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點穴術簡史:一指傷敵之要害,點穴功為何這麼厲害?

武術格鬥雙方動作變化,身體轉換莫測,這樣的情況下能一指擊中身上某一要穴,可能嗎?由此種種原因,導致了眾多的武術愛好者不相信武術點穴制敵是真。只要談到“點穴”二字,都認為是武俠小說的專利,甚至是痴人說夢。

武術點穴術簡史:一指傷敵之要害,點穴功為何這麼厲害?

在“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點穴”的今天,一武學大師攜此“神功”歸來。他練成的不是“葵花點穴手”,而是“霍家點穴術”。霍大師“一鳴驚人”,憑藉“點穴絕學”的威力,引得眾多武俠迷“競折腰”——6月28日,在福建省清流縣舉辦的一場“武林龍鬥士”中外拳王爭霸賽中,“點穴大師”霍燕山用點穴將“散打冠軍”打倒,僅用兩回合。失敗者倒地後渾身抽搐,難以站立。

武術點穴術簡史:一指傷敵之要害,點穴功為何這麼厲害?

武術點穴術是中華武學的一顆明珠,以防身、自衛、攻擊為目的的,專打人體穴位的一門技擊術。各門各派祕不示人,或口傳手抄,或因歷史久遠,或因影視作品誇張表現,使得點穴術更顯得神祕莫測。

點穴術源於中醫鍼灸術,以《黃帝內經》為理論基礎,把陰陽五行學說、八卦學說、經絡學說等學術思想融入其中。據《黃帝內經》記載,鍼灸穴位早在新石器時代已經運用砭石針刺穴位治病了,山東省境內發掘出了砭石實物。隨著鐵器的應用,砭石逐漸被金屬針所取代,也就形成了今日所見的“鍼灸”。大約在唐朝時期,就有了“穴位損傷”的概念了。唐朝藺道人《仙授理傷續斷祕方》有“在太陽穴,乃是命處,斷然不可治矣”的記載。到了明朝中期,已經出現了不少論述點打穴位損傷的專科著作,其中《跌損妙方》可稱得上是少林寺傷科及點穴術的開山祖師!異遠真人獨創了“血頭行走穴道”的論述,成為點穴傷藥方。此書也就成為少林點穴術的理論基礎,歷代僧人的點穴、治傷經驗及實踐與傳承,也便有了各門派的各種“點穴術”。

武術點穴術簡史:一指傷敵之要害,點穴功為何這麼厲害?

武術點穴術是以“十二時辰氣血流注”和“血頭行走穴道”等觀點為實踐依據的。得到武術、技擊、醫療界的廣泛認同。並廣泛傳承至今,且經現代科學驗證了其科學性。在《救傷祕旨》中說:“跌打損傷,從古為技擊家所祕,世傳蓋鮮。”

武術點穴術與醫療點穴術、保健點穴術不同,武術點穴術很直觀地以人體十四正經的百餘穴位為攻擊目標。而其中又以三十六大穴,七十二小穴為分別,且又分為死穴、昏穴、軟麻穴等。

據《少林寺點穴祕訣及祕傳藥方》記載,“點穴法中,主穴凡三十有六”,諺雲“穴有死暈,點有輕重”,這“36穴”如下:“百會、太陽、鼻樑、人中、牙腮、開空、天井、肩井、氣門、玄機、將臺、期門、七坎、章門、丹田、下陰、白海、曲池、脈腕、陽衝、三陽焦、太溪、太沖、湧泉、天股、對口、鳳眼、掛膀、鳳凰眼、脊樑、鳳尾、脊心、精促、笑腰、敲尻、踝骨”,以上三十六穴,點重不可救治。輕點也可令人暈倒。

點穴之妙,在於選中穴位,擊中要害,靈在眼疾手快,視其準,點其速,力之雄。點穴術一般攻擊的是十四正經,“36穴”除了分屬十四正經外,尚有不在其列的經外奇穴。這十四正經是: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任脈、督脈。《內經》以文字描述了十四正經的部位,唐代孫思邈曾繪製了十二經脈圖等。北宋的《鍼灸銅人》則是考核學者針刺穴位正確與否的工具。

大量研究已經證明,經脈、穴位是客觀存在的。有關院校通過低頻電脈衝、毫針或其他方法刺激穴位所產生的得氣感覺,從受刺激的穴位開始沿典籍記載的經絡路線傳導的。有實驗觀察到氣血在24小時中的運行狀態,初步看到寅時時,受測試人雙側肺經發光子發射的數量測定值是對稱的,而過了寅時以後,手太陰肺經中運行的氣血的狀態是不同的,其經脈的光子數值不對稱。此實驗說明人體經脈中運行的氣血是按一定的規律客觀運動的。而點穴祕傳口訣“寅肺卯大胃辰宮”等確實有一定的科學性的。

武術點穴術簡史:一指傷敵之要害,點穴功為何這麼厲害?

點穴傷人主要是通過手、腳、器械等擊打或日常生活意外損傷,或年老久病等其它因素導致的穴位受傷。

武術點穴傷人通過擊打人體表的穴位,破壞其人原有的正常平衡,損壞其部分正常功能,損傷其人部分經脈穴位,致使其人原有的皮肉、氣血、臟腑、筋骨等機體組織發生病變。比如,點擊其人期門穴,則期門穴所在的表皮或肌肉組織受損,可能有淤紫、疼痛、酸脹;期門穴所在的足厥陰肝經中運行的氣血可能會停滯淤阻,進而影響其肝臟正常功能,此穴受傷久而不治則可能會面黃肌瘦、全身無力。被重點時,當場可能癱軟倒地,或昏迷!假如按時點穴,受傷更嚴重。

又如,足少陰腎經受傷,就會使腎臟的功能紊亂,導致筋骨受損,出現腰背痠痛、手腳乏力、小便不利等症狀。受傷的腎經上的相關穴位可能有壓痛,小腹時冷時熱,頭暈。而膝部後彎處可能有痙攣、麻痺的感覺。諸如此類的現象,只有用經絡學說才可能解釋清楚。因為足少陰腎經起於湧泉穴,終止於俞府穴,循行經過足內踝、腿內側、臍旁邊、乳房下。乳房上直至頸下,此經受傷,所經過的部位都有病變可能。於是,就可能有以上的部分症狀和感覺。

古籍《金湯錄》也有記載,歷史上著名射手后羿曾被人點傷曲池穴,導致他無法射箭。

武林中的點穴絕學,向來被人們推崇倍至。點穴術、點穴祕傳口訣是各門各派會點穴者的至祕,若非仁人君子,若非機緣所致,或在可傳之列,就算是至親之人,也難知曉箇中祕密。

《祖傳點穴解穴療傷祕訣》中黃瑋先生說過“未時血海在胰連,內與中宮兩相連,此時肩背受傷打,縱是妙藥醫不能”;又說“亥時血注三焦經,耳門受傷面現紅”。

《十二宮祕抄》有云:“子時通膽足少陽,五六個月病現傷,環跳作痛四肢潮,口苦咳紅環跳傷。”

《少林寺存下班中跌打婦科萬應方》有記載:跌打受傷開空穴名黃蜂剿耳,傷(此穴)(傷)其筋之管,昏死在地,要拿溝子穴(可解穴令其甦醒)。

道家高峰先生昏穴訣雲:“擊打眉中及眉心,神志不清立昏迷。”以上,都是歷代點穴高手的經驗和實踐及傳授,都是可操作的精華知識。點穴傷人之祕由此亦可見一斑!

點穴手法的真正祕訣是觸體發力。觸體發力的技術速度快,準確性很強,不比一般拳術的發拳動作要拉開一定距離,再蹬腳、扭鶻、送臂將拳向前發出,雖然這種出拳力度的摧毀性很強,由於距離的關係,速度相對的就較慢,又因有—段距離,拳擊中目標的準確度就不一定那麼理想。而觸體才發力的技術,就像一根針,輕輕—送便穿入敵方內腑,在中國武術技擊中,習慣稱這種打擊法為內功。

任何—個拳種的技擊法都要求有一個正確的姿勢,然後才能將其力度發揮到最高水平。而一觸即發的大力神拳就不一樣了,它不需要擺什麼姿勢和出拳的位置,是一種自然而然隨心所欲觸體即爆炸鑽透的武技,所以,它是貼身近戰擊點穴位中最優秀的一種擊打技術。

武術點穴術簡史:一指傷敵之要害,點穴功為何這麼厲害?

觸體發力的力扭直接來源於拳的大臂、小臂、腕,甚至是手指關節間的運動,這種發力方式與那些力量來源千腰、背、全身肌肉群的武術體系形成鮮明對比。

觸體發力法在出拳之前並不是拳,—般都是仰掌或俯掌,大部分都是從防禦手段出發的,就有點類似“出手軟如綿”,粘住才著力,不要以為出手軟而無力,便沒有速度。作為觸體發力拳來說,假如出手過硬會驚敵出力抗拒,為我方下一式的發力製造了困難。並且,這種“軟如綿”不是說真正的軟而無力,而是要有一種粘力的軟。

觸體發力點穴拳的出拳方式有兩種。一種為仰掌順時針屈指抖腕則成俯拳,力點在中指的第二關節凸上,一種為俯掌逆時針屈指抖握則成仰拳,力點仍在中指的第二關節凸上。訓練方法重在一個“抖”字上,在迅速彎曲手指屈握時,貯勢一旋、一抖。旋為鑽透力,抖為衝撞力,就像螺釘入木一樣。開始都以空練為主,也不需擺什麼架勢,掌握方法之後,就可千行、走、坐、臥之間均可練習。一般情況分為二種訓練法,開始為屈肘臂,為貼身戰創造條件,繼之將手臂伸直訓練,為追擊打法創造條件,兩種訓練法的要點都是相同的。

習練觸體發力的點穴拳時先將手掌平展,掌心朝上,然後手指內旋劃,至掌心對面時,迅速屈指抖腕上提,拇指緊扣食、中二指梢節成雞心凸指拳勢,拳心朝下。接著,伸張五指,再外勾劃指至指尖下垂的同時,外旋臂腕,屈指抖力成仰拳,使拳有上鑽之力,券心向上,猛型與俯拳同。

在近距離發拳練習熟悉之後,可逐漸拉開距離,一般都是兩手交替發拳練習,這樣訓練也不需要任何輔助器械,也不需打擊沙袋,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訓練,你定會發覺自己出拳時的巨大威力。

武術點穴術簡史:一指傷敵之要害,點穴功為何這麼厲害?

掌握了出拳的方法以及練出了勁力之後,還有最關鍵的就是具體的運用法則了,在武術格鬥中,點穴一術,為小巧之法,乃內家之祕學,非危困而不發的絕技,一發必中。所以,點穴術主防守反擊,而不利於主動進攻,後發制人,見縫插針,視敵破綻巧取而攻之。點穴時出手的方式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正面穴道出手總訣:

其手法主要針對人體任脈—線、胸心部位。正面的出手乃是先防守而乘勢出手點擊的法則,防法分為防左手和防右手。例如對方出左手向我方面部或抓、或打時,在其手剛至我體前,我即用右手按住其腕臂上側,隨之左手前滑按於我之右手前位,向下用力空出右手的同時,我方擁身,右手前伸點擊對方前胸上任何—個穴位。

我方的兩手是連環性的,速度相當的快,沒有僵硬之力,右手在沒有接近對方穴位時不能握拳,一近敵體則突然成拳抖力,以中指關節凸為力點,任脈一線的穴道是不選時辰的,點之太容易不過了。假如對方出右手來攻,我方仍以以上述手法對之。

——側面穴道出手總訣:

其手法主要針對人體左右脅肋部位。側面出手法側面的出手仍是防守而乘隙擊之,防法分防左手和防右手。例如對方出左手向我方擊來,我速右偏身,左手託劃其左肘部並向其右推,同時,右手前伸,用觸體發力拳點擊敵左脅肋任何一個要穴。如果對方出右手攻擊我方時,我仍出左手向其左推託其右肘,使其空露出脅肋部,右手乘隙點擊其右脅肋要穴。

——後背穴道出手總訣:

其手法主要針對人體後背部及督脈一線。後背出手法在點擊對方背部穴道時,此起點擊前、側兩方穴位較難一些,在武林中,點打人體後背穴道多用於暗算法,這多不為正道人士所學,在對敵時,如配合步法的走轉,也是容易點到背部諸穴的。例如當對方進步用左拳朝我方擊打而來,我方立即右偏身,左腳向右進步,上穿左手反劃其左大臂外側,緊隨上右步成轉步,此時對方的背部就正對於我方了,右手出擊點其後背任何一穴,均比較容易了。如其出右手我則反之,用右手防,左手點,效果是一樣的,只是平時要多練習穿九宮、走八卦的步法訓練,才能於臨陣時應付自如。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