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太極(七)其實,太極能不能實戰……看過了才知道!

武術 太極拳 文化 太極旳祕密 2018-11-29
 練太極拳想能實戰,光靠練習拳架子是不行的。實際戰鬥的時候,雙方舉手無定向,拳打兩不知。法無定法,勢無定勢。你用哪一招哪一式等著對方來哪行!楊班候的絕技是搬攔捶不假,但是搬攔捶不是死的,是有多種變化的。拳譜上所說的“因敵變化示神奇”指的就是這個。另外,他也並不是僅僅會那一手。而且,實戰的關鍵條件之一,還是一個快字兒!

我們常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話說的一點兒也沒有錯。快,一指速度,二指變化。很多練習太極拳的人終身都是慢慢悠悠的練,那肯定不行。拳譜上說的多好:“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不動是為了靜中窺變化。而對方稍有變化,我即知其意圖迅速打壓它。李瑞東曾對此留有祕本寫道:
逝去的太極(七)其實,太極能不能實戰……看過了才知道!

吾師:鄭昭明先生在演練連環掌

 “閃頭疊,即引進落空之法,使敵人自己向坑裡掉也。大凡見手必須分清頭、中、尾。

閃頭疊者,乃避銳乘虛之法。如破長蛇之陣:其前攻必是強軍硬旅。手法亦然:一身之力盡在手梢。若見手即打,謂之截法;讓過力頭從腰擊之,謂之斬法;從根擊之,謂之斷法。此乃三關手法祕訣也。

若見手不截粘而隨之,謂之引進。待其力盡自敗再加以手法治之,則謂之落空也。萬無還手之理矣。從中橫擊之,謂之斬手;軟而粘之,謂之攔;粘連隨之,謂之纏;隨其手而破之,謂之挑撥封閉;猛而破之,謂之搬扣也;乘其舊力已過,新力未發,頭手已盡,二手將動而先擊之,則謂之斷法也。

其隙間不容髮,目不及瞬;其急如迅雷不及掩耳,其快如電,方謂之真打法也。截法更然。故:嶽夫子有云:截手不如截步。截步不如截心也。此正所謂: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急如電閃迅雷,目不及瞬,耳不及掩。夫子有云:牆倒容易躲,山塌最難擎。大風一過,草木俱偃矣。”
逝去的太極(七)其實,太極能不能實戰……看過了才知道!

吾師:鄭昭明先生在演練連環掌

任誰看了上面的內容都不得不叫好。覺得這才是太極拳的好玩藝兒。只是很多人練了一輩子太極拳卻又做不到這些,為什麼呢?就是沒有具體的練習內容,練習次序。李瑞東在世的時候曾對個人從體練過渡到使用的方法總結出“單練四要”。

其中,提到了“理,勢,氣,機”四個字。並著重指出“夫單練者,乃一人獨練也。獨練切勿貪多,務求純熟。”這實在是肺腑之言,心長之語。武術的使用練的是什麼?無論你怎麼說,其實大道至簡——它練的就是人體的應變技能,合理反應。就得練到想也不想,怎麼個情況怎麼個應對。攻防轉瞬之間,誰又給你想的時間呢?

因此,他指出“擇一、二式而專練之,此謂之“練勢”。什麼是勢呢?就是在一個式子當中,上中下三盤於上下、前後、左右的整體動態當中的混元力。除了每一個式子單練的時候練的著重點在這,還要“連三、五式而急練之,此謂之“練氣”。這指的是為了強化在大體力,大運動對抗下的氣息調配。氣兒不夠用的話,你有再大的能耐也沒用。
另外,趁著每一個式子的便利性而任意的順勢銜接下一個式子,這就是所謂的“練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只有這樣去練才能養成見機而行,趁勢而入的良好習慣和本能。最後,就是“酌勢之運用而想象練之,此謂之練理。”這說的是在“練勢”之前,要將每一個所要專練的式子的原理作用用心揣摩,然後按照理解消化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演練。
逝去的太極(七)其實,太極能不能實戰……看過了才知道!

吾師:鄭昭明先生在演練閃通背

“理,勢,氣,機”既可以單一的進行訓練,又是相互具有關聯性的。李瑞東對此繼續寫道:“夫本理以造勢,即勢以運氣,借氣以生機,行機以達理。四者本一貫之道。其不可混言乎,然道可混言。”

說完了“單練四要”,再說一說“雙練三要”。在我們傳統武術當中有對練的內容。在今天已經成了武術比賽當中的一個項目。外行看著特別的過癮。但是在內行看來則是不足以取。李瑞東就此種練法的弊端曾留有祕文告誡門人:“夫雙練者,乃二人對練也。對練不可吸取成套,蓋成套為一定不移之法。練者心放神馳,手腳俱成假象,屈而不伸如戲臺之比勢,無非虛應故事也。練習既久,不但無益反有害之。”


為了避免這種不利於實戰當中千變萬化的陋習,他對此說道:“如欲得此中真益,惟此發彼接而比較練之,以試遠近之分寸。此練節數之要也;或旁參曲證而問難練之,以及來往之變化。此練見識之要也;或各執所長而爭強練之,以考因應之得。此練用度之要也。合此之要。則為雙練,則益斯大矣。”

“單練四要”和“雙練三要”放到任何傳統武術實戰訓練當中都是幫助極大的。這兩個內容是其它太極拳流派所沒有的。屬於古傳祕法。這裡需要著重提一句的是,對於古傳二字有些人很不感冒,認為他們也是古傳。但這怎麼能是一碼事呢?還有的人會覺得古傳不古傳能怎麼的?這實在是極為沒有深度的一種觀念。
這類對傳統文化理念不尊重的無所謂恰恰是我們太極拳好的東西失傳了的一個原因所在。我們說,同樣都是炎黃子孫,可是你在國外生活了一百年,已經連中國話都不會說了,中國字也不會寫了,中國的歷史也幾乎不清楚了。那麼,這種有名無實還有什麼實質意義呢?古傳,傳的不是形式與名義,而是是否真的把古傳,古法的內容繼承了下來!
逝去的太極(七)其實,太極能不能實戰……看過了才知道!

吾師:鄭昭明先生在演練閃通背

“單練四要”和“雙練三要”雖然可以放之於四海。但它的本質仍然是太極門的實戰訓練體系。因此,李瑞東在“雙練三要”的結尾寫道:“要之:單練、雙練非有初步所學之練功基礎,無以成武功之體,無以伸武功之用。而初練、單練、雙練非用綱領、修目、總論、口訣之切要則無以明體用之理而長藝人之知。此餘立說之次序本心矣!”

於中我們必須看到太極拳的實戰訓練體系除了單練、雙練的切要,其基於“初步所學之練功基礎”的事實也是不能被忽略的。因此,沒有十三勢,再到拳架子(五星捶、奇門拳)的練習次序,包括“綱領、修目、總論、口訣之切要”的習練內容,則想實戰也就真的只是想罷了。

李瑞東所留祕本是對古傳內容的繼承與發展,是針對本門弟子而留,因此沒有任何欺騙以及故弄玄虛的必要。進而可知,過去的練法的確是這樣的。而現今又的確是在習練上,訓練上有了很多的缺失。可以毫不為過的說,想通過太極拳能夠實戰就必須得要遵循古法而不可。沒有這些,想通過太極拳實戰,或者所謂的用太極功夫去實戰,那都是不現實的。

歡迎大家關注,點贊,轉發以及評論,把你想說的都寫下來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