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實戰技擊心法 拿去不謝!

武術 詠春拳 體育 功夫詠春 功夫詠春 2017-10-01

詠春實戰技擊心法 拿去不謝!點上面關注“功夫之詠春”……

詠春實戰技擊心法 拿去不謝!

發力制敵有玄機,橋來橋上去,來留必去送,攤攔和耕膀,點點心法不含糊,

後發先至藏奧祕,肘來肘上消,甩手要直衝,搭截與沉標,著著招式要分清,

一招得手莫停留,長橋逼身破,直來曲中取,黏摩兼燙蕩,一線之差隔天涯,

連環逼打要緊記。馬來馬爭先。橫來直手標。吞吐帶偷漏。半點疏懶定淘汰

耕攔攤膀,推託拉按,

纏撞掛漏,曲手留中,

甩手直衝,以橋佔橋

逢虛須冒進,出手力留中;

轉馬手先行,發拳肘在中

見手追形,逢空必進,朝形破敵,有手則留,無手破中,來留去送,甩手直衝

詠春拳要求你牢記:

一不「顯意露形」,二不「追手」,三不「惜敵」。

一不「顯意露形是隱蔽動作的意思,攻擊前要防止匯露攻擊意圖不要有多餘動作。

二不「追手」是指力求主動攻擊,不做無效防禦。

如對方將動時,你有機會即可出手直接擊打,不要等對方出手後消手再動作或對方不在你防禦要求之內,這與對方手橋相接等等。

三不「惜敵」指實戰搏鬥之時,要敢拚敢打,一旦獲得主動要乘勢猛擊,切習心慈手軟。

(1)中線理論:

中線者由人體頭頂至尾閭(尾龍骨)之線。若將敵我之中線連接使成一箇中線平面。若配合「朝面追形」我們在進攻和防守方面是絕對的有利.在進攻方面,我們沿著中線配合「朝面追形」向敵方中線攻擊,這是敵我最短之距離;同等拳速拳軌、近者自然較快擊中。再看我們若向敵方左或右攻擊、對方很容易卸去我們之力.但若我們向敵方中線攻擊。對方則甚難卸力,而且受力較重。在防守方面,我們守中線配合「朝面追形」及沿著中線平面以分水方法去消解,這也是消法之最短行軌。

(2)朝面追形:

與對方朝正面對面者為「朝面」。若不能「朝面」(如對方面向其它方向)我們之面沿著中線平面追望對方中線之形者是為「追形」。詠春對敵時儘可能是正面朝敵的。無論敵方環繞著我走向任何方向我們必定朝面追形向著敵方。其好處如下:防守方面:簡化敵人向我們進攻的來向。因為正面之攻擊,敵人向我們進攻之來向只限於九路。九路者即左上、左中、左下、中上、中中、中下、右上、右中、右下。因此我們對敵人來勢較易捉摸。進攻方面:配合中線理論。我們較易擊中目標及敵人受力較重。出手快而影少;僅手美同時到達敵人,所以出手時不用轉。動勃頸。因此出手之影(先兆)會很少。而且左右手很易相互兼顧。

(3)埋肘理論:

詠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數是手肘緊貼著中線平面的、好處如下:巧方面:可搶中線以達最短距離和最重之攻擊。守方面:一方面埋肘本身已保護身體若干重要部分,另方面守中線以達最短距離之防守;

(4)收肘理論:

永春出手後(不論是攻或守)手和手臂均不再蓄力,手肘微曲是為收肘。這樣除了有利自己同一雙手能立刻再作攻擊外,在防守方面使敵方難以取我們之關節並守位方面亦會較緊密。

(5)來留去送:

「來留」者對方向我們擊來之手法,我們除了消外最好儘可能將其留住,以便利用詠春橋手相接之感覺將其控制。「去送」者當敵方發強力向我們去來,我們利用手法把擊來之方向改變,令其攻擊不能擊中我們,若可能我們應再加力順其勢向那改變後的方向送去,令敵失勢或把式用老。

(6)甩手直衝:

「甩手」者是指當對方突然將與我相接之橋手撤去(不論何任何方面)。每當對方「甩手」,我們應以第一時間發招衝出直攻敵方為之「直衝」。「朱留去送」和「甩手直衝」心法,是從離手練習鍛煉出來的。

(7)攻守同期:

當我們消對方之攻擊時,在可能範圍內我們應同一時期發招攻向對手。這樣將會由被動變主動而達到後發制。

(8)其它輔助心法:

不消“過籠”:

詠春消手以能消對方來手而不超過防守所需範圍為原則。對方來手若不可能擊中我們,我們則不需要運用任何消法。不消“過籠”可以減少氣力和時間的消耗。消後反擊敵當會更快。

不“追手”:

“追手”者,離開防守所需範圍來追著去接觸對方橋手也。詠春拳長於橋手相接後之感覺和反應。所以初學詠春拳者很容易下意識地犯“追手”的錯誤。若敵橋手不在我之防守範圍內,我們不要追著去接觸其它橋手,反之應該趁機向敵攻擊以求擊敵。若對方用橋手消我們之攻擊,我們便達到接觸對方橋手之目的;這是“尋橋”方法之一。

不“衝身”:

詠春出手(攻或防)、馬步上落和轉變都要以維持重心為原則。儘量減少被對方借力機會而至“失形”。“失形”者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對敵之平衡狀態也。

不需藉助位置而發力:

詠春拳的“攻”與“守”皆以能鍛練到從任何位置都可以發力為原則。換句話說,無論手在何處皆能發力不從心消對方來手或向對方攻擊而不需要將手收回或提高已某一位置來幫助發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