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片太假,來看極簡中華武術史

武術 武俠 綜合格鬥 神鵰俠侶 黃藥師 水煮百年 2018-11-29

作者:陳鋼

功夫片太假,來看極簡中華武術史


1 、什麼是武術?

“武術”一詞並非中國專屬,英文翻譯為“MartialArt”,定義為一種格鬥術。中華武術為流傳在中華大地上的,以傳統中華文化為思想底蘊的武術,著重“術德並重,內外兼修”,以“武德”、“武藝”、“散打”、“套路”、養生、表演多種形式於一身的傳統民俗體育運動。

“武林”一詞來源於20世紀的著名武俠小說家宮白羽,他是相對於“文林”一詞(泛稱文化界),創出了“武林”。自有“武林“便成”江湖“。

從1982年的最早的《武林》雜誌開始,中國武術界一直強調對於中華傳統武術的翻譯應該是“Wu Shu”。當然,對世界影響最廣的應該是“武俠片”“功夫片”了。李小龍以四部驚世絕作成為開天闢地的功夫片的鼻祖,而他在《唐山大兄》中說“功夫”,以粵語的發音翻譯為“Kong Fu”,也對傳統武術有了另外一層解釋。

功夫片太假,來看極簡中華武術史


中華武術百子圖

2 、武術的三個層次

一是集體有組織性的對抗。要說明,三英戰呂布的四位古代馬上技擊的高強武功只是羅貫中的演義神話而已,在騎兵列隊衝擊下,誰也不是英雄。因此計謀是強過個體格鬥技術的,戰場上殺傷力最大是弓箭與長槍,90%的死傷都是來自於它們,這也是蒙古騎兵橫掃萬里的緣故。

功夫片太假,來看極簡中華武術史


二是單兵作戰,擒賊先擒王。那麼歷史上誰是單兵作戰的高手或高手們呢?鉏麑?聶隱娘?劍聖柳生宗矩?佐羅?呂四娘?其實荊軻是個明白人,所以在臨行前要求朋友們白衣素服前來送行,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武林諺語:“雙拳難敵四手,好漢也怕群狼。”

三是“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不斷進化的兵器。這裡我說的是殺人的兵器,而不是文人墨客的劍術。比如中華武術的劍在格鬥和殺人方面都輸給了日本軍刀,日本是一個刀劍不分的國家,“劍道”練的是“刀”法。但是中國劍是意志權力、身份地位、文化修養的象徵。

因此在冷兵器時代,個人武功高下並不是古人爭奪地盤的決勝因素。我們所最早流傳的華佗“五禽戲”,“唐手”,以及武則天設置的“武舉人制度”等,都是普通的格鬥招式。此格鬥招式本身無任何價值,它的價值在於戰爭。而個人的武功修為主要來自於自衛。

有關自衛的資料因年代久遠,早期的沒有,但是一位美國的武術學者Stanley E. Henning (1965 - 1993)記載過這張畫“女中丈夫”:

功夫片太假,來看極簡中華武術史


“女中丈夫”則描述了一個妻子為了營救欠債被綁架的丈夫勇闖鴉片館的故事。女子在與鴉片館主人起正面衝突時出其不意地一腳將對方踢倒在地。另外兩個男人從不同方向向她襲擊,她用雙手將兩人同時擊翻。還有六人見狀從側面向她衝去,女子假裝摔倒,立刻又跳起用一個飛旋腿將其中一人踢倒,接著擊退三人。剩下的人不敢再輕舉妄動,女子遂牽著丈夫的手揚長而去。

封建社會明清禁武六百年。傳統上文官地位普遍比武官高,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何良臣的《陣紀》、俞大猷的《劍經》等皆非科舉必考書目。《千古文人俠客夢》,武術作為獨立的文化形態,必須從軍事戰爭中分離出來,具備自我繁衍的文化內核和表現形態。那麼產生“武林高手”的近代傳統武術土壤是從何時開始孕育的呢。

3、從前,功夫是一門飯碗

傳統武術有很多拳派,這個不假,但是“門派”則值得商榷。且門派林立的近代傳統武術並非如武俠小說描寫得那麼幽深高遠浪漫。武俠小說對當今中國武林產生的第一個負面問題就是對傳統武術門派發源的藝術性誇張,造成社會上的誤解。

目前少林、武當、峨眉、華山、崆峒等等,都在宣傳自己為幾百年的正宗傳人。但是在歷史上,中國武術是有拳派無門派,到了近代,更是有幫派無門派。

功夫片太假,來看極簡中華武術史


81版“射鵰英雄傳”

任何一個組織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吃飽肚子,無穩定的經濟來源,門派無法維持。那麼從武俠小說和歷史記載來分析,各路大俠和宗師的主要經濟來源是以下幾個方面:

鏢師進貢:在《笑傲江湖》中,福威鏢局給幾大門派進貢。當然,這個前提是鏢局武師水平不及,需要幾大門派做後援;

自備耕地:十三棍僧救唐王后,李世民賞賜過土地。在歷史上,興佛和滅佛的朝代都是拿土地說事。《笑傲江湖》中魔教買通恆山派“在恆山腳下購置良田三千畝,奉送無色庵,作為庵產。”看來黑社會真有錢,對出家人都出手闊綽。

“劫富濟貧”:楊過偷了縣官四千兩銀子,拿了二千兩做慈善,留下一半去闖江湖(《神鵰俠侶》),武林高手力氣不小啊;

收有錢人當徒弟:在舊社會裡,富人可以請保鏢,而窮人是學武的主要客戶群體。所以嶽不群在收了富二代林平之後,馬上就集體下山秋遊去了。

搞第三產業:以黃藥師徒弟為例:曲靈風開酒店並收藏皇宮名畫,馮默風開鐵匠鋪打造奇門兵器大剪刀,陸乘風開“歸雲莊”統領太湖水盜,黃藥師本人也是富豪,所以才有“白富美”的黃蓉。

我們倒過來一一進行分析:

第三產業:都說術業有專攻,黃藥師找到他那幾個徒弟批評他們武功的第一句話就是分心;

富二代當徒弟的確是一勞永逸,但是真正吃苦的有幾個?不然林平之會為練神功走捷徑去自宮嗎?

“劫富濟貧”的模範就看梁山一百單八將的下場吧,無論是俠盜高飛,還是燕子李三,都如同夜空中的流星,只能是個案。七俠五義與御貓的故事才是江湖。

直接做地主土豪。自己炮製富三代當然是最直接了當的,只是可惜歷史上記載的豪強地主似乎很少有武功根底的。而民國老一輩拳師出身大都是貧下中農為主。

進貢這個問題就免了吧,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所以無法有穩定財源是門派很難成立的主要因素,當今武林門派基本上都是源於以梁羽生、金庸、黃易、古龍等為代表的新派武俠小說。因此,據聞峨眉山的峨眉派總部有一個“郭襄”祖師奶奶的塑像,也不奇怪了。在真實社會裡,自明朝開始的中國民間習武練武的主要目的有八個字代替:走鏢護院,疆場立功。

看起來一代宗師也就是服務行業的標兵人物,其原因與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有關。這四項當中,當兵和當保安到目前都存在,而我要提的是“鏢局”。我反對現在網絡上戲稱他們是最早的“快遞”,這是因為網絡文化往往流於皮毛和知識的碎片,卻忽略了完全不同的深度歷史背景。

4、鏢局 - 中華武術的載體

功夫片太假,來看極簡中華武術史


1882年,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集中了華東所有蠶商,企圖與進口絲綢一決雌雄,但結果卻是一敗塗地。這也是一個東方農耕文明的傳統領域被在機器化大生產的產品所佔領的標誌性案例。工業革命後,商品流通日益發達,商貿成為經濟活動的主流,為了保證商品流通的安全,也是為了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私人財產持有者需要獲得物流保障,同時一些熟悉技擊技巧的人們組織起來,對流動性的貨物進行保護以收取保護費,這就是鏢局的來由。

只有在私有制產生後,才有全民保護私有財產的需要,這也是不管生辰綱再貴重,京杭大運河再寬闊,皇家的東西自有官兵去保護,地主家的餘糧才會產生護院高手的職位空缺。所以說,鏢師是當代中國傳統武術步入近代社會的鼻祖,鏢行興盛於冷兵器末期,行鏢的收入為鏢局主要來源。

我們可以這樣說,在商品經濟開始繁榮,私有財產收到保護的宋明開始,習武者最容易結成的組織是鏢局。但是隨著槍械的發展、鐵路公路的興起,鏢局活動的社會土壤開始消失。而在科舉的廢除,流民(失地農民)的增加,外地入侵,朝廷治理能力敗壞等許多因素影響下,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的“江湖文化”,幫派秉承的就是江湖文化。

“青紅幫”和“洪門”都是民國千萬個幫派中的代表。而同時也迎來了近代中華傳統武術的鼎盛時期, 1909年,陳其美、宋教仁等即委託陳公哲組織“精武體操會”,孫中山題寫“尚武精神”,普通民眾紛紛組建武術社團公開組織武術教學。

5.李小龍和中華武術

李小龍從來沒有將“中華武術發揚光大”為己任,也從來沒說過截拳道打遍天下無敵手,更沒有貶低世界上任何一種武術流派。作為華盛頓大學的本科肄業生,他主修戲劇,以及哲學和心理學等課程。在他的多本英文原著裡,他注重的更是向西方傳播中華文化的哲學思想。

功夫片太假,來看極簡中華武術史


他寫的一張人生目標是:“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5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和我的家人將過上幸福的生活。”

我們經常說李小龍弘揚了“民族自尊心”。不過,這種話不會用在美國影帝蓋博或法國影帝讓·迦本身上,他倆的魅力來自於他倆對美國和法國的冷嘲。而民族自尊心似乎在我們這個國度,特別顯得重要。

李小龍去世後的第二十年,1993年的世界武術界發生了這樣幾件事:

  • 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週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 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 第一次UFC綜合格鬥大賽在美國成功舉辦,而大賽的重要推手之一,美國的踢拳宗師喬.劉易斯就是李小龍三大冠軍深造弟子。

至今無論是電影節還是武術界,依然沒有能夠找出全面超越李小龍的中華習武之人。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