1936年7月1日,第六行政督察區成立,轄武威、民樂、民勤、永昌、山丹、張掖、臨澤、古浪8縣,治所武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中共永登縣天祝區委、天祝區公所成立。1949年10月14日,武威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下轄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6縣。1950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永登縣天祝區公所改為天祝自治區(縣級)。是年5月2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命令,撤銷張掖專區,張掖、民樂、山丹三縣劃歸武威專區。武威專區轄武威、景泰、張掖、民樂、山丹、永昌、古浪、民勤、永登9縣及天祝自治區。

1953年12月23日,天祝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區。

1955年7月17日,天祝藏族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年10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威、酒泉兩專區合併,成立張掖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古浪縣建制,將古浪縣行政區域併入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1年11月2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武威專區,12月15日恢復古浪縣建制。恢復後的武威專區轄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3年10月24日,國務院決定將永登、景泰兩縣劃歸武威專區。196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右旗劃入武威專區。

1970年3月25日,永登縣劃歸蘭州市。

1979年7月1日,國務院決定將阿拉善右旗交由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1年2月,永昌縣劃出武威地區,歸新設的金昌市管轄。

1985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縣,設立武威市(縣級)。同年5月14日,景泰縣劃歸白銀市。至此,武威地區轄武威市及民勤、古浪、天祝三縣。

城市簡介----武威

2001年5月9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武威地區和縣級武威市,設立地級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涼州區。武威市設立涼州區,以原縣級武威市的行政區域為涼州區的行政區域。武威市轄原武威地區的民勤縣、古浪縣、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涼州區。是年8月1日中共武威市委成立。

行政區劃

截至 2018年12月31日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2個縣和1個藏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鎮政府41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威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東靠白銀市、蘭州市,南部隔祁連山與青海省為鄰,西與張掖市、金昌市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連。東南距省城蘭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金昌市74公里。武威市南北長326公里,東西寬204公里,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

地形氣候

武威地區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連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海拔介於1020-4874米之間。

氣候特徵

武威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發量1400-3010毫米,日照時數2200-3030小時,無霜期85-165天,太陽輻射量127-138千卡/平方釐米。南部祁連山區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間,平均氣溫零度以下,無明顯夏季。中部綠洲灌溉區屬溫帶乾旱區,夏季氣溫在24.2℃~36℃之間,晝夜溫差較大。全年日照3000小時,降水量102毫米~200毫米,蒸發量2000毫米以上。北部乾旱區乾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發量3000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發現有黑色金屬(鐵、錳、釩、鉬)、有色金屬(銅、鉛、鋅、鎳)、貴金屬(金、銀)、稀土(鑭、鈰)、能源(煤炭、油頁岩)、化工(芒硝、湖鹽、磷、重晶石、硫鐵)、建材(石膏、石灰岩、砂石礫料、磚瓦粘土)、冶金輔料(白雲岩、螢石、石英岩)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石墨、高嶺土、滑石、水晶)和地熱、礦泉水等10類36個礦種。截至2012年,已發現的各類礦床和礦點有100餘處,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6.6億噸,油頁岩儲量8.8億噸,芒硝儲量0.08億噸,石膏儲量9.8億噸,石灰岩儲量4.02億噸,石墨儲量0.04億噸。[4]

林業資源

2018年武威市森林面積達757.9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2.06%。比全國和全省低8.3和1.36個百分點。

水資源

城市簡介----武威

武威市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不足600 m,是全省水平的1/2和全國水平的l/3;耕地畝均佔有水資源量僅220 m,是全省水平的1/3和全國水平的I/9,系全國最乾旱缺水的地區之一。境內主要供水來源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4.937億m。年需水量24.95億m,是水資源量的近2倍,可供水量僅佔需水量的68.4%。

人口民族

2018年11月1日零時,武威常住人口為1815054人。武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67040戶,家庭戶人口為174858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5人減少0.21人。武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33482人,佔51.43%;女性人口為881572人,佔48.57%。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為105.89。武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13373人,佔17.27%;15-64歲人口為1366851人,佔75.31%;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4830人,佔7.4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0.7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7.8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6個百分點。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武威市實現生產總值461.7億元,增長8.5%,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長10.9%。其中:一產增加值總量和增速均列全省前茅,二產增加值增長9%;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1億元,全口徑增長22.5%,是2011年的3倍,年均增長24.9%。大口徑財政收入50.7億元,增長16.8%,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長19.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612元、9784元,年均增長12.3%、14.2%

第一產業

2018年武威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66.72萬畝,同比增加2.57萬畝。其中:夏糧播種面積45.14萬畝,下降15.91%,秋糧播種面積153.8萬畝,增長3.1%,夏秋比由上年的26.5:73.5調整到22.7:77.3。其中: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198.94萬畝,下降1.9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67.78萬畝,增長4.02%,糧經比由上年的55.7:44.3調整到54.2:45.8。糧食產量103.04萬噸,增長1.22%。其中:夏糧產量14.28萬噸,下降14.62%;秋糧產量88.76萬噸,增長4.33%[6]。

2018年新建設施農牧業18.2萬畝,累計達59.5萬畝;發展特色林果業30.05萬畝,累計達88.19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481個,累計達到2507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戶1.64萬戶,累計達到11.42萬戶。申報創建部級養殖標準化示範場1家、省級8家。實現畜牧業增加值30.51億元,增長5.3%,佔農業增加值的34.2%。2013年肉類總產量達13.53萬噸,增長3.44%。

第二產業

城市簡介----武威

2018年武威完成工業增加值119.4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24億元,增長17%。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4%;集體企業下降31.2%,股份制企業增長27.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17.1%。

2018年輕工業完成增加值48.15億元,增長4.9%;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0.09億元,增長31.2%。

2018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25.5%;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98.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82.7%;食品製造業增長4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33.1%;紡織業增長8.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增長7.2%;醫藥製造業增長19.8%。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8.99%,比上年提高5.4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06億元,同比下降26.28%;實現銷售產值357.11億元,增長15.7%;產品銷售率達89.88%。

第三產業

2018年武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4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78.15億元,增長15.8%;鄉村實現零售額39.31億元,增長12.9%。[6]

2018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91.9億元,增長19.6%,其中,批發業銷售額85.45億元,增長11.8%;零售業銷售額106.45億元,增長26.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營業額34.44億元,增長21.3%,其中,住宿業營業額4.78億元,增長22.5%,餐飲業營業額29.66億元,增長21.1%。

2018年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銷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3.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92.6%,化妝品類增長12%,金銀珠寶類增長6.97%,日用品類下降7.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7.71%,中西藥品類增長22.4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2.7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61%,汽車類增長13.93%。

2018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05.28億元,增長24.29%;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餘額392.77億元,增長20.81%。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99.17億元,增長46.74%。

2018年武威保險系統實現保費收入10.54億元,增長16.68%。其中,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3.36億元,增長20.52%;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7.17億元,增長14.96%。累計賠付支出及滿期年金給付2.93億元,增長50.78%。其中,財產險公司支付賠款1.53億元,增長36.17%;人身險公司死傷醫療給付0.3億元,增長7.01%;人身險公司期滿年金給付1.1億元,增長103.58%。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城市簡介----武威

2018年武威組織實施科技項目83項,其中國家級19項,省級34項,市級30項;組織鑑定各類科技成果70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

教育事業

2018年末武威共有各類學校和幼兒園1098所,比上年增加14所,在校(園)學生(幼兒)312042人,減少43192人。其中:高職院校4所,在校學生16703人,增加1078人;中等職業學校19所,在校學生17258人,減少109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普通高中24所,在校學生54800人,減少2470人;初級中學119所,增加1所,在校學生69632人,減少15841人;小學735所(教學點152個,特殊教育學校2所),減少17所,在校學生111605人,減少26630人;幼兒園196所,增加30所,在園幼兒42044人,增加7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100%。初中入學率99.9%、鞏固率99.97%、畢業率99.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0.4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01%。

文化事業

2018年末武威有藝術表演機構2個,文物保護機構13個,鄉鎮文化站93個,圖書館4個。有廣播電視臺4個,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8.65%,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9.39%。

醫療事業

2018年末武威有鄉鎮以上醫療衛生機構177個,床位7130張,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床位3664張;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5342人,其中臨床執業(助理)醫師5429人;每千人有醫師2.98人,每千人有床位3.91張。2013年乙、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8789例,報告死亡4人;報告傳染病發病率481.56/10萬,死亡率0.22/10萬。

體育事業

2018年武威在省級以上體育比賽中,榮獲獎牌11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2枚,銅牌4枚。榮獲一等獎6個、二等獎2個。榮獲第一名4個、第二名1個、第三名1個。

社會保障

2018年末武威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2.68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7.63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1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88.1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統籌人員6.38萬人,收繳失業保險費4458.71萬元,領取失業金人數2925人,發放失業保險金1555.66萬元。年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46.21萬人,參保率達99.0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歷史文化

民俗

涼州舞獅

涼州麻獅舞在唐代最為盛行。無論是宮廷宴會還是慶功祝捷都以舞獅助興。

涼州舞獅從裝扮看,二人合扮為"太獅",一人獨扮屬"少獅"。舞動時毛隨風動,表演時由多個出身於武術世家的青年男子,先演練一番流傳在涼州的八步轉、琵琶條子、定宋大刀等獨具特色的武術套路後,隨著助威的鞭炮聲,和著輕重不一,急緩有別的獅舞鼓點,披紅掛綵的引獅人手拿繡球,翻騰跌撲,引得獅子昂首出場。

四壩攻鼓子

"攻鼓子"與一般"腰鼓"、"扇鼓"、"太平鼓"的風格不同,但又融合了腰鼓的靈秀和太平鼓的渾厚。從化妝到表演,都給人以威武雄壯、粗獷豪放的美感,具有西部特色。"攻鼓子"表演者裝束一般為黑衣白扣傳統的攻鼓舞一般由20人組成。

石碑滾燈

永昌鎮石碑村鬧滾燈,民間藝術的一種形式,石碑村的滾燈具有地方特色。

美食

涼州"三套車"涼州"三套車",是指涼州行面、臘肉、冰糖圓棗茯茶,為大眾化的美食,被稱為涼州快餐。[8]

涼麵:涼麵的製作用精粉兌蓬灰(一種綠色食用鹼),摻入少量的清油,反覆揉揣,揉好後要"餳"三四個小時,然後根據需要拉成各種形狀,或細、或粗、或寬等。煮好,放進涼水激兩遍,然後用清油"拌"兩遍。

中秋大月餅:涼州大月餅,除了千層餅變形的色澤花紋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大"。

漿水面:做好的漿水面看上去嫩黃柳綠,紅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製作漿水面,麵條的種類不拘,擀壓拉均可,關鍵在於漿水漚制的好壞。

米湯油饊子:米湯油饊子是涼州特色小吃之一。米湯用涼州特產黃米和少許扁豆調入砂鍋用旺火熬成,再將少許麵粉或玉米澱粉打成糊狀兌入。這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風味食品。

麵皮子:釀皮子是麵粉制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食品,再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

特產

城市簡介----武威

人蔘果:武威張義鎮、黃羊川鎮、十八里堡鄉均產人生果,因其生長在海拔2200米、氣候寒涼,土壤、空氣無汙染的特殊地理環境中,澆灌祁連山純淨冰川雪水,採用無公害食品標準生產成熟的人蔘果果肉厚實多汁,無核,口感爽脆,淡雅清香,不酸不澀,風味獨特,是一種迴歸自然的保健水果。

涼州薰醋:涼州薰醋是西北人一日三餐離不開的桌上調味品。涼州薰醋採用多種上乘原料、傳統發酵工藝與現代加工技術相結合精釀而成。

天祝白犛牛:白犛牛生長在中國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因天祝獨有,故命名為"天祝白犛牛"。生長在海拔3000多米的嚴寒地區,是中國稀貴地方類群。

風景名勝

綜述

武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市級文物保護點540多處。截至2010年,館藏文物4.7萬多件,突出的代表有"一馬"(馬踏飛燕)、"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羅什寺塔)、"一廟"(文廟)、"一堡"(瑞安堡)。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1處。[9]

景點

百塔寺

又名白塔寺,藏語稱戛珠巴第寺,意即東部幻化寺。與金塔寺、蓮花寺、海藏寺同稱"藏傳佛教涼州四部寺"。據史料記載,百塔寺東西長420米,南北440米,面積18萬多平方米,四周有圍牆,築有八座峰墩,內有上百座佛塔,因此得名"百塔寺"。

雷臺漢墓

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武威市北關中路雷臺公園內,因出土了文物珍寶、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而著名。

鳩摩羅什寺

羅什寺,位於武威市北大街,是為了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典功績而建造的,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鳩摩羅什命名的寺院。主要景點有鳩摩羅什舌舍利塔、大雄寶殿、圖書館等。

馬牙雪山

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西部,年均氣溫-6.5攝氏度,東西長約45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本地人稱白嘎達山。 主峰白尕達,海拔4447米。

天梯山石窟

又稱大佛寺,位於武威市城南50公里處,距今約有1600年曆史,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天祝三峽森林公園地處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南部,屬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公園總面積13870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0.8%,是甘肅省面積最大,也是河西走廊唯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摩天輪主題公園

主題公園是以摩天輪為園區核心,集體驗觀光、休閒遊樂、生態建設為一體,水陸空多空間、多角度、多層次的大型文化遊樂綜合體。該摩天輪高度在已建成及正在建設中的摩天輪中排列世界第九、中國第五,是中國西部之最。

天馬湖天馬湖景觀,南起連霍高速公路橋,北至擁軍橋,全長7.14公里,東西兩岸以堤防為界,對河道進行防洪改造和景觀設計。河道兩岸統一規劃設計,增設景觀綠化等設施,突出生態環境、人文景觀,旨在打造具有突出地方特色和鮮明歷史文化特色的園林景區。

文物

景點

馬踏飛燕

"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裡沙漠。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幹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

武威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

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蔘果之鄉"等美譽。

城市簡介----武威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涼州區磨嘴子、天祝縣東坪的馬家窯文化,涼州區皇娘娘臺、海藏寺的齊家文化,民勤縣沙井子、古浪縣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武威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周為雍州,春秋以前為西戎佔據。

秦為月氏駐牧地。前174年 (西漢文帝前元六年),匈奴擊敗月氏,佔領河西。匈奴休屠王築蓋臧 (即姑臧)城。據武威籍清代著名史學家張澍的《涼州府志備考》載:"前126(漢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涼州從此得名。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右擊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公元前106年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武威郡轄10縣,以姑臧(涼州區)為治所。

三國時,公元220年(魏黃初元年)十月,文帝曹丕重置涼州,轄武威等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武威郡轄9縣。西晉時,馬隆任武威郡太守時轄7縣。東晉十六國時,河西進入了"五涼割據"時期,武威郡轄9縣,其中姑臧縣曾是"五涼"中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的都城。

隋朝時先設涼州,607年(大業三年)改州為武威郡,郡治為姑臧。617年(大業十三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佔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619年(唐武德二年)被李淵所滅。唐初仍沿用隋朝建置,627年(貞觀元年)唐分全國為10道,涼州屬隴右道。742年(天寶元年)又改涼州為武威郡。公元764年,武威被吐蕃佔據。

五代宋元時期,為西涼府。其中,西夏佔據武威時期,武威為西夏輔郡。明置涼州衛。清初襲明制。1724年(雍正二年),撤涼州衛、鎮番衛、永昌衛,分別設武威縣、鎮番縣、永昌縣;撤古浪守禦千戶所,置古浪縣;撤莊浪衛,置平番縣,並設莊浪廳。同時,置涼州府,轄武威、永昌、鎮番(今民勤)、古浪、平番(今永登)五縣及莊浪廳,府治武威縣。

民國時期,先廢府、州,設道。武威、永昌、鎮番、古浪、平番、張掖、東樂、山丹、撫彝9縣屬甘涼道。後又廢道設行政督察區。1934年至1943年,全省陸續設立行政督察區。1936年7月1日,第六行政督察區成立,轄武威、民樂、民勤、永昌、山丹、張掖、臨澤、古浪8縣,治所武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中共永登縣天祝區委、天祝區公所成立。1949年10月14日,武威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下轄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6縣。1950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永登縣天祝區公所改為天祝自治區(縣級)。是年5月2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命令,撤銷張掖專區,張掖、民樂、山丹三縣劃歸武威專區。武威專區轄武威、景泰、張掖、民樂、山丹、永昌、古浪、民勤、永登9縣及天祝自治區。

1953年12月23日,天祝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區。

1955年7月17日,天祝藏族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年10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威、酒泉兩專區合併,成立張掖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古浪縣建制,將古浪縣行政區域併入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1年11月2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武威專區,12月15日恢復古浪縣建制。恢復後的武威專區轄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3年10月24日,國務院決定將永登、景泰兩縣劃歸武威專區。196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右旗劃入武威專區。

1970年3月25日,永登縣劃歸蘭州市。

1979年7月1日,國務院決定將阿拉善右旗交由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1年2月,永昌縣劃出武威地區,歸新設的金昌市管轄。

1985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縣,設立武威市(縣級)。同年5月14日,景泰縣劃歸白銀市。至此,武威地區轄武威市及民勤、古浪、天祝三縣。

城市簡介----武威

2001年5月9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武威地區和縣級武威市,設立地級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涼州區。武威市設立涼州區,以原縣級武威市的行政區域為涼州區的行政區域。武威市轄原武威地區的民勤縣、古浪縣、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涼州區。是年8月1日中共武威市委成立。

行政區劃

截至 2018年12月31日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2個縣和1個藏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鎮政府41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威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東靠白銀市、蘭州市,南部隔祁連山與青海省為鄰,西與張掖市、金昌市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連。東南距省城蘭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金昌市74公里。武威市南北長326公里,東西寬204公里,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

地形氣候

武威地區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連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海拔介於1020-4874米之間。

氣候特徵

武威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發量1400-3010毫米,日照時數2200-3030小時,無霜期85-165天,太陽輻射量127-138千卡/平方釐米。南部祁連山區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間,平均氣溫零度以下,無明顯夏季。中部綠洲灌溉區屬溫帶乾旱區,夏季氣溫在24.2℃~36℃之間,晝夜溫差較大。全年日照3000小時,降水量102毫米~200毫米,蒸發量2000毫米以上。北部乾旱區乾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發量3000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發現有黑色金屬(鐵、錳、釩、鉬)、有色金屬(銅、鉛、鋅、鎳)、貴金屬(金、銀)、稀土(鑭、鈰)、能源(煤炭、油頁岩)、化工(芒硝、湖鹽、磷、重晶石、硫鐵)、建材(石膏、石灰岩、砂石礫料、磚瓦粘土)、冶金輔料(白雲岩、螢石、石英岩)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石墨、高嶺土、滑石、水晶)和地熱、礦泉水等10類36個礦種。截至2012年,已發現的各類礦床和礦點有100餘處,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6.6億噸,油頁岩儲量8.8億噸,芒硝儲量0.08億噸,石膏儲量9.8億噸,石灰岩儲量4.02億噸,石墨儲量0.04億噸。[4]

林業資源

2018年武威市森林面積達757.9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2.06%。比全國和全省低8.3和1.36個百分點。

水資源

城市簡介----武威

武威市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不足600 m,是全省水平的1/2和全國水平的l/3;耕地畝均佔有水資源量僅220 m,是全省水平的1/3和全國水平的I/9,系全國最乾旱缺水的地區之一。境內主要供水來源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4.937億m。年需水量24.95億m,是水資源量的近2倍,可供水量僅佔需水量的68.4%。

人口民族

2018年11月1日零時,武威常住人口為1815054人。武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67040戶,家庭戶人口為174858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5人減少0.21人。武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33482人,佔51.43%;女性人口為881572人,佔48.57%。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為105.89。武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13373人,佔17.27%;15-64歲人口為1366851人,佔75.31%;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4830人,佔7.4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0.7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7.8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6個百分點。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武威市實現生產總值461.7億元,增長8.5%,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長10.9%。其中:一產增加值總量和增速均列全省前茅,二產增加值增長9%;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1億元,全口徑增長22.5%,是2011年的3倍,年均增長24.9%。大口徑財政收入50.7億元,增長16.8%,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長19.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612元、9784元,年均增長12.3%、14.2%

第一產業

2018年武威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66.72萬畝,同比增加2.57萬畝。其中:夏糧播種面積45.14萬畝,下降15.91%,秋糧播種面積153.8萬畝,增長3.1%,夏秋比由上年的26.5:73.5調整到22.7:77.3。其中: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198.94萬畝,下降1.9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67.78萬畝,增長4.02%,糧經比由上年的55.7:44.3調整到54.2:45.8。糧食產量103.04萬噸,增長1.22%。其中:夏糧產量14.28萬噸,下降14.62%;秋糧產量88.76萬噸,增長4.33%[6]。

2018年新建設施農牧業18.2萬畝,累計達59.5萬畝;發展特色林果業30.05萬畝,累計達88.19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481個,累計達到2507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戶1.64萬戶,累計達到11.42萬戶。申報創建部級養殖標準化示範場1家、省級8家。實現畜牧業增加值30.51億元,增長5.3%,佔農業增加值的34.2%。2013年肉類總產量達13.53萬噸,增長3.44%。

第二產業

城市簡介----武威

2018年武威完成工業增加值119.4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24億元,增長17%。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4%;集體企業下降31.2%,股份制企業增長27.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17.1%。

2018年輕工業完成增加值48.15億元,增長4.9%;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0.09億元,增長31.2%。

2018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25.5%;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98.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82.7%;食品製造業增長4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33.1%;紡織業增長8.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增長7.2%;醫藥製造業增長19.8%。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8.99%,比上年提高5.4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06億元,同比下降26.28%;實現銷售產值357.11億元,增長15.7%;產品銷售率達89.88%。

第三產業

2018年武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4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78.15億元,增長15.8%;鄉村實現零售額39.31億元,增長12.9%。[6]

2018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91.9億元,增長19.6%,其中,批發業銷售額85.45億元,增長11.8%;零售業銷售額106.45億元,增長26.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營業額34.44億元,增長21.3%,其中,住宿業營業額4.78億元,增長22.5%,餐飲業營業額29.66億元,增長21.1%。

2018年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銷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3.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92.6%,化妝品類增長12%,金銀珠寶類增長6.97%,日用品類下降7.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7.71%,中西藥品類增長22.4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2.7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61%,汽車類增長13.93%。

2018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05.28億元,增長24.29%;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餘額392.77億元,增長20.81%。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99.17億元,增長46.74%。

2018年武威保險系統實現保費收入10.54億元,增長16.68%。其中,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3.36億元,增長20.52%;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7.17億元,增長14.96%。累計賠付支出及滿期年金給付2.93億元,增長50.78%。其中,財產險公司支付賠款1.53億元,增長36.17%;人身險公司死傷醫療給付0.3億元,增長7.01%;人身險公司期滿年金給付1.1億元,增長103.58%。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城市簡介----武威

2018年武威組織實施科技項目83項,其中國家級19項,省級34項,市級30項;組織鑑定各類科技成果70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

教育事業

2018年末武威共有各類學校和幼兒園1098所,比上年增加14所,在校(園)學生(幼兒)312042人,減少43192人。其中:高職院校4所,在校學生16703人,增加1078人;中等職業學校19所,在校學生17258人,減少109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普通高中24所,在校學生54800人,減少2470人;初級中學119所,增加1所,在校學生69632人,減少15841人;小學735所(教學點152個,特殊教育學校2所),減少17所,在校學生111605人,減少26630人;幼兒園196所,增加30所,在園幼兒42044人,增加7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100%。初中入學率99.9%、鞏固率99.97%、畢業率99.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0.4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01%。

文化事業

2018年末武威有藝術表演機構2個,文物保護機構13個,鄉鎮文化站93個,圖書館4個。有廣播電視臺4個,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8.65%,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9.39%。

醫療事業

2018年末武威有鄉鎮以上醫療衛生機構177個,床位7130張,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床位3664張;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5342人,其中臨床執業(助理)醫師5429人;每千人有醫師2.98人,每千人有床位3.91張。2013年乙、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8789例,報告死亡4人;報告傳染病發病率481.56/10萬,死亡率0.22/10萬。

體育事業

2018年武威在省級以上體育比賽中,榮獲獎牌11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2枚,銅牌4枚。榮獲一等獎6個、二等獎2個。榮獲第一名4個、第二名1個、第三名1個。

社會保障

2018年末武威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2.68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7.63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1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88.1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統籌人員6.38萬人,收繳失業保險費4458.71萬元,領取失業金人數2925人,發放失業保險金1555.66萬元。年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46.21萬人,參保率達99.0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歷史文化

民俗

涼州舞獅

涼州麻獅舞在唐代最為盛行。無論是宮廷宴會還是慶功祝捷都以舞獅助興。

涼州舞獅從裝扮看,二人合扮為"太獅",一人獨扮屬"少獅"。舞動時毛隨風動,表演時由多個出身於武術世家的青年男子,先演練一番流傳在涼州的八步轉、琵琶條子、定宋大刀等獨具特色的武術套路後,隨著助威的鞭炮聲,和著輕重不一,急緩有別的獅舞鼓點,披紅掛綵的引獅人手拿繡球,翻騰跌撲,引得獅子昂首出場。

四壩攻鼓子

"攻鼓子"與一般"腰鼓"、"扇鼓"、"太平鼓"的風格不同,但又融合了腰鼓的靈秀和太平鼓的渾厚。從化妝到表演,都給人以威武雄壯、粗獷豪放的美感,具有西部特色。"攻鼓子"表演者裝束一般為黑衣白扣傳統的攻鼓舞一般由20人組成。

石碑滾燈

永昌鎮石碑村鬧滾燈,民間藝術的一種形式,石碑村的滾燈具有地方特色。

美食

涼州"三套車"涼州"三套車",是指涼州行面、臘肉、冰糖圓棗茯茶,為大眾化的美食,被稱為涼州快餐。[8]

涼麵:涼麵的製作用精粉兌蓬灰(一種綠色食用鹼),摻入少量的清油,反覆揉揣,揉好後要"餳"三四個小時,然後根據需要拉成各種形狀,或細、或粗、或寬等。煮好,放進涼水激兩遍,然後用清油"拌"兩遍。

中秋大月餅:涼州大月餅,除了千層餅變形的色澤花紋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大"。

漿水面:做好的漿水面看上去嫩黃柳綠,紅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製作漿水面,麵條的種類不拘,擀壓拉均可,關鍵在於漿水漚制的好壞。

米湯油饊子:米湯油饊子是涼州特色小吃之一。米湯用涼州特產黃米和少許扁豆調入砂鍋用旺火熬成,再將少許麵粉或玉米澱粉打成糊狀兌入。這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風味食品。

麵皮子:釀皮子是麵粉制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食品,再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

特產

城市簡介----武威

人蔘果:武威張義鎮、黃羊川鎮、十八里堡鄉均產人生果,因其生長在海拔2200米、氣候寒涼,土壤、空氣無汙染的特殊地理環境中,澆灌祁連山純淨冰川雪水,採用無公害食品標準生產成熟的人蔘果果肉厚實多汁,無核,口感爽脆,淡雅清香,不酸不澀,風味獨特,是一種迴歸自然的保健水果。

涼州薰醋:涼州薰醋是西北人一日三餐離不開的桌上調味品。涼州薰醋採用多種上乘原料、傳統發酵工藝與現代加工技術相結合精釀而成。

天祝白犛牛:白犛牛生長在中國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因天祝獨有,故命名為"天祝白犛牛"。生長在海拔3000多米的嚴寒地區,是中國稀貴地方類群。

風景名勝

綜述

武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市級文物保護點540多處。截至2010年,館藏文物4.7萬多件,突出的代表有"一馬"(馬踏飛燕)、"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羅什寺塔)、"一廟"(文廟)、"一堡"(瑞安堡)。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1處。[9]

景點

百塔寺

又名白塔寺,藏語稱戛珠巴第寺,意即東部幻化寺。與金塔寺、蓮花寺、海藏寺同稱"藏傳佛教涼州四部寺"。據史料記載,百塔寺東西長420米,南北440米,面積18萬多平方米,四周有圍牆,築有八座峰墩,內有上百座佛塔,因此得名"百塔寺"。

雷臺漢墓

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武威市北關中路雷臺公園內,因出土了文物珍寶、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而著名。

鳩摩羅什寺

羅什寺,位於武威市北大街,是為了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典功績而建造的,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鳩摩羅什命名的寺院。主要景點有鳩摩羅什舌舍利塔、大雄寶殿、圖書館等。

馬牙雪山

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西部,年均氣溫-6.5攝氏度,東西長約45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本地人稱白嘎達山。 主峰白尕達,海拔4447米。

天梯山石窟

又稱大佛寺,位於武威市城南50公里處,距今約有1600年曆史,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天祝三峽森林公園地處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南部,屬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公園總面積13870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0.8%,是甘肅省面積最大,也是河西走廊唯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摩天輪主題公園

主題公園是以摩天輪為園區核心,集體驗觀光、休閒遊樂、生態建設為一體,水陸空多空間、多角度、多層次的大型文化遊樂綜合體。該摩天輪高度在已建成及正在建設中的摩天輪中排列世界第九、中國第五,是中國西部之最。

天馬湖天馬湖景觀,南起連霍高速公路橋,北至擁軍橋,全長7.14公里,東西兩岸以堤防為界,對河道進行防洪改造和景觀設計。河道兩岸統一規劃設計,增設景觀綠化等設施,突出生態環境、人文景觀,旨在打造具有突出地方特色和鮮明歷史文化特色的園林景區。

文物

景點

馬踏飛燕

城市簡介----武威

踏飛燕是中國旅遊標誌,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臺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

西夏碑"西夏碑"即"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為西夏第四個國王所立。碑高2.5米,寬0.9米,厚0.3米,兩面撰文。其中正面以西夏文篆書題額,意思是"赦造感應塔之碑文",正文為西夏文楷書28行,每行65字;背面是漢文小篆題額"涼州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銘"。

佛龕造像甘肅武威出土800多年前佛龕造像,2012年7月2日,在武威市北城區一建築工地上,建築工人們挖出一件佛龕造像。經西夏文化研究專家驗證,該佛龕造像為西夏時覆缽式喇嘛塔石造像。

景點概況

簡介

武威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葡萄酒的故鄉”。武威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蹟甚多,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4A級景區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主要的景點有文廟、百塔寺、雷臺漢墓、鳩摩羅什寺、天梯山石窟、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和摩天輪主題公園等。

最佳旅行時間

四季皆宜,春秋最佳。

建議遊玩天數

2天

"

武威市,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為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功軍威"而得名,甘肅省下轄市,中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的東端,東臨省會蘭州,西通金昌,南依祁連山,北接騰格裡沙漠。

武威古稱涼州,歷史上曾經是著名的"絲綢之路"要衝,河西四郡之一。武威市區位優越,東接蘭州、南靠西寧、北臨銀川和內蒙、西通新疆,處於亞歐大陸橋的咽喉地位和西隴海蘭新線經濟帶的中心地段,蘭新、幹武鐵路、G30、G312國道貫穿全境。

武威市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

武威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對外開放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葡萄酒城" 、享有"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地"、"中國葡萄酒的故鄉"、"世界白犛牛唯一產地"和"中國人蔘果之鄉"等美譽。

城市簡介----武威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涼州區磨嘴子、天祝縣東坪的馬家窯文化,涼州區皇娘娘臺、海藏寺的齊家文化,民勤縣沙井子、古浪縣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證明從那時起武威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周為雍州,春秋以前為西戎佔據。

秦為月氏駐牧地。前174年 (西漢文帝前元六年),匈奴擊敗月氏,佔領河西。匈奴休屠王築蓋臧 (即姑臧)城。據武威籍清代著名史學家張澍的《涼州府志備考》載:"前126(漢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涼州從此得名。

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出隴右擊匈奴,使整個河西走廊納入西漢版圖。公元前106年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武威郡轄10縣,以姑臧(涼州區)為治所。

三國時,公元220年(魏黃初元年)十月,文帝曹丕重置涼州,轄武威等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縣,武威郡轄9縣。西晉時,馬隆任武威郡太守時轄7縣。東晉十六國時,河西進入了"五涼割據"時期,武威郡轄9縣,其中姑臧縣曾是"五涼"中的前涼、後涼、南涼、北涼的都城。

隋朝時先設涼州,607年(大業三年)改州為武威郡,郡治為姑臧。617年(大業十三年)七月,武威郡鷹揚府司馬李軌舉兵反隋,佔領河西,建大涼國,定都姑臧,建元安樂。619年(唐武德二年)被李淵所滅。唐初仍沿用隋朝建置,627年(貞觀元年)唐分全國為10道,涼州屬隴右道。742年(天寶元年)又改涼州為武威郡。公元764年,武威被吐蕃佔據。

五代宋元時期,為西涼府。其中,西夏佔據武威時期,武威為西夏輔郡。明置涼州衛。清初襲明制。1724年(雍正二年),撤涼州衛、鎮番衛、永昌衛,分別設武威縣、鎮番縣、永昌縣;撤古浪守禦千戶所,置古浪縣;撤莊浪衛,置平番縣,並設莊浪廳。同時,置涼州府,轄武威、永昌、鎮番(今民勤)、古浪、平番(今永登)五縣及莊浪廳,府治武威縣。

民國時期,先廢府、州,設道。武威、永昌、鎮番、古浪、平番、張掖、東樂、山丹、撫彝9縣屬甘涼道。後又廢道設行政督察區。1934年至1943年,全省陸續設立行政督察區。1936年7月1日,第六行政督察區成立,轄武威、民樂、民勤、永昌、山丹、張掖、臨澤、古浪8縣,治所武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中共永登縣天祝區委、天祝區公所成立。1949年10月14日,武威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下轄武威、永登、景泰、古浪、民勤、永昌6縣。1950年1月,甘肅省人民政府決定,將永登縣天祝區公所改為天祝自治區(縣級)。是年5月2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命令,撤銷張掖專區,張掖、民樂、山丹三縣劃歸武威專區。武威專區轄武威、景泰、張掖、民樂、山丹、永昌、古浪、民勤、永登9縣及天祝自治區。

1953年12月23日,天祝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區。

1955年7月17日,天祝藏族自治區改名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年10月15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威、酒泉兩專區合併,成立張掖專區。

1958年12月20日,撤銷古浪縣建制,將古浪縣行政區域併入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1年11月2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武威專區,12月15日恢復古浪縣建制。恢復後的武威專區轄武威、民勤、永昌、古浪和天祝藏族自治縣。

1963年10月24日,國務院決定將永登、景泰兩縣劃歸武威專區。196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右旗劃入武威專區。

1970年3月25日,永登縣劃歸蘭州市。

1979年7月1日,國務院決定將阿拉善右旗交由內蒙古自治區管轄。

1981年2月,永昌縣劃出武威地區,歸新設的金昌市管轄。

1985年4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威縣,設立武威市(縣級)。同年5月14日,景泰縣劃歸白銀市。至此,武威地區轄武威市及民勤、古浪、天祝三縣。

城市簡介----武威

2001年5月9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武威地區和縣級武威市,設立地級武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涼州區。武威市設立涼州區,以原縣級武威市的行政區域為涼州區的行政區域。武威市轄原武威地區的民勤縣、古浪縣、天祝藏族自治縣和新設立的涼州區。是年8月1日中共武威市委成立。

行政區劃

截至 2018年12月31日 ,武威市轄1個市轄區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2個縣和1個藏族自治縣天祝藏族自治縣, 鄉鎮政府116個,其中鎮政府41個。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威市地處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是絲綢之路自東而西進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東大門。位於北緯36°29′~39°27′,東經101°49′~104°16′之間,東靠白銀市、蘭州市,南部隔祁連山與青海省為鄰,西與張掖市、金昌市接壤,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連。東南距省城蘭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金昌市74公里。武威市南北長326公里,東西寬204公里,總面積33238平方公里。

地形氣候

武威地區地處黃土、青藏、蒙新三大高原交匯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依次形成南部祁連山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和北部荒漠三個地貌單元,海拔介於1020-4874米之間。

氣候特徵

武威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7.8攝氏度,降水量60-610毫米,蒸發量1400-3010毫米,日照時數2200-3030小時,無霜期85-165天,太陽輻射量127-138千卡/平方釐米。南部祁連山區年降水量310毫米~522毫米之間,平均氣溫零度以下,無明顯夏季。中部綠洲灌溉區屬溫帶乾旱區,夏季氣溫在24.2℃~36℃之間,晝夜溫差較大。全年日照3000小時,降水量102毫米~200毫米,蒸發量2000毫米以上。北部乾旱區乾旱缺水,年降水量52毫米~185毫米,蒸發量3000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境內發現有黑色金屬(鐵、錳、釩、鉬)、有色金屬(銅、鉛、鋅、鎳)、貴金屬(金、銀)、稀土(鑭、鈰)、能源(煤炭、油頁岩)、化工(芒硝、湖鹽、磷、重晶石、硫鐵)、建材(石膏、石灰岩、砂石礫料、磚瓦粘土)、冶金輔料(白雲岩、螢石、石英岩)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石墨、高嶺土、滑石、水晶)和地熱、礦泉水等10類36個礦種。截至2012年,已發現的各類礦床和礦點有100餘處,其中煤炭探明儲量16.6億噸,油頁岩儲量8.8億噸,芒硝儲量0.08億噸,石膏儲量9.8億噸,石灰岩儲量4.02億噸,石墨儲量0.04億噸。[4]

林業資源

2018年武威市森林面積達757.96萬畝,森林覆蓋率為12.06%。比全國和全省低8.3和1.36個百分點。

水資源

城市簡介----武威

武威市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不足600 m,是全省水平的1/2和全國水平的l/3;耕地畝均佔有水資源量僅220 m,是全省水平的1/3和全國水平的I/9,系全國最乾旱缺水的地區之一。境內主要供水來源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4.937億m。年需水量24.95億m,是水資源量的近2倍,可供水量僅佔需水量的68.4%。

人口民族

2018年11月1日零時,武威常住人口為1815054人。武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467040戶,家庭戶人口為1748588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3.7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95人減少0.21人。武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933482人,佔51.43%;女性人口為881572人,佔48.57%。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6.98下降為105.89。武威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313373人,佔17.27%;15-64歲人口為1366851人,佔75.31%;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4830人,佔7.43%。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10.7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7.81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6個百分點。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武威市實現生產總值461.7億元,增長8.5%,是2011年的1.7倍,年均增長10.9%。其中:一產增加值總量和增速均列全省前茅,二產增加值增長9%;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9.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1億元,全口徑增長22.5%,是2011年的3倍,年均增長24.9%。大口徑財政收入50.7億元,增長16.8%,是2011年的2.5倍,年均增長19.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3612元、9784元,年均增長12.3%、14.2%

第一產業

2018年武威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66.72萬畝,同比增加2.57萬畝。其中:夏糧播種面積45.14萬畝,下降15.91%,秋糧播種面積153.8萬畝,增長3.1%,夏秋比由上年的26.5:73.5調整到22.7:77.3。其中: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198.94萬畝,下降1.93%,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67.78萬畝,增長4.02%,糧經比由上年的55.7:44.3調整到54.2:45.8。糧食產量103.04萬噸,增長1.22%。其中:夏糧產量14.28萬噸,下降14.62%;秋糧產量88.76萬噸,增長4.33%[6]。

2018年新建設施農牧業18.2萬畝,累計達59.5萬畝;發展特色林果業30.05萬畝,累計達88.19萬畝。新建規模養殖場(小區)481個,累計達到2507個;新發展規模養殖戶1.64萬戶,累計達到11.42萬戶。申報創建部級養殖標準化示範場1家、省級8家。實現畜牧業增加值30.51億元,增長5.3%,佔農業增加值的34.2%。2013年肉類總產量達13.53萬噸,增長3.44%。

第二產業

城市簡介----武威

2018年武威完成工業增加值119.4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8.24億元,增長17%。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3.4%;集體企業下降31.2%,股份制企業增長27.5%,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7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17.1%。

2018年輕工業完成增加值48.15億元,增長4.9%;重工業完成增加值50.09億元,增長31.2%。

2018年煤炭開採和洗選業增長25.5%;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增長198.1%;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82.7%;食品製造業增長41%;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33.1%;紡織業增長8.3%;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增長7.2%;醫藥製造業增長19.8%。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98.99%,比上年提高5.46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4.06億元,同比下降26.28%;實現銷售產值357.11億元,增長15.7%;產品銷售率達89.88%。

第三產業

2018年武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46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其中,城鎮實現零售額78.15億元,增長15.8%;鄉村實現零售額39.31億元,增長12.9%。[6]

2018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商品銷售額191.9億元,增長19.6%,其中,批發業銷售額85.45億元,增長11.8%;零售業銷售額106.45億元,增長26.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營業額34.44億元,增長21.3%,其中,住宿業營業額4.78億元,增長22.5%,餐飲業營業額29.66億元,增長21.1%。

2018年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銷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3.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92.6%,化妝品類增長12%,金銀珠寶類增長6.97%,日用品類下降7.9%,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7.71%,中西藥品類增長22.4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42.77%,石油及製品類增長8.61%,汽車類增長13.93%。

2018年金融機構存款餘額605.28億元,增長24.29%;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餘額392.77億元,增長20.81%。金融機構貸款餘額399.17億元,增長46.74%。

2018年武威保險系統實現保費收入10.54億元,增長16.68%。其中,財產險公司保費收入3.36億元,增長20.52%;人身險公司保費收入7.17億元,增長14.96%。累計賠付支出及滿期年金給付2.93億元,增長50.78%。其中,財產險公司支付賠款1.53億元,增長36.17%;人身險公司死傷醫療給付0.3億元,增長7.01%;人身險公司期滿年金給付1.1億元,增長103.58%。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城市簡介----武威

2018年武威組織實施科技項目83項,其中國家級19項,省級34項,市級30項;組織鑑定各類科技成果70項;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

教育事業

2018年末武威共有各類學校和幼兒園1098所,比上年增加14所,在校(園)學生(幼兒)312042人,減少43192人。其中:高職院校4所,在校學生16703人,增加1078人;中等職業學校19所,在校學生17258人,減少109人;教師進修學校1所;普通高中24所,在校學生54800人,減少2470人;初級中學119所,增加1所,在校學生69632人,減少15841人;小學735所(教學點152個,特殊教育學校2所),減少17所,在校學生111605人,減少26630人;幼兒園196所,增加30所,在園幼兒42044人,增加7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100%。初中入學率99.9%、鞏固率99.97%、畢業率99.98%。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90.4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9.01%。

文化事業

2018年末武威有藝術表演機構2個,文物保護機構13個,鄉鎮文化站93個,圖書館4個。有廣播電視臺4個,廣播人口覆蓋率為98.65%,電視人口覆蓋率為99.39%。

醫療事業

2018年末武威有鄉鎮以上醫療衛生機構177個,床位7130張,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床位3664張;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5342人,其中臨床執業(助理)醫師5429人;每千人有醫師2.98人,每千人有床位3.91張。2013年乙、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8789例,報告死亡4人;報告傳染病發病率481.56/10萬,死亡率0.22/10萬。

體育事業

2018年武威在省級以上體育比賽中,榮獲獎牌11枚,其中金牌5枚,銀牌2枚,銅牌4枚。榮獲一等獎6個、二等獎2個。榮獲第一名4個、第二名1個、第三名1個。

社會保障

2018年末武威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2.68萬人;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7.63萬人;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11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為88.17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統籌人員6.38萬人,收繳失業保險費4458.71萬元,領取失業金人數2925人,發放失業保險金1555.66萬元。年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146.21萬人,參保率達99.0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歷史文化

民俗

涼州舞獅

涼州麻獅舞在唐代最為盛行。無論是宮廷宴會還是慶功祝捷都以舞獅助興。

涼州舞獅從裝扮看,二人合扮為"太獅",一人獨扮屬"少獅"。舞動時毛隨風動,表演時由多個出身於武術世家的青年男子,先演練一番流傳在涼州的八步轉、琵琶條子、定宋大刀等獨具特色的武術套路後,隨著助威的鞭炮聲,和著輕重不一,急緩有別的獅舞鼓點,披紅掛綵的引獅人手拿繡球,翻騰跌撲,引得獅子昂首出場。

四壩攻鼓子

"攻鼓子"與一般"腰鼓"、"扇鼓"、"太平鼓"的風格不同,但又融合了腰鼓的靈秀和太平鼓的渾厚。從化妝到表演,都給人以威武雄壯、粗獷豪放的美感,具有西部特色。"攻鼓子"表演者裝束一般為黑衣白扣傳統的攻鼓舞一般由20人組成。

石碑滾燈

永昌鎮石碑村鬧滾燈,民間藝術的一種形式,石碑村的滾燈具有地方特色。

美食

涼州"三套車"涼州"三套車",是指涼州行面、臘肉、冰糖圓棗茯茶,為大眾化的美食,被稱為涼州快餐。[8]

涼麵:涼麵的製作用精粉兌蓬灰(一種綠色食用鹼),摻入少量的清油,反覆揉揣,揉好後要"餳"三四個小時,然後根據需要拉成各種形狀,或細、或粗、或寬等。煮好,放進涼水激兩遍,然後用清油"拌"兩遍。

中秋大月餅:涼州大月餅,除了千層餅變形的色澤花紋十分漂亮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大"。

漿水面:做好的漿水面看上去嫩黃柳綠,紅油浮面,酸辣可口,色味俱佳。製作漿水面,麵條的種類不拘,擀壓拉均可,關鍵在於漿水漚制的好壞。

米湯油饊子:米湯油饊子是涼州特色小吃之一。米湯用涼州特產黃米和少許扁豆調入砂鍋用旺火熬成,再將少許麵粉或玉米澱粉打成糊狀兌入。這是一種經濟實惠的風味食品。

麵皮子:釀皮子是麵粉制的食品,色澤晶瑩黃亮,半透明如玉,切成筷子粗細的長條狀食品,再加上醬油、香醋、蒜汁、辣椒油、精鹽等調料即可食用。

特產

城市簡介----武威

人蔘果:武威張義鎮、黃羊川鎮、十八里堡鄉均產人生果,因其生長在海拔2200米、氣候寒涼,土壤、空氣無汙染的特殊地理環境中,澆灌祁連山純淨冰川雪水,採用無公害食品標準生產成熟的人蔘果果肉厚實多汁,無核,口感爽脆,淡雅清香,不酸不澀,風味獨特,是一種迴歸自然的保健水果。

涼州薰醋:涼州薰醋是西北人一日三餐離不開的桌上調味品。涼州薰醋採用多種上乘原料、傳統發酵工藝與現代加工技術相結合精釀而成。

天祝白犛牛:白犛牛生長在中國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因天祝獨有,故命名為"天祝白犛牛"。生長在海拔3000多米的嚴寒地區,是中國稀貴地方類群。

風景名勝

綜述

武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市級文物保護點540多處。截至2010年,館藏文物4.7萬多件,突出的代表有"一馬"(馬踏飛燕)、"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羅什寺塔)、"一廟"(文廟)、"一堡"(瑞安堡)。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4A級景區4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1處。[9]

景點

百塔寺

又名白塔寺,藏語稱戛珠巴第寺,意即東部幻化寺。與金塔寺、蓮花寺、海藏寺同稱"藏傳佛教涼州四部寺"。據史料記載,百塔寺東西長420米,南北440米,面積18萬多平方米,四周有圍牆,築有八座峰墩,內有上百座佛塔,因此得名"百塔寺"。

雷臺漢墓

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武威市北關中路雷臺公園內,因出土了文物珍寶、中國旅遊標誌銅奔馬而著名。

鳩摩羅什寺

羅什寺,位於武威市北大街,是為了紀念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翻譯經典功績而建造的,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鳩摩羅什命名的寺院。主要景點有鳩摩羅什舌舍利塔、大雄寶殿、圖書館等。

馬牙雪山

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西部,年均氣溫-6.5攝氏度,東西長約45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本地人稱白嘎達山。 主峰白尕達,海拔4447米。

天梯山石窟

又稱大佛寺,位於武威市城南50公里處,距今約有1600年曆史,是雲岡石窟、龍門石窟的源頭,在中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天祝三峽森林公園地處天祝藏族自治縣西南部,屬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公園總面積138706公頃,森林覆蓋率達50.8%,是甘肅省面積最大,也是河西走廊唯一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摩天輪主題公園

主題公園是以摩天輪為園區核心,集體驗觀光、休閒遊樂、生態建設為一體,水陸空多空間、多角度、多層次的大型文化遊樂綜合體。該摩天輪高度在已建成及正在建設中的摩天輪中排列世界第九、中國第五,是中國西部之最。

天馬湖天馬湖景觀,南起連霍高速公路橋,北至擁軍橋,全長7.14公里,東西兩岸以堤防為界,對河道進行防洪改造和景觀設計。河道兩岸統一規劃設計,增設景觀綠化等設施,突出生態環境、人文景觀,旨在打造具有突出地方特色和鮮明歷史文化特色的園林景區。

文物

景點

馬踏飛燕

城市簡介----武威

踏飛燕是中國旅遊標誌,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出土於甘肅省武威雷臺漢墓。東漢時期鎮守張掖的軍事長官張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藏甘肅省博物館。奔馬身高34.5釐米,身長45釐米,寬13釐米。1985年銅奔馬以"馬超龍雀"這個名稱被國家旅遊局確定為中國旅遊標誌。

西夏碑"西夏碑"即"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為西夏第四個國王所立。碑高2.5米,寬0.9米,厚0.3米,兩面撰文。其中正面以西夏文篆書題額,意思是"赦造感應塔之碑文",正文為西夏文楷書28行,每行65字;背面是漢文小篆題額"涼州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銘"。

佛龕造像甘肅武威出土800多年前佛龕造像,2012年7月2日,在武威市北城區一建築工地上,建築工人們挖出一件佛龕造像。經西夏文化研究專家驗證,該佛龕造像為西夏時覆缽式喇嘛塔石造像。

景點概況

簡介

武威市位於甘肅省中部,是全國曆史文化名城和對外開放城市,是“中國旅遊標誌之都”“中國葡萄酒的故鄉”。武威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蹟甚多,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處、國家4A級景區2處、省級自然保護區3處,主要的景點有文廟、百塔寺、雷臺漢墓、鳩摩羅什寺、天梯山石窟、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和摩天輪主題公園等。

最佳旅行時間

四季皆宜,春秋最佳。

建議遊玩天數

2天

城市簡介----武威

當地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語言

秦隴方言、隴中方言、關中方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