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晉:一千多年前的山西五臺縣,怎叫“驢夷”這樣的怪縣名?

------史話三晉之五臺篇

提及五臺山,大家都耳熟能詳。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文殊菩薩的道場嘛。

再說到山西五臺縣,似乎除了縣名是因為五臺山才叫做五臺縣外,就沒有別的可以討論的話題了。

如果告訴你在一千多年前的北魏時期,五臺縣的名字居然叫“驢夷”縣,五臺縣人被稱之“驢夷人”。並且還被整整叫了一百多年後才改成五臺縣。

怎麼叫這麼奇怪又難聽的一個縣名?

談古論晉:一千多年前的山西五臺縣,怎叫“驢夷”這樣的怪縣名?

先看一下五臺縣之前叫什麼名字。

春秋魯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晉國諸卿為了擴充自己的家族勢力,開始了對在大滷(今太原)居住的白狄人開始了進攻。隨著白狄人的不斷退敗,晉國的勢力範圍也隨之北擴。其中的三個部族均被晉國所滅,剩餘的鮮虞族被迫翻過太行山,抵達今天的河北平山一帶,後來建立了中山國。

而太行山以西原居住地,也就是今天的五臺縣境地,就歸於晉。

當時叫什麼名字史料無考。

秦一統天下,在此置縣,名為“虒(yí)陽”縣,當時修有城池,在慮虒河之北,故而稱之虒陽城。

“虒”,《說文解字》中解釋為“似虎,有角,能行水”。虒字古音讀作夷,今讀音為思。

在虒陽城西北有山叫慮虒山,山形狀若伏虎,且林密叢深,常有狼蟲虎豹出沒于山下之泉。當地人稱此山為蘆虎山,山下之泉為伏虎泉,為慮虒河發源地。故而稱之慮虒山,河因山得名,縣亦因此而名。

縣名被改成“驢夷”是在北魏太和十年(486),魏孝文帝為推行“均田制”和“三長制”,進行了“分置州郡”。

在“分置州郡”的同時,對州名相同的加以方位以示區別,對於所屬的郡縣名字作了調整。

怎麼就能把慮虒縣調整成“驢夷”這麼奇怪又難聽的名字呢?

談古論晉:一千多年前的山西五臺縣,怎叫“驢夷”這樣的怪縣名?

說法一:當時五臺縣境幅員六千百里,但可耕之田不過十分之二三。經商者寥寥無幾,百姓多以農耕為主,但產收甚薄。在農閒之時,都馱炭為業。

距離當時縣治周邊山上大小炭窯百餘處,山路崎嶇,道路不便。少數駕驢車,多數都是肩扛揹負。因山高路遠,半夜去次日傍晚才能回。

負炭者一路都是魚貫而行,近觀似驢遠望如蟻。運下山的炭都主要供給周邊忻州、定襄,且勞資甚薄,但百姓之婚喪嫁娶皆靠賴以為繼。

故而稱之“驢夷”,意思為似驢負重於險阻抵平坦之人。

說法二:清光緒《五臺新志》載:“魏書作思陽,當是傳寫之訛,當慮虒字相連,誤書慮字之半。至於思陽城下又有驢夷城,疑是衍文,其實既建新城,誤以慮虒同聲之字改為驢夷.....”

慮虒山名而得縣名的“虒陽”,慮字繁體寫作“慮”,去虎可不就成了“思陽”了。慮虒山而得名的“慮虒”,按照讀音可不就是“驢夷”了嗎?

原來奇怪的名字由來是因為“傳寫之訛”啊。

從“驢夷”改為“五臺”之間差不多一百二十多年,期間又歷經北齊、北周,最後隋一統天下,隋大業三年(607),隋煬帝為了北巡,“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達於幷州,以通馳道”。發現了這麼一個難聽的名字“驢夷縣”,於是下令,因境內有五臺山改為“五臺縣”。

談古論晉:一千多年前的山西五臺縣,怎叫“驢夷”這樣的怪縣名?

問題來了,既然佛教聖地五臺山那麼有名氣,為什麼最初起名的時候以慮虒山取名,不用五臺山的山名呢?

因篇幅所限,欲聞其故,敬請關注,另文詳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