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 朱國治參奏吳三桂的原因及其下場

康熙王朝 朱國治參奏吳三桂的原因及其下場

第61期話題:朱國治參奏吳三桂的原因及其下場

隨著蘇嘛抗婚進入天心庵修行,少年康熙的戲份也告一段落。

咱們期盼已久的明叔版康熙,終於霸氣登場了。

明叔登場要刷的第一個副本就是:平三藩。

點燃平三藩導火索的人是個小人物,潮州知府朱國治,一個五品官而已。

但是,朱國治不簡單,他硬氣、不畏權貴、直言進諫(與正史中截然相反)。

大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丈夫氣概。

為此,他不惜以雞蛋碰石頭,挑戰吳三桂的權威,上奏彈劾。

彈奏吳三桂的原因有哪些呢?

第一,吳三桂鎮守雲南,不思剿除匪患,暗中養寇自重。這叫失職;

第二,私鑄銀錢,廣募兵馬,盤剝百姓,欺瞞朝廷。這是準備自立門戶;

第三,與平南王尚可喜、鎮南王耿精忠,遙相呼應,意圖不軌。這是結黨;

第四,我為了國家大計,強烈要求懲處吳三桂,並撤三藩。這是我作為官員的職責。

理由很充足,事實很可靠,忠勇很可嘉。

可問題是,他一個個小小的五品官,你能參倒堂堂平西王嗎?

是誰給了他不惜玉石俱焚,大膽彈劾的勇氣呢?

依照朱國治所說,是因為自己忠於大清,看不慣吳三桂胡作非為,才會“替天行道”。

當然,關心國計民生,是一個官員應盡的職責。

僅憑一顆赤膽忠心,也說得過去。

康熙王朝 朱國治參奏吳三桂的原因及其下場

可這裡有個疑問,朱國治是潮州知府,潮州可是在廣東啊。

那是平南王尚可喜的地盤,吳三桂手再長,也不能跑到廣東抓人啊。

吳三桂的地盤在雲南,他可以在雲貴肆無忌憚,行使五品以下官員先斬後奏的職權。

可他偏偏就能抓走朱國治,關押在雲南,準備殺了他。

這是不是太蹊蹺了?咱們不妨結合正史和劇情開個腦洞:

朱國治背後的支持者是尚可喜,他只是個棋子。

尚可喜想撤藩回老家,可又怕得罪吳三桂。

那就只好背地裡和康熙達成撤藩的共識,這點是與正史相通的。

尚可喜作為藩王,是三藩裡唯一忠於清朝,沒有叛亂的。

咱們通過後面的劇情也可以推測:周培公勸降王輔臣遇到尚之信。

尚之信大言不慚的吹牛,周培公怎麼說:

如果令尊大人在的話,真要掌你的嘴!

周培公是很敬仰尚可喜的,並沒有侮辱他,反而用了敬辭。

還原下劇情就是:尚可喜想撤藩,可自己又不能露頭,要有人幫忙點火。

尚可喜找到了自己門下的朱國治,要求他彈劾吳三桂。

這其實就是一出康熙、尚家和朱國治的苦肉計:

朱國治有皇帝、尚家撐腰,率先彈劾,然後尚可喜把他綁送吳三桂,摘乾淨嫌疑;

吳三桂有兩個選擇,殺他或者不殺。

殺了他,正好給康熙以口實,你吳三桂擅自斬殺朝廷命官,可以辦他;

不殺,帶到京城,康熙立馬升遷,剛好把他安排到雲南,掣肘監視吳三桂。

這就是康熙撤藩的第一步。

當然,朱國治的下場很幸運。

按照康熙的劇本來到京城,康熙只是對他一陣嚇唬,不但沒有殺他。

反而升他為雲南知府,讓他返回雲南,噁心吳三桂。

這就是朱國治大難不死的獎勵,正所謂富貴險中求啊。

康熙王朝 朱國治參奏吳三桂的原因及其下場

正史鏈接:早在順治年間,尚可喜就上疏請求歸老遼東,而順治皇帝以“全粵未定”挽留。

康熙十二年(1673年),尚可喜多次奏請歸老遼東,康熙終於準其歸老遼東。

但朝廷以其子尚之信跋扈難制,下令撤藩。

尚可喜並不反對,立馬登記造冊,準備舉族搬遷。

不料吳三桂接到三藩全撤的聖旨後,卻起兵反清。

康熙帝命令尚可喜留鎮廣東,吳三桂一再邀請舉事,尚可喜都堅持效忠清室。

康熙十五年(1676年),受到蠱惑的尚之信,奪取廣東最高指揮權,響應吳三桂叛亂。

尚可喜被其幽禁致死,終生沒參與叛亂,被加封為平南親王。

他是整個清朝歷史上唯二活著加封的漢人親王。

另一個則是吳三桂,叛亂後被奪爵。尚可喜就成了唯一。

劇情來源:《康熙王朝》第13~14集

圖片來源:電視視劇截圖,侵權立刪

相關推薦

推薦中...