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武威人搞文化旅遊,風起水生。今天就來說說武威“祖師爺”級別的文化旅遊線路。不是雷臺,不是文廟,而是它——

元代中期起,武威有一條佛教文化朝聖線路,來自青藏、蒙古高原和四川、湖廣的一茬茬古人,沿著藏傳佛教領袖薩迦班智達的足跡,以順時針的佛教文化儀規,用腳步丈量涼州城為中心的塔寺之路,方圓四百里,盛行五百多年。咸豐動亂以後,這一古老的朝聖旅遊路才漸漸淡出歷史視野。

七百多年前,武威就有一條馳名全國的旅遊線路,可惜被後人遺忘了

為什麼要走這個朝聖大圓圈?

古天竺北傳佛教沿著絲綢之路進入中國,涼州是至為重要的中轉站。藏傳佛教自金沙江北上,攀上三江源,順著河湟東出,涼州同樣是至為重要的中轉站。涼州姑臧城就成為一個文化和地理方面的大十字。藏傳佛教從涼州出發,走向蒙古高原,進入西伯里亞;天竺佛教同樣在涼州歇腳後,走向長安,轉向長江流域。

中唐到六穀吐蕃這一歷史區間中,涼州的佛教之旅是非常忙碌的,東西南北四通,梵蕃經卷碰頭。這樣就出現了一個現象:現在武威博物館中大量的吐蕃經文,多為六穀吐蕃遺存,拉薩那裡丟了的,反而在涼州能找到。遼東乃至海參崴那裡的《丹珠爾》寫本,大多是從涼州流傳過去的。《出三藏集記》中說到的9個涼州和尚,在長江中下游地區,都是寺院的開創者,所用的經本,也多是涼州流傳過來的。十六國時期,佛教傳播經過涼州,是東西方向忙得很;到了中唐以後,就是東西南北兩條線路都忙得很。

西夏建國,把涼州擴了進去,西來的佛典和僧人到了涼州就走不動了,因為東面的宋國、金國、遼國在打仗;南來的佛典和喇嘛到涼州也走不動了,因為,蒙古高原那塊也在上演列國殺。梵經、漢經、吐蕃經、西夏經這四類文字不同、發音不同、受眾不同的經典,都堆在了涼州城。西夏是佛國,他要把各種經文都譯成西夏經,教誨他的民眾。西夏二百年,梵經、漢經、吐蕃經轉譯夏經,那也是二百年沒有一天閒過的。為啥武威發掘出的西夏經本那樣多,就是這個原因。

經過了中唐、六穀吐蕃時期,西夏時期,涼州的名聲在烏斯藏、安多藏、康藏這些地方非常響亮,藏文《勝樂本續》中說,有二十八位來自西藏的馳名活佛大德,都在涼州生活,有的就死在了涼州。藏文《喜者聖宴》《安多政教史》,都把涼州城叫做“般若城”。般若是啥境界?那是佛教世界中的終極智慧。涼州城就是終極智慧之城。烏斯藏、安多藏、康藏這些地方的人們,都想來朝拜這個般若城。

但大因緣沒成熟。

啥時候成熟了的?是薩班到了涼州以後。西夏被蒙古人滅了,這時的蒙古大汗是窩闊臺,他就把自己的二兒子闊端派來鎮守西夏的故土,西夏的國都興慶府一片廢墟,就選擇在涼州(西涼府)來駐守。整個西夏故土的政治中心就移到涼州了。這個時候的窩闊臺四處用兵,他的兒子們各帶一路大兵爭奪版圖。向西,西亞各國一個個滅了,又滅奧地利、匈牙利、俄羅斯。戰火都燒到了梵蒂岡,羅馬教皇也是急了,派使者給和林的窩闊臺送信,希望求個和。

對南面的各國,蒙古人採取“挑龍筋”的辦法,沿著寧夏、長安、洛陽、北京一路橫截過去,整到了山海關,直接斷了龍筋。然後,在長安那裡集結一批重兵、北京那裡集結一批重兵、涼州這裡集結一批重兵,三路南下,打的都是短、平、快的仗,金國受不住,丟了北京,遷往開封。中路大軍打到了大別山,直逼武昌,宋朝人拼命來攔。西路大軍,從涼州出發,先把金國的秦、鞏二十餘州給奪了,宋朝的西部疆域就暴露了,宋朝人丟了陽平關,退防成都。闊端追到成都,沒咋費勁,也把成都給打下了。宋朝人的中部、西部防線就叫蒙古人給打通了,情況大大的不妙。

恰在這時候,闊端他爹爹給死了。天子死了,打西、打東、打南的所有蒙古人譁一下,都撤兵走了,地球北半球無處不聞的戰爭的吶喊聲突然沒有了。這一年是1241年。

對於西涼王闊端來說,他爹的死,徹底打亂了他的南下戰略。他爹不死,闊端的大軍就沒想停止軍事行動,他要沿著長江,向東打過去,同中路軍合打武昌。對山地吐蕃,在試探性進攻後,只是掃清康藏外圍,盯住他就是了。闊端考慮的是用和平方法取得吐蕃。西藏地廣人稀,軍事佔領後還得分兵,分兵就鬆勁,鬆勁就守不牢,打大理國就磕碰。所以,和平解決是上上策。

新可汗即位後,鐵木真的兒孫們不怎麼團結了,不怎麼賣力打仗了。但闊端本人保住了他的原有勢力範圍沒變,可中西兩路滅宋的事也就黃了,這時候,闊端才把目光盯死了西藏。按他後孃乃馬真的意思,闊端應該在涼州把戰爭的響簡朝南直射過去,鑽通大理國,將來飲馬孟加拉灣。

彼時的西藏教派林立,噶當派的京俄喇嘛勢力最大,薩迦派在遙遠的西藏之西,就是闊端的大軍來打,也是先解決京俄這一塊的昌都,打到珠穆朗瑪峰那裡,基本是猴年馬月。京俄就玩了個心眼,推薦薩班到涼州去商談。老實人有老實人的福氣,這薩班六十來歲了,一把老骨頭了,接到闊端的邀請函,真還在1244年就動身了。他帶著兩個侄子,一個是八思巴,十歲;一個是恰那多吉,多年後的白蘭王,六歲。他的妹妹索巴讓姆早年到達過西夏,是西夏通,先行進入康藏,給他打前站。

七百多年前,武威就有一條馳名全國的旅遊線路,可惜被後人遺忘了

走啊走,走到1246年,到了涼州。結果,闊端又去和林兄弟窩裡鬥,薩班沒見上人,就在金塔寺和北嶺寺這兩個地方呆著。第二年,闊端回了涼州,兩人見面了,很投眼緣。藏文《涼州四寺志》寫得很清楚,交換一些條件後,薩班就發出了一封《告蕃人書》,抄了好多份,由金字使打馬如飛送往西藏各地。京俄喇嘛沒想到薩班這麼會談判,就牴觸他的號召。但西藏其他教派卻支持薩班。經過一番努力,西藏也就和平併入蒙古帝國。完成這件大事後,蒙古帝國把薩迦派抬了地位,薩迦派成了西藏的王者之派,噶當派的話吐蕃人不咋的聽了。京俄喇嘛及其後來的噶當法王們也派出喇嘛到涼州、北京活動。總之,這時期的涼州,在吐蕃民眾眼中,已經神聖化了,有了大因緣。

闊端小叔拖雷的後代,通過運作,奪取了闊端一系的帝位。歷史很詭異,闊端就年紀輕輕死了,接替西夏故地統治權的是堂弟忽必烈。這時,薩班也死在涼州的幻化寺了,法缽被八思巴繼承。八思巴只有十七歲,為了薩迦派的存活,去六盤山見新主子忽必烈,為忽必烈賞識。在後來,忽必烈奪了帝位,建立了元朝,八思巴第一時間被封為帝師、統領雪域佛教,薩迦派在這時就紅透了天。八思巴後世的薩迦教主,都在去北京時,繞道到涼州朝聖,前後藏的民眾那也是洶湧而來。

再後來,噶瑪噶舉派的那些活佛們在元代中期得了勢,取代薩迦派,也是世襲帝師,他們以涼州為不二的中心,推廣佛法,還在鳩摩羅什寺的西邊,建成洞兒寺,造了倒影大塔。追隨噶舉派的百姓,那是日以夜繼,行走在通往涼州朝聖的路上。尤其是明代初,青海、四川、西藏的百姓,到涼州朝聖已經成了日常化的活動。

朝聖的路線,在藏文史料中記載的很清楚,藏文《涼州四寺志》中說,經過歷代名僧的考證,從天梯山起步,翻越西山頂,走金塔寺、蓮花山寺、海藏寺等等,最後落腳白塔寺,迴天梯山石窟,是一個完整的圓圈。

七百多年前,武威就有一條馳名全國的旅遊線路,可惜被後人遺忘了

朝聖大旅遊圈是咋記載的?

藏文《涼州四寺志》是道光二十四年,藏學家布西瑪毫哇德思爾雅所著,也叫《涼州佛寺志》,該書結尾處,作者特別說:

本書是由布西瑪毫哇德思爾雅(bhi kshu ma sho wa ti su ry)受弟子格浪智巴 格排(gde slong grtl pa dge vphel )和哈代地方的具信者內謨(nus mug )等施主的 再三託囑,參照大學者達隆堪布華爾丹(mkhas chen stag lung dpal Idn )所著的《歷 史明鑑》(dkar chag. rnm dag me long )以及眾人口語的朝拜路線。於公元1844年十 月一日寫於.代清熱布雙(bde chen rab dgav )寺。

此版本完成於塔爾寺(sku vbum dgav Idn byms pa gling ),醫學院(smn pa gav tshang gso rin dar rgys gling )

作者記載的朝拜路線,是嚴格按照薩班走過的路線確定的。該書中說:

朝拜涼州四大佛寺(lang jus sde bzi )所經過的路線是:從大寶師尊宗喀巴大師 的聖地塔爾寺(sku vbum byms pa gling )出發,由此下行六十里路,便是西寧城, 藏族稱其為肆浪(zi lang)。早在這座漢族城堡沒有形成前純屬藏族住地。而且曾有三 位藏族學者在這裡住過。死後還建有靈塔。修建城牆時被圍於城內。到現在還有很多 藏、漢民族建造的佛殿。從此行至九十里路,便是武遠堡(bi yon phu ) o再行三十里 路是個叫曼德日朝的小寺(ma vdu ri khrod ),漢語錯稱為“饅頭寺”。離此寺翻越 開青山(kevu chen),便是從前森林茂密的浪蕩大溝°因此溝內曾有一座風磨,故稱其 為浪蕩(rang stag ),在這山中有兩個神祕的空行母聖湖,兩湖相連,形似飛鳥展翅、 湖水順溝而下,故稱之為“展翅口”虛加道(gshog bcavi mdo )。從聖湖到溝口相隔六十多裡。從此到華銳(dpav ri )天堂寺(mchaod rtaen thang )有四十多裡。再行進八十里路是懸崖絕壁的嘎照山(ka drod)。它是無上密乘本尊海魯迦的聖山. 山形似雙身勝樂金剛,頭頂顯現出極樂輪的ka痕,中間顯現出空性的a痕等,具有變化莫測的奇景、勝樂湖、騾子天王湖,天生騾、獅頭,惡魚二神自生像以及自顯六字真 言。形似月牙的勝樂湖、墀牛護法的三角形紅水聖湖.救世護法的聖湖等。從此地經過 馬營(mav yang )和鎮羌驛(jag rung )到極樂寺(tav ban dgon rgy Idog dgon ) 是九十多里路■從此寺到奇茂奇(chu mo chu)是三十里°再行三十里便是拉青先巴 (lha chen byms pa),漢語稱之為大佛寺。

比照現在的地理,薩班來涼州,是從天堂寺進入天祝三峽,到達岔口驛,翻越烏鞘嶺,到天梯山石窟。天梯山大佛寺一詞,在五代十國時期就出現在史書中,藏文叫“拉青先巴”。書中敘述了“張義堡水湖灘,大佛爺手指磨臍山”的傳說,道光年間天梯山石窟還有二十六個洞窟,左面山上有座高大的佛塔。大佛窟的記載很細:石佛是安樂源佛,其坐勢優美, 身高三十六膀,右手顯救苦姿勢。左手放於膝上,安樂源佛兩則排列六尊佛像。據碑文 記載:右邊是舍利子、觀世音,忿怒明王。左邊是阿難陀、大勢至菩薩、忿怒明王。據 傳從前有個漢族羊館在這條被水淹沒的溝邊放羊、聽見從山裡傳出,“門開了沒有?門 開了沒有?"的喊聲。第二天,他來到淘邊回答,“開門了。"這尊佛便從山中出現° 大佛在附近西山根開了狹窄的水口,水便從此流走°為此,漢族羊館的像也被塑在忿怒 明王的下邊。後來在自生像上貼上泥土,比原來更大了。在此八層樓殿堂上有尊釋迦佛 像。傳說以前的彌勒殿是一個神匠用幻化術一夜建成。

七百多年前,武威就有一條馳名全國的旅遊線路,可惜被後人遺忘了

七百多年前涼州的這條馳名朝拜旅遊線路就由天梯山石窟開始,第一站是上方寺。“由此前行十里路是託巴日朝(Iho ba ri khrod ) ,漢語稱之為阿林溝的上方寺(chan phang zi khran phang zj)有蓮花生大師像,左面是吉祥天母、羅喉羅、金剛善三尊護 法神像。另外還有金剛孔、神箭痕,大小各異石腳印、祭壇石、鍋臺、自生石曖房、吉 祥天母的石窟和騾蹄印,以及大梵天、大帝釋的石山。”按照現在的地理,就是從黃羊水庫西邊的常水村這裡西行,有一條土溝路,叫阿林溝,通往電視插轉檯的簡易山路。託巴日朝(Iho ba ri khrod ),其實就是現在天祝大紅溝的西頂村,電視插轉檯這一帶。我夥伴梅生虎的家就在這裡,他與他妹妹、詩人梅里雪對這一帶的塔寺影響很深。說是這裡又名噶瑪崗,經查證,這裡就是中國第一位轉世活佛噶瑪巴西的結夏處,二世至五世噶瑪活佛都在涼州長期活動。

第二站,北嶺寺。按照現在地理,當在涼州區的廟山。但天祝文史界認為是白靈寺,還有發掘。也是說得過的。書中說,“從託巴日朝(lh。ba ri khrod) 左側,靠山轉過小徑向上行至山樑,棄右側山路、沿山樑至頂端,再棄右側大路、而進 左側大溝,內為一豎大石板、行至溝頂,入大路而盡行,逢二個大嘛呢堆,再進逢一大 鄂博。再進則逢三小鄂博,其一處能見格爾瑪日朝(kar ma ri khrod )即北嶺寺。從 西頂到格爾瑪日朝是三十里。據說從前為五百羅漢和四位瑜迦師來北嶺寺修行後昇天, 其一落於石崔上。後在佛教節日時這裡便出現很多奇妙的無形音樂。此寺主要供奉有薩 班的體內舍利,袈沙,衣物,書夾等很多聖物的著名的慄瑪寶塔。病人朝拜和夜間轉經 時,可以望到粟瑪寶塔發出的異光奇彩。”第三站,色康大師的修行聖窟.

第四站是雜木寺,然後第五站上古城土佛寺。這土佛寺在清代規模非常大,可惜現在就沒有啥了。第六站是狀元寺,第七站弘化寺,第八站彌陀寺。這三寺離得不遠。第九站是亥木洞寺。離的不遠的第十站三清廟,漢傳佛教寺院,很大很有名,現在也沒有了。

七百多年前,武威就有一條馳名全國的旅遊線路,可惜被後人遺忘了

十一站,金塔寺。藏語叫洛昂代(Iho dbng sde)南部灌頂寺,“傳說寺裡還有薩班給蒙古王 (闊端)灌頂時,造彩砂作壇城用的厚五指、寬五擇的灌頂石。”書中還記載了金塔寺許多珍貴的文物,特別叫人吃驚,我還要單獨寫一文。

十二站,蓮花山寺,藏語叫奴萬茂代(nub padmo sde )。書中記載說:

據五世達賴傳說,薩班在此寺口授過很多顯宗教儀。橋頭的佛殿裡有彌勒和 觀音菩薩,右面的佛殿裡有大日王眾佛。由此殿向上各殿裡都有光明天母,心性安息觀 音、大日佛、彌勒佛、度母、四臂觀音,釋迦本佛、兩位聞聲和佛眼母等。另一個佛殿裡 有稱作是前輩本科大師的曾被眾多高僧加持過的修煉法水泉。另外還有很多供殿,聽說陽 面佛殿裡現在還存有一根不太粗的梁木,這殿裡供有用生鐵鑄成一人高、內裝有薩班之 妹造巴讓茂(bzod pa rng m。)的靈骨金利、兩顆牙的能仁佛像°胸部以上用泥土封著 的裝有聖物內藏的佛像能給人一種壯嚴敬畏的感覺。另外有三時佛和他的八大弟子、兩尊 忿怒明王。右面的佛殿裡是無量壽佛等,相傳其中較大的佛像是早先從地底下挖找出來 的。左面的佛殿裡是作怖金剛和本尊"護法神。另一個佛殿裡有一尊自生蓮花大師的塑 像。山頂上有文殊師論菩薩(vjam dbyngs smr seng ) 一座塔。據說該塔建在從前遁 世者造巴讓茂(bzod pa ring m。)逝世的地方。那時她在蓮花寺修行,薩班病於幻化 寺(sprul pavi sde)。造巴讓茂站在山頭遙望和向過路人詢問關於薩班的情況,當她 聽到薩班已病故的消息時,說了聲:“以後的藏人躺著死,我造巴讓茂站著死。”後便 離開入世。她逝世的地方,也正是薩班灌頂時倒淨水、堆放壇砂之地。此塔是仿印度樓 閣式修建的。按龍樹大師所分:“塔形有三,伏盂式塔.樓閣式塔、寶幢式塔。"塔內 供有精美而有加持神力的藥師佛等佛像。據說繞這座具有加持神力的塔轉五百圈算一個 巡禮(bskor ba),塔左側山溝裡有一眼清泉,泉邊有一臥牛巨石,上有足、手印跡。傳說泉水是造巴讓茂用左腳將這塊臥牛巨石蹬翻後而從地下噴湧出來的巨石。

第十三站,香尖措代(byng rgl mtsho sde ) —— 北部海藏寺。然後,進北門,見到第十四站城內諸寺:金剛寺、羅什寺、洞兒寺、胡家寺、萬龍寺、清應寺、大雲寺、安國寺、王爺寺、西廬寺、西來寺,東門外有觀音寺。

第十五站,大河驛土佛寺。第十六站,藏語謝爾智白代(shar sprul pa sde ),即東部幻化寺。就是現在的白塔寺。第十七站,木屋寺,已到了謝河地界。第十八站,洞兒寺,謝河石崗地界,是歷代噶瑪活佛結夏地。然後,從黃羊峽南行,又回到天梯山大佛寺。整整一個圓圈。安多地方的百姓,一生中是必須要走完這個朝拜路的。

到了咸豐年間,發生了戰亂,這一朝拜路上的佛寺大多被燒。到了現在,武威人已經不知道歷史上曾經有過這樣一條輝煌的文化旅遊路線了。

七百多年前,武威就有一條馳名全國的旅遊線路,可惜被後人遺忘了

來源: 林山 涼州歷史文化新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